中國大陸晶圓代工龍頭中芯國際上月宣布先進製程有重大突破,令產業觀察人士大感驚訝。英國「金融時報」駐台北記者席佳琳(Kathrin Hille)指出,中芯開始出貨7奈米晶片也形成一個戰略兩難:要再投入多少時間和資金,採用效率較低的方式來量產7奈米晶片。席佳琳指出,中芯開發出7奈米晶片本就是遲早的事,未來一年的發展將顯示,中國大陸晶片製造業者是否已真的準備好要優先推動晶片自給自足,把這項目標的重要性置於賺錢的商業考量之前。
相較於台積電和南韓三星電子的5奈米產品,中芯的7奈米晶片在技術上落後一代。中芯自從2017年聘請台積電前研發部門戰將梁孟松擔任共同執行長以來,便在16奈米、10奈米等技術取得進展。
然而,中芯現在面臨的問題是,美國正封殺極紫外光(EUV)設備出貨至中國大陸。這類微影設備只需曝光一次,就可在晶圓表面放上積體電路圖案。2019年來,EUV已成為7奈米和更先進製程的主流機台。
中國大陸半導體產業專家富勒(Douglas Fulle)表示:「中芯的進展所引發的轟動被誇大,他們正使用額外的曝光來彌補欠缺EUV機台的情況。」「但據了解,良率很糟糕。」
由於中芯無法取得EUV設備,只能仰賴成熟製程必備的深紫外光(DUV)機台。這種設備只能透過三次甚至四次轉印電路圖,完成7奈米晶片。
美國因擔心大陸晶片製造業者可透過這種方式繞開美國的EUV禁令造成的衝擊,近幾月還與荷蘭艾司摩爾、日本Nikon等半導體設備製造商討論停止將DUV機台出貨給大陸。但分析師相信,大陸已購買足夠DUV機台,能保護自身免受這類風險衝擊。
許多其他晶片業者在邁向7奈米時也曾面臨技術挑戰,就算中芯成功,在與全球同業競爭時,肯定也將面臨一場艱苦戰役,因中芯用DUV機台生產7奈米晶片,需要額外的成本和時間。
席佳琳指出,這是否是一場中芯想要的戰役,仍是個問題。梁孟松和中芯共同執行長趙海軍便對於對於該付出多少代價,繼續追上國際同業的技術,立場分歧。梁孟松希望繼續推動發展先進技術,趙海軍則主張聚焦擴大成熟製程的產能以獲得更多市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