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27日 星期二

4年首見 11月景氣亮低迷藍燈


【寫真生活Snap電子報】介紹網友們精彩攝影作品及生活資訊影像情報,快藉由此份報來看你不曾發現的風景! 【異外之聲˙同志熱線電子報】帶你/妳了解台灣同志社群近況,掌握第一手活動與報導,聊異性戀之外的事!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部落格  u值媒  NBA台灣  網站總覽  
2022/12/28 第5515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今日財經頭條
國際財經要聞
其他財經要聞
 
★ 台股重要指標:外資買賣超投信買賣超自營商買賣超融資增減排行融券增減排行
 
今日財經頭條
4年首見 11月景氣亮低迷藍燈
記者陳素玲、侯俐安/台北報導聯合報
國發會昨天發布十一月景氣燈號,綜合判斷分數暴跌六分至十二分,燈號從黃藍燈變為代表低迷的藍燈,分數是二○○九年六月、逾十三年以來最低分,也是自二○一八月十二月、近四年以來再亮藍燈;今年兩度出現暴跌六分情況,可見這波景氣衝擊直逼金融海嘯。

國發會經濟發展處處長吳明蕙說,分數大跌原因來自基期高、批發業及出口數據表現欠佳三大因素;目前景氣相對低迷,處於「外冷內溫」局面,或許明年第二季有機會改善。

不只官方公布的經濟數據難看,中央大學台灣經濟發展研究中心昨天公布十二月消費者信心指數(CCI)只有五十九點一二點,指數跌破六十的低點,也創十三年三個月新低;六項指標中股票投資時機續創歷史新低、未來半年家庭經濟創十二年八個月新低、就業機會也創近十三年最低。

洪奇昌:閣揆要負最大責任

針對景氣燈號變藍,民進黨大老、台灣產經建研社理事長洪奇昌表示,「台灣政治已凌駕總體經濟政策」,「閣揆當然要負起最大的責任」,之後若繼續藍燈,恐怕就是失業率上升的開始,選舉年薪資下滑失業率上升、執政黨就不用選了。

至於景氣燈號亮藍燈,是否代表經濟低迷或衰退?吳明蕙表示,藍燈代表的是低迷,目前經濟仍是正成長,只能說第四季景氣成長相對偏弱,是否衰退還要後續認定。

今年以來國發會景氣燈號直直落,一、二月還是黃紅燈,三月以後就跌到代表穩定的綠燈,九月則出現從廿三分暴跌六分到十七分直線下墜。十一月二度上演暴跌六分戲碼,燈號亮出四年來首見的藍燈。

國發會表示,分數大跌有三大因素,第一是去年此時燈號是紅燈及黃紅燈,基期很高;其次,九項指標中,批發、零售、餐飲營業額一次跌兩分,主要是批發業與出口有很大關係,零售在去年此時有五倍券效應,基期較高,但零售、餐飲業有節慶等因素撐住,影響不大;其三,出口項目都一次跌掉兩分,因為台灣對主要國家出口下滑,尤其和美國、中國大陸的外需轉弱有很大關係。

吳明蕙說,目前的景氣處於「外冷內溫」,因為外貿表現的確不好,十一月出口衰退百分之七點四;內溫方面,批發、零售及餐飲業業雖然是藍燈,但零售、餐飲表現不錯,加上內需相關的投資,仍有一定支撐。

不過,央大台經中心執行長吳大任指出,目前看起來出口問題很大,很多智庫預測明年經濟要靠內需,「那是太樂觀」,家庭所得若惡化,消費不可能好,尤其若廠商面臨訂單減少、貸款利率又上升,明年上半年可能出現廠商無薪假、裁員狀況加劇,不排除出現系統性金融風險。

 
還稅於民 蔡總統:審慎評估所有方案
本報記者/連線報導聯合報
今年總稅收超過預算數(俗稱稅收超徵)估計可達四五○○億元,民進黨跨派系立委前天呼籲發現金「還稅於民」。蔡英文總統昨表示,社會上需要國家特別照顧的,政府會一一找出來,不同階段會有不同作法,面臨明年經濟情勢,政府確實要好好花時間來看要有什麼作為因應,重點是錢要花在刀口上,要幫助到真正需要幫助的人,所有方案需要審慎評估,有決定會跟大家報告。

蔡總統表示,疫情影響台灣近三年,加上明年經濟情勢挑戰很高,政府必須為明年情勢預作準備,行政院已開始討論各種方案,本周會找時間開國安高層會議,就總體經濟、產業所面臨的困境,政府要有什麼作為。

副總統賴清德昨晚表示,他相信蔡總統一定有聽到,一定也會從長考慮怎麼運用這筆錢,是幫助個人,還是幫助弱勢民眾,還是來奠定下一個階段經濟發展的基礎,他相信未來會持續提出來。

民進黨立委陳素月、莊競程、黃秀芳、許智傑、劉世芳等昨再提議應普發現金一萬元「還稅於民」,民眾黨立院黨團總召邱臣遠也支持,政府應至少發給每位國民一萬元。國民黨團總召曾銘宗則表示,國民黨團建議平均月薪資收入三萬元以下的低收者每人發三萬元,中低收入戶每戶發十萬元。

不只立委,縣市長不分藍綠也呼籲政府要從善如流,台南市長黃偉哲和嘉義縣長翁章梁都呼籲中央把經濟成長的果實回饋民眾,翁更建議發放方式要「直接受惠,愈簡便愈好」。嘉義市長黃敏惠則建議中央普發現金一萬元,雲林縣長張麗善也支持還稅於民,且資源不足的縣市應補助更多。

許智傑指出,他接獲許多基層勞工心聲,疫情影響收入銳減,除希望政府發放現金一萬元外,同時思考發放振興券,發現金是紓困,振興券是振興經濟,兩者效果不同。

曾銘宗表示,去年稅收超收四千億元,今年預估到四千五百億元,國民黨團早就開過類似記者會提議「還稅於民」,現在民進黨就是「收稻尾(指收割他人成果)」,但好的主張歡迎綠營跟進。

 
傳再發振興券…政院:純屬臆測 尚無確定方案
台北27日電中央社
媒體報導,行政院將發放振興券。行政院發言人羅秉成今天說,相關訊息純屬臆測,目前相關政策仍在討論中,尚無任何確定方案;總統蔡英文近期將開國安高層會議,就總體經濟討論可行政策。

羅秉成透過媒體群組表示,近3年因台灣防疫有成,經濟也有成長,雖然相對於世界各國所受衝擊較小,但仍有許多產業持續受疫情影響,而相關民生物資與天然氣等能源價格,也深受國際原物料上漲,以及和俄烏戰爭導致的全球通膨連動影響。

羅秉成強調,為了因應明年的經濟衝擊,蔡總統已揭示近期將召開國安高層會議,就總體經濟、產業面臨的困境跟困難來討論可行政策;行政院長蘇貞昌也指示各部會討論各種方案,用國家資源幫助真正需要的產業和族群。

羅秉成說,相關方案都尚未有定案和時程規劃,請外界勿過度揣測。

此外,對於朝野立委主張還稅於民,有人主張發現金、有人主張發現金券,總統蔡英文下午在「強化全民國防兵力結構調整方案」記者會回答提問時指出,不同階段有不同作法,面臨明年經濟情勢,重點是錢要花在刀口上,要幫助真正需要幫助的人,所有的方案都會審慎評估,有決定再跟大家報告。

至於內閣改組時間點、蘇揆是否留任等議題,蔡總統表示,時候到了就會跟大家報告,不需要急著問;她笑說,「今天你們要報導的已經夠多了」。

 
景氣急凍 亮出低迷藍燈
記者葉卉軒/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景氣快速惡化,國發會昨(27)日發布最新景氣燈號,受全球經濟降溫,以及基期高、出口走弱、批發業營業額衰退影響,11月景氣對策信號綜合判斷分數為12分,較10月一口氣慘跌六分,燈號也從代表景氣趨緩的黃藍燈,落入代表景氣低迷的藍燈,且景氣領先、同時指標雙雙續呈下跌。

國發會經濟發展處長吳明蕙指出,上次景氣對策信號綜合判斷分數出現12分,是發生在2009年6月,也就是說,11月燈號分數下探13年半新低紀錄;上一次藍燈則是出現在四年前的2018年12月。

我國景氣2022年初還出現趨熱的「黃紅燈」,3月轉為穩定的「綠燈」,9、10月再轉為景氣趨緩的「黃藍燈」,綜合判斷分數降至黃藍燈下限17、18分,非常接近藍燈門檻16分。11月再也撐不住,景氣滑落轉亮代表低迷的藍燈。

吳明蕙坦言,外貿真的不好,12月景氣還是要保守看待。目前國內整體經濟情勢呈現「外冷內溫」,其中批發業因與出口關聯性大,出口下滑造成批發業表現不佳。

但「內溫」會不會受出口影響?吳明蕙表示,邊境解封外國旅客對我國內需消費也會有幫助,加上離岸風電、低碳、儲能、半導體等產業民間投資也會持續,明年還有高達6,000億元公共建設,相信可以帶動內需有一定成長。

此外,吳明蕙也說,雖然美國升息腳步放緩,但大陸解封也讓疫情擴散變快,後續會如何影響,還須密切觀察,但目前包括美國、大陸、歐洲、日本的領先指標都是下滑,PMI指數也都是緊縮,這些跟我國外貿往來密切國家經濟都是走弱的,因此也讓我們未來充滿挑戰。不過,一旦主要國家經濟恢復一定成長動能,對於帶動台灣出口成長一定會有幫助。

吳明蕙指出,11月景氣對策信號綜合判斷分數為12分,九項構成項目中,海關出口值與批發、零售及餐飲營業額均由綠燈轉呈藍燈,機械及電機設備進口值由紅燈轉呈綠燈,分數各減二分,其餘六項燈號不變。

根據國發會資料顯示,領先指標連續12個月下跌,累計跌幅8.34%;同時指標連續九個月下滑,累計跌幅10.92%。

延伸閱讀》

專家看景氣 明年上半年挑戰更嚴峻

 
專家看景氣 明年上半年挑戰更嚴峻
記者葉卉軒/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11月景氣轉為低迷的藍燈,為近四年首見,究竟這波景氣寒冬何時落底?國發會估明年第1季,但財經學者普遍認為,明年上半年還會面臨更嚴峻挑戰,目前較樂觀的判斷是最快需等到明年下半年,經濟頹勢才有可能出現反轉。且對於內需能否撐著出口的衰退,也多不樂觀。

國發會經濟發展處長吳明蕙指出,依據S&P Global資料顯示,針對明年全球各季經濟成長率預測分別為1.2%、1.6%、1.5%、2%,看起來明年第1季會是相對低點,後面景氣就會慢慢上來,「或許明年下半年整個情況就得以改善」。

中央大學台經發展中心執行長吳大任表示,台灣經濟要好轉,預估至少要等到美國經濟衰退到一定程度或物價上漲緩和下來,美聯準會停止升息或降息才有可能,且出口下滑會間接影響內需,因此如果要將明年經濟成長寄望內需成長抵銷出口衰退,「我個人是覺得滿難的」。

中央大學終身榮譽教授單驥則提醒,明年失業率可能會超過4%。同時,單驥也建議政府可將超徵稅收釋出,或許可把出口劣勢頂下來,明年經濟情勢就是看內需和出口這兩個力量彼此相抵後的情況會如何。

輔仁大學副校長謝邦昌認為,此時最重要的是刺激國內消費,才能度過寒冬之年。

 
國際財經要聞
全球汽車鏈 悄悄「去中化」
編譯劉忠勇/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歐美汽車製造商為節省成本而大量委外下單的推波助瀾之下, 中國大陸在短短20年間躍居全球首屈一指的汽車零件供給來源,不過,跨國業者如今又不約而同悄悄轉單,以降低對中國大陸的依賴。

英國金融時報指出,汽車供應鏈大挪移,是受到兩件事情發展的影響,一是新冠肺炎「清零」政策導致工廠動不動停工的不確定性;二是長遠考量到大陸可能繼俄羅斯之後和國際社會關係決裂,而在政治上出現更深的脫鉤。

福特汽車主管坎尼斯表示:「業者正掀起重新思考物流營運的風潮,供應鏈將是接下來十年的焦點。」福特汽車和通用汽車這一年多來已積極將零組件供應鏈移往中國大陸以外地區。通用汽車的官員則說:「我們北美大部分的零組件已由北美供應,這幾年來供應鏈諸多考驗已強化我們供應來源的韌性。」

儘管大部分外國汽車製造商不太可能放棄大陸這麼大塊市場,但他們預期從大陸供應世界各地的零組件會逐漸減少,最終形成生產零組件和汽車專供中國市場的封閉供應鏈。

如此一來,外國業者就可以降低對大陸外銷零組件的依賴,一面又可確保自己在大陸工廠的供應鏈無虞。

雪菲爾哈倫大學12月公布一份報告說,中國大陸目前有四分之一外銷的零組件銷往美國,這數字也凸顯這20年來大陸已壯大成為全球供應大國的地位。

俄烏戰爭爆發後,汽車業者私底下常拿俄羅斯的經驗相提並論,當時,從雷諾到賓士的汽車製造集團被迫結清或出售在俄羅斯的工廠,鈀金在內的材料則另尋貨源。

供應鏈轉移對於利潤不高的汽車業仍得付出不小的代價。RBC汽車分析師塔瑞楊說:「調整供應來源不難,難的是會被推升的價格。」供應鏈顧問梅布利說:「轉往中國大陸以外地區,勞工和材料價都會漲。」

Stellantis執行長塔瓦瑞斯說:「中國大陸不是唯一的選項,其他選擇很多,像是印度、墨西哥、還有北非和亞洲很多地方。」

 
日本11月零售銷售 連九月成長
編譯葉亭均/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日本11月零售銷售連續第九個月成長,隨著日本當局解除新冠疫情邊境管制措施,加上提供國內旅遊補貼,帶動消費需求。

不過與前月相比,日本零售銷售成長步調放緩,原因是隨著核心通膨率刷新40年高點,日常必需品漲價加重日本家庭的負擔。由於民間消費占日本逾半數經濟,因此消費回升是支撐經濟成長的關鍵。據日本經濟產業省公布的資料,日本11月零售銷售年比成長2.6%,但低於分析師預估的3.7%,而且增幅較10月的4.4%和9月的4.8%減緩。

經調整季節因素後,11月零售銷售較前月下滑1.1%,是五個月來首度下滑,主要原因是日本的核心通膨率已竄升至40年高點,日常必需品的價格持續上漲,致使日本家庭的財務負擔加重。

上周出爐的數據顯示,11月有近100萬旅客赴日旅遊,這是日本解除新冠防疫邊境控管措施後第一個完整月份。

除了外籍旅客外,日本政府10月中開始提供國內旅遊補貼也支撐倍受疫情打擊的觀光業,鼓勵民眾進行旅遊與相關產品消費。

 
南韓扶植影視 砸360億美元
編譯洪啟原/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韓聯社報導,南韓政府將傾全國之力扶植影視產業,助其製作更多像是「魷魚遊戲」和「非常律師禹英□」這類風靡全球的韓劇。

韓劇「魷魚遊戲」創造逾9億元經濟效益,彭博資訊指出,這部影集把南韓的文化影響力提升到新層次,也預示一股新的經濟驅動力,讓南韓當局更有信心支持影視產業,看好對軟實力的投資有望對經濟帶來更大的助益。南韓內容產業穩定成長,去年內容產業出口總值已突破100億美元,超越其他重要出口商品,如家電、化妝品。

南韓文化體育觀光部宣布一項2023-2027年中長期計畫,目標是2027年將這個市場的銷售額擴大至約30兆韓元(240億美元),高於2021年的22.8兆韓元(180億美元)。

根據計畫,該部門對OTT串流影音服務的戲劇資助額,將提高至45.4兆韓元(360億美元)。OTT(over-the-top)指線上影音平台、頻道業者、電信業者等服務供應商透過網路向使用者提供內容。

政府今年已支出94億韓元支持九部劇集,每部劇集最多資助14億韓元;明年這筆資金將擴大至390億韓元,用來支持18部劇集,每部最多資助30億韓元。政府對非劇集系列作品的支持也將從20億韓元提高到60億韓元。

政府也將在明年3月引進新系統,將允許串流服務平台對所有內容進行年齡分級,以便靈活因應快速變化的媒體環境;南韓9月已通過相關法案。

南韓政府在國內大型媒體集團CJ ENM工作室中心宣布這項中長期計畫,為政府推出的第六個類似計畫,有30多名影視界大咖出席這場活動。該工作室位於京畿道西北部的坡州市,可說是一流的製片綜合設施。

為了幫助規模較小的製片公司減輕全球串流服務熱潮帶來的人力吃緊問題,政府將投入19億韓元資助人才培育計畫,幫助專攻串流服務與內容的研究所培育專業人士,及投入57億韓元支持一家培育未來創作者的職業訓練機構;這些創作者主要利用全新技術製作文化內容。

文化體育觀光部也計劃支持國內製片工作室和串流平台共同成長,鼓勵兩者共享原創劇集的智慧財產權,和鼓勵工作室優先在國內串流平台撥放影視作品。改善OTT戲劇製作的基礎建設也是這項中長期計畫的一環。

 
「訂閱疲勞」…串流業新挑戰
編譯王巧文/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顧問業者埃森哲(Accenture)最新調查顯示,全球86%消費者想要一站式影音超級平台,三分之一的民眾打算明年縮減訂閱支出,反映消費者已出現「訂閱疲勞」,隨選視訊(VOD)服務供應商面臨新挑戰。

根據這份針對全球6,000名消費者進行的訪調,約43%受訪者打算維持目前的訂閱支出,38%消費者說準備減少這筆開銷,其中15%人表示將「大砍」訂閱方案數量,僅18%的消費者明年打算增加訂閱支出。最新訪調結果顯示,一些VOD服務供應商未來幾個月內營收恐銳減。

在此同時,每七個受訪者中就有六人想要一站式的超級平台,也就是能在同一個平台上追劇、看電影、收看體育賽事、社群交流及線上購物,簡化影音娛樂和購物體驗的操作流程。

埃森哲媒體與娛樂產業業務董事總經理彼得斯對此表示:「獨立的串流媒體服務正面臨一些簡單的事實:消費者願意支付的費用是有限的,他們只準備好應對一定數量的複雜性和選擇。是時候重新構想娛樂生態系統了,這樣媒體公司便可透過幫助消費者獲得所需和想要的一切,實現獲利成長。」

 
通膨效應 美購物季消費飆升
編譯簡國帆、季晶晶/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時序進入年末,華爾街日報盤點美國今年物價上漲的情況,在通膨率竄上41年高點之際,美國許多產品的價格均上漲;同時,美國消費者今年的假期購物季支出增加,因為通膨迫使消費者支付更高的費用。

萬事達卡SpendingPulse的資料顯示,11月1日至12月24日間,美國不包括汽車在內的零售銷售比去年同期增加7.6%,但通膨很可能是假期支出成長的主因。美國商務部上周五公布,全美11月個人消費支出(PCE)物價指數年增5.5%。先前的黑色星期五買的人雖多,美國11月零售銷售仍然下滑。

萬事達經濟學研究所北美首席經濟學家梅爾在聲明中表示,「消費者和零售商在日益加劇的經濟壓力下展現韌性。」

根據SpendingPulse的資料,消費者分散支出,以應對更高的價格,並優先把支出用於外出用餐和網路購物。與去年同期相比,餐廳銷售成長15%以上;美國消費者對網購的偏好也升高,線上銷售較一年前增加10.6%,電子商務占整體零售額21.6%,高於2021年20.9%。

另外,美國勞工部追蹤的上百種產品和服務,雞蛋、麵粉等原料及機票、汽油等產品或服務的價格都大漲,平面電視和運動賽事門票是少數變便宜的項目。

今年物價上漲情況不均的原因,包括俄烏戰事引發的制裁措施推升能源、食品等大宗商品價格,此外,民眾回歸正常生活,導致服務業需求大增,造成勞工供不應求,也帶動薪資上揚。

今年食品百貨侵蝕掉消費者預算的一大部分,這些食品產品的年比漲幅在8月達到13.5%,為1979年來最高,11月雜貨價格也年漲12%。

11月的雞蛋和人造奶油價格年比暴漲近50%,麵粉和烘培組合漲24.9%,漲幅在勞工部追蹤的項目中名列前段班,提高烤蛋糕的成本。

今年來漲價格最多的品項,也和實務有關:學校餐廳。學校餐廳的價格過去一年來狂漲超過兩倍,因為許多學校在新冠疫情期間免費供應午餐後,也開始收費。

此外,消費者在餐廳內用的餐點價近幾個月來也年漲約9%,11月機票價格年漲36%,購車、車輛維修及加油等領域的成本也勁增。

不過,電視價格11月跌幅達17%。

 
美債殖利率飆升 道瓊漲37點、那指跌逾1%
記者張大仁/即時報導世界日報
由於債券殖利率攀升以及投資人評估2023年經濟前景,史坦普500指數在假期縮短的本周之始下跌。

道瓊工業平均指數上漲37.63點或0.11%收3萬3241.56點。史指下跌15.57點或0.4%收3829.25點。那斯達克綜合指數下跌144.64點或1.38%收1萬353.23點。

隨著中國放寬對新冠疫情的限制,與中國相關的股票走高。由於停產時間延長,特斯拉下跌11.41%,創下史上最糟的一年。由於航空公司取消數千個航班,西南航空下跌5.94%。

債券殖利率也走高,給科技等成長型股票帶來壓力。10年期美國國債殖利率上漲近11個基點至3.85%。蘋果是道指表現最差的股票之一,跌至2021年6月以來最低水平,收跌1.39%。

Truist聯席投資長勒納(Keith Lerner)表示:「這基本上是高殖利率持續抑制成長,重新分配到其他規模較小但不足以改變整體指數的產業。」

Wells Fargo Investment Institute資深全球市場策略師撒瑪納(Sameer Samana)表示,稅損拋售、投資組合再平衡以及投資人決定2023年的投資組合,也可能對指數構成壓力。

股市將迎來2008年以來最糟年度表現,道指和史指在2022年分別下跌8.5%和19.7%;那指下跌33.8%。

史指12月下跌6.2%,而道指和那指分別下跌3.9%和9.7%。主要股指可望創下9月以來的最大單月跌幅。

在經歷通貨膨脹和衰退擔憂的殘酷一年之後,投資人希望以積極的基調結束2022年。24日拉開了聖誕行情的序幕,這段期間包括今年最後5個交易日和明年新年的前2個交易日。

波動是否會持續到2023年,以及隨著日曆年的結束,經濟和通膨將帶來什麼,這些問題也揮之不去。

美股26日因聖誕假期休市。在本周縮短的交易期間,由於交易量低,投資人預計若非相對平靜,就會是進一步波動。

Glenmede投資策略副總裁雷諾茲(Michael Reynolds)表示,當前市場的表現與過去熊市的典型表現一致。

他表示,二戰以來的熊市平均持續14個月。 市場通常會從熊市前的高點下跌35.7%,「目前的市場似乎遵循著與歷史平均熊市相似的軌跡。」

雷諾茲指出史指上周收跌0.2%,比11月底的高點低了約7%,這可以理解為「又一次熊市反彈」的結束。考慮到可能進一步下滑,投資人應考慮繼續減持風險資產。

根據SPAC Research的數據,12月約有74筆SPAC交易被清算,因為空白支票公司在這表現醜陋的市場中結束艱難的一年。

SPAC Research發現,今年至今共有128家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清算,而2021年全年只有一家SPAC清算。

SPAC面臨著艱難的2022年。這些公司通常會集中資金來確定和資助對較小公司的收購,並在特定時間範圍內將其上市。

在今年的市場動盪中,投資者越來越厭惡風險,抑制了對SPAC的興趣。隨著這些公司中許多到了確定目標並與之合併的時間結束時,清算就到來了。超過600家SPAC在2021年定價,推動了今年清算的激增。

12月清算的主要公司包括Brad Gerstner的Altimeter Growth 2。加密貨幣公司Bullish和Far Peak Acquisition本月也取消了合併。

Birinyi Associates希望人們扮演守財奴的角色,擺脫上一代認為聖誕行情是有利可圖的投資方式的想法。

他們認為聖誕行情是一個神話,至少從2000年起的數據就可以看出。只有兩年出現可觀回報,分別為2001年的6%和2009年的7%。而自2000年以來的平均收益只有0.76%。

Birinyi策略師魯賓(Joshua Rubin)在報告中說,「事實上,如果以130元的價格買入摩根大通,根據這段期間聖誕行情的回報,應該可獲得98分的收益;但以130元的投資賺取98分並不是一個好的投資策略或方法。」

 
要聞
航空業 滾動式調整兩岸班次
記者黃淑惠、楊文琪、林宸誼/台北經濟日報

中國大陸1月8日起全面解封,航空客運最後一塊拼圖可望補齊。華航(2610)、長榮航將視市場需求滾動式調整航班,迎接大陸解封後湧出的客運商機;觀光業者也同步準備,期許年後降級、解除赴大陸、港澳組團禁令。

交通部觀光局長張錫聰昨(27)日出席「台灣好行」頒獎記者會,被問及何時重新開放大陸旅行團來台或台灣旅行團赴陸,他表示,現在還不清楚中國大陸解封狀況,之後續觀光局會針對陸委會掌握的訊息,配合相關政策做好準備。

至於何時可開放港澳旅客來台自由行?他則說,陸委會正在研議中,若有開放跡象會隨時準備,讓港澳自由行市場可以快速提升。

航空業者指,大陸解封後將對全球航班造成「運力排擠效應」,整體而言,對機票價格、運力供給都將造成壓力,國內各大航空公司將超前部署。

對於春節航班,航空業者表示,兩岸航班自疫情以來一直有很多的限制,復飛的速度很緩慢,目前也只能持續注意大陸航班解封的訊息。

大陸解封,讓許多台商喜出望外,覺得離家的路「又更近一點」,但想要訂票返台過年,但面對動輒上萬元的天價機票,及搶不到的機位只能欲哭無淚,就有南寧台商採取比小三通更曲折、更辛苦的方式回台,台商們都希望,兩岸航班及票價能趕快恢復正常。

 
進口貨物 確實申報產地
記者陳姿穎/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關務署表示,近來有業者報運貨物進口,因未注意貨物實際產地,未依規定正確申報生產國別,並申請適用優惠關稅,導致涉及虛報產地,違反海關緝私條例而受罰。呼籲進口人自國外進口貨物,應注意進口貨物實際產地,並依「進口貨物原產地認定標準」規定,於進口報關時詳實申報。

關務署舉例,國內業者A向國外賣方訂貨,貨物經紐西蘭出口我國,業者A未與國外賣方確認下,誤以為貨物出口地為製造地,於是將紐西蘭申報為進口貨物原產地,並因為紐西蘭與我國有簽訂優惠關稅協定,因此業者A申請適用優惠關稅。

不過經海關查驗後發現,此批貨物實際產地為中國大陸,因此否准進口人業者A適用優惠關稅外,並依海關緝私條例,虛報產地規定處罰。關務署官員表示,未取得經濟部國際貿易局同意文件,擅自輸入非屬經濟部公告准許輸入的大陸物品,若虛報生產國別,即涉虛報產地、逃避管制,依海關緝私條例規定,除了貨物沒入外,並處罰貨價三倍罰鍰。

 
光陽+仰德 攻電動車商機
記者朱曼寧、黃淑惠、邱馨儀/台北經濟日報

電動車大結盟,光陽與仰德兩大集團昨(27)日宣布攜手進軍電動車市場,光陽與仰德集團旗下士林電機(1503)、新竹物流策略結盟,要打造全台最大電動機車物流與充電系統。

光陽的Ionex的第「2,000」座換電站選擇建置在新竹物流的新北市蘆洲營業所;光陽電動機車動力總成系統則跟士電合作;新竹物流提供140個場域增加換電站功能,未來也會採購光陽電動機車,一年約二、三百輛。

士電總經理謝漢章表示,在電動車動力總成系統方面,全台物流機車總量逾千輛,每年可汰舊換新約300輛,主要以和光陽合作的Ionex 3.0電動機車為主,並供應8kw動力系統應用。

士電目前也和三陽、中華車談合作,士電可供應4kw至150kw動力系統應用,可配合車廠做調整。此外,士電在電池運用上也朝小型化發展,整體體積縮小15%,可減少電動機車的消耗。

士電積極布局綠能產業,包括電動汽機車電力系統、充電樁、充電站等,更著墨在太陽能電廠及儲能系統領域,今年成立100%子公司士電綠巨能,搶攻綠能市場,要從替客戶建置綠能事業,全面轉型為綠電發電業者,士電希望成為從綠建置到供電的一條龍業者。

目前士電已取得雲林台西逾130公頃土地,計畫建置160MW(百萬瓦)以上的漁電共生太陽能電廠,也要蓋300MW太陽能共用升壓站,未來可供應自有電廠使用,以及緩解雲林台西一帶太陽能升壓站不足的問題。

新竹物流總經理李正義表示,新竹物流是台灣物流產業龍頭,不斷創新、突破,以提供高品質、高效率的服務為宗旨,與光陽KYMCO的品牌理念不謀而合。

 
證交所出招 防投控空洞化
記者蔡靜紋/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為防範投資控股公司空洞化疑慮,不利投控股東權益,臺灣證券交易所董事會昨天通過,上市櫃投控公司合併報表影響近四季營收或營業利益超過50%被控股公司,不能適用母子公司申請上市的排除規定。

證交所昨(27)日召開董事會,除通過睿生光電等六家公司上市案外,同時通過兩大法規修正案。一是為促使證券商達資安零容忍目標,提高對證券商資安違規事件處置彈性及強化證券市場管理,規畫將對證券商課處違約金上限100萬元調高至200萬元,若最近半年內再次發生違規情事,違約金200萬元上限調高至400萬元;此案將陳報主管機關。

二是防止投控公司空洞化之相關法規修正。依規定,母子公司的業務型態、產業類別或產品別不同且無相互競爭時,子公司可以申請上市櫃。

但為避免投控公司被空洞化,證交所決定,明定已上市櫃投控公司的被控股公司申請上市時,不得主張母子公司間之業務型態、產業類別或產品別不同且無相互競爭等,而排除須檢視已上市櫃母公司最近四季扣除申請公司的擬制性合併財務報表擬制性營業收入或營業利益衰退達50%以上之規定。

 
勞工紓困貸款 兩天借出40億
記者陳美君/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年關將近,為減輕勞工朋友的生活負擔,勞保局推出每人最高10萬元的紓困貸款,並於26日開放申請。根據承辦銀行土地銀行統計,截至昨(27)日下午4時為止,已經收到超過4萬戶的紓困貸款申請,只要符合資格,一定會趕在農曆年前撥款,讓貸款戶安心過年。

土銀昨日指出,勞工紓困貸款開辦第二天,已經收到網路申請29,079戶,加上郵寄申請10戶、臨櫃申請11,299戶,合計共40,388戶,若以每人申請10萬元上限估算,光是這兩天申請的紓困貸款金額就已超過40億元。

土銀表示,紓困貸款申請方式為,申請人向土銀填寫表單,包含線上、臨櫃及郵寄後,土銀會將資料遞交給勞保局審查。經勞保局審查核准者,土銀將依照核准清單陸續撥款。土銀強調,「只要是紓困核准資格者,一定會趕在農曆年前全數完成撥款,讓申請人安心過年。」

不過,想申請勞工紓困貸款,須符合四項條件,包括生活困難需要紓困;參加勞工保險年資滿15年(計算至2023年1月7日止);無欠繳勞工保險費及滯納金;未曾借貸勞保紓困貸款,或曾借貸已繳清貸款本金及利息。

此外,若有以下二項情形者不得申請,一是已請領老年給付、終身無工作能力之失能給付或向其所屬機關請領勞工保險補償金者;二是每人限申請一次,重複申請者將不予受理。

土銀指出,本次紓困貸款總額度為200億元,每人最高貸款金額為10萬元,貸款期間為三年,貸款利率為年息1.718%。申請期間為即日起至明年1月7日(星期六)23點59分止,申請銀行為土地銀行所屬分行或其委託的金融機構。

 
防疫險理賠 衝破2,000億元
記者齊瑞甄、廖珮君/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防疫雙險理賠持續失血,本周正式邁入2,000億大關。金管會昨(27)日公布,今年以來統計至12月26日止,防疫保單已理賠超過402萬件、理賠金額逾1,653億元;疫苗險理賠件數100萬件以上,理賠金額418.8億元,總計雙險的理賠金額共計達到2,071.9億元,單周新增理賠69.5億元,增幅較前兩周趨緩。

產險業者表示,隨著第三波疫情來勢洶洶,無法過於樂觀。

金管會保險局統計,今年以來至12月26日,防疫險部分,有效保單488萬件,保費收入45.4億元,理賠金額是保費收入的36.3倍以上;疫苗險部分,有效保單242萬件,保費收入10.1億元,理賠金額是保費收入的41倍以上,防疫雙險理賠總件數達到502萬件。

觀察前兩周單周理賠金額皆破百億元,理賠金額增加、確診數下滑,產險業者分析,主因是理賠申請有遞延效應,大約兩周至一個月,因此出現金額不斷攀升確診數下降的現象;此外,許多產險公司仍有尚未消化完的保單,加派人力處理。保險局也說,與年底業者急於提升風險適足率(RBC)因此採一次性賠付有關。

27日國內新增24,498例COVID-19確定病例,相較前一周增加約43%。死亡個案創5月5日以來新低。產險業者說,雖然目前疫情以輕症為多數,且多數防疫險保單截至明年4月將到期,但隨著第三波疫情來勢洶洶,加上迎來跨年、農曆新年等假期,人潮南來北往,是否會出現更龐大理賠數字是未知,也因此目前仍無法過於樂觀。

商品部分,金管會保險局副局長林志憲昨日表示,目前僅剩兩家保險業者銷售疫苗險,一家是產險業者針對6歲至18歲者青少年做銷售或是續保件,另一家壽險業則是做團險的疫苗險。

針對產險業者增資,林志憲指出,目前共有六家產險業已完成增資,增資額885億元,包括國泰世紀產100億元,中信產155億、富邦產150億元、新安東京海上200億元、和泰產260億元、兆豐產20億元;至於核准尚未完成的是國泰世紀產100億元,合計產險業增資潮已達到985億元。

短期借款部分,金管會也核准五家申請短期融通借款。據了解,這五家是和泰產、新安東京、兆豐產、富邦產和中信產。

延伸閱讀》

防疫保單到期 還有三個月

 
訊息公告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您或許對這些文章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