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故事是一種附身的狀態,我們會隨著角色一起體驗他們所經歷的事件、感受他們所感知的場景、瞭解他們所發現的真理。而身為作者務必要慎重思考──你想讓讀者附誰的身? 附身聽起來很玄妙,但說穿了就是敘事者是誰,敘事者會決定讀者附身在誰身上。在國中作文中最常見的就是第一人稱,以「我」為敘事者,讓讀者隨著「我」去看見整個故事。在小說也會看見第三人稱的寫法,又稱為全知觀點。 以下以偵探推理劇為例,如果敘事者為:死者、兇手、偵探、路人。 以死者視角來看,極有可能會得到一個驚悚的故事,死者被兇手盯上到失去性命,我們能看見兇手可能行兇的動機,但卻無法瞭解兇手是如何行兇的。 以兇手視角來看,故事就能寫出兇手的動機、行兇過程,但劇中的解謎就不會是重點,而是兇手之所以成為兇手,為何會有這樣的行動才是重點,兇手或許不是壞人,而是有苦衷讓他不得不這樣做。 以偵探角度來看,偵探透過搜索現場、詢問證人、找尋各種可能去拼湊真相,其中的趣味也將以此為核心展開。 以路人角度來看,我們不會知道偵探如何找尋證據,也不會知道兇手為何行兇。 因此,第一人稱是有所限制的讓讀者體驗故事,因為種種限制獲得的資訊量是不同的,要讓讀者跟著誰來看故事,往往影響著故事的進行,也常決定整個故事的主題。而第三人稱的全知觀點,能隨意置換角色,讓讀者以大局觀看整個故事,但也因此在附身的體驗上較不足,使得主題必須配合整個故事進行。 所以,在決定你的敘事者是誰前,我們需要考慮到故事的主題,甚至是讓誰來說整個故事會變得更有趣。現在就請好好想想你要讓誰來說故事,才能完整且有趣的講出故事吧! (本文由聯合報寫作教室提供) ●想知道更多寫作技巧嗎?《40週寫作覺醒影音書》不僅集結聯合報寫作教室專欄,更新增教師解析引導影音課程,只要跟著扎實完成40週的寫作訓練,就能擊破練習困境,聯合學苑教育商城現正優惠中。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