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序曲:片頭大師」:時不我予的藝術型態和大師 紀錄片「電影序曲:片頭大師」(Pablo)和「好萊塢選角大師」同屬上世紀好萊塢幕後風雲人物,只是好歹瑪莉安杜嘉蒂(Marion Dougherty)開過公司調教出不少人才形成家族,也當過大電影公司副總裁三十年,算教母級人物,本片傳主帕布羅費洛(Pablo Ferro)卻顯得形單影隻,落寞不少。 所謂片頭大師,是從電影院帶位員、電影看板美工、做到影視片頭、預告片製作。在某個年代,片頭儼然如短片、廣告片或當今之微電影,可獨立存在,Pablo在那個沒有電腦的年代,發揮了驚人的攝影、剪接、美術、動漫長才,讓那短短時空,成為眾人哄傳的藝術,成就不可謂不高。 若生晚些,他想必也會是開啟流行音樂MV時代的英雄人物,若生更晚些,他絕對也能善用數位特效工具,帶給觀眾更精彩的視覺效果。 可惜這渾身上下充滿六十年代嬉皮風的藝術家、眾人口中的老好人,雖談不上玩世不恭,卻也非體制與家庭中人,酒色毒加上一場槍擊意外,讓他從雲端金童墜落。 片中後段不避諱拍他不甚得志的家居模樣,連想在車庫邊蓋桑拿屋療養病體,也捉襟見肘。當年的意氣風發也好,輕狂也好,都不復返,現在老人只想好好待在蒸氣浴中兩三小時舒緩筋骨減輕痛楚。 我想,所謂獨立片頭設計,在當今電影中也不是太普遍,更多直接由導演拍攝,而非另交他人之手完成。而專營預告片剪接的公司和導演也所在多有,並沒有獨立導演另以動畫或廣告效果處理之發揮空間,更難以再捧出所謂的「片頭大師」。 這部紀錄片刻意以不少動畫篇幅交代他的生平,也看出導演有心追求以「風格化的處理」表現「傳主的藝術家風格」,只是,整部片還是處處流露時不我予的滄桑之感了。 *「閃亮女聲」:不只是青春勵志歌唱片 本以為「閃亮女聲」(The Sapphires)只是青春勵志歌唱片,結果除了演出動人,還真有槍林彈雨的越戰場面,且包裹種族對立、種族歧視、女性自覺等議題,比預期好看。 但不必因為有澳洲原住民和越戰,就以為這片帶著政治意味,其實編導對澳洲國內種族問題或者無關正義的越戰,都採取重重拿起輕輕放下的處理,透過四個年輕女生走出保留區,到海外表演賺錢兼找尋感情寄託,輕描淡寫地帶過澳洲一頁(其實應該相當慘烈的)殖民史。 1968年前,原住民沒有公民權,所受歧視與美國黑人相同,保留區還被政府標明為僅有「動植物」。美國黑人民權領袖金恩博士遇刺,雖經電視轉播讓澳洲原住民看到,但本片卻只能看到小人物突發奇想後逆境求生的個體經歷,迴避說明澳洲原住民究竟如何獲得尊嚴與權益的相關背景。 看本片與其看政治,不如說在看人情。四個姊妹間互較短長之外,也包含了其中一位是否「樂做黑人」的身分認同。當然,前半段一直顯得bossy的大姐,和落魄鍵盤手兼經紀人如何從對立到理解,更是後半段主要文戲焦點。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