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古亦今的臺北,有著新舊交融、中西合璧的多元風貌,尤其踏入老城區,昔日的建築映襯著新式招牌,亮閃閃的舊式櫥窗擺放著新商品,臺北一個個老商圈處處可見古今交錯的趣味。讓我們走訪朝陽服飾材料商圈的鈕扣街、沅陵商圈的鞋街、晴光商圈,一探商圈中屹立數十載的老字號店家曾有過的極盛風華,以及隨著時代變遷幾經轉折的興衰起落。
朝陽服飾材料商圈
一顆鈕扣串起祖傳事業
位於大同區的朝陽服飾材料商圈,是老臺北人口中的「鈕扣街」,北至民生西路、南至南京西路、東至重慶北路、西至延平北路一帶,因為所在街區為朝陽里,所以又稱為朝陽服飾材料街區,供應鈕扣、緞帶、花邊、珠子、亮片、拉鍊及服飾材料。喜歡在單調的衣服上加點蕾絲、亮片,或是從事服裝造型相關工作的朋友,絕對都來過這裡尋寶。
人稱「徐媽」的朝陽服飾材料街區發展協會理事長徐劉美惠,經常走動關心街區裡的每間店家,也是街區裡開業時間悠久的南昌行老闆娘。
徐媽說,之所以會有南昌行的故事要回溯到130年前,朝陽里是所有布料和服飾材料的集散地,店家販賣鈕扣、花邊、織帶、緞帶、針線、拉鍊等材料給專門從事代工的成衣廠、鞋廠、帽廠,最鼎盛時期,光是朝陽里就有兩百間小型工廠,當時,巷弄的人潮多到連摩托車都進不來。在民國七○到九○年代,單一店家的年營業額就超過新臺幣數千萬元,整個街區的總營業額也有四、五十億元的規模,曾經締造臺灣經濟發展的傳奇歷史。
徐媽一家人與服飾產業的緣分濃得化不開,創立南昌行前,夫家做的是西服,說起婆婆與公公的結緣過程更是有趣,因婆婆的阿嬤每天從三重挑著線、剪刀、扣子來這裡兜售,婆婆的阿嬤看當時是西裝師傅的公公正直努力,於是牽起了婆婆與公公的姻緣,而公公過世之後,西服店收起來,婆婆只好在朝陽公園附近擺攤賣衣服。當徐媽嫁來之後,白天上班,晚上幫婆婆賣衣服,才體會到擺攤怕熱、怕下雨的辛苦。
有一天,徐媽聽見賣扣子的店家老闆說,一天只要一個客人上門,全家十幾口當天的菜錢就有著落了,於是徐媽便開始籌劃開店,存夠了本錢,自己去鈕扣、拉鍊工廠談進貨,南昌行於是開張,至今已邁入第四十二個年頭,現在徐媽每天都要為街坊店家熱心奔走,而一手創立的鈕扣事業則慢慢交給兒子經營。
雖然現在的成衣工廠僅剩下個位數,人潮也不若當年洶湧,但是朝陽商圈仍舊是大家在挑選服飾材料的第一選擇,走逛起來,是另一種悠閒的幸福。時代在變,雖然朝陽里的幾間老店依舊保持原貌,經營模式卻在轉型與創新,例如和區公所配合推廣行銷大同區,策劃舉辦了民眾與觀光客都能夠參與的手創活動「袋袋相傳」,運用街區內店家所販賣的材料為元素,在白色帆布袋上,呈現大同區特色,同時也在商圈摺頁當中,推薦介紹私房景點,讓買客順道享受旅遊的樂趣。
沅陵商圈
見證臺北鞋業的繁華榮景
沅陵商圈是由沅陵街、重慶南路至博愛路口間形成的商圈,一走到沅陵街口,就會看到街道左右兩側有大型的男女鞋各一隻,做為入口意象,吸引往來民眾目光。
從小在這裡長大的店家屋主,也是沅陵街商店街促進會理事長廖鴻昌回憶道,臺灣光復後,一家叫小上海的夜攤子就擺在這邊,每天入夜都還有人走動,那是臺北最早的夜市,五○年代開始形成繁華的商店街,是婆婆媽媽最愛逛街採買的商店街之一,走完一大圈,過年穿的新衣、新鞋、新帽、生活用品、美食等等,都能在沅陵街及周邊街區一次買足。
由於鄰近的衡陽路服飾店林立,而買了衣服就要搭配鞋子,六○年代開始,有大陸老伯伯們聚集在沅陵街的騎樓下,做起手工縫製布鞋生意。在最熱鬧的時期,短短兩百公尺就聚集了將近四十間皮鞋店,由於以前的鞋業鮮少如此集中,所以皮鞋街也就成了沅陵街的另一個名字。
在沅陵街經營愛麗絲鞋鋪近三十年的蔡老闆強調全店販售臺灣製造的鞋子,且貨色齊全、價錢公道,為了做出市場區隔,蔡老闆還特別關照超大腳或特小腳的民眾,特殊尺寸這裡都買得到,樣式精美的靴子也能針對腿圍量身訂製,還有經驗豐富的老師傅,一眼就能幫顧客挑選合適的鞋款及尺寸,就連長年在海外的華僑,回國的第一件事就是來這裡大批採購鞋子。
回憶起過去春節民眾摩肩擦踵選鞋的盛況,蔡老闆不禁感嘆,近年來臺北各地的商業逐漸發展,百貨公司日益增多,一樓黃金櫃位不但販賣進口化妝品,也擺放樣式眾多的鞋類,鄰近的西門町也開設了吸引年輕人目光的進口鞋店,導致沅陵街的客層逐漸流失。
為了重現沅陵街當年榮景,在沅陵街初成立商圈時,所有賣鞋的店家聯合舉辦灰姑娘選美比賽,媲美盛大的國際型活動,還邀請國外大使與夫人共襄盛舉,現在沅陵街路面上的腳印或鞋印的銅片,便是當年參與活動的國外嘉賓所留下的「足跡」。
目前這條街還有些傳統老店,包括開店六十年專賣手工服飾材料的信昌實業、傳承老祖宗雕刻技法的點石齋圖章店、手工旗袍店、老字號酸梅湯等。而除了改善景觀鋪面、申請行人徒步區外,每間店家都統一換上了嶄新的招牌、遮雨棚,全力配合商圈的固定活動,集結大家的力量聯合行銷,希望重現當年的人聲鼎沸。
晴光商圈 社區營造的最佳示範
「北晴光,南崛江」一句響叮噹的口號道盡晴光商圈的風光。過去,北部最大的舶來品交易地點就是晴光市場,而南部則屬高雄的崛江。
商圈的故事可從日據時期說起,當時中山北路以東、新生北路以西、南京東路以南、市民大道以北的區域,是行政區「宮前町」,區域內有行政官員的宿舍,住的都是日本官員和臺灣名人,晴光市場位處日本、臺灣人生活圈的交界,供應周遭中日高級住宅區的生鮮食品。
北雙城街、德惠街到林森北路一帶分布著外國大使館,也帶進了外國的生活文化,稱得上是當時臺北最高級的消費地。晴光商圈雙城徒步街商業促進會葉寶春理事長說,在民國四○年代美軍顧問團駐臺期間,中山北路與晴光市場不只附近的美軍顧問團會來消費,部分的軍用物資和福利品也藉由晴光市場流通到一般民眾的手上,無形中成為美國貨的集散地。
目前仍在晴光商圈經營委託行的周老闆說,自己退伍後曾在基隆的報關行上班,與在委託行上班的太太結婚之後,因為兩人都有經驗和門路,夫妻倆便在晴光商圈開設了委託行。周老闆說,以前的市場是封閉的,很多東西都是藉由觀光名義才能帶進來臺灣,像是可口可樂、蘋果、香皂、牛仔褲、沙丁魚罐頭、榴槤、紅毛丹等高檔貨只有這裡才看得到,數量也非常稀少,連中南部的人都慕名而來,也正因如此,晴光商圈早期成為臺北市最大的舶來品交易地點,委託商行十分盛行,走進巷子裡,除了感受到濃濃的異國情調外,各種舶來品、飲食跟娛樂文化的融合,也變成了這裡吸引人潮的重點。
周老闆坐在自家店門口,一眼就看出路人背包的品牌及製造國家,因為同樣的包,他的櫥窗裡也有一個。隨著外銷政策帶動臺灣經濟起飛,市場逐漸開放,許多海外商品變成經由貿易商大量帶進臺灣各地,不再特定集中於晴光商圈,網路電子商務也日益興盛,在網路下單,東西就能直接寄送到家裡,於是委託行慢慢地式微。
周老闆說,現在的委託行多半是做老客戶的生意,這群客人維持著過去的購物習慣,雖然現在委託行無法和大貿易商在同個起點上競爭,但依照客戶需求提供商品,且帶回來品項都透過太太的精準眼光加持,因此少有庫存壓力,也算是另一種行業優勢。
現在的晴光商圈,發展成為臺灣傳統美食市集,民國95年更成為臺北市第一個區域性示範夜市,異國風味仍然濃厚,只不過對象轉變成東南亞外勞,假日聚集於聖多福教堂附近的區域休閒交誼,東南亞的百貨商場、小吃、超市集中於此,也成為晴光商圈的特色之一。
而晴光商圈更積極聯結社區力量,舉辦鄰舍節活動,串聯起商家情感,也邀請街坊住戶一同參加,並開設社區工作藝術坊,另外,也和區內的學校等合作商圈友善計畫,關心視障朋友的行走安全。
不同的區域發展出相異的商圈特色,臺北的產業豐富多元,每一個商圈都有值得玩味的歷史故事,不妨和店主人聊聊,收穫將不僅僅是買回家的商品,而是有如置身早期老臺北的特殊體驗。
相關資訊
●朝陽服飾材料街
地點:延平北路2段61巷、南京西路167巷、南京西路155巷、重慶北路2段46巷及其周邊街區
交通:捷運中山站下車後,沿南京西路往西步行約十五分鐘可抵
●南昌行
地址:南京西路167巷3-4號
電話:2558-4095
●沅陵商圈
地點:沅陵街
交通:捷運西門站下車,沿衡陽街步行十分鐘,遇重慶南路1段左轉可抵
●愛麗絲鞋舖
地址:沅陵街2號
電話:2331-5729
●晴光商圈
地點:以雙城街為縱線主軸,以北至民族東路,以東至林森北路,以南至民權東路,以西至中山北路
交通:捷運民權西路站下車後,往中山北路方向步行約十分鐘可抵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