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推動「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原打算今年底完成十二國協商,看來機會不大。
據報導,美國與日本談判仍卡在農產品與汽車市場。然此僅為冰山一角,其他參與談判國對此一高標準的多邊自由貿易協定,也面臨國內阻力,美國自己也不例外,反TPP聲浪,此起彼落,尤其下個月期中選舉,歐巴馬總統在參眾兩院能掌握多少席次?攸關「快速通道」(fast track)授權法案能否過關。若未通過,美國即使簽TPP,將無法讓國會在限期內全案表決,該協定可能陷入國會冗長的審議程序。
目前亞太地區同時醞釀三個大規模自由貿易協定,一是美國主導的TPP,另一以東協為核心,外加大陸、日本、南韓等六國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預定二○一五年完成。
第三項是亞太經合會(APEC)的願景,即建立「亞太自由貿易區」(FTAAP)。今年大陸主辦APEC,亞太經濟整合列為主題之一,希望規畫路線圖,於二○二五年完成「亞太自由貿易區」的建立。
同時推動三個多邊自由貿易協定,反映了亞太地區國家間的複雜性與利益不盡一致。亞太區域經濟整合困難,不純是大國間角力,而是這些國家經濟發展程度與經濟規模差距過大,加上政治制度差異與歷史恩怨,使得互信合作相對困難。
以美為例,對於RCEP或FTAAP,態度不積極,原因是這些談判即使有結果,因遷就不同國家承受力,達成自由化程度遠比美國期待要低;且美國貿易有其關心重點,因而另起爐灶,把二○○五年新加坡、汶萊、智利、紐西蘭發起的泛太平洋夥伴關係,延伸為現今符合美國戰略與經濟利益的TPP。
全球金融海嘯之後,各國保護主義抬頭,貧富差距成為各國內政關注議題,凡此讓亞太經濟整合的進程充滿變數,執政者對外談判籌碼受到不小侷限。縱然如此,TPP與RCEP在二年內形成機會極大,屆時亞太地區將出現二個開放程度有區別的多邊自由貿易協定,各自擁有龐大市場,分別是美國、中國大陸以及潛力極大的印度。
未來這些協定成員還可能增加,譬如最近大陸官方曾表達對參與TPP的興趣。一些專家分析,TPP與RCEP有可能逐步整合,最終成為FTAAP,然而FTAAP現仍在研議階段,縱使二○二五年順利成立,一時也難將門檻甚高的TPP併入。
亞太經濟整合的趨勢,雖然受到各國保護主義影響,腳步並未停歇。此刻台灣的處境格外艱難,想要加入不僅面臨中共因素,對內還要推動必要的經濟改革。這兩項挑戰即使集朝野之力,也需相當時間克服。
不管TPP與RCEP談判進程是否順利,台灣不能坐著等待,這段期間須加強與中共、美國與日本等利害關係者溝通,爭取支持;同時也應積極瞭解各國談判策略及如何調適內部經濟結構、如何化解內部阻力。每個國家都有開放承受能力的問題,其他國家的經驗教訓對我們規畫參與這些多邊貿易協定,將有重要的啟示。
(作者為台大政治系教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