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4日 星期二

走過歲月 從舊到新的城市生命力


【Live 互動英語報】內容生動且生活化,讓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成為最好的學習教材,並讓你輕鬆開口說英語! 【bobo小天才.輕鬆玩教養】針對家長頭痛的學齡前教養問題開闢解決方案,讓家長輕鬆地教導孩子。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電子書  
2014/11/05 第181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封面故事

走過歲月 從舊到新的城市生命力
> 從舊到新 蛻變 城市向上的力量
> 從有到有 復舊 城市扎根的基石
> 從有到無再到有 創意 城市新生的動能

 

cover
 
 
 

走過歲月
從舊到新的城市生命力

文/明智;攝影/余如季、齊柏林、盧春宇、羅友辰、楊智仁;圖片提供/臺中市政府新聞局

攝影大師余如季,從事新聞攝影、採訪工作逾60年,
留下許多珍貴新聞及空拍畫面,
余如季先生珍貴的攝影紀錄,成就了本期的封面故事,
讓我們看見了從舊到新的臺中、建設中的臺中、
復舊的臺中、從無到有的臺中……
跟著照片與文字的腳步,看看臺中的故事。

最美的時光底片
一分或一時,一年或一天,
歲月以「格放」的速度展現不同的臉孔。
臺中在時光的顯影下,走進我們的記憶,歲月就像一間照相館,
留下了可供我們日後想像與還原的影像,
它是時間的儀式,也是我們走過這座城市的存在證明。

如果我們每天檢視歲月,會驚訝地發現,照片幫我們儲存了「遺忘」。
飛逝的時光裡有變與不變,日新月異的城市風景裡,
躲藏著許多不變的時光封印,
記錄著這座城市保存與剝落的時光,美麗的碎屑,俯拾皆是。

我經常涉足臺中,北與南的中途站裡,這座城市是我的相思之城。
就像家鄉老厝裡不斷被我們踩踏,而打磨出光滑的土地般,
這就是我對此城的歲月相思,抹也抹不掉的就是記憶裡的永恆封印。
歲月纏繞心頭,臺中有我摯愛的親眷,如果不住臺北,我會考慮住臺中。
臺中有年輕時屢屢踩踏的印記(因為常來東海尋友之故,因為常陪母親來廟裡朝聖之故),
現下仍常駐足臺中,東海與靜宜大學框著許多美麗記憶。

時光將記憶拷貝成文字,在生命的長河裡,這記憶即使鏽蝕也很美麗。
於今回望,過去的歲月,時空即使塌陷,也會烘焙出智慧與歲月的無聲之美。
世世代代的人們在此城生活,無數的歲月畫面此消彼長,
有些仍昂然存在,有些則悄然黯淡地退出了我們的記憶,有的則永久顯影。
悠悠長長的歲月,深深地融在我的記憶版圖,午夜發光。
就像家鄉那條記憶中的小路,通往富足生活的小徑,也是顯影歲月的底片。

有時歲月不過是漫不經心地流過,有時卻重重地打印在我們的腦海裡,
看著「臺中」無聲的歲月顯影,我恍然悠悠地跟著穿行我童年的夢土。
城市散發時光的智慧,我跟著時光步履,前進旅人最美的駐足之城。
時光翩飛,歲月負載著悲歡離合,這是一本永不滅的歲月光影。
浸淫其中,我重新對這座城市有了舊影像與新回憶的兩端對撞,
這是歲月的檔案,牢牢拓印在我的目光裡,泛著老照片的質地,
一張張地拓展城市的新與舊,時光的演變,從來都是一座城市最好的證明。

歲月就像冬天的火爐,撐起整座城市的故事風華,
延展記憶的脈絡如蜘蛛網一般,纏繞著我的目光久久無法移去,在這本書裡,
我不斷地打撈臺中的過去與現在,就像我在打撈自己的童年與此刻的記憶似的,我們在此的光陰,就是歲月的的故事,無聲卻壯闊,幽微而厚實。
有「歲月」的城市,風霜是美的,因為是以人文藝術打底的智慧再現。

鍾文音
被譽為九○年代崛起的優秀小說家與散文家,曾獲聯合文學、世界華文小說等多項文學獎,民國95年以《豔歌行》獲中國時報開卷中文創作十大好書獎。2011年出版百萬字鉅作:臺灣島嶼三部曲《豔歌行》、《短歌行》、《傷歌行》,備受矚目與好評;現專職創作。

TOP

 
 
 

從舊到新
蛻變 城市向上的力量

新與舊的地圖

說青春,太朦朧了,
彷彿那是濃霧深林裡的一朵花,無論男孩、女生,都有一朵。
讓青春化一層霧,給花一點點陽光,我發現,
很多青春長在公車站牌、發在月臺跟車廂中,以及熱鬧人潮跟建築間。
我跟好一些人的青春,是沿著臺中火車站滋生。
踏綠川、到臺中公園,然後我們在雙十路上,瞻望尚未來到的雙十年華。
那是一個適合孵夢的花樣。

我們的花樣,如今看來非常古典,
在綠川上,聽河水潺潺,它收容了很多父長的夢,
當我凝視它,與一汪溪水共鳴,它也聽見我的心曲。
我們笑話說,如果眼睛不好,不遠前就有「宮原眼科」,可以掛號看診,
盯著「C」字的缺口是朝上或朝下。再好的眼力,都有他看不到的地方,
但我們透過閱讀,延伸事物的景深,知曉「宮原眼科」的歷史,
諸如地震、颱風、社會秘辛,它說著臺灣的近代史。
如今它成為文創的地標。

我的青春時代來不及經歷它,但沒關係,
年輕的一代,來自國內與國外的新一代,
正註記它的新款,別在身上,宛如一朵胸花。
我喜歡我的夢,摻點舊、放些新,
出臺中火車站,前往臺中港與臺中機場,處處可見新舊的合一。
舊的,不一定得全面換新,舊的有他們的美好,
它們是長一輩的人,津津樂道的舊事,
關於一場雨淋、開在站牌與車廂內的戀情,
它們看似流逝,其實被記憶豢養,
它們茁壯,然後成為一齣故事。

當我們敘述,它們活過來。
新的,其實也慢慢舊了,因為新不是目的啊,
新的意義不在於新的木材、新的鋼釘,
而在漫漫的歷史長圖,適當地著色,
然後攤開這長圖,變成長長的路。

吳鈞堯
秉持著「消失的,都是最美的」這樣一個信念寫作,曾獲金鼎獎、《時報》、《聯合報》等小說獎,梁實秋、教育部等散文獎,目前擔任幼獅文藝主編。

 

歲月悠悠走過繁華的市區,走過藍天白雲的起落,
塵封了往昔,也見證努力建設後,綻放出的幸福花朵。
建設,改變了舊城的風貌,
公園綠意仍盎,但多了許許多多的城市建設,
在天際線的襯托之下,
重新出發的湖心亭、宮原眼科以及臺中清泉崗機場,
披上新裳,再度放射光芒,成為耀眼的珍珠。

臺中公園湖心亭 遊子永恆的鄉愁記憶

臺中公園的代表性地標,湖心亭,
對於臺中來說,十分具有代表性的地位;
它不僅為許多年輕人踏青、約會的必選地點,
其美麗外觀,也被臺中市政府拿來設計為府徽。
走過歲月,湖心亭旁茂盛的樹木依然生長著,
不同的是,多了許多錯落的天際線陪襯,
一個都市的成長,在此表露無遺。

 
走過歲月2

 
走過歲月1

 

 

 

 

 

 

宮原眼科 歷史與時尚的交會

當年臺中市最大的醫院,
經過歲月的洗禮,宮原眼科從繁華到衰敗、頹傾,
甚至一度淹沒在都市叢林之中,
殊不知,在她美麗的容顏下曾經隱藏著許多不為人知的歷史。
1927年興建的「宮原眼科醫院」隨著日籍主人被遣返,
歷經921大地震、卡玫基颱風;
一度曾是衛生院、餃子館、理髮廳、印刷廠、補習班、計程車行和報社,
當然,最為人好奇的,莫過於她曾經是臺中的第一性病中心……
直到有人看見了她內在美麗的容顏,
重新為她穿上二十世紀的新衣裳,
搖身一變,宮原眼科成為火車站前最耀眼的時尚明星。
如今,嶄新的宮原眼科已成為臺中人的驕傲,
吸引許多南來北往的旅人前來「朝聖」,成為臺中老城區的新地標。

 
走過歲月4

 
走過歲月3

 

 

 

 

 

 

臺中清泉崗機場 走過歲月 航向未來

順著臺灣大道往下走,
臺中市的空港門戶──臺中清泉崗機場,
依著老照片的痕跡比對今昔,
過往的清泉崗國內機場早已被嶄新的國際機場航廈取代,
全新的綠能建築;新穎、舒適的旅客待轉機航廈,
對比當年的陳誠副總統帶員巡視的舊照,
今日的清泉崗機場,
早已領著臺中,航向國際,
也引著遊子,踏上返鄉的門戶……

 
走過歲月5

 
走過歲月6


 

 

 

 

 

 


TOP

 
 
 

從有到有
復舊 城市扎根的基石

穿越時光的美麗記憶

在城市裡,最讓人接近沉思與美感體驗的地方,
莫過於有老樹與歷史的空間。
以往這類空間因利益、時間等因素而遭砍斫、頹圮,
這幾年因住民意識的興起而出現若干轉機,
均安街老樹的保存、摘星山莊的整修皆是此例。

美的體驗需要空間。
就外在的場域而言,
愈能從時間的淘洗中留存下來、保有歷史縱深的建築,
往往提供了豐富的感知內涵,也深化了心靈與夢想的探索。
百餘年來如霧峰林家花園、台中火車站、演武場、清水國小校舍等古蹟,
除了印證不同時代對於生活、美感的追尋,復加入了後人的翻修元素,
種種新舊工法的頡頏與美學的對話,至今仍在激盪、辯證之中。

在今日講求「亮點」的施政潮流中,
如何讓更多這類的空間再現昔日風華,
樹木從容開枝展葉,長成守護市民的土地神靈,
也是值得嚴肅對待之課題。
而影響這兩者的關鍵因素,證諸以往事例,大多取決於商業利益的考量,
在市民的文化自覺愈形高漲的今日,敢於擺脫利益思考的暗流,
照顧廣大市民的福祉,為城市的長遠發展找出生路,
是有願景的改造者該切實踐履的夢。

當人們走入歷經時間雕鑿的空間裡,
深心的敬意與謙遜較能由衷而生,
也較能看出一些深刻問題的端倪,
活潑的洞見與創造的潛力亦隨之而起。
如何孵育這些豐富的心靈,使之成為一種生活態度,
或許是城市走出開闊格局的重要關鍵。

張經宏
臺中人,曾獲教育部文藝獎、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時報文學獎,倪匡科幻小說首獎等。並以《摩鐵路之城》獲九歌200萬小說獎首獎。

火車的鳴笛聲起,時間滴答前行,
從上個世紀到這一世代,
臺中火車站、臺中州廳,
古蹟裡人來人往,跨越世紀,
建築依舊,只是換了身份,
唯獨廟旁的老茄苳,依舊眷戀著樹上嬉鬧的孩童,
只為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

 
走過歲月7

老茄苳樹 千年的守護

打從日據時代就存在著的茄苳樹,
昔日繞著大樹玩耍的孩童們,如今也已長大成人,
伴隨著每個人的成長,茄冬樹也變成了老茄苳樹,
經過歲月的洗禮,老茄苳樹的樹幹更粗了、樹葉更茂密了。
近年,老茄苳樹面臨生死關頭,
所幸,民間團體與市府不計代價,共同維護老樹的生存權,
也感動了原本要在此處興建大樓的建商,選擇了放棄興建。
於是,老樹又可以在這裡待上千千萬萬年,
留給世代居民們良久的美好記憶和資產。

臺中車站 中臺灣交通樞紐

被列為國家二級古蹟的臺中火車站,
見證了臺中市鎮的發展及臺灣鐵路的現代化:
民國58年,臺中市金龍少棒隊在美國的少棒錦標賽獲得少棒冠軍,
教練與球員們凱旋歸來,地方鄉親熱情地到站迎接,形成萬人空巷的場面。
現今,臺中市鐵路高架化工程正如火如荼地進行中,
車站前,一輛輛的臺中快捷巴士BRT,每天運載著上萬人次,
未來,臺中車站不但有全新的風貌,
也將繼續承載許多旅人的記憶與鄉愁。

 
走過歲月9

 
走過歲月8

 

 

 

 

 

 

 

 

臺中州廳 見證百年歷史

仿法國馬薩建築風格的臺中州廳,
為日據時期官廳建築的代表作之一,
在臺灣建築史上也扮演了重要角色,
於是在民國95年被列為市定古蹟。
隨著臺中縣市合併升格,
市府搬遷至臺灣大道市政大樓,
舊市府周遭暫失光彩……
近期,隨著臺中市府的投入策略,
臺中州廳有了不同主題的光雕秀,
在光影變換中,更可讓民眾瞭解臺灣的文化、歷史,
百年州廳,也走出了時代的悲愴,迎向新世代。

 
走過歲月11

 
走過歲月10

 

 

 

 

 

 

 


TOP

 
 
 

從有到無再到有
創意 城市新生的動能

沿路總有光,在前方

直到汽笛的聲音遠颺,我們才發現那列從童年開出的火車,
每節車廂滿載的是你我都喚不回頭的歲月,
我們都還分辨不出哪些日子有安穩的座位,哪些日子只有侷促的站票,
然後,它就駛進風裡了。

當我們自怔忡醒了過來,我們竟然正倚著那石岡租借的腳踏車,
一路從舊山線鐵道騎到了現在,一路閃離的時間光影與記憶,
而此刻,我們在花梁鋼橋之上,眺望廣袤的兩岸景致,
下方悠悠向西的是大甲溪的湯湯流水。

歲月之聲也不全然是流水的琤琤琮琮,譬如市民廣場旁的中興街,
在一陣的蕭索之後,彷彿跟隨著廣場綠意而盎然起來,
或許是天際的風箏尚在論辯秋日的風速,
或許是鴿子正沉醉於街頭藝人的歌聲,
然總在種種的不經意間,廣場邊、馬路旁,
一家家爆發力十足的店舖冒出新穎的芽尖,不論義大利餐廳、咖啡館,
甚至書店、文創商品……,似乎大家早有共識一般,它們精心打扮自己,
也妝扮了街道巷弄,有如一股都市的新興勢力,溫和自信而有創意。
此時設若回首前塵,繁榮本難亙古,凋敝則未必永劫不復,
是以只要火種未熄,創意隨時可被開啟。

沒錯,如果不信,我們不妨走一趟忠信市場。
它就在國美館的大門前,隱身於三樓高的販厝與鐵皮之內,
然歲月無情於生命,亦不遺漏庶民的空間,任誰都難以想像,
市場破舊萎頓、封閉狹仄的程度,本該被丟進歷史的回收場了,
但陰暗的角落總會有點點理想的光芒乍現,
曾幾何時,文藝濃厚、個性鮮明的店家進駐了,
有如山崖絕壁間冒出的蒼勁古松,
那氣魄頗有一生一世的堅定,就像歲月。

路寒袖
臺中市大甲區人,為臺灣文學界之中積極推廣鄉土語文者。現專事寫作,並於大學講授現代詩、臺語流行歌曲、編輯採訪、文化行銷等課程。創作多元,涵蓋新詩、散文、繪本、攝影與歌詞等。曾獲金曲獎、金鼎獎、賴和文學獎、年度詩獎、臺中市文學貢獻獎等。

中興文創街區、忠信市場、舊山線后豐鐵馬道,
臺中曾有的美好並未消逝,只是換了新裝。
中興街從夜店成為文創商圈;
忠信市場菜肉攤發想的文藝復興崛起;
廢棄的舊山線鐵道可以是最美的自行車道;
從繁華到落寞,一切從有到無再到有……

 
走過歲月12

中興街、草悟道 綠光蜿蜒的都會空間

在市區的中興街,曾是夜店的聚集地,
卻被無情祝融狠狠地吞噬……
一把火,燒出了一場奇蹟,
不過幾年光景,一群文創業者從巷弄內發跡,
逐漸聚集、擴散,與草悟道一氣呵成,
點亮都會裡的一抹文化雲彩。

 

忠信市場 巷弄中的尋寶趣

 
走過歲月14

不起眼的忠信市場隱身在國美館旁,
隨著大型賣場興起而沒落的菜市場,
卻被一群文化工作者發現了她的美好,
現在到忠信市場看畫展、喝咖啡;
在巷弄間挖寶,
和文創談一場戀愛,
碰撞出新舊融合的庶民新文化,
並且已是年輕新世代最佳的藝術殿堂。


 
走過歲月16
 

后豐鐵馬道 穿越歷史的長廊

在臺中市,每個假日,全家大小出遊,
群山環繞的后豐鐵馬道是絕佳的選擇地點。
美麗的后豐鐵馬道,
原為臺鐵的舊山線,見證了臺灣的林業發展史,
歷經了路線廢棄的過程,但再經過重新整建後,
成為擁有自行車專用道的觀光勝地。
騎經橫跨大甲溪的花梁鋼橋、9號隧道,美景一絕。

 

余如季 見證臺中一甲子

 
走過歲月17

在本期封面故事裡提供許多珍貴老照片的余如季,生於民國21年,14 歲便開始玩相機,喜愛攝影的他,從事攝影工作超過一甲子,用快門記錄下許多珍貴的歷史畫面,尤其是長年居住的臺中!代表作「白鷺人家」紀錄片,便是他熱愛這塊土地的見證。「白鷺人家」紀錄片,民國56年9月,在日本東京榮獲第14 屆亞洲影展獎,是臺灣個人製片得獎的第一人;同年十月以「白鷺人家」劇情片,代表臺灣參加西班牙第五屆國際兒童影展,獲最高推崇獎。

余如季可謂臺灣影像國寶,用鏡頭辛勤耕耘臺灣時空映像,留下許多珍貴的新聞及空拍畫面,至今未停歇;如今,子承父業,長公子余立,克紹箕裘,用數位影像科技接棒,繼續記錄臺中。

透過余如季的鏡頭,我們不僅看到了湖心亭、臺中火車站、宮原眼科等建築的昔日風華,看到了千年樹王──老茄苳、東海路思義教堂依然挺立,更看到了七期重劃區在興建前的純樸樣貌;這座城市不停前行的表情,在余如季的鏡頭中,未曾或忘。

目前,臺灣大道市政大樓文心樓、惠中樓一樓正在展出余如季《典藏臺中-余如季見證臺中一甲子懷念照片展》至11 月12 日,透過展場中的百餘幅照片,一起欣賞更多記憶中、變化中的臺中!

TOP

 
  完整文章請見:《悅讀大臺中》十一月號NO.44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您或許對這些文章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