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前一次跨洲旅行的尾聲,我原打算直接從馬來西亞搭火車北攻曼谷,途中卻因為一部泰國小品電影《愛久彌新》提到南部小鎮「春蓬」,讓我臨時起意停留,在鎮上一間新開的青年旅館裡住了幾天。不浪費一點空間的生態園區
青年旅館的主人是位泰籍華裔青年,他祖父當年為了躲避戰禍移居泰國,身為第三代的他只記得自己的祖籍是潮州。雖然不會說華語,卻喜歡周杰倫的歌。原本在曼谷旅行社上班的他,因為父母年事已高,返鄉開了這間青年旅館,以便就近照顧兩老。
有天早上,他忽然提議要載我和另外兩位歐洲住客去附近看看:「走吧!我帶你們去鄰近的生態園區。」
一聽到「生態」這個關鍵字,我的興致就來了。二話不說,一把抓起遮陽帽跟著出發。沒多久,車子到了一處郊外。
走在稻田旁,我訝異發現這裡的稻穗竟然長到與我肩膀一樣高。「台灣的稻子只到膝蓋高啊!」我驚嘆著。
一眼瞥見旁邊有間木造廁所,大概是稻草掩蓋的關係,外頭完全聞不出臭味。農人們將排泄物靜置十五天,發酵後排入另一儲存槽中,再放置十五天,最後排入稻田裡。其堆肥完全沒有異味。
由於這個生態園區沒有開放參觀,因此我們看到的都是原汁原味的真實工作場景--農人正用傳統式石磨分離稻殼與米粒,再以手工與風力篩除外殼,田埂旁的灌溉水道擺著一台用舊腳踏車改裝而成的人力龍骨車,利用腳踏的力量將灌溉用水導入田裡。四周的渠道盡是大大小小的魚、青蛙、蟾蜍等生物,魚群躍出水面搶食,青蛙胡叫亂跳,生機蓬勃的樣子彷彿正大聲告訴我們這裡是有機環保農田。
還有一處小屋堆了些瓶子和滿是泰文的標籤,農民正在將有機農作物香茅等藥草加入椰子油等材料,製作成乳液、洗手乳、洗碗精等產品。
本來是一卡車才能賣得一百元的農作物,經過加工後,變成一小瓶就能賺進外快的「搖錢草」,價值翻漲數倍。
我端詳這些瓶瓶罐罐,發現自己在曼谷百貨公司Royal Project專區看到的便宜又好用的有機產品,就是在泰國皇室輔導下,從這些小農手上製作出來的。
走沒幾步路,是一處湖泊,湖上搭建了一間巨型高腳屋。在園區裡工作的農人們,每到用餐時間,就會聚在這裡吃大鍋飯。「土地利用得沒有一點浪費。有土壤的地方全都拿來種東西,沒土可種的池塘上方才拿來蓋房子!」讓外號「就是省」的我也不禁會心一笑。
泰皇一聲令下 建成猴腮蓄水池
轉個彎,一間用黏土和竹子搭建的傳統矮房子裡,放有十分先進的設備,將炸過食物的廢油加工成汽油。再抬頭往外一瞧,湖上行駛的船隻正是用加工過的食用廢油開動的呢。
「整片土地都能自給自足,真不簡單,這就是泰國物價始終便宜的秘訣嗎?」我忍不住發問。
青年旅館主人沒有回答,卻指著眼前的湖泊說起故事:「這個湖其實是個人工蓄水池,我們春蓬和其他泰國南部的鄉鎮一樣,以前每到五月雨季就會慘遭洪水肆虐,有時一年淹水好幾次,民不聊生。有一年颱風水災造成十六萬人無家可歸,泰皇來勘災,吩咐要整治改善,眼前這個水池就是他為了解決當地水患之苦,提議興建的猴腮蓄水池。」
「為什麼叫猴腮呢?」我問。
「因為猴子常把食物塞得兩頰鼓鼓的,這個蓄水池就像猴子的兩腮,大雨來襲時可以蓄積過多的雨水,洪水便不會灌入民宅。我小時候春蓬每年必淹兩到三次,但蓄水池蓋好後,十餘年來再也沒有發生過水災了。」他看似平靜,語氣裡卻有掩不住的激動。兩位來自歐洲的住客有點驚訝,我卻一點也不意外,之前接觸到的泰國人民,一談起他們擁戴的泰皇,十個有九個都是這樣的語氣,不是興奮就是感激。
「興建這個蓄水池以及把雨水排入海中的運河,都沒有動用到政府的經費,而是泰皇自己拿出皇家資金一千八百萬泰銖來支付的。他還進一步要求蓄水池不要只有雨季儲水功能,平時要能夠灌溉,於是這附近開始種植稻子等農作物,成立這個生態園區。」他笑著說:「我們泰皇相當了解公部門效率有限,還親自下令一個月完工。本來要拖一年半載的蓄水池工程,在泰皇要求下沒人敢怠慢,效率超好,終於解決了人民千百年來的洪患之苦。妳說,我們能不愛我們的國王嗎?」
「從窮山惡水變身有機農地,這改變真大啊!」我感嘆的說。
「是啊,就看握有權力的主上要不要替人民著想,還有方法聰不聰明,如此而已。」他回答。
一個人工蓄水池不但終結了當地人連年洪患的噩夢,還使農民得到新的生計,也讓消費者擁有健康無毒的產品,可說創造了三贏的局面。攸關公眾利益的政策影響深遠,除了解決問題,一舉數得及永續經營的概念,是否也該放入政策考慮範圍內呢?泰國春蓬的猴腮湖給了我們一個可供參考的答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