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版本學╱莎翁《第一對開本》2016全美巡展 | 吳保霖/聯合報 | 最近在筆者就讀的學校,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校區學校網址的首頁,出現了這樣的新聞:「莎士比亞《第一對開本》即將在2016年於麥迪遜展出。」 《美國新聞》則是這樣報導的:位於首都華盛頓的福爾傑莎士比亞圖書館(Folger Shakespeare Library)即將在2016年舉辦名為「威爾的驚奇:莎翁四百年」(The Wonder of Will: 400 Years of Shakespeare)的活動,將出借《第一對開本》到五十州和波多 ...... | |  | 書評╱魔神仔,聽到請回答。over | 周紘立/聯合報 | 《骨董狂想曲》以魔神仔為「象徵」貫穿整部小說。作者王湘琦深諳當代小說已至「收視率」極低的谷底,創作者拘泥於「寫實」無疑是拿石頭砸頭,太陽底下無新鮮事,如何突破困境拉抬「收視率」是他寫作前提。是故他採取復古式的「象徵主義」:透過靈性、想像、魔幻反抗寫實的局限。在其小說中讀者看不見一點描寫魔神仔的隻字,頂多是一串嘎嘎聲響,以及粉紅色的霧氣。老實說,經由我腦子的轉 ...... | |  | 書評╱流動的書齋 | 陳克華/聯合報 | 想像一個對文字極端敏感,對文字所衍生的一切美好事物充滿想像的年輕人,獨坐位於北京市區一方書齋,四壁皆立著排滿詩集的書架,牆上掛著一幅陳丹青的油畫,和一幀作家木心站立於紐約街頭的黑白照片,椅子後方一張碧娜˙鮑許的演出海報。也許偷偷闖入的你對他的抽屜有興趣,拉開一看,有幾枝寫詩專用的自來水筆,各種西方世界的戲劇,藝術表演,畫展等等的宣傳單,撕過的入場券,包括各大 ...... | |  | 書評╱追虹影的人 | 言叔夏/聯合報 | 在南下搖晃的國道巴士上讀這書,遂想起了遙遠的學生時代了。然而那又是為了什麼呢?明明這不是一部述寫回憶與懷舊的書;它所記述的,只是一些現下的時刻,生活裡切片般的斷面,如同顯微鏡面底下的水芹細胞壁,那種清澈的紋理。那麼究竟為什麼,會在這樣的葉脈切口裡,泛起這種莫名的情緒呢?是夾藏在字裡行間的那些十數年前的地層符號吧。某種執念,在(現已老去的)陳綺貞、吳繼文、《荒 ...... | | |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