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銀行(大陸央行)昨(26)日宣布,與歐洲中央銀行完成雙邊本幣互換操作測試,中歐兩大央行之間相當人民幣3,500億元(約新台幣1.7兆元)金額的貨幣互換協議,隨時可以啟用。外界分析,將有助於人民幣國際化、促進雙邊貿易並降低金融風險的衝擊。這是人行簽署的規模第三大的貨幣互換協議,僅次於與香港金融管理局和韓國央行續簽的人民幣4,000億元和3,600億元。
回顧人行與歐洲央行之間的貨幣互換協議,早在2013年10月就簽署為期三年、規模為人民幣3,500億元,相當450億歐元的中歐雙邊本幣互換協定。而在今年4月和11月,兩次進行動用歐元和人民幣資金的測試,均順利完成,因而敲定雙方可根據需要即時啟動互換操作。
中國金融資訊網人民幣頻道統計,自2008年以來,中國人民銀行已先後與33個國家簽署貨幣互換協議,總計規模達到人民幣3兆3,122億元。
尤其在今年,大陸加快與各國的貨幣往來,以便利雙邊貿易和投資和金融合作。先後與土耳其中央銀行、英格蘭銀行、亞美尼亞中央銀行、澳洲儲備銀行、馬來西亞國家銀行、白俄羅斯共和國國家銀行等分別簽署或續簽了雙邊本幣互換協議。
讓人矚目的是,簽署協議的國家從亞洲和新興市場國家地區向西方國家延伸,幾乎涵蓋了除美國聯準會和日本以外的全球主要央行,可見大陸正全力加速去美元化。
澎湃新聞報導,簽訂貨幣互換協定,目的在發生匯率甚至金融風險時能夠互助,以確保流動性無憂。不過,全球金融危機風險降低,目前簽屬貨幣互換協議已經逐步傾向於促進貿易功能。
對大陸而言,加強貨幣互換,主要能直接以本幣進行貿易結算,既可規避匯率風險,又可拋開美元,推動人民幣國際化,才是主要著眼點。
閱讀祕書/貨幣互換協議
貨幣互換協議是指兩個國家或地區就各自貨幣簽定一個協議,約定某個時間內,以某種匯率可換取多少數量的對方貨幣,其目的在於發生金融危機時能夠互助,以確保流動性,而平時也有助貿易結算,防止匯率變動風險造成的損失。 (戴瑞芬)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