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30日 星期四

羅智成:拍照的時候 我百分之一百忘記我是文字工作者


【carol的私房教養】為做童書的總編媽咪Carol從教養兩位可愛孩子的經驗及相處中,分享其最真切的心情與心得! 【NOVA情報誌】帶你進入多采多姿的3C世界,每週主題深入探討,讓你輕鬆掌握最新的電腦與數位產品資訊!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6/06/30 第359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雜誌文摘 黛安•阿巴斯-寂靜之漬
專題企劃 羅智成:拍照的時候 我百分之一百忘記我是文字工作者
高雄款 KH Style 前進高雄音樂場景──百樂門酒館經營者陳振昌
 
 
 
黛安•阿巴斯-寂靜之漬
羅浥薇薇/文
趕在登機前搭上U4往南到博物館區,這城市遠比我一生窮盡的想像都要美,那沒落貴族的餘裕之美,想到要離去我滿心悔恨,無技可施只有踱往廣場中央的快照亭,雨幾乎要失守地下大了。我縮在屋簷等待前一組花樣少年少女,他們把背包恣意擱置在地,擠入小布簾裡又轟然而出,共撐一把薄傘站在機器前等待長條四格相片顯影落下。

因為無法忍受自己軟弱的眼神,我掏光身上的硬幣再進去拍了第二條,這次直接迴避了鏡頭。迴避從來不曾喜愛的自己的臉,那長年遭媚俗與嫉俗挾持的稜線、明顯骨突的左顎,我不信任毫無完缺的美,顯像之黑使相中人眉眼橫陳、硬髮消融入邊框,淚溝淡淡劃過沙漠,所有為我完成肖像的都是靜靜矗立世界各地的快照機器,我為那不可決定與卸責性所迷惑,為有能耐直視鏡頭的人所迷惑,如何能夠保有秘密而又若無其事,如何正確理解孤獨世界在各自眼底的倒影,Diane Arbus說:「它們是某物事『曾在』但『不再』的證據,像污漬那樣。 那寂靜如許不可思議。」

Diane Arbus一生中有過幾張自拍照,她本來出身富好容顏秀麗,與愛人攬鏡合影青春無敵,即使是孕中也還多有一種意識自我多於外物的驕態。當攝影逐漸攫取她的生活、命運執意偏離道路,她幾乎不再注意自己,時其髮已短,形容嚴峻,皺紋如無情擅離的支流,尤是眼神,我看過那樣的眼神,被大於人的愛與欲望折磨的眼神,那折磨誘惑勢不可當,得堅硬身心自迎戰場。生計所迫,她接下大量雜誌委託的拍攝案,一九七○年為紐約時報的兒童時尚專刊拍攝一系列彩色相片,她指定一張四歲黑人女孩與白人男孩牽手的照片作為封面,但編輯拒絕,那張相片甚至完全沒有出現在專刊裡。此類衝突屢見不鮮,我稱肇事者為Diane Arbus詆毀世俗但不求甚解之眼,這不求甚解或也是Susan Sontag對她心有疑慮之處:一九六五年攝影師為傲氣橫陳的年輕作家拍下肖像,同年,受君子雜誌之邀,Diane Arbus前去拍攝Susan Sontag與她正值青春期的兒子,那張母子合照最終並未收入雜誌,也未出現在Diane Arbus自死後的大型回顧展。相差十歲、光芒於同代並陳的兩人短暫交會而後形同陌路,直至一九七三年Susan Sontag發表了以Diane Arbus為研究對象之一的評論〈怪胎秀(Freak Show)〉,兩位為攝影藝術所惑的女性以一種抵拒鏡像的方式映照出攝影作為藝術與寫實間的矛盾,那種對共同事物的非理性之愛帶動一切包括嫉妒蔑視與迫使智性,可使人物我之史深遠感人。

斯人已逝,雨一直下到午夜,同日要自維城離去的室友與我把行李扛下樓梯,最後一次闔上沈重的公寓木門。我們完美達成將冰箱裡的廉價罐頭與白酒清空的任務,三人的腳步飄浮在運河右側剛落盡的樹葉邊,我蹬腳騰空在此貧困盛宴之上,面對眼前那寂靜之漬按下手上的快門,「 你可以轉身他去,但當你回來,它們仍在此處注視你。」

羅浥薇薇

八○年代出生,台灣苗栗人、左營長大。現職為幼兒電視轉播與保育員、不自由創作者,未來不詳。目前為OKAPI閱讀生活誌【致那些使我動情的破美人】專欄作者,著有小說《騎士》。

 
羅智成:拍照的時候 我百分之一百忘記我是文字工作者
汪正翔/採訪撰文
前言

三年前碰到羅智成老師,當時他興奮地秀出他的ipad,裡面有許多攝影照片。沒想到三年後,他真的出了一本旅行攝影集。被讀者暱稱為「教皇」的羅智成,不僅在心靈世界中開疆闢土,也在現實世界中遊歷,採訪中,他又談起了另一個計畫,或許很快又有新東西誕生。而讓他如此充滿動力的原因或許是,他永遠好奇的觀看這個世界,就如同美國攝影家Stephen Shore在《The Nature of Photogrpahy》所描述,攝影者經常帶著嬰孩般天真的眼光,這是攝影的起點,也是最大的樂趣來源。

Q:個人的攝影史是如何開始的?

A:如果是談到攝影,那我個人的攝影啟蒙可以追溯到高中時代。那時候朋友之間有一種競爭的關係,大家各有各的專長,在那個氣氛下其中有些同學玩相機,我也自此開始接觸攝影。到了大學,我跟著幾個死黨更熱衷於玩攝影,玩暗房。但是真正大量的拍照是後來到美國住了四年,那邊有很多視覺經驗是新鮮的,會讓人不由自主的大量拍攝。基本上我一直都很喜歡攝影,可是技術層面我沒有那種耐性。很多時候,我只是在抓那種瞬間的美感經驗,我認為那是攝影這個媒材所擅長的,這也是我拍照最大的快樂。

Q:如何從單純的喜歡拍照,進而想出攝影集?

A:我拍照的習慣是屬於浪費型的,每次出去可能都拍了幾千張,在這個過程中我發現我拍照的心情有時候很接近我文字的創作,事實上我的文字創作也不僅僅奠基於文字,而是有一個更背後的東西,所以文字可以表現我心智的一個面向。插畫跟攝影可以表現另一個面向。在此之前,我的幾本書都已經是文字與圖片一半一半,《南方以南沙中之沙》、《M湖書簡》,我就已經有一個想法要出攝影集,但是攝影畢竟在我的創作中並沒有那麼優先順位,在沒有迫切的衝動的情況下,零零星星的將很多照片加進書當中,題目也換了十次以上,直到這幾年是因為我想玩電影、玩舞台劇,開始大量接觸視覺的東西,所以我就想是不是該真正把攝影書完成,做一個開始。

Q:攝影集中的照片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被拍下,通常促使你按下快門的動力是什麼?

A:我會問自己,如果我的鏡頭是一個生物,那它具有什麼特點:我歸納有五種驅力:趨光性、趨根性、趨群性、趨異性與趨己性。趨光性是指光線創造所有美好的視覺經驗,譬如物體的質感與顏色。當光有所動作,我的鏡頭就會去捕捉。趨異性指的是對於陌生的、遙遠的地方、人或物,我會被他們所吸引,按下快門。趨根性,是人類本性想要接觸的東西,譬如舒適的、自然的、具有療癒效果的事物。趨群性是指人。包括人的動作、表情都會吸引我,事實上人本身就是美感經驗的一個重要的來源。早期我對於人的部分比較謹慎,但現在慢慢比較可以掌握。趨己性是回歸自己的內心、個性,透過攝影呈現自己光怪陸離的想法與個性。

Q:但有趣的是,大部分的攝影家其實避談自己拍照的哲學。因為不想讓圖像被文字所限制,也害怕讀者由此解釋。事實上在攝影集中有一類的照片,看似在五種驅力之外,他們像是抽離了日常的脈絡,與任何事物都毫無關係,這種典型現代主義情境式的照片,又會如何解釋呢?

A:的確,我是一個大腦過動的人,所以我會讓我的論述方式比較周延,即使是不屬於任何動機,我仍然想賦予一個解釋,作為一個不停在做省察的人,這是一個挑戰。事實上在詩當中常遇到很多無法解釋的部分,但站在後設的位置去挑戰這個「無法解釋」是最有趣的。你提到那一種照片其實就是疏離,我馬上想起有一張照片是都柏林的路燈,那時陽光灑在鋁製金屬路燈上,引起一種短暫失神的狀態,與任何事物都無關係。這種似乎與任何事無關的主題,本身就是一種獨特的態度或觀點,趨己性就包含了這類東西。當你碰到這種東西,你不是被任何理由而吸引,因為影像本身的意義根本還未形成,你甚至離開之後就馬上忘記。只是因為帶著相機,所以可以在意識沒有充分啟動的時候就拍下。

Q:所以在實際拍照的時候,習慣上都是在意識未明之前,就憑著感覺拍照?還是會先構思,然後慢慢地調整角度或各種參數?

A:兩種都有。我拍照的自由度很高。有些東西我反反覆覆拍很多,有些拍了就走。有一張照片,是我到佛光大學偶然看到一道光線投入廁所就拍下來,並沒有什麼明確的構想與內容。又像在加州拍的一張照片,我是事後看才發現竟有四個同等肥胖的女人,可是拍的時候完全沒注意到。另一張在南極的照片,我眼睛當時沒有把攝影對象解像出來,看不出那是山還是高原還是雲。我也發現我的鏡頭有時會比我的肉眼注意到更多事情。而且通常注意到的是我沒注意的缺點。譬如一些雜物,或是背景干擾了主體。

Q:有趣的是,在攝影剛出現的時候,很多拍照的人面對照片的時候,他們也會對於攝影的「意外性」到很困惑,因為相機總是拍到人預想之外的畫面。在事後編輯的時候,你是否也有這樣的困惑?編輯時,主要的考量是什麼?

A:會。因此我常常猶豫兩件事,到底應該選擇一張主題普通但是形式完美,還是主題特殊但是技術層面沒有很好的作品。譬如廁所那張照片,主題沒有什麼,但是卻很有個性。又有一次我搭輕航機拍照,那個景色很特別,可是技術上無法講究。我在利比亞的市集拍照時,突然有個小孩衝到前面跟我打招呼,結果我在匆忙的情況下,對焦在後面的背景上,很有魅力的小孩反而模糊道;雖然看起也很有一種顛覆性,但是我就會想到底要不要挑這樣的相片。

Q:同樣的問題,如果就讀者的角度,你希望讀者看到的是什麼呢?是一個攝影者自己的個性,還是攝影的專業性,譬如精準的構圖與對焦,又或是其他的東西?

A:如果是一個展覽,也許我會選更多具有個性的照片,但當我面對是一個正式出版的攝影集,我會比較謹慎周延。在顛覆跟遵循專業之間,我搖擺的情況比起從事文字書寫時嚴重得多。到底要強調哪一部分?是個性、資訊性、還是扎實的觀點?雖然我一直認為無所謂跨界這件事,我本質 上是「無」界的。但是我還要跟攝影的disciplines進行辯證,我希望我的東西即使是專業者也能夠欣賞。某種程度上,我其實也想呈現攝影美感的多樣性。很多攝影師都會堅持某一種風格跟主題,但是相信這本書比較具多樣性,我希望它看起來豐盛扎實,也許這不應該是創作的第一考量,但是我還是希望會有這種感覺。

Q:這種豐盛,某方面意味著文字的輔助嗎?作為一個文字創作者,在圖文的關係上有什麼考慮?

A:這次我毅然決然完全不考慮文字的輔助,本來我連標題都不想放,更不用說攝影參數,我只想照片的事情。雖然最後還是要顧慮到閱讀的方便性,所以增添了一些文字的內容。但我還是希望用了這個媒材就要發揮那個媒材的特質,而不須依靠其它方式表達。

Q:所以文字與攝影媒材的相異之處在哪裡?是否會感覺到衝突?譬如文字有時間性,攝影卻完全只是時間之流的一個切片?

A:事實上,當我在交替使用文字與攝影這兩個媒材,我注意到的是兩者的相似性而非相異,那種自然而然的感覺是很強的。我使用文字的時候不會想到攝影,而不去想的原因是因為轉換很自然。拍的過程中也許會受到文字的影想,就像在文字的時候我對於影像比較敏感,自然受我圖像背景的影像。總之,主觀上我不會去想這個相異性,這可能是極少數我還沒有準備好去解答的問題。

Q:但人文上的涵養,必定還是會影響攝影,譬如你在詩中經常描述一種心靈上的遊歷,而在照片當中也有這種考察乃至親炙文化現場的感覺,這兩者有關連嗎?

A:那也許是我的習慣,像是一種臨場感。我寫詩的也想做到這件事。要讓讀者感動不是要他先去進入抽象的意涵,而是帶他進入現場。攝影的時候,我也會想假如「你」在現場,會不會有跟我一樣的感覺?但是文字與攝影畢竟不同。文字是一個符號,是讀者透過自己的經驗翻譯,然後建立畫面。攝影則是帶人來到現場,它是一個完成性更高的空間。所以要讓讀者有想像的空間,必須要在第一時間超出讀者的期待,讓讀者放棄自己的想像,但也不是完全放棄。而是營造一個讓讀的人與拍攝者可以共同進行更多探索的場景。

Q:習慣使用什麼樣的拍攝模式與器材?

A:早期我比較注意到光圈、快門,因為玩幻燈片的關係,這些設定要比較精準。我也很喜歡淺景深的感覺。到了開始以旅行為主來拍攝的時候,我幾乎都用自動,那是我很快樂的事情,我完全解放了。但是自動模式很多時候沒有辦法很準確的控制,譬如對焦不對。但也可能也有趣味,這就是我一直困惑的地方:技術的專業與顛覆的個性之間該如何拿捏?總體來講,我現在拍照越來越直覺,因為越來越方便。相機我早年用Nikon,進入數位時代後友人介紹我一台Olympus E1,現在是一台Canon 5DMarkII,基本上我現在都用這一台。鏡頭方面,有一顆透光性不好但很好使的Sigma 28-300的變焦鏡頭,像作弊的利器。還有正規的Canon 50 1.8很重,我試著習慣它。早期我很喜歡望遠鏡頭,它可以創造照片的緊湊感,我也一直很喜歡滿版的畫面。現在我也常用廣角鏡,但是廣角很難使,特別是在東亞地區,我們的景觀太過於零碎,所以常常只能用特寫。難得碰倒有些地方可以用到廣角,就會有幸福的感覺。

Q:希望這本書能帶給讀者什麼?

A:我的每一個作品都是我心智狀態的拼圖,攝影如此、文字亦是,我希望透過我自己的美感經驗,帶給大家對於旅行、對於攝影更多的想像。

汪正翔

台北人,台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後至波士頓美術館藝術學校(SMFA)攻讀藝術創作(但不想念完)。目前往返碧潭與台北之間,接案維生,也從事攝影 評論與創作。最喜歡的作家是桑多.馬芮(Sandor Marai),最喜歡的歌手是尾崎豐。不喜歡現實的人,也不喜歡假正面。著有攝影文集《My Scenery Only for You:那些不美的台灣風景》。

 
前進高雄音樂場景──百樂門酒館經營者陳振昌
文/許哲寧
高中時為了想聽一些又吵又激烈的音樂,特別跑去左營唱片行,詢問老闆有沒有推薦的卡帶?當下老闆塞給了我一張Guns N' Roses的專輯,我人生中第一張搖滾樂的唱片,在1994年還沒有網際網路的年代,想要獲取國外音樂資訊的來源,除了聽收音機廣播之外、不然就是閱讀雜誌,那個時候看了很多期的《余光音樂雜誌》,才慢慢發現並不是所有西洋音樂都是搖滾樂,同時還存在著許多不同類型的曲風。 【…閱讀全文】
 
高雄不思議粉絲團 | 高雄款形象影片
 
十倍速進擊的電競產業
當紅的MOBA遊戲是由美國Riot Games開發的《英雄聯盟(League of Legends;簡稱LOL)》,LOL在二○一一年推出後迅速風靡全世界,帶動MOBA遊戲類型蓬勃發展。同時,由於它兼具高對抗性、競技性、娛樂性的特色,也將全球電競賽事推向新的高度。

網飛──翻轉觀影體驗的新娛樂帝國
許多科技公司已成為重新定義產業的代名詞。網飛就對娛樂界的龍頭們構成威脅。直到 2016 年初,這個網路影音串流服務公司已在 190 個國家中擁有超過 7,500 萬名訂戶。網飛已相當驚人的客戶群預估於 2020 年之前將超過 1.75 億人。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版權所有,禁止未經授權轉貼節錄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您或許對這些文章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