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29日 星期四

春花忘錄/大稻埕的查某囝──夏樹暖心散文集


誰能幫你邁向健康人生?週週提供最新的健康情資,【常春EVERGREEN】幫你的健康打底,人生加分! 【米奇巴克童書魔法盒】讓父母瞭解孩子思考與美感的「天賦」,陪孩子一起快樂閱讀、創意思考!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6/09/22 第961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新書鮮讀 春花忘錄/大稻埕的查某囝──夏樹暖心散文集
艾倫•狄波頓的人生學校/關於變老這件事
挑戰莎士比亞1:時間的空隙/穿越四百年,獻給21世紀的你
閱讀筆記 世間已無陳金芳/都會傳奇

新書鮮讀
春花忘錄/大稻埕的查某囝──夏樹暖心散文集
文、圖節錄自麥田出版
圖/麥田出版提供
最壞的時候浮想聯翩著最好的時光,老人、老街、老樹、老房子、老社區、老故事,越是黑暗,底層的珍珠才會閃著動人的光。

內容簡介:

本書共分三輯,「舊情綿綿」從童年記憶談大稻埕的環境變遷、生命情態;「漂浪之女」則書寫生活感懷與所遭遇的形色風景、文藝少女的多樣閱讀心靈;「牽阮的手」則深入描繪參與老人照護工作的點滴歲月,勾勒年長者生命缺口及長伴左右的深刻體悟;作者坦言,這個特殊經驗,致使原本性情執拗、孤癖、脾氣壞的她,學會的第一件事,不是社工助人專業,而是擁抱。

作者介紹:

夏樹

古早時代,伊是「大稻埕ㄟ查某囝」;春去秋來,長大成了「大橋頭一蕊花」。輔大歷史系畢業,治史無方,學商不成,誤入社工領域,成為老人服務界的苦海女神龍「大姊頭仔」。寫作完全是雲端上的情與慾,老台北、老故事、老靈魂,雖然白雲蒼狗,但也因此,有了一片樹林。

搶先試閱:

大光明˙放光明

打開時報出版的《台北老街》,極大篇幅,作者莊永明先生,用「台北人寫台北事」的溫柔筆觸,撫今追昔,重新打造出舊日台北「城外」延平北路的一段「太平」歲月。從「延平北路頭」一路走到「台北橋腳」,商家雲集,風月無邊。「江山樓」前,車如水馬如龍,「媽祖宮」裡,有燒香有保庇;直的大街處處興隆,縱的小路條條通達,一下子是「生生皮鞋」、「狗標服裝行」的如今安在,一下子又是「波麗路」、「法主公廟」的輝煌過去,每一段講古都似歷史掌中戲,搬演著那一代台北人繁華如夢的時空傳奇,也像極了張愛玲筆下,上海弄堂那三十年前的老月亮,有著年華已沉可是故事永遠完不了的一爐香。

「延平北路的精華在二段」,《台北老街》裡是這樣講的:

二段的六十一巷,走二、三十步有一家老戲院「大光明戲院」,日據時代稱為「第三世界館」,在台北市「古老」電影院排行榜中,是在前幾名的。這家戲院是台灣人的「專屬電影院」,所以在默片時代是用閩南語旁白的。

這裡的二段六十一巷,就是我小時候住的那條燈火明燦的商店街。

我出生後第一個十年,就住在這巷仔內。六十一巷不很長,但連接了那個年代極重要繁榮的兩條台北大街,從我家,向左走,向右走,幾乎數同樣步伐,你會抵達太陽的西邊延平北路口,以及月亮的東邊重慶北路上。

依照莊永明先生的台北老街地圖,我的童年,離那家古早台灣人專屬戲院「大光明」,也只有二、三十步之遙了。

通常是下午,背著書包放學了,天色尚亮,吃飯嫌早,又不急著寫國語或是算術的功課,我這個小鬼頭,賊頭賊腦現身「大光明戲院」售票廣場。早已忘了身邊玩伴是誰,只記得當時左鄰右舍孩童中,沒哪一個查某囡仔像我,頭毛剪短短,身軀瘦卑巴,穿條小裙褲,三兩下就爬上,購票窗口兩邊的鐵欄杆。其實,那欄杆根本不必費勁去爬,只要雙手往上撐,兩腿用力蹬,空中挺腰轉身,下一秒鐘小屁股就斜坐在欄杆上兩腳晃啊盪,瞇起眼睛,一邊看誰來買票,一邊看電影櫥窗海報。

那是很遙遠的畫面了,黑白劇照下,圖說著三兩句台詞劇情對白,有文有戲,連環張貼,一場看過一場,從預告看到下檔,吸引我讀著,編織著,眼睛茫啊茫,心跳踢踏踩,故事開始了而我就在這裡呢。「大光明戲院」雖然位於巷仔內,但一天放映下來,戲院門口總有那麼多沒事幹的流動人口,跟我一樣貪看櫥窗海報的,圍著「卡打車」用彈珠台打煙腸的,一肩兩擔賣醃漬水果的,等著排隊買票、散場後流連不去、路過、來這「消涼」的……。隨著天色愈來愈暗,出沒的閒雜人等也愈來愈多,那時就差不多該停止張看回家了。

戲院名曰「大光明」,印象中那裡永遠陰陰暗暗,頂頭看板油彩著大花臉的男女主角,沒有霓虹閃爍,看不到明明天光,只屋簷上櫥窗前,點著幾燭光的白色燈管,映著水泥地板坑坑疤疤。住在一條擁有一間老戲院的巷仔內,對一個自小就喜歡東張西望、看圖念字的小孩來說,是一件幸福的事。幸福就是,你不了解這世界,可內心單純的喜樂與滿足,如火苗一樣溫暖光明。於是,巷口大光明,巷內放光明,紅牆綠瓦,烏衣藍衫,一戶一戶都像電影裡既熟悉又陌生的後街人家,那裡面有故事,我從小就知道。

戲院廣場前廝混的時光,有幾次,大人也會帶我進場看電影,當小孩的好處就是看電影免票,沒座位站著也好,還可以跑來跑去。記得大光明戲院觀眾席是會往後仰的木椅,硬梆梆,坐起來吚歪吚歪叫,這沒什麼好挑剔,也沒空管這些,因為戲院很大,所以銀幕更大,影中人直逼眼前,動不動就會蹦出來嚇你一跳。

電影未開演,大銀幕一律垂著紅絲絨布,上面繡貼「黑松汽水」斗大四字,入座後人聲嘈雜如汽水冒泡此起彼落,大家都在等,等那新娘喜幛般的紅布,緩緩從中間往兩邊拉開。先是「松」跟「汽」不見了,再來是「黑」與「水」,拉到最後,一片布簾變成兩根紅柱子立在銀幕邊側。噓∼放電影了。我那單純的小腦袋沒懷疑過為什麼,一道光束投曳到前面就會有人有聲有影,感覺是走進了時光隧道,恍恍惚惚,半睡半醒,等到重現光明,布幕也慢慢拉上,明明白白告訴你這一切就要戲終人散。

大光明,放光明、老電影,老情人。我懷念這種放電影前動態的「開場白」,那幕後有人,手動拉開電影序幕的古意與可愛。

記得「紅與白」的銀幕,卻記不起來看了哪些片子。印象中勞萊哈台王哥柳哥等都沒看過,武俠片似乎有,但說不出什麼特別的。畢竟當時年紀小。我對黃梅調也沒風靡過,應該是沒趕上「梁兄哥」熱潮。古裝片、時裝片有看沒有懂的倒是不少,腦海裡偶爾會跑出來一齣歌仔戲天王楊麗花小姐反串的戲,片名不記得,劇情也早忘了,亂七八糟就只記住一幕激情戲。那時,楊麗花還沒後來那麼家喻戶曉,她演一個小廝,被家裡主母看上,兩人相擁雙腿交纏倒在木床,鏡頭一帶,反串的楊麗花小姐下面穿的男人褲管被一雙細白腳丫子慢慢勾動漸漸捲起、捲起,露出一雙赤裸小腿,再下一個鏡頭,就這樣雨收雲散,成其好事了。

電影影響人生,我至今對男人小腿仍然懷有無限遐想。

所有老街,都自有一頁回不去的滄桑,古老戲院領得了一時風騷,卻爭不過百年的浪奔浪流。大光明戲院那一爐香點得人薰薰欲醉,終究還是隨著三十年前的老月亮沉落在淡水河的淺灘。如果沒有記錯,未搬離那條商店街前,戲院就因環境變遷,生意不佳,改為「大光明歌廳」。少了電影海報,多了酒色財氣,廣場不再可愛,沒有「黑松汽水」的帷幕,不見排排坐的觀眾影迷。再後來,歌廳也經營不下去了,大光明就這樣,比繁華落盡還更早一步,黯淡殞落,永遠失去了光明。

 
艾倫•狄波頓的人生學校/關於變老這件事
文、圖節錄自時報出版
圖/時報出版提供
你害怕變老嗎?哥德曾說:「年紀總讓我們措手不及。」我們從一出生就註定開始變老,但變老並不意味著衰敗及陳舊,而是擁有更多成長的嶄新機會和可能。

內容簡介:

這本書破除我們對於長者的既定印象,解放我們對於一個人該如何生活的刻板想像,並拒絕描繪單一的老後生活藍圖。一旦我們能將逐漸增加的年紀看作人生必經的過程,變老的挑戰將無異於生命的其他任何挑戰,並不足懼。

作者介紹:

安妮•卡普芙

作家、醫療社會學家及獲獎記者。曾擔任《柯夢波丹》(Cosmopolitan)雜誌的特約編輯多年,同時也為《衛報》(Guardian)撰寫家庭版專欄,每週撰文探討社會、政治與文化等議題。除了為《週日獨立報》(Independent on Sunday)及其它刊物撰文,亦在BBC 4任廣播節目主持人,並出版有《人的聲音》(The Human Voice,暫譯)等三本著作。現於倫敦都會大學教授專業寫作與文化探索課程。二○一四年,她以本書及《衛報》上的「老後議題」新聞贏得樂齡傳媒大獎(Older People in the Media award)的最佳個人發聲獎。

搶先試閱:

Chapter1|什麼是變老?

每次說起年紀,大部分的人都會自動聯想到一堆皺紋、健康鞋、阿茲海默症,或其他類似的東西。但其實這些完全只是誤導我們,將年齡增長這件事扣上衰老與病痛的帽子而已;人類自出生的那一刻起就開始老去──生命意即年齡不斷增長,不出生根本也不會老化。但只要瞭解到老化其實自始至終貫穿整個生命週期,而且你我不論年齡大小無時無刻都身在其中,你將能夠從另一角度看待這件事情,不再覺得:現在我是年輕人,接著──砰!一下變成二十五、三十、四十、五十歲(隨便你挑)然後就進入老化階段。這種深植在文化當中的概念實在難以根除。年輕人總是想要快快長大,因為長大就代表著自由、代表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什麼時候才能十點才去睡覺?什麼時候才能自己去參加音樂祭?我等不及要滿十八歲可以自己買酒了。孩提時代,長大就是脫離父母的暴政、自己做決定、掌握自己的生活,年紀的增長就是你各種能力發展的媒介(學習走路、寫字、論理)、尋求獨立的康莊大道。以前還得到二十一歲,現在十八就可以喊「終於長大了」!

但話說回來,對於多數人而言這種想法總是在不知不覺中改變:大概到了二十多歲,期待長大的樂觀情緒逐漸被焦慮、甚至恐懼代替;不需要付責任的短暫自由時間結束,現在開始得掛心成年人的責任,比如學著謀生。不再有兩個月的暑假實在令人害怕,大家期待你做一個成年人該做的事情,不管你覺得自己長大了沒有,甚至不管你知不知道長大到底是什麼樣子。你開始感覺年紀越大越像是失去了什麼、沒有收穫,應該要強力抵制成長。一個人到了二十五歲,基本上從前想做的事都可以做到了,眼前漫漫的餘生卻開始顯得令人恐懼。一位叫做艾莉莎(Alexa)的十六歲女學生曾經跟阿姨說過自己半夜驚醒,就因為擔心到時候不知道怎麼填寫納稅申報表。

的確有許多年輕人支持二十五歲開始才算做成年,並且不是平白無故就訂下二十五歲這個年紀。人類的前額葉一般在二十五歲時發育完全,認知能力成熟,可以不需要得到立即的情感滿足、學會同理心與長期計劃的能力。現在二十四歲的貝琪(Becky)把二十五歲當成一種警告,提醒自己已經過了四分之一個世紀了。她打算二十五歲戒菸,彷彿一過了這個生日,存活率就大幅降低,或者無法不承認自己終將逝去。我們的態度在這一、二十年間改變的實在太快:從看不起在家裡或學校的那些年輕人,到鄙視那些年紀大的人……。

|在今日所謂的長大

如今走到二十一世紀,變老這件事情實在令人困惑,一個三十四歲的人常常看上去像是五十年前才二十四歲的人,四十四歲的看起來也只像過去三十四歲的人一樣。但是外表卻又不一定代表內心年齡;從前長大意味著離家獨立,成年人必須脫離其他成年人的依靠才算長大,才算是一個成熟的個體,現在我們卻已經放鬆長大的標準。這點或許值得讚許,對年紀增長的一些想法不再死板,大部分的人已經不需要緊緊按照程序在一定的年紀找工作、結婚、買房子和生小孩。

但是學費貴、失業率高、房價也高的今天卻讓年輕人在金錢方面依賴父母時間將會更長。「青年時期」過去曾經只是童年和成年之間過渡時期,現在三十多歲也還算是青年。家長必須投資好大一筆金錢到孩子身上,多到有些希望自己的投資有所回報。這些人還因此認為自己有更大的權利為子女做出決定──畢竟錢由他們支出──就算自己其實沒有能力建議孩子如何面對眼前前所未有的社會景象。(福特汽車現在新增了一個功能,讓家長提前設定孩子駕駛的車速、確保孩子繫上安全帶、油箱裡有足夠的汽油。這樣孩子開車就像爸爸媽媽也坐在旁邊,或像是簽下某種標準化的協議才能上路──青少年簡直可以在「不要妨礙我做事」邊上再加一句口頭禪「不要妨礙我開車」。)

越來越多二、三十歲的人害怕長大。老小孩緊緊抱著電動遊戲和漫畫並拒絕做出任何改變,他將變老與無趣畫上等號。但是成長或許更像是為自己的花費負責,不是有沒有貸款或養老金;成長是學習等待收穫而不是堅持「我現在就要」,是同時為別人著想而不要想到什麼就馬上說出口?換句話說,長大就是擴展視野。不只有年紀大的人才要思考,我們每到不同的年齡就要想著長大變老意味著什麼。

 
挑戰莎士比亞1:時間的空隙/穿越四百年,獻給21世紀的你
文、圖節錄自寂寞出版社
圖/寂寞出版社提供
全球書迷為之瘋狂的文壇,盛事空前絕後的寫作計畫──「挑戰莎士比亞」系列小說

內容簡介:

1616年,莎士比亞離開人世,400年後的今天,我們依然從他筆下的人物中照見自己。為紀念莎翁逝世400週年,「挑戰莎士比亞」書系籌畫三年,邀請七位在文壇呼風喚雨的小說名家接下戰帖,以現代時空、全新觀點、小說形式,為21世紀讀者改寫莎翁經典。作家直視創作本心,不畏挖掘寫作生涯中最深沉的恐懼與渴望,選定各自欲挑戰之劇作,讓「經典」不再只是書架上泛黃的紙頁,而是最貼近你我的現代新演繹。

作者介紹:

珍奈.溫特森

英國當代最好的小說家之一,2006年因其文學成就獲頒大英帝國勳章(OBE)。著有十部小說,也寫童書、非文學作品和劇本,並為《衛報》撰稿。遭親生父母遺棄的她,由信仰虔誠的溫特森夫婦收養,成長於曼徹斯特。養父母盼望她從事傳教工作,她卻愛上了一個女孩而引起家庭風暴,因此離家自立。1985年她寫下具自傳色彩的處女作《柳橙不是唯一的水果》,一舉奪下英國惠特布雷小說獎,並親自改編為BBC影集,囊括許多國際大獎。2013年,她勇敢直視成長歷程,又寫下暢銷獲獎回憶錄《正常就好,何必快樂?》。BBC舉辦的「女性分水嶺小說」票選活動中,她同時以三部作品獲得提名,是入選作品最多的當代小說家。作風大膽、離經叛道的溫特森,如今已是英國文壇公認極具代表性的聲音。

搶先試閱:

〈第一部〉 似水之月

我今晚看見怪到極點的事。

我在回家的路上,外面是窒熱的夜。每年這時候就是這樣,皮膚總罩著汗珠的光,上衣永遠乾不了。我在平常固定演奏的那個酒吧彈鋼琴,只是今晚的客人沒半個想走,所以即使我想準時下班,最後還是比平常晚收工。我兒子說會開車來載我,卻一直不見他人影。

我在回家的路上,大概已是清晨兩點左右,冰涼的啤酒瓶,在我手裡慢慢有了溫度。是,我知道不該在街上喝酒,不過,管他呢,老子在酒吧不忙時負責倒酒,酒吧一忙就得彈鋼琴,這樣連幹了九小時活,喝一瓶不為過吧。有現場演奏,大夥兒就會喝得比較多,這是事實。

我在回家的路上,結果這天氣說變就變,傾盆大雨如冰塊當頭澆下(還真的是冰)──高爾夫球大小的冰雹,像石頭一樣硬。街道早吸飽了這一天、這一週、這個月、這一整季的熱,冰雹一落地,便好似把大堆冰塊倒進滾燙的油鍋,於是這正常的自然現象,反倒變得不像從天而降,而是從街上緩緩升起的東西。冰雹在我腳邊爆開無數碎片,我忙著左躲右閃,一見樓房有點遮蔽的大門口就去暫避。冰雹落地激起的嘶嘶水霧,害我連自己的腳也看不見。最後我終於爬上教堂前的階梯,這才有了一、兩分鐘空檔,擺脫腳下那層白霧。這時我早已成了落水狗。口袋裡的鈔票全黏在一起,濕漉漉的髮緊貼著頭。我擦去眼中的雨水。雨的淚。我太太過世都一年了,找遮風避雨之處又有何益,不如回家吧。

於是我決定抄近路。我平常不喜歡走這條近路,因為會碰上「棄兒箱」。

那是醫院一年前裝的。那時我每天都去醫院探望太太,也就每天看著工人忙進忙出,灌漿做混凝土外牆,在牆內放進鐵箱,又裝上氣密窗,接上暖氣、電燈、警鈴等等。有個工人不願做下去,我猜他大概是覺得這樣不對、不道德。這是這時代的某種徵兆吧。只是這時代的徵兆實在太多,若是想一一解讀,只怕會心碎而亡。

那箱子牢固又溫暖。要是有人把寶寶放進去,關上箱門,醫院的警鈴就會響,不多久便會有護士下樓來,這中間的空檔,正好能讓做母親的離去──那箱子就裝在街角。她隨即消失無蹤。

我就看過一次,還追在她後面,大喊:「小姐!」她回過身,望我。那一秒,全世界為之凝結──下一秒啟動,她已遠去。

我走回箱邊,箱中空空如也。我太太幾天後走了,所以後來我再也沒從那條路回家。

「棄兒箱」是有歷史的。故事不都有歷史嗎?你自以為活在當下,過去卻跟在背後,如影隨形。

後來我做了點功課。歐洲早在中世紀某個時期就有「棄兒箱」了,他們稱之為「棄兒之輪」──因為那是修女院或修道院的一扇圓窗,你可以把寶寶從窗外放進去,期盼上帝看顧。

你也可以把寶寶裹一裹放在森林裡,讓狗啊狼啊去養。你就此離去,沒為寶寶留名,卻留下讓故事開始的契機。

***

有輛車疾駛而過,把路上的水濺了我一身,是嫌我不夠濕還是怎樣?這王八蛋。結果車停了下來──原來是我兒子克羅。我坐進車內,他遞上毛巾,我連忙擦了把臉,很慶幸終於得救,也突然一點力氣都沒有了。

我們駛過幾條街,聽著車上的收音機。氣象報告講的盡是些怪事:超級月亮、海上巨浪、大水淹沒河堤。別出門、留在屋內。這不是卡崔娜颶風,但也不是適合出門晃蕩的晚上。停在馬路兩旁的車,輪子已經有一半泡在水裡。

然後我們就看到了。

我們前方有輛BMW 6系列的黑車,對著牆一頭撞成稀爛,兩邊車門大開。後面還有輛小破車,車尾已經凹陷。兩個混混把一個男的打倒在地。我兒子上半身壓在喇叭上朝他們直衝,一邊放下車窗大吼:「搞屁啊?搞屁啊!」就在他全速進攻之際,有個混混朝我們開了一槍,想打爆前輪。我兒子方向盤一扭,車便撞上路緣。那兩人跳進BMW發動,車身沿著牆狠狠擦過,把那輛小破車頂到對街。被打趴的那個男的仍倒在地上,全身高檔西裝,人大概六十歲左右,流著血,雨把他臉上的血沖得一地。他嘴動了動,我在他身邊跪下,卻只見他兩眼圓睜,死了。

我兒子望著我(我畢竟是他爸)──我們該怎麼辦?接著,我們都聽見遠方響起警笛,像另一個星球的聲音。

「別碰他。」我對兒子說。「倒車。」

「我們應該等警察來。」

我搖頭。

我們在街角把打爆的前輪七手八腳裝回去,沿著會經過醫院的那條路慢慢開。有輛救護車駛出急診室的車庫。

「我得把輪胎換了。」

「你停到醫院停車場去。」

「我們應該把剛剛看到的事跟警察說。」

「他人都死了。」

***

我兒子把車停好,到車後去拿換輪胎的工具。有那麼一會兒,渾身濕透的我,就這麼坐在濕透的座位上。醫院刺眼的燈光透過車窗朝我當頭劈來。我討厭這間醫院。我太太死後,我就是這樣坐在車裡,透過擋風玻璃朝外望,只是什麼也進不了眼裡。一天過去,換上黑夜,什麼也沒變,因為一切都變了。

我下了車。我兒子把車尾用千斤頂頂起來,我們合力取下輪胎。他已經先把備胎從後車廂拿出來放好。我伸手在前輪的破損處摸索,拔出那顆子彈。無論如何我們都用不著這玩意兒。我拿著子彈,打算把它往路邊深不見底的排水溝一扔。

就在那時,我看到了。那燈。

「棄兒箱」的燈亮了。

我不知怎地有種感覺,這一切都有關連──BMW、破車、死掉的男人、嬰兒。

因為那裡真的有個嬰兒。

我走向棄兒箱,整個人成了慢動作。那娃兒睡得正沉,吮著拇指。還沒人來。為什麼還沒人來? 我這才發現自己一直握著撬胎棒而不自覺;我動手撬開那箱子而不自覺。易如反掌。我抱起那嬰兒,她耀眼似星辰。

 
閱讀筆記
世間已無陳金芳/都會傳奇
聯合報/施淑
《世間已無陳金芳》書影。 圖/人間提供
推薦書:石一楓《世間已無陳金芳》(人間出版)

因為投機倒把和詐欺罪被捕,從世間舞台消失的陳金芳,除了顯示她個人生命的終結,還象徵著她所代表的曾存在於世間的人的生命形式,人的希望和慾望,在商品經濟席捲下的質變和解體……

從零星讀到的大陸文學界評論,以〈世間已無陳金芳〉得獎,結集成書後又入選中國小說排行榜的石一楓,幾乎都被拿來與曾因〈頑主〉名噪一時的文革後作家王朔相提並論,認為寫作上呈現著戲謔幽默的京味語言,亦莊亦諧的敘述風格的他,是踵繼王朔的「新一代頑主」作家。因為生活和文化情境的隔閡,在無法確切領會那應該是北京人生命哲學的神髓之一的「頑主」的究竟時,光是以王朔的〈玩的就是心跳〉、〈動物兇猛〉和〈頑主〉等等感覺上誇張喧鬧的小說世界作參照,除了語言和敘事風格的戲謔調侃,還真不知該怎麼把兩個新舊頑主的創作理念和意識內容兜在一起思考。不過從一般觀念中所謂「把玩當正經事」的頑主的遊戲人間的視野,從他們所謂「不務正業」,因而相對上不帶批判及價值取捨的視角,或許反倒可以比較直接真切地看到發展中的社會歷史現實,而它不只限於小說書寫對象的北京一地,是大陸當今的普通現象和生命問題。

經過一個文學世代,石一楓和他筆下的小說人物都是大陸改革開放的同齡人,這個被稱為八○後的文學世代,不同於文革後主導文壇的共和國同齡人作家,一方面在政治轉向,在鄧小平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政策性允諾下,從他們誕生開始,前行代曾有的不論幻滅與否的革命理想,理所當然地被追逐財富及由之判定的成功或失敗置換。另一方面,在成長過程中,八九民運的政治禁忌,使他們的思想活動陷入迷惘壓抑。在這樣的處境下,政策上摸石頭過河的指示,在生活實踐中能摸到的無非是打造資本主義物質基礎的石頭,要渡越的也無非是瀰漫生命的資本主義社會文化的滾滾洪流。〈世間已無陳金芳〉的主角陳金芳就是在這洪流中弄潮終至滅頂的一個範例。滅頂前她以一句話總結她所有的努力和未了的心願:「我只是想活得有點兒人樣」。

作為一個人,陳金芳一意追求的活得有點「人樣」,她的取法對象,根據小說中從容不迫的現實主義的細節描繪,是現代社會中產階級的文明生活,而這帶有菁英氣味的生活方式得透過來自湖南鄉下的陳金芳不斷流失生命的本真和自我完整來換得。

小說中,這位中國資本主義大潮中的北漂少女,當她叫作陳金芳的時候,這看來土氣的命名,就像馬克思所說「在東方,黃金本身就是價值」,承載著的是農業中國所能想像的圓滿的祝福。而喜好音樂,擁有人的美的本能的她,進了北京城後,開始時是躲在樹旁,聆聽住在「大院裡」,身上殘留著文化特權的小說敘述者拉小提琴,以被看作庸俗的花稍裝扮介入都市生活。為了維護這文明初體驗,她不惜以頭破血流爭取城市居住權;接著,不會彈奏樂器的她,又以流血的代價買來能夠滿足她對音樂的渴望而又象徵高雅文化的鋼琴。當她終於把自己的身體轉化為資本,以自己的藝術本能為中介,打入北京文化社交圈,穿上小禮服聽音樂會看畫展,改名「陳予倩」的她,就以這帶著時尚光環的名字和身上的名牌服飾,如願地得到她希望的「活得有點兒人樣」的身分認同,過起那時尚流行的新名字指涉和應許的偶像劇式的「人樣」的人生。

就像小說標題「世間已無陳金芳」的雙關意義,因為投機倒把和詐欺罪被捕,從世間舞台消失的陳金芳,除了顯示她個人生命的終結,還象徵著她所代表的曾存在於世間的人的生命形式,人的希望和慾望,在商品經濟席捲下的質變和解體。透過小說中陳金芳到陳予倩的自願或非自願的蛻變歷程,透過這個取法乎西方而又不全然是西方社會文化的山寨版的中國新興都會的現代傳奇,石一楓這篇又好看又有趣的小說,調侃諧謔之餘,自有其現實主義藝術的嚴肅意義和重量。

同樣是現代中國的都會傳奇,〈地球之眼〉以更大的格局,更繁複的現實事件,呈現新世紀中國面臨的問題。這個網羅了貪腐、洗錢、美國綠卡,電子監控、高新產業等等重大和熱門議題的小說世界,給予人的是全球化時代,號稱地球村居民的無所逃於天地之間的感覺。而在這個新科技操控人的行為意識,改寫人的生命內容的時刻,小說主角安小男,這個專攻電子信息和自動化科系,被公認為腦袋裡「裝著半個矽谷」的北京名牌大學學生,偏偏不安於本業,固執地追尋有關人的「道德」這個老掉大牙的倫理學的終極問題。在追尋過程中,他雖然因為道德的緣故,拒絕為銀行安裝商業間諜用的網路監視軟件,也因為道德的緣故,為打貪腐和破獲洗錢立下神奇大功。但到最後,為了母親的安危,為了逃避貪腐集團的迫害,他還是以頂尖的電子科技才能,在北京陋巷裡做起為人民服務的監視錄影生意。

在這篇探討人的成功與失敗的小說裡,特別引人注意的是環繞安小男故事呈現出來的資訊時代的道德意識問題。如小說中描述,因為不願貪汙而含冤自殺的安小男父親,死前留下的有關「道德」的質疑,成了糾纏他畢生的天問和魔咒。面對它帶給安小男的煎熬和不幸,連慣於嘲諷,自以為世事洞明的小說敘述者都無法拿它當「一場怪誕的黑色喜劇」打發,反而讓自己「感到了浩大無比的悲愴,彷彿肉體以外的東西都被震成了粉末」。最後,當安小男假科技之力,運用電子監控,成功地讓貪腐洗錢等罪惡一一現形,走入網路世界的「道德」卻成了不是人的力量能轉移,不是人的善惡意志能左右的鬼魅似的存在,一如小說所說的:「一條信息只要發出,就會和它的主人毫無關係,它更像是游弋在宇宙中的一顆彗星,到底是在茫茫的時空裡銷聲匿跡,還是天崩地裂地把地球撞出一個大洞,都不是人能夠決定的了。」

不必等待科幻小說的異形入侵,也不需要精神分裂的噩夢連連,從石一楓這篇談笑自如,所有事物看似以相等的重力飄蕩的現代傳奇浮現出來的這隻「地球之眼」,這個現代啟示錄,或許更讓人感覺到人的毀滅,人的末日吧。

 
不當下流老人 退休金備好了?
過去,存款五百萬至一千萬元就可安心退休,但負利率時代,即使現在月薪水準五萬元以上的上班族,未來也不一定有本錢退休。如何過著「有尊嚴」的退休生活,更是現階段青壯年應該提早認知和準備的工作。

好吃又好玩:自製彩色涼麵
炎熱的夏天來了,熱食會讓人滿身大汗,來盤五色涼麵清爽一下如何?要從麵粉開始揉製嗎?沒那麼麻煩,彩色涼麵製作過程既簡單又方便,而且還很像是變魔術呢!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您或許對這些文章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