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8日 星期三

夢土南極/在探險家的足跡上,修行


【寫真生活Snap電子報】介紹網友們精彩攝影作品及生活資訊影像情報,快藉由此份報來看你不曾發現的風景! 想瞭解最時尚、自然的Life Style?輕鬆成為新時代生活達人?【晨星生活元氣報】讓你輕鬆掌握最新生活訊息!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7/03/09 第978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新書鮮讀 目擊者/每一個轉折都充滿震撼與驚奇
夢土南極/在探險家的足跡上,修行
微鹽年代•微糖年代/每一個感情故事裡,都可找到一份專屬你和他的味覺記憶!
閱讀筆記 痛史/歷史之痛與痛之歷史

新書鮮讀
目擊者/每一個轉折都充滿震撼與驚奇
文、圖節錄自春天出版社
圖/春天出版社提供
讓史蒂芬.金、泰絲.格里森愛不釋手的年度最佳懸疑小說!

引爆環球及華納兄弟影業競價,確定改編電影!

將由億萬票房導演陶德.菲利普斯(Todd Phillips)製片執導!

內容簡介:

  精神分裂症患者湯瑪士沉迷於網路地圖軟體,成日足不出戶瀏覽全球各城市街景。當他於網上逛到紐約曼哈頓下東區街頭時,意外發現某棟公寓三樓的窗內出現了一張被塑膠袋套緊的女人面孔,因恐懼而扭曲變形,他堅信自己目睹了兇殺案。

  不過,事情可沒那麼簡單。對警方而言,湯瑪士不能算是可靠證人,想要說服警方進行調查是難上加難。

  湯瑪士的哥哥雷此刻正返家處理他們父親意外猝死的後事,起初雷將湯瑪士的意外發現視為他的妄想不予理會,但為了讓湯瑪士打消親自走去探勘紐約現場的念頭,雷親自去到該棟公寓,卻只發現該戶之前的房客已搬離,目前招租中,其他別無異狀。

  但湯瑪士相信自己的雙眼,這個堅持將兩兄弟捲入一場陰謀——

  有人正企圖湮滅證據,任何目擊者都無法倖免……

作者介紹:

林伍德•巴克萊 Linwood Barclay

  已婚,育有二子,現居多倫多。曾在加拿大發行量第一的主流媒體《多倫多星報》擔任記者、編輯,後成為該報最受歡迎的幽默專欄作家,退休後專職寫作。

  林伍德出生於美國,父親是一名商業藝術家,其汽車插畫常出現在《LIFE》、《LOOK》、《週末晚郵》等刊物中。後來他父親因接受加拿大一家廣告公司的聘僱,不到四歲的林伍德隨家人遷居加拿大。在林伍德青少年時期,其雙親帶著他搬離多倫多郊區,到美麗的卡沃薩湖區經營度假村及拖車營區,這段生活對林伍德有深刻的影響。二○○一年,他出版一本成長回憶錄《最後的度假村》(直譯,Last Resort),描述有趣又心酸的鄉間生活,此書被列入「史帝芬李科克幽默文學獎」(Stephen Leacock Medal for Humour)的精選名單中。二○○四年,他開始出版推理小說系列,《搬錯家》(直譯,Bad Move)、《壞蛋》(直譯,Bad Guys)、《孤狼》(直譯,Lone Wolf)和《石雨》(直譯,Stone Rain)。他的第一本單行本驚悚小說No Time for Goodbye於二○○七年出版,不僅獲得評論家的肯定,在全球也造成轟動。

  《目擊者》是林伍德至今的代表作。不僅榮獲史蒂芬.金、泰絲.格里森等眾多名家盛讚力薦,更引爆環球及華納兄弟影業競價改編電影版權,林伍德也因此躍上Variety雜誌封面。

搶先試閱:

前言

他轉到果園街上看到那扇窗戶,完全是個巧合。他有可能在一週、一個月,甚至一年以後才看到;但是,他卻偏偏在今天看到了。

當然,他最終還是會走到這裡。每當他來到一個新的城市,他遲早都會把每一條街道都走遍。通常,他都會以規律的方式開始——先從頭到尾走完一條街,然後再走過一個街口,以平行的方式,從尾到頭再走完隔壁的街道,就像在超市裡瀏覽貨架時那樣——不過,因為必須過馬路走到下一條街,所以在街口所看到的景象,隨時都可能攪亂他原本規律的計畫。

當他來到曼哈頓的時候就是這樣;雖然在他所造訪過的城市裡,曼哈頓是最適合用這種老掉牙的方式來探索的;至少,十四街以北那些完美的棋盤式街道就很符合這種規律。至於十四街以南的部分,一旦走到西村、格林威治、蘇活區和中國城,基本上就全部亂了套,不過,他並不以為忤。因為,這些區域的街道分佈再糟也糟不過倫敦、羅馬、巴黎,甚至波士頓北部,而他向來都覺得探索這些城市的街道是一種享受。

他從迪蘭西街往南走到果園街,不過,他這趟散步的起始點卻是春日街和桑葚街口,然後從那裡往南走到葛藍街,再向西走到克羅斯比街,再沿著王子街平行北上,走到王子街盡頭時,則往東走到伊利莎白街,再往南沿著肯梅爾街而行,然後向東走過迪蘭西街,來到果園街。直到抵達果園街時,他決定右轉。 這是一條很漂亮的街道,雖然沒有那種讓人驚豔的花園、噴泉和成排沿著人行道的綠蔭,就像布達佩斯的維西街,或者巴黎的香榭麗舍大道、舊金山的倫巴街那種舉世聞名的美景,但是卻自有一番濃郁的質感和歷史的深度。朝北而狹窄的單行道上,矗立著一棟一棟鮮少超過五層樓的磚房,大部分都是一個半世紀以前留下來的三或四層樓建築。這條街反映了這座城市在不同時期的歷史。那些屋前架著防火逃生梯的矮樓,正是風行於十九世紀末的義大利建築風格。儘管那些圓拱的窗戶、突出於門窗頂上的石楣,以及木作上雕刻華麗的葉子都大同小異,不過,在每一棟磚房底樓營業的時尚咖啡館或服裝設計師的小店,卻又各自具有獨樹一幟的風格。此外,當然也有比較老舊和傳統的產業,包括一家制服店、房地產仲介、髮型沙龍、藝廊,和一間販售行李箱的店鋪。至於那些歇業或停業的店鋪,大多都已經鐵門深鎖。

他走到街道中央,單行道上的交通還不至於構成他的顧慮,至少現在還無須擔心。他總是認為走在街道的正中央,才能夠真正感受到此地的氛圍;唯有馬路中間,才是最佳的觀察點。因為你可以從馬路中間往前眺望,也可以朝馬路兩邊觀望,或者在原地繞圈三百六十度,就可以辨識出自己所在的環境。了解自己周遭的環境和可以往哪裡去的選擇至關重要,以防你需要在最短的時間內迅速移動。 城市的街道建築分佈向來是他最關切的事——該城市的建築、街道分佈和公共建設——因此,對於漫步途中所遇到的人們,他幾乎從來不曾多加留意。他不會主動和過往行人攀談,也沒有興趣和站在街角抽菸的紅髮女子打聲招呼。他不在乎那個穿著皮夾克、短裙和黑色緊身褲的女子想傳達的是什麼樣的流行風格;也不打算和那個正走在他前面過街、戴著黑色棒球帽、看起來一副運動感十足的女人搭訕,問她對洋基隊今年的表現有何看法。他從來不看棒球比賽,也不在乎。至於那群口袋裡都塞著一本旅遊指南的人,何以要圍繞著一名女子聽她說話,他也沒有興趣知道原因,雖然她很顯然是個導遊或什麼講解員之類的。

 
夢土南極/在探險家的足跡上,修行
文、圖節錄自時報出版
圖/時報出版提供
《山居歲月》、《出走紐西蘭》的知名譯者、作者尹萍,

不斷挑戰自己,跨越年齡的極限、身體的極限、地理的極限,

這次她親身重履百年南極探險英雄的足跡。

這不只是一趟探險之旅,更是一趟身心修行的驗證之旅。

內容簡介:

  本著隨遇而安,隨緣盡興的心,她驚嘆、悵惘、沉醉、震撼。從世界盡頭歸來,她說:

  人生恰如極地探險之旅,艱難險阻隨時都會出現。體力固然重要,心靈的力量則更是支柱。

  南極去來,我的感想是:「我來,我見,我悲憫。」如此荒涼,如此殘酷,如此壯闊,如此美麗。它有一種神祕的力量,存在許多人的夢想之中。當你穿越千山萬水狂風巨浪,航抵彼岸,

  淨土的光芒鋪天蓋地把你籠罩,你屏息不敢逼視。它卻靜靜凝視著你,與你的真心轟然相照……

作者介紹:

尹萍

  素無大志 這女子

  從來 只是摸索著

  想要

  認識生命 理解世界

  一回首 卻見自己 走上了

  驚嘆生命 讚賞世界

  的道路

  原來

  這 就是大志

  著作:《永夜.不黑》2015、《凝視──霍榮齡作品》2015、《武士家族》2012等多部。

  譯作:《世界最險惡之旅》2002 《超棒小說這樣寫》2013 《山居歲月》1993等多部。

  現居紐西蘭。

搶先試閱:

這時,我忽然聽到南極的召喚。

險惡之旅

人生很奇妙,像讀偵探小說,一根線索埋下去,你不知道它會在何時何處再冒出頭來,造成怎樣的影響。

話說,2002年,我幫台北馬可孛羅出版社翻譯了一套書 :《世界最險惡之旅》The Worst Journey in the World,上下冊,講二十世紀初,英國探險家史考特Robert Scott率隊遠征南極,艱苦跋涉,到達極點,卻發現挪威探險隊在阿蒙森Roald Amundsen率領下,已搶先來過。歸途,史考特等五人凍餓病殘,全死在冰雪之中。

該書文字優美,敘事動人,翻譯時頗受觸動,深深投入。之後也漸漸了解到,史考特其人其事,在英語世界婦孺皆知;在英國、澳洲與紐西蘭,他更是民族英雄,少年典範。

可是過了幾年,我讀到英國記者杭特福Roland Huntford 1979年所著《最後之土》The Last Place on Earth,從民族性、個性與社會氣氛等層次,分析阿蒙森為何在這場比賽中獲勝。在這本書中,史考特的崇高地位竟被推翻!英雄不堪解析,他的失敗原來並非「運氣不好」,他的悲劇原來是他親手造成!我震驚之餘,寫了一篇文章〈南極的背叛〉談這本書,刊登在《天下雜誌》上。

在史考特與阿蒙森之前,有另一位探險家是南極開路先鋒,名叫羅斯,史考特和阿蒙森都是在羅斯的探險基礎上,進一步探索。

羅斯James Ross是十九世紀英國海軍上校。1841年,他奉英國海軍部之令,深入南方之南。他來到南極洲陸地最大的凹入,也是地球最南的海洋,命名為羅斯海。羅斯海南部的海面是完全凍結的巨大浮冰,幾十公里厚的整塊大冰,面積大如法國,漂浮在海面。這種巨冰的科學名稱是冰棚或冰架。

羅斯海的這片冰棚,後來定名為羅斯冰棚。冰棚西側有一座大島,叫作甚麼呢?你猜對了:羅斯島。

探險之旅

二十多年來,我旅居在百年前南極探險隊出發之地的紐西蘭。地緣的關係,容易想像他們當年揚帆出海的情況,這些探險故事更易引起我心靈的震動。

然而,在這個遺世獨立的小國過慣了清淡的小日子,欲望愈來愈少,愈來愈珍惜一切資源。雖然地理上接近,我卻從未想要自己去南極看看史考特故事的場景。

我根本反對去南極旅遊,怕破壞那片「最後之土」的環境。

2015年十一月,住在台灣的姊姊忽然要求我幫她研究如何去南極旅行。我勉強承命,豈料網路上一搜索,發現別人不需要去,我非去不可。因為,那些歷史事件和地理名詞,早已在我的夢魂之中沉睡多年,現在甦醒了,正呼喚著我。

去南極有兩條路線,九成以上的人採取阿根廷路線,到的是南極洲半島Antarctica Peninsula。搭飛機、搭船都可以,需要的時間短,花費的金錢少。冰川、冰山、企鵝、海豹、鯨魚、信天翁,很多很多。風景美極了。

 
微鹽年代•微糖年代/每一個感情故事裡,都可找到一份專屬你和他的味覺記憶!
文、圖節錄自遠流
圖/遠流提供
微鹽,說的是一種遺憾;心底深處藏著的那個人、那段往事、那份悵惘,

唯有以食物來療癒。十二個短篇小說,十二道滴下真誠眼淚的料理……

微糖,說的是一種甜蜜;那個最燦爛而笑、最貼近幸福、即使平凡也喜悅的時刻,

適合以甜點來佐配。十二個短篇小說,十二道口心皆甜的點心……

內容簡介:

  藉食物寫人生的悲歡,這就是我的微鹽年代/微糖年代。

  多年後,偶遇學生時代還在曖昧就無疾而終的初戀對象,適合燉一鍋「鮮菇豆腐壽喜燒」;失婚的她,成為從矽谷外派來台的他的兩年秘密情人,夢醒之際,給他做一道「天使蝦白酒義大利細扁麵」吧;校園裡的溜冰男孩,朝她一路筆直滑行而來,彷如「法式焦糖布丁」的甜郁轉身……

  人生的軌跡如常地走著,卻突然有這麼一瞬,回憶裡翻掘出一時光片斷,竟止不住地撩撥了心弦,於是念想、悸動、悵然。而開啟那心底幽微情事的密碼,往往是味覺的記憶,是食物的芬芳。

  令人著迷的,是故事,還有將食材如魔法般轉化成美好料理的詠歎。這本小說集,溫潤了每個人孤寂心田的一角,也砌疊了每一次幸福的重量。

  宇文正繼《庖廚食光》之後,又一部飲食文學驚喜之作!

作者介紹:

宇文正

 

  本名鄭瑜雯,東海大學中文系畢業,美國南加大東亞語言與文化研究所碩士。現任《聯合報》副刊組主任。

  

  著有短篇小說集《貓的年代》、《台北下雪了》、《幽室裡的愛情》、《台北卡農》;散文集《這是誰家的孩子》、《顛倒夢想》、《我將如何記憶你》、《丁香一樣的顏色》、《那些人住在我心中》、《庖廚食光》、《負劍的少年》;長篇小說《在月光下飛翔》;傳記《永遠的童話──琦君傳》及童書等多種。作品入選《台灣文學30年菁英選:散文30家》;近作《庖廚食光》獲選「2014開卷好書獎美好生活書」、「2015《講義雜誌》年度最佳美食作家」。

  

搶先試閱:

〈手上沾著泥土的女人〉

她的花店開在一家私立的區域醫院旁,生意不錯。

她常常告訴顧客,買鮮花不如買盆栽,鮮花常常包裝過度,而且一下就枯萎了,有的病人還會對花粉過敏。裝置美麗的盆栽,充滿生命力,讓人愉悅,病人出院後還可以帶回去養著。比如這盆綠之蓮,是仙人掌科,像朵碧綠的小蓮花,花盆邊擺上兩隻超萌的小貓偶,病人看了,一定歡喜。

小玩意賣不了多少錢,但是來來往往,有病沒病的都帶上一盆。

她也向看起來像主婦的女人推銷迷迭香、薰衣草、薄荷這些可食用的盆栽。土乾了再澆水就好,很好養的,放在日照得到的陽台上,做菜時隨手摘兩葉妝點一下,就覺得自己是大廚了呢。

那年,在自強號上他倆比鄰而坐。她身邊來了一對母子,她立刻起身讓位,隔壁男孩猶豫了幾秒,跟著站了起來。兩人站走道上聽那對母子不住道謝,都覺得尷尬,男孩眼神示意,她跟隨他走到那節車廂外。兩人在狹小的空間裡,面對面,沉默了一會,男孩說:「其實妳不需要讓位,叫我起來就好,小孩子可以坐中間,或是讓他媽媽抱著。」

她倒笑了,心想明明你剛才還不想起來,「又不認識你,怎麼可能叫你起來。」

後來她看電影「愛在黎明破曉時」得到的結論:所有在火車上邂逅的男女,都會說很多很多的話。那天他倆天南地北什麼都聊,下車時她簡直覺得口乾舌燥,把一年份的話都講完了。

他說的更多。他是醫學系的學生,但是喜歡植物,讀醫實在是身為男孩……,理由大約五千字吧。他提起一部老電影「綠卡」,問她看過沒?她搖頭,他敘述了電影的內容,大致是男為綠卡、女為擁有溫室,假結婚而生真感情的一則好萊塢愛情故事。

使她心旌盪了一盪的是,他說道:「覺得從溫室、花房裡走出來,手上還沾著泥土的女人,很性感。」她能跟陌生男子在火車上閒聊,內在卻保守得聽見「性感」一詞,都覺得臉紅。

他們互換了地址。啊,那是一個還以筆寫信、貼郵票通信的年代。她很快收到他的信,打開信封,撲鼻一股刺激的甜香,信箋裡夾著一葉壓扁的迷迭香。她回信打趣他:「你這樣很娘喔……」老朋友一般,娓娓對他說起課堂上的事。

下一封信,他又夾來一葉薰衣草,說都是他父親種的,父親為了躲避母親嘮叨,整天蹲在屋頂小花圃裡,也許他喜歡植物是遺傳父親,也許他也在躲避母親。他似乎無保留地把自己攤開來。她回信寫道:「迷迭香、薰衣草,在我眼裡都是菜!」回避他的自剖,刻意的不浪漫,卻不住等待他的反應,他的回信。

等待他的信,她得了寫信、讀信的熱病。直到那封信─他說要到學校來看她,她忽而醒覺:通信,不只是通信。而她已經有交往三年多的男友了。

只是來看看她,人家又沒說什麼,她卻心慌意亂,覺得自己闖了大禍。幾乎是沒經大腦地,寫了封決絕的信,說不想見面,從此請不要再聯絡了。她不說理由,也沒承認已經有男朋友,那信寫得幼稚又荒謬。

不知道他收到信了沒?他來了。請舍監廣播,請經過的同學來敲門,而她坐在床上,一臉呆滯。知道她在,他索性在牆外喊她的名字,弄得有點沸沸揚揚了。室友嘆口氣:「妳就出去講清楚吧。」語氣裡極力掩飾責備的意味,她更心慌了。出去做什麼呢?信都那麼寫了。

她的窗子看不到宿舍門口,只能想像他莫名、失望離去的背影。她忽然哭起來,不確定是為了失去他心痛,還是為了不明不白猝然斬斷情緣,覺得自己愚蠢而哭。

畢業後,等待同年次的男友當兵歸來,結了婚。六年,她始終沒能懷孕。後來丈夫外調上海工作,一年,兩年,三年,如同聽到的千千百百台商的故事,他回家的次數愈來愈少。

她請了長假,悄悄赴上海,也不敢找到先生的公司去,在那樣的城市裡胡亂摸索,根本是海裡尋針。她終於打電話給她唯一認識的先生的老同事,讓她帶引她,從遠處默默窺看,丈夫幸福的一家三口。「那是上海女人嗎?」話出口,自己算算,時間彷彿不對,那小孩看起來不只三歲吧?不過她對小孩子的年齡、大小也不是很有概念。

「那時候他主動請調內地,來了我們才知道,他帶來的家小不是妳。」

「為什麼就沒有人告訴我?」

「這種事怎麼能由旁人來說,妳難道一點點感覺都沒有?」語氣裡極力掩飾責備的意味,竟使她驀地想起什麼,胸口一痛。

我要懲罰你!放了他吧……我要懲罰你!放了他吧……。兩種聲音從一登上飛機便嗡嗡嗡嗡塞滿她的耳朵,隨著機身攀高,耳朵壓力愈大。她摀著耳朵,神情痛苦,身旁的阿伯好心建議她:「打幾個呵欠就過去了,妳試試看。」她傻傻跟隨著阿伯的節奏,一起張嘴、呵欠,張嘴、呵欠……

人生啊,是否打幾個呵欠,就過去了?長考之後,她打了電話,請老公回來一趟,簽字離婚吧,把共有的財產公平分一分,她也不要贍養費了。

她開過好幾種店,勉勉強強維持營運就頂讓出去,終於讓她身心安頓下來的,是這一家小花店。她把自己埋首花草中,滿手泥屑。有時自己晾曬迷迭香、薰衣草,嗅聞它們的氣味。

那些氣味是她獨有的時光機,閉上眼睛,她會看到男孩背靠著車廂,清朗的眉目微微瞇起,似乎想起電影中的場景,認真地說:「覺得從溫室、花房裡走出來,手上還沾著泥土的女人,很性感。」

微鹽小食

迷迭香烤雞腿

■ 材料:

雞腿二隻。

松子一把、杏鮑菇數根、玉米筍數根、秋葵數根、紅黃甜椒各半個、馬鈴薯二個。鹽少許、橄欖油少許。

■ 醃料:

迷迭香1/2小匙、白酒二大匙、鹽1/2小匙。

■ 做法:

1. 雞腿加入醃料醃半小時。

2. 馬鈴薯以錫箔紙包裹。

3. 所有蔬菜洗淨,杏鮑菇、甜椒切塊,與少許鹽、橄欖油拌勻。

4. 烤箱二四○度預熱後,放入馬鈴薯、松子及做法3的蔬菜(三者可分放不同烤盤同時放入烤箱,以結省電力)。松子約五分鐘即先取出,蔬菜烤約十五分鐘至熟軟,馬鈴薯需烤五十分鐘。

5. 取出松子、蔬菜後,放入雞腿烤約二十五分鐘(可先烤十五分鐘,翻面烤五分鐘,翻回正面再烤五分鐘),至表皮金黃微脆。這時馬鈴薯大約也熟了。可取筷試試,能順利插入即可取出。

──出自遠流3月出版,宇文正著《微鹽年代•微糖年代》

插圖繪者:米榭兒

圖片提供:遠流

 
閱讀筆記
痛史/歷史之痛與痛之歷史
聯合報 ◎廖彥博
《痛史》書影。 圖/麥田提供
推薦書:白睿文《痛史:現代華語文學與電影的歷史創傷》(麥田出版)

晚清作家吳趼人以南宋亡國慘痛故事為主題寫成的《痛史》,成為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教授白睿文(Michael Berry)這本著作的書名。這部二十一世紀的《痛史》,檢視二十世紀華人世界經歷過的重大歷史創傷,按照時間順序,從1930年的霧社事件開始,到1937年的南京大屠殺、1947年的二二八事件、1966年至76年的文化大革命、1989年的六四天安門事件,從流行文化、影視、文學、詩歌作品當中,探討人們如何想像、面對暴力,如何將過往創傷經驗轉化成歷史。

這些歷史創傷,全都以爭議和眾說紛紜的樣貌,留存於人們的記憶之中。有如南京大屠殺、二二八事件與六四事件關於受難者人數的爭議,有如文革年代的謠言紛飛、眾說紛紜,有如天安門事件官方和民間說法的南轅北轍。《痛史》更進一步指出,當史料不足以支撐歷史論述時,歷史的「真實」和「虛構」之間,實際上有著難以理清的複雜關係。(甚至,本書還揭示若干標榜史學規範書寫的著作,實際上是小說筆法。)也就是說,如果我們將「歷史真相」譬喻成一片大陸,關於上述事件暴行的史料,只能釐清海岸線的輪廓,那麼內陸的地勢地貌,就有賴各種的想像與文學的演繹。更有甚者,像是受到官方層層障蔽的六四天安門事件,當屠殺被隱形,真相被剝奪,人們只能倚仗謠言、寓言和象徵來重新建構歷史,想像真相。也因此,在影視、文學作品裡的各種比喻、寓言和暗示,就成為表露集體創傷記憶的書寫方式。在《悲情城市》、《棋王》、《南京一九三七》等電影裡,就是以虛構的情節「再現」難以重建的歷史。

全書的尾聲,將關注焦點擺在二十世紀末的香港。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中國以平和收場,並沒有發生混亂與暴行。可是「九七大限」是香港人心中的集體陰霾,一個揮之不去的糾結幽影。而焦慮的源頭,正是這個世紀中國家政權(以及外國勢力)對身體和精神的各種摧毀壓迫暴行。因此,九七前後的影視、文學作品,在設想未來的同時,也在重新解讀二十世紀中國歷史。香港,這個主權即將變易的城市,就成為歷史記憶匯聚串連最好的寓意所在。於是,吳宇森《喋血街頭》以青年獨自阻擋坦克的一幕,重現天安門事件的著名場景(雖然片中的時空背景在1960年代,早於「歷史」發生二十餘年);關錦鵬《人在紐約》主角房間裡《悲情城市》的電影海報,成了對國家政權不放心的隱喻;徐克《妖獸城市》裡,香港成了一個「中國人和妖怪互相爭奪權力」的地方;甚而在羅卓瑤《愛在別鄉的季節》裡,前往紐約尋妻的男主角被失去記憶且精神失常的妻子刺殺,倒在中國城複製天安門廣場民主女神像之下,歷史、記憶和身分的多重混亂與掙扎,再為明顯不過了。

一切的歷史都是當代史,歷史書寫不光只是傳統官方史料走向的寫法,也包括了影音、文學等文學形式的重現和參與,因此傷痛與集體暴行經驗的書寫,在建構創傷經驗的同時,也在想像歷史。這樣的論點不算獨特,不過《痛史》又進一步論證:文學、影視各自「眾聲喧譁」的從不同方向、角度建構歷史時,讀者、觀眾同樣參與其中,這樣一來,我們也在二十世紀中國歷史的傷痛經驗轉化成歷史記憶的過程裡,成了入戲的觀眾。

 
后里櫻花小徑勝景免門票 讓你盡情賞景拍照
每年初春,透過網路曝光的櫻花小徑勝景,造成一陣轟動,吸引無數朝聖的遊客前往拍攝。環繞整區的櫻花道有著河津櫻、八重櫻,山櫻、綠萼櫻、白色緋寒櫻,欣賞這些美景都是不用門票的喔。

不能沒你 銀髮族的社媒新人生
國外把老人常用的網路社群連上醫生或家庭照顧系統,讓長者除了享受連結好友的快樂,還可得到即時照顧和關懷。是高科技和「滑動老人」的完美結合。很多人說年輕一代離不了手機,其實銀髮世代更在創造社群媒體的美麗新世界。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您或許對這些文章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