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拜讀紐約時報專欄作家佛里曼的新作「謝謝你遲到了」,書中分析正在改變世界的幾股動力及因應之道,作者對數位全球化市場、大自然改變、與新科技進展都做了深入的背景分析和影響介紹。這幾個因素變化造成的影響已經構成極大挑戰,三因素同時發生及其交互產生的作用,讓未來世界變化狀況更難以用既存框架去想像。不管國內或國際政治,工作、家庭或社區環境,甚至道德和價值觀念,都將面對巨大的挑戰和重組。本文不將重點放在介紹書的內容,同不同意他的處方,見仁見智,但是不能不去嘗試理解這些影響下一階段世界發展趨勢的關鍵因素,並且盡力做好準備。
佛里曼非常喜愛台灣,五年前曾經在紐約時報一篇專欄裡提到他最喜歡的外國就是台灣。因為台灣天然資源不多,但天然災害不少,而島上的人努力開發「腦礦」,投資在教育上,發展二千三百萬人的才能和智慧,能度過重重挑戰,在國際經濟上發光發亮。他也在川普當選總統隔天,在專欄裡表達他對美國分裂社會的憂慮,speak truth to power,展現知識分子風骨。
在閱讀過程當中,從作者身上還學習到兩件事。第一是他的交往圈子。佛里曼在前言和謝辭裡,提到要感謝多年來跟他切磋琢磨的良師益友,包括記者、國際政治學者、創投業者、出版商、音樂家、能源業者、環境科學家、哲學教授等等,每一位在專業領域都有傑出表現。能夠結交這樣的朋友圈,成就了佛里曼寬廣又深刻的視野。
另一個令我印象深刻的,則是佛里曼對科技發展歷史和未來趨勢的掌握。他的學術訓練背景是地中海和中東區域研究,加上六十多歲,並非原生網路族群,卻能為讀者將科技發展的過去、現在和未來整理得完整豐富,又易讀。他不只整理二手資料,而是不斷訪談業者並到公司和工廠現場觀察,了解未來發展趨勢,再加上自己解讀。這種終身學習的態度和精神,令人佩服,雖不能至,心嚮往之。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雖是老生常談,但卻真有道理。我們如不能對未來可能的憂慮預作準備,每天就必被困在被動的處理模式裡。就如現在台灣面對的「危機」,不管在教育、年金、能源、兩岸等議題,哪一項不是早就有跡可尋,可提前因應?
佛里曼稱讚的那些讓台灣過去備受肯定的特質和競爭力,造就了台灣過去的成功和現在的安居樂業。令人擔心的是,這些特質和國際競爭力,現在還在嗎?台灣對於佛里曼所提出的關鍵因素,或是自己認為影響未來發展的因素,花了多少時間關注討論,並提出因應之道?更現實的問題,是我們在未來發展趨勢上,是往上提升或是向下沉淪的方向?
我們不悲觀,但也沒看到讓人樂觀的跡象,因為在公共領域對話裡,看到的多是黨同伐異或是對無足輕重議題報導,缺少對於未來發展布局的論辯思考。希望這本書,可引導我們這方面思考。(作者為雲品國際董事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