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樣的時刻療癒了我,也療癒了我的學生……放下所有的情緒與期待,成為一個平靜的管道。
許多人對瑜伽的刻板印象,是一群人在墊子上揮汗「拉筋」、伸展肢體,擺出各種困難的姿勢。究竟瑜伽跟其他的「運動」有何不同呢?
瑜伽大師艾揚格(B.K.S. Iyengar)說,體位法常被形容成體操運動,這是錯誤的說法。在瑜伽中身體的鍛鍊稱作「體位法」(asana),體位法是姿勢(posture)的意思,也是身、心、靈在統一狀態中安置身體的藝術。
當你停留在一個姿勢時,需要不斷感受與反思自己做出來的動作,並在微調身體的過程,體驗骨骼、肌肉、關節和細胞的寧靜和安穩,同時在充滿覺知的內觀狀態中,收攝雜亂的念頭。經由不間斷的練習,才能在瑜伽墊上淬鍊出悅性的心靈品質,並體現於日常生活,在任何的境地中持續保有平和、穩定的心,此即最高深的體位法修練。
當練習從淺層的肉身與呼吸,逐步回歸到心靈層次,瑜伽便從「運動」轉而成為「靜心」的練習了。
教學中留白的藝術
在忙碌的生活中偶爾能夠「停下來」,是非常享受的事。因為全職教授瑜伽的關係,我很幸運擁有更多時間靜心,以及引導他人靜心。
通常我會在每日睡前及教課前靜坐,讓內在保有沉靜的品質,此即教學最好的準備。
幾年前剛開始教學時,有位教室的老闆來上我的課。結束後,他給我一些重要的提點:「教課時,給予學生的資訊不宜過多,他們只需要聽到一、兩個指令,並也實際體驗到了,就很足夠了。這樣我們說話就不會急快,氣氛穩定了,口令之間也有了留白,學員才能感受自己的練習,老師也有時間觀察大家的身體和面部表情,從而調整步調,照顧好每一個人,成就美好的練習。」
於是,我開始練習一邊說話,一邊聆聽自己的話聲。當我急躁地想說更多時,便先停頓片刻,讓自己靜下來。這才發現,心在散漫與集中時所發出的聲音是截然不同的。當我凝神專注地咬字,用「心」說話,而不只是用喉嚨時,便能擁有悅耳的聲音,也能讓學員更清楚地接收到訊息。
同時在適當的時機,說得更少且更慢些,讓學員的注意力從老師的示範與口令中鬆脫,轉而回到自己的身體、呼吸和心念之中。當「靜默」成為課堂真正的老師,讓彼此從靜中再進入更深的靜,練習才得以真正開始。
慢慢地,我與學生在課堂中的「留白」時刻,一起感受呼吸在伸展的過程中,漸漸變得深沉,安定的能量逐漸凝聚,安撫了每個人的心。所有的紛亂悉數消融,處於其間,我唯一感受到的就只有深深地被愛著,同時也能無礙地去愛眼前所有的人。我在說話,同時也處在靜默當中,從心底深處流瀉出來的一字一句,都使得整個空間更為靜謐。
放下所有的情緒與期待,成為一個平靜的管道。那樣的時刻療癒了我,也療癒了我的學生。
在課堂上從引導學生做體位法開始,一步步抵達靜止的狀態,而我也同處其中,在回歸寧靜的過程,領受一切難以言喻的美妙。這大概是我為什麼熱愛教瑜伽的原因吧!
睡眠瑜伽的神奇療癒
我最喜歡在「睡眠瑜伽」(yoga nidra)練習中靜心。
首次來到喜馬拉雅瑜伽傳承的「睡眠瑜伽」課堂時,以為這是一堂「助眠」的課程。然而,睡眠瑜伽並不是在「睡覺」,而是透過練習達到清醒而放鬆的狀態。
一般人在睡著之後,必然覺察不到身體及外在世界的存在,但熟悉睡眠瑜伽的資深練習者,在進入深眠之後,依舊能清楚覺知周遭的狀況,不陷入昏沉,達成「有意識的睡眠」,能充分釋放疲憊、補足能量。
在睡眠瑜伽的初學階段,「放鬆」是首要課題。老師先教我們趴在地上做「鱷魚休息式」(Makarasana),這是一個練習橫膈膜呼吸的姿勢,藉由調息來放鬆身體和大腦。當我跟隨老師的指令觀察呼吸時,才發現那陣子因壓力事件頻繁,吸吐之間常有停頓和顫抖的狀況,同時也有胸悶、緊張的感覺。閉上眼睛,諸多影像在腦中不斷閃過,無法抑制的情緒四處流竄,猶如被嚇到般倒抽一口氣後,終於滲出淚水。
無預警的流淚讓我有些窘迫,於是趕緊拭去淚,繼續跟著做「關節與腺體」的伸展。經過充分的身體活動後,才躺下在「攤屍式」(śavāsana)進行「系統性的放鬆」(shithili-karana)。這是睡眠瑜伽的預備練習,透過從頭到腳逐區放鬆全身肌肉,鍛鍊更細密的身心覺知。
在此之前,我以為攤屍式僅只是躺在地板上休息而已,直到接觸睡眠瑜伽,才了解深層放鬆是多麼美妙的事。緊隨老師的引導,依序觀察並放鬆臉部、手臂、胸口、雙腿等部位,猶如找回失散多年的好朋友,由外而內,將破碎的它們一一重新拼湊成為完整的個體,在合一的平靜中與自我重新取得連結。
下課後,從裡到外煥然一新,適才浮現的悲傷情緒,已然消逝殆盡。毋須任何言語,卻已獲得最深層的療癒。
化解憤怒的靜心魔法
大人需要靜心,孩子們也很需要。瑜伽與靜心練習幫助他們安然通過成長過程中的每一道關卡,充分釋放情緒與壓力,培養安頓身心的能力。
靜下來是很舒服的事。每堂瑜伽課我都會帶孩子們靜坐,每次見到他們稚嫩的臉上流露出的真誠與專注,都讓我為之動容。
某次在一場兒童瑜伽夏令營,有位活潑好動的六歲男孩告訴我:「我常常覺得很生氣。」
我望著他圓嫩紅潤的小臉問:「為什麼呢?」
「我也不知道,我就是很生氣,沒有原因。」
當天剛好帶領大家讀了一本跟「憤怒」有關的繪本,這則故事告訴孩子,每個人都有生氣的時候,但如果我們能試著停下來,安靜地感受情緒慢慢沉澱下來,就不會一直處於生氣的狀態了。
待全班一起練習一小段靜坐後,我問他:「你還生氣嗎?」他眼神發亮地搖搖頭,很篤定地說:「不生氣了。」
下回見到他時,我跟他打招呼:「今天你看起來很開心,一點都沒有生氣喔!」
他用力地點點頭,很愉快地說:「對啊,因為我回家有練習瑜伽,所以就不生氣了。」
當下我感動不已。雖然夏令營的時間短暫,但孩子能有如此體會與行動,一切的努力也就值得了。
情緒淨化是一輩子的功課。願在每一次的練習中,都能撒下一顆平靜的種子。當心靜了,也淨了,能夠更誠心自在地待人待己,便能讓生活處處充滿光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