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包括九州地方等地近日都因「令和2年7月豪雨」釀災,特別是危險等級最高的「大雨特別警報」,氣象廳一週就發布3次,而過去7年來總計發布16次,極端天候跟暖化難脫關係。
「大雨特別警報」在5階段警戒中屬於最高等級的第5級,代表警報發布地區有必要進行最高等級警戒。
有關這次的「令和2年7月豪雨」(氣象廳命名)造成災情,日本放送協會(NHK)報導,截至今天中午12時為止,已造成熊本縣等地共69人罹難、1人無呼吸心跳,另外有13人下落不明。
死亡人數最多的是熊本縣,共有62死;另外在福岡縣2死、大分縣1死、長崎縣1死、愛媛縣2死及靜岡縣1死。
日本政府總務省統計,這次豪大雨為九州地方等20縣帶來災情,全半倒及泡水屋至少逾1萬2000棟。
日本「西日本新聞」報導,距離侵襲熊本縣南部的破紀錄豪雨不過一週,氣象廳就發布3次危險等級最高的「大雨特別警報」,代表著將降下「數十年一度的大雨」。專家說,隨著地球持續暖化,目前的防災常識就快要無法適用未來的災情。
日本1934年發生的室戶颱風災情,造成逾3000人罹難或失蹤;1959年的伊勢灣颱風災情,也造成逾5000人罹難或失蹤;2012年九州北部豪雨災情,造成32人罹難或失蹤。
日本氣象廳預想一旦可能降下跟上述這些嚴重災情同等級雨量時,就會發布大雨特別警報。
因此,大雨特別警報從2013年8月導入,至今已在全日本47個都道府縣中的33處發布過16次,最多的是福岡縣與長崎縣的4次;佐賀縣及沖繩縣3次排名第2,可以看出近年大雨集中在九州地方的現象。
這次日本許多地方降下豪大雨,主要是因為「線狀降水帶」(台灣稱線狀對流,指積雨雲呈現線狀排列,可綿延50到300公里遠)在各地相繼出現,所以讓氣象廳發布這麼多次的大雨特別警報。
奇怪的是,為什麼近期會有這麼多情況降下相當於「數十年一度的大雨」?
氣象廳解釋,主要原因有兩個,第一個是印度洋的海水溫度升高,今年6月到7月的水溫較往年高攝氏0.5度,伴隨積雨雲出現的上升氣流也旺盛,這些上升的大氣會在菲律賓海附近下降,結果就造成梅雨鋒面在日本附近滯留。
第二個原因是西風帶蜿蜒,造成黃海附近的氣壓變低;大氣會從氣壓高的地方往氣壓低的地方流動,造成暖濕空氣沿太平洋高壓從南往北邊的梅雨鋒面方向大量流入。
福岡管區氣象台預報官川口弘人說,像這樣的氣壓配置持續這麼長時間、梅雨鋒面滯留的情況,真的完全沒有印象。
根據氣象廳過去針對地球暖化推估的最糟情況,降下像瀑布一樣的時雨量逾50毫米大雨的發生次數,以全日本各地平均來看,到21世紀末大約會成長逾兩倍。
但目前這種情況已正成為現實,因為根據統計,全日本觀測站所記錄出現逾50毫米時雨量的次數,1976年到1985年間的年平均數字為226次;但到了2010年到2019年間,年平均數字已來到327次。
東京大學教授中村尚等人的研究指出,東海等日本近海的暖化速度,要比地球整體海洋平均值快2倍。中村說,根據至今的經驗所反覆進行的避難訓練,未來可能無法保命,「大家應該要先銘記在心的是,降雨方式恐將出現過去未曾發生過的激烈程度」。
5階段警戒等級的第1級是提高對災害心理準備;第2級是根據災情預測地圖確認疏散行動;第3級是根據準備計畫進行疏散,但高齡者等要儘速疏散;第4級是所有人儘速疏散;第5級是已發生災情,採取保護自己性命的最佳行動方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