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仍記得第一次走進耳聞已久的美國平價時尚(fast fashion)品牌Forever 21時有多驚訝。這個全球年輕女孩趨之若鶩的服裝店,當時在德國只有兩家,柏林分店位在熱鬧的購物大街Ku'damm上,坐擁四層樓店面,商品多得讓人眼花繚亂。逛了一下,先是明白自己的年紀早已不是他們的客群,接著,我注意到他們販賣的Legging內搭褲,一條居然只要三歐元!我特別翻起裡頭的標籤看看,它是97%純棉材質,剪裁與樣子看起來也與我經常穿的、其他平價品牌的內搭褲沒什麼差別,但價錢卻只有四分之一,到底是怎麼辦到的?
我陷入長久的思考,扣除所有能想到的成本,這件售價約台幣一百二十元的產品,到底最後有多少費用,是落在生產的工廠與員工身上呢?
我不懂經濟,不會計算成本與利潤,數學很差,但對於世界工廠、廉價勞工、環保……這類議題經常關注。平價時尚在2000年以後大為流行,漸為顯學,拉近了人們與時尚的距離,讓大家享受購物與打扮的樂趣,卻也拉大平價與高價商品之間的差距,以及人們對物件價值的判斷。
每次的消費都像一張選票
我當然也喜歡不用大傷荷包就能把自己裝扮得好看,衣櫃裡也有不少fast fashion品牌的衣服,然而,身為一個總是發問與思考的消費者,我的購物態度與心中的消費者自覺在這十多年間大幅改變與提升。如同西方愈來愈重視的「Ethical consumerism/shopping」——道德消費觀念:支持公平交易商品,支持非出自血汗工廠商品,支持有機農業、在地產業,支持回收材料再利用產品……
簡單說來,此類消費模式最重要的精神,便是可以直接支持生產者的經濟能力,減少中間剝削(例如向農夫本人買菜就比在超市裡消費更能直接回饋他們)。推動道德消費運動的人們,甚至形容購物的重要性與投票不相上下,你的每一次消費,就像是投下一張選票;更有智慧地花錢,就等於讓這個消費世界朝向更好的目標與狀態前進。
人們說,fast fashion就是來得快去得也快。去除情感因素,花最少錢買的那件衣服、家具、配件、生活用品,好像通常也最快被丟掉,我曾經親眼見一位日本朋友將他們的國民品牌當作旅行中的免洗內衣,穿過就丟了,「反正很便宜嘛,再買就有了。」她說;的確,這是fast fashion的便利也是副作用,猜想我們或多或少都曾如此任性地對待消費過的物件,造成根本不必要的浪費。
真正的好東西
我沒那麼出世,也仍舊非常享受購物與使用好東西的過程,然而,現在的我在買東西之前——尤其是買衣服——會多想一些(或不立即做決定);思考自己是否真心想要或只是被價錢所誘惑(尤其在打折季時)。寧願省下幾筆小錢,認真買件會跟著自己很久的好物;願意支付多一些,支持小一點的品牌與提倡公平交易的企業——無論在服裝、飲食、生活道具上。
我想起曾經採訪過知名廣告人許舜英,擁有很高時尚品味的她說,現在她已經幾乎不買衣了,她喜歡將過去的、舊的好東西重新修改,成為另一件品質很棒的新衣。幾位我認為非常會穿衣的朋友,他們說自己的購物哲學是非常少買衣,但一旦要下手,就會是真正的好東西,並總是穿著用著。
好朋友直子在修改服裝的工作室上班,她告訴我,在德國當裁縫讓她學到不少事,也改變了她;來自東京的她畢業自服裝設計學校,過去總是打扮時髦又常常支付大筆治裝費。到了柏林,她發現人們不只修改衣服,修補各式各樣的衣物(包括內衣)是再平常不過的事,這讓她好cultural shock,但也讓她反省過去自己對待服裝的態度有多麼任性。
當然,道德消費不只如此,背後還有更多複雜的、與社會結構、企業、製造商、生活型態、消費者習慣……緊密相連的前因後果。不過,「選票就在你的口袋裡」,當我更有意識地付出消費的每一筆金額時,這微小的責任感的確讓我真心覺得很快樂。
註:2019年九月Forever 21宣布破產,關閉了大部分的門市,引起我如此感觸的那家店也不在了。
●摘自潮浪出版《戀物絮語:不只怦然心動,更要歷久彌新,生活裡的風格選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