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教學生做理財規劃,發現有許多好處,例如可以幫助學生思考願意生小孩,所以應該鼓勵大家做理財規劃。大學生尚未接觸理財規劃以前,不知道如何規劃人生,但是做了理財規劃以後,對人生會有全新的看法,以前對於未來感到茫然,不知所措,但是做了規劃以後,就可以很務實地思考未來;令我感到特別高興的是,許多學生做了理財規劃之後比以前樂觀許多,以前覺得做不到的事情,現在卻認為可以實現了。簡單地講,理財規劃即是把未來想要達成,需要花錢的重要人生目標(例如退休是大家都關心的),分析如何以儲蓄及投資達成。由於儲蓄必須經由工作及管理花費才能達成,而過高的目標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所以理財規劃是一個人對於現在與未來,例如現在的花費與未來的花費,還有努力工作與休閒之間的取捨與平衡。做完理財規劃以後,學生都有深刻的感受,要怎樣的生活就必須要怎樣地栽,可是只要願意,每一個人都可以達到一個現階段可以接受的理財規劃。當然,為了達成理財目標,必須輔以長期投資以及持之以恆的儲蓄,在合理的報酬率之下,以風險分散的原則達成。
大學生做完理財規劃以後,會想要與父母一起討論,甚至幫父母做理財規劃,而了解到父母的需求跟他們是不一樣的;年長有子女的學生會想幫小孩做理財規劃,甚至教他們怎樣能夠達成未來的理財目標,所以理財規劃能夠幫助家庭成員一起思考未來,對於家庭的融洽以及成員的溝通很有幫助。
我觀察到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年輕人做理財規劃時,對於要不要生小孩特別有感覺,有些學生以前總覺得生小孩非常的昂貴,所以不想生小孩,但是做了理財規劃以後,發覺在合理的取捨之下,養兒育女是絕對可行的;當然,也有人發現小孩花費比想像的高,所以減少了生小孩的意願。我通常會提醒學生,生小孩的考量不只是財務負擔,必須在理財規劃裡思考人生的各種不同取捨,人生的經歷因為有小孩將豐富許多,年老時更有親情慰藉,可能會比年輕時沒有小孩但是可以多花一點錢或多有自己的時間更為重要。
在理財規劃裡面,學生可以看到,只要願意做一些花費的取捨,總是可以找到一個有小孩,又有自己可以接受的生活水準,而且年輕時是以當時的所得做理財規劃的,只要努力工作,將來的所得一定會比現在高很多。理財規劃不是只做一次,經常應隨著主客觀條件改變而調整,收入增加是年輕人最常發生的事情,現在覺得養不起小孩,將來所得增加以後,在新的理財規劃裡會發現其實養小孩比現在想像的輕鬆,所以一定要把養兒育女當成人生的重要選項,不要在很年輕的時候就決定不生小孩了。
我的教學經驗是,經過理財規劃以後,大家會覺得比較能掌握人生,心情因此安定許多,知道如何努力去實踐自己的夢想,所以理財規劃是很棒的事情。
(作者為政治大學教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