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2022年,在全球政經驟變,台灣經歷了「冰」與「火」交融的試煉。這年被稱為「總經年」,在通膨、升息、俄烏戰爭、中美角力四大威脅下,踉蹌前行。
迎來的2023年,依舊是「總經盤」,由「高物價」「中通膨」「低成長」組成主旋律。
通膨、衰退雙風暴,2023誰能通過試煉?
打開水龍頭就有水,似乎是理所當然的,但前工程會主委李鴻源反問:「誰說打開水龍頭就一定有水?」這些理所當然的背後,都靠公共工程普及才有辦法。
但如今,公共工程面臨的問題,不再只有缺工、缺料,還包括意識型態與行政體制缺失,這些都可能會導致公共工程流標。他指出,2006年,時任行政院長的蘇貞昌下了一個行政命令,除非特別狀況,一律採用最低標,李鴻源認為,公共工程品質從此就一塌糊塗。「一場三級地震,就讓羽球場的天花板掉下來,這是什麼施工品質?」
李鴻源分析,在最低標下,廠商不僅不會賺錢,甚至還得去打通關送紅包,有名號的廠商擺明不跟政府打交道。
12月的台北,煙雨濛濛,素有「台灣文學搖籃」之稱的明星咖啡館,有一場前國民黨主席、立委江啟臣與青年的聚會。席間有國民黨革命實踐研究院(簡稱革實院)的學員及國會幕僚。
他們像師生般話家常。「只要年輕人邀約,我一定撥時間跟大家聊聊,」江啟臣做這件事超過十年,包括高中生、大學生的專題採訪;社團辦活動、球賽需要幫忙,都來者不拒。
其實,「從政」並非他的生涯規劃。但,人生總有許多偶然。
【遠見X未來少年】合作聯賣贈好書3選1
訂《遠見》紙本一年12期+《未來少年》一年12期 享遠見行動誌權益+未來少年知識庫權限+好書3選1 方案價 4,599 元
訂《遠見》紙本雜誌一年/12期 贈2023招財曆 再贈2022遠見退休特刊享遠見行動誌一年權益 方案價 2,080 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