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針對大陸珠三角與長三角製造業的調查顯示,大陸製造業平均壽命只11.1年,壽命達20年以上的不足一成。擁有30年以上歷史的企業非常少,大多是台資或者港資企業。羊城晚報報導,據大陸市調機構環球市場集團調查,大陸製造業壽命達20年以上的僅7.9%;壽命為11年到15年的占32.3%,是最龐大的群體。
之前,普華永道也發布類似報告,在「年中國企業長期激勵調研報告」中指出,大陸中小企業的平均壽命僅2.5 年。
環球市場集團市場總監魏濤表示,本次報告的樣本來自珠三角和長三角共1,000多家優質製造業,其中60%的樣本來自珠三角,40%來自長三角。
他解釋,企業平均壽命好於普華永道的2.5年,是因樣本來自優質企業。
魏濤分析,大陸製造業壽命短,也與市場開放時間不長有關。「除去那些國營性質的製造業企業。製造業民企從改革開放後才出現,至今僅30多年的光景。而最早的製造業,便是從承接港、台、日韓的手工製造業開始的。」
報告稱,當年港資製造業以電子手表裝配為主;台資則是鞋廠、配件;韓資是服裝、箱包和帽子;日資則為高端電子產品及汽車零組件。
如今,日資為主力的電子業,平均壽命13.2年位居首位。其餘依序為燈飾、其它、汽車零配件,壽命分為12.5年、12.3 年和11.6年,均高於整體平均壽命。家具、機械與設備企業的壽命則相對短,分別為9.7年、9.5年
魏濤稱,電子業技術含量高,企業家素質也相應提高,以珠三角電子製造業為例,從最早的生產MP3、MP4,接著再替NOKIA、蘋果、三星等大廠代工,也讓電子業比其它企業發展的更好。
值得注意的是,所謂「倒閉」的企業不代表一定是虧損的。魏濤稱,包括企業為求轉型而歇業,或暫時「收山」等到好時機「再出山」。
大陸中山大學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則表示,製造業「短命」不僅是大陸的問題,包括全球其它先進國家也都正在發生中。
林江表示,製造業「慢熱」的特點,相較於金融業、服務業,投入短期難見回報,「需要企業家有堅定的意志」。
但他也強調製造業的重要性,並指德國能更快地從歐債危機中恢復,與其堅實的製造業基礎有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