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謝雯 整理報導】辛赫(Gurpreet Singh)是個意志堅決的男子,但他更是一名心憂的父親。據《Trust.org》報導,這名32歲的投資顧問即將離開印度,移民澳洲。這沒什麼特別,每年有數萬名印度專業人士移民海外。 中產家庭選擇移民但他跟大多數移民不同,不是為了賺更多錢,而是尋求印度父母普遍亟欲追求的兒女安全。去年12月,一名年輕女子在公車上被幫派份子性侵,謀殺事件驚動無數中產階級的都會居民,辛赫就是其中之一。辛赫了解,在這個父權國家,女性和女孩所要面對的殘酷現實。 那時起,他每天在新聞報導中,看見無數起對女性的性騷擾、綁架和性侵案。更讓他擔心的是,這些案件常發生在小女孩身上。他對此非常氣憤, 覺得自己別無選擇,只得幫自己的妻子和3歲大的女兒填寫移民澳洲的申請表。 「12月的幫派性侵事件嚇壞許多印度人,這太殘忍了,我一直在想怎麼有人會對女性做出這種事。」他在電話訪談中表示:「現在每天媒體都報導有小女孩被虐待的新聞,這讓我作嘔跟憤怒。我不希望女兒在沒有安全、沒有安全感、對女性沒有尊重的社會中長大。」 許多人可能認為,辛赫決定放棄在跨國銀行工作的這個選擇有些極端,但是當你不斷被各式駭人新聞轟炸,像是2歲左右的女孩被鄰居、校車司機,甚至家族成員綁架、折磨、性侵,然後帶著嚴重內傷丟棄路邊時,辛赫的選擇似乎不那麼荒謬。 但也有一些同樣擔心的父母不能夠移民,這可能是因為他們並不符合移民國嚴苛的移民條件,又可能是他們不認為這是實際的選項。這些家庭的作法,是以「保護」為名,限制女兒的行動,限制她們接觸新事物的機會。 這包括限制她們去上學,或是不准離家去讀較遠的大學,禁止她們穿著西式服裝和使用手機,甚至是強迫她們在達到法定結婚年齡18歲前就結婚。但是,這樣到底是在幫他們的女兒,還是在害她們呢? 多數性侵案不被重視日前由亞洲人權中心(Asian Centre for Human Rights)所進行的一項報告指出,從2001年到2011年間,印度登記在案的兒童性侵案有4萬8,338起,從第1年到最後1年,數字增加336%。 「這只是冰山一角,因為大多數的兒童性侵案件都未報案;此外,兒童也常是其他形式性攻擊的受害者。」該報告引用全國犯罪資料局(National Crime Records Bureau)的數據指出。 德里幫派性侵案以及憤怒民眾的後續抗議事件,打開了印度針對女性犯罪的潘朵拉盒子,不但在媒體上引起全國激辯,更讓政府因壓力開始承諾將處理針對女性及女孩的犯罪行為。類似案件的新聞不斷出現,其中有一些激起群眾抗議,但大多數只是地方報紙一角的浮光掠影。 4月時,據稱印度中部一名4歲女童在家附近玩耍時,被2名男子以巧克力引誘、性侵。在4月發生的另一起案件中,新德里的1名5歲女童被鄰居虐待、性侵。醫生指出,兇手在攻擊時曾把一根蠟燭和一段瓶子置入女童體內。 案發過後,由於警方試圖以2千盧比賄賂受害者家人,希望他們不要報案,還有外流影片顯示另一名警察掌摑一名女性示威者,激起數場針對警方的示威活動。從這些性侵報導中可以看見印度女性和女孩的脆弱處境。 限制青少女行動自由日前,北部哈亞納(Haryana)省傳出青年在放學時騷擾女孩的報導,6個村議會宣布,4百名青少女不准再去上學。在印度鄉村地區,以禁止女孩上學當作保護的方式並不罕見。 數十年來,印度女孩的教育一直受到阻礙,許多鄉村地區女孩進入青春期後被迫輟學,其中許多會被迫成為兒童新娘出嫁,因為父母認為成婚能夠避免她們受到其他男性的關注。 在部分村莊,村中領袖禁止女孩帶手機、穿牛仔褲,認為這樣就能避免她們吸引男性,或與不安份的男性混在一起。在城鎮或都市,父母則以另一種方式保護女兒:限制她們的行動及自由;現在的情形更是比過去要來得嚴重。 從電動人力車和計程車司機、店主到醫生,全都考慮過將會影響女兒未來的各種方法。「我的女兒要15歲了,我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我不希望她留在德里,因為這裡太危險了,我有想過要把她送回老家的村子和我父母一起住。」一名父親表示:「她可以回老家上學。」 其他中產階級都會家庭表示,安全考量讓他們重新評估到底要送女兒去讀哪間大學,他們偏好離家近的學校,而不是給女孩機會到另一個城市獨立生活。 辛赫可望年底前移居澳洲,他本人並不相信對女孩的行為設立太多限制是有用的方式。「限制女孩行為並非答案,我希望我女兒有自由,她在澳洲能享有的自由比在印度多得多。」他表示。 「當她年紀較大以後,如果她要去墨爾本的上空海灘,我也無所謂。但是如果是在印度,那我會禁止她。這就是差異所在。」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