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真相未明的醫療糾紛,急著道歉的不是備受指責的醫師,而是帶頭揭發的民代和指責逼走醫師的網路名人。民代道歉說是原因是事前「疏於專業查證和溝通」,就輕率控訴醫師草菅人命;而為名醫抱不平的網路名人一度道歉「在氣憤下尚未釐清(醫師)辭職的時序就發文」,不久又說「道歉只是因為不希望事端擴大」。
這事件看得人一頭霧水。這年頭,在公共發言之前,還有人想到要查證一下,把事件兜攏一下,聽聽對造及專業者的說法嗎?
如今,我們的社會對到底真相是什麼,好像也不重要了。只要網路鄉民起而圍剿,看看苗頭不對,落下風者先鞠躬道歉再說。三秒快閃,加上「未來當XX志工」,幾乎成了「道歉話術的SOP」。
從魏應充的食安志工、李蒨蓉的國軍志工,再到姚文智的醫界志工,全國各界的「正牌」志工兜臉都被蒙上了臭抹布——誰像你們拿當志工作贖罪券來著?
太廉價的道歉,出於見獵心喜的控訴。急著指責別人時,總是有義正辭嚴的理由;台灣扭曲的社會環境,也提供了草率指責的沃土。
就死胎事件來說,台灣醫病關係不對等、信任崩盤,缺乏有效調處的管道,恐才是控訴主因。
醫界即使在歷次醫糾訴訟中勝訴居多,但對日趨惡化的勞動條件、動輒被告的職業風險早有怨言,近日的醫糾法反彈,也在此事上添柴火。
孕婦到底是埋怨醫師輕忽、責怪醫院不聞問,或只是對處理嬰兒遺體方式不滿,都可以是理由。你可以挑剔她說辭變化不定,稍有經驗的處理者,就能看得出婦人陷於無法處理失嬰的哀傷,她最需要的是同理、傾聽、悲傷處理,找民代控訴只是她為巨大失落尋找出路的手段。
可嘆,立委及其少主市議員的智囊太多政治腦袋,少了洞察人情的細膩;醫界所有怨氣引發團結作戰,如今婦人說她遭網路霸凌、幾近崩潰,又是何以致之?
媒體在此間角色,也不全然無辜。踢爆的即時新聞先發,平衡?喔,先等一等。先搶點閱率,然後行有餘力再去問另一造的說法,再以「最新更新」,冷飯熱炒,再賺進點擊。
美國的新聞界近日一樁報導醜聞,足可借鏡。老牌「滾石雜誌」報導女孩宣稱她在維吉尼亞大學遭兄弟會成員輪暴。記者同意女孩匿名、不對加害者查證,單憑她的控訴,成就了精彩的校園性侵揭弊報導。但警方查不到性侵證據、華盛頓郵報質疑此報導的關鍵細節,兄弟會當事人也反駁,考慮提告。
「滾石」雜誌於是委託哥倫比亞大學新聞所主持真相調查,指出未進一步求證是致命的錯誤,並指出如今的媒體環境求快、求聳動,先報先贏,「好像詳細追查,新聞大概就沒得報了」。當然,媒體環境不佳,也經常沒人力進行繁瑣的查證。
說到底,查證,是不能也,或不為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