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20日 星期三

修憲欠缺的不是協商,而是公共討論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5/05/21 第3501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蔡英文.連戰.朱立倫
聯合報社論 聯合/修憲欠缺的不是協商,而是公共討論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Apple Watch的創新啟示
聯合晚報社論 聯晚/大漢溪水天上來
民意論壇 兩岸 無關2016決戰 攸關台灣發展
沖積扇頂抽水 引入六輕
2家亞投行互尬 改變歐亞市場板塊
Line TV的客廳匯流戰略
聯合筆記/這年頭,還有人查證嗎?
人物證俱在 我應釐清南海主權
保障不足 如何「長」出長照人力
訴訟解決醫療糾紛 是下下策
醫生也是人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蔡英文.連戰.朱立倫
聯合報黑白集/聯合報
政黨及政府或國家一旦呈現頹勢,中興之主最難求。連戰、蔡英文及朱立倫,皆在政黨發生嚴重頹勢時出頭,未來史家會視誰為中興人物?

連戰在二○○○年以廿三%的超低得票率輸掉總統大選,這是國民黨崩盤,也是連戰的大挫敗。但連戰忍辱負重,處理了李登輝、找回了宋楚瑜,他在二○○四年大選聲勢不弱,卻因「兩顆子彈」影響,又以○.二二%的差距落敗。隔年,連戰在中正機場幾被群眾占領下,搭機登陸訪問,與胡錦濤發表《和平五願景》,以「九二共識」為兩岸闢出一個舉世肯定的新局面。

連戰帶領國民黨跳脫李登輝的陰影,整合了國民黨,並以兩岸成就奠定了國民黨重返執政的基礎,這當然是一樁成功的中興工程。連戰所引領的兩岸路線,經馬英九政府實踐,眼前雖遭遇一些民粹性的挫折,但這條道路應可禁得起歷史的考驗。事實證明:蔡英文宣布參選二○一六大選,竟然聲稱「兩岸關係維持現狀」,而這正是連戰與馬英九創造的「現狀」。

蔡英文不像連戰那樣苦命,連戰是從廿三%得票率的慘敗中翻身,蔡英文卻是在民進黨內無人收拾攤子的情勢下崛起。連戰處理了李登輝,使國民黨更新了形象;蔡英文則在二○○八之際,一度曾擬與陳水扁切割,如今卻全盤屈服。現今的蔡英文,跳不出阿扁的陰影,卸不去獨派的桎梏,她也許能打贏選戰,卻也可能將民進黨及國家帶入災難。她能否成為真正的中興人物,仍是一個問號。

至於朱立倫,說來說去,他挑起黨主席,似乎竟只是為了在一年後無論如何都要辭職。原以「中興之主」的面貌出現,如今卻落到不知所以,朱立倫恐怕仍欠各界一個解釋。

   
聯合報社論
聯合/修憲欠缺的不是協商,而是公共討論
聯合報社論/聯合報
立法院「修憲委員會」進入修憲提案的實質審查,將在三週內召開十場委員會,討論九大修憲議題。蔡英文率先喊話,說修憲必須成功、不能失敗,要求立法院不要做「歷史的罪人」。藍營立即反擊,蔡英文堅決反對恢復「閣揆同意權」,言行反覆,若修憲破局她要負最大責任。

修憲八字尚無一撇,朝野即開始互推責任,可想而知,這次修憲結果難以樂觀。從客觀環境看,這次修憲不可能有太大成果,主要原因有三:第一,時程太過緊迫。依規定,立法院必須在六月十六日前將朝野修憲議案送出,才能趕得上明年一月十六日大選同步進行公民複決;但是,立法院要在短短廿多天中處理完朝野歧見,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修憲的重大工程,豈容如此草草討論?

第二,修憲議題被工具化。朝野兩黨的修憲主張,幾乎都與二○一六選戰策略掛勾,因此充滿算計與心機。例如,兩黨目前有交集的主張,包括降低投票門檻到十八歲,以及降低不分區立委得票門檻,都是為了塑造開放形象,避免得罪年輕選民。但是,民進黨主張降低修憲門檻,以及廢除考、監兩院等,目的則在挑戰及動搖「中華民國」及「五權憲法」的基礎及正當性,自然不易取得國民黨的認同。

相對的,對於朝野及民間皆有廣泛共識的「閣揆同意權」,蔡英文去年才喊了要爭取恢復,今年民進黨卻變臉堅決反對;其原因可想而知,主要是蔡英文自認二○一六政黨輪替在望,屆時自己大權在握,何必將閣揆任命權讓給立法院。至於國民黨,抓住這個環節要求「包裹修憲」,似乎也就喊得理直氣壯。從這個角度看,朝野修憲無論說得多動聽,其私心也就昭然若揭了。

第三,修憲討論與參與場域的局限。本來,比較理想的修憲議案,應該是開放更多的社會討論與公民參與;那樣,修憲議題將具有更廣泛的民意基礎,同時也能藉討論的過程凝聚共識,並讓社會大眾了解修憲工程的來龍去脈及應該選擇的優先順序。蔡英文今年初稍早曾有召開「國是會議」之議,這原是一個不錯的場域,遺憾的是,此一提議在朝野歧見下流產;也因此,才轉而由立法院成立「修憲委員會」,以接續研擬修憲議題。

問題在,修憲議題一進入立法院的圍牆,即無異是在複製朝野的政治角力和密室協商,倉促而密集的會議,不僅難以達到開放、完整的討論,同時也隔絕了專家菁英、社會團體、乃至積極公民的參與機會。最明顯的例子是,二○○四年立法院在林義雄的靜坐施壓下,朝野在立法院「修憲委員會」一致通過「立委席次減半」的決議,同時提高了修憲的門檻。十一年後,立委席次減半被認為是一次民粹威脅下的非理性修憲,也是國會專業職能下降的致命傷;不僅如此,當時墊高的修憲門檻,民進黨今天又喊著要降低,請問:這是誰之過?更何況,本屆立委的任期至明年一月就要結束,他們過去三年多並無多少作為,其間還發生國會遭到占領的憾事,此刻若讓他們用「喊價」的方式來執行國家基本大法的修改,豈不可憂?

檢視歷次的修憲,若要說某個修憲提案不過,誰就是「歷史的罪人」云云,這種說法完全是毫無根據的指控。事實上,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必須完整配套的憲政架構,若因思慮不周或一時突發奇想而胡亂更動,這種視憲法如棋局和草芥的玩弄者,才是真正的歷史罪人。以目前攤在桌上的修憲主張看,除了放寬投票年齡至十八歲一案,其餘皆有待審慎思考。

包括放寛政黨不分區席次門檻到三%一案,儘管藍綠兩黨在此議意見一致,其實仍有待從長計議。理由是,此舉固然照顧了零星選票的綜合代表性,卻可能造成政黨政治的愈發破碎化,一旦小黨林立,政治共識將更難凝聚,國家治理也將愈發困難。就以台聯為例,它憑藉政黨票分配到三個不分區席次,但審視其立委的發言,有時不僅言不及義,甚至常出現「找黑人當傭兵」、「解放軍拿菜刀占領金門」等荒誕質詢,這是台灣需要的多元化小黨嗎?

國會的立法工作離離落落也就罷了,要向憲法動刀這等大事,還是小心為上!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Apple Watch的創新啟示
經濟日報社論/經濟日報
在產業界及消費者的引頸期盼下,Apple上個月終於推出Apple Watch,首日網路預購量即超過100萬支的門檻,這100萬支的銷售數量,幾乎等同於智慧手表賣得最好的Samsung去年一整年的銷售量。除了銷量表現驚人之外,Apple Watch在首日預購平均單價約達500美元以上,為2014年所有智慧手表平均單價200美元的2.5倍。如僅以首日預購的整體銷售金額來看,約莫就達到2014年整體產業界所推出的智慧手表銷售金額的三分之一。

在Apple Watch尚未推出前,智慧穿戴產品儘管市場喊得震天價響,但發展速度卻不如預期,智慧手表亦同樣處於雷聲大雨點小的狀況。雖然業者不斷打造各種適合智慧穿戴產品的應用情境與服務,但在電池續航力不足與實用性不明等限制條件下,消費者多保持觀望態度,或僅抱持著「試試看」的嚐鮮心態,無助市場的擴大。

前述智慧手表通病,Apple Watch也無法全面改善或克服。唯一值得期待的或許是Apple同時推出的Watch OS及Research Kit,預期未來可以在軟體應用及支援體系上,提供更多元、豐富的服務,並帶給使用者新的使用情境與生活應用,但就目前的進展來看,這些預期的服務並不足以代表Apple Watch的創新或解釋其預售表現亮眼的原因。

基本上,手表顧名思義就是指戴在手上的表,初始目的為協助使用者隨時掌握時間。但在智慧型手機及各式電子產品的普及下,消費者如需知道時間,手表已非唯一的選擇,因此手表的主要訴求,便逐漸由時間的告知,轉變為隨身的搭配飾品,甚至是身分、流行及品味的象徵。

從這個角度來看,相較於一般品牌所推出的穿戴產品多以科技感與產品的高規格為訴求,僅有外觀與顏色並非重點,且搭配上多以橡膠錶帶為主,在外觀造型上與現行的手表有明顯的落差。而Apple Watch除了在外觀造型與設計上更貼近一般手表的形式,在表框、表帶的材質及表徑大小等亦提供多樣選擇,以利消費者選購具個人特色的產品,營造個人的品味。

而且Apple為了滿足消費者,甚至為Apple Watch成立專賣店,目的就是為了讓消費者可以在專賣店中直接把玩,進而選擇最符合其需求或個人特色的產品與搭配的表帶。這也提醒我們,目前許多穿戴裝置的訴求皆在於智慧化,焦點多在於聯網技術與零件的小型化,但最終仍須回歸穿戴的本質,除了與生活扣合,甚至需融入消費者作息之中而不顯突兀,才能獲得青睞。

此外,儘管手表已成為裝飾性大於實用性的產品,但多數人仍僅會配戴一隻手表,鮮少同時配戴多隻手表。故Apple Watch的銷售,衝擊的將不僅是如Samsung等智慧手表業者,而是整體手表的市場。因此,目前也可觀察到不少傳統手表業者磨刀霍霍,打算切入智慧穿戴領域,訴求傳統手錶的智慧化。

如LV集團旗下的瑞士鐘表品牌Tag Heuer(豪雅表)在今年初宣布將與Intel及Google合作推出智慧手表,外型設計及內部的機械零件由Tag Heuer操刀,而智慧零件模組則由Intel及Google負責。又如Montblanc(萬寶龍)已規劃推出可拆換的智慧表帶e-Strap,透過可拆換表帶滿足手表智慧化的訴求,但又無損其機械表原本時尚、精品、可保值的定位,成功融合傳統價值與智慧訴求,其思維亦頗值借鏡。

綜上,廠商在發展智慧穿戴裝置的規格時,須同時考量應用情境及產品對消費者的意義,才能讓使用者真正有感;而就政府的角度而言,在產業轉型政策上,除了協助產業加速邁入工業4.0的行列,提升智能製造的能耐之外,如何擺脫過去僅協助產業降低成本或進口替代的思維,轉以提升價值,輔導產業在品牌、時尚設計及服務上提昇附加價值,也需大力支持。

   
聯合晚報社論
聯晚/大漢溪水天上來
聯合晚報午後熱評/聯合晚報
近月台灣鬧旱災,桃園市長鄭文燦月前曾表示,希望石門水庫專供桃園用水;這套「自己水庫自己用」的說法,是因石門水庫位於桃園境內,但石門水庫卻要供水給新北市跟新竹縣,當缺水時,桃園卻是受限水影響最大的區域。

石門水庫匯聚大漢溪水,而大漢溪的源頭是在台中市與新竹縣交界的品田山;換言之,大漢溪上游位於新竹縣,若鄭文燦的理論成立,新竹縣是否也可跳出來說「自己的大漢溪水自己用?」

近年台灣政治人物提出的政策常缺乏可實踐性,明知不可為,但仍要蠻幹;最新的案例是雲林縣上周通過禁用生煤與石油焦自治條例,首當其衝的是燃煤電廠麥寮汽電;若擴及到全國燃煤電廠,全國供電量少了近四成,台灣立刻缺電。

雲林長期與六輕為鄰,對空汙的敏感其來有自,但雲林空汙也不會僅停留在當地,隨著夏、冬風向變化,鄰近的彰化、嘉義等地亦可能受影響;即使雲林縣境內未來沒有燃煤電廠,鄰近縣市燃煤電廠的空汙,仍可能飄進雲林。

台灣空汙問題必須有全盤考量、逐步漸進改善,尤其近年國內反核聲浪高漲,若核四確定不商轉,現有核電廠也不延役,從德、日等經驗來看,以火力電廠當作核電替代電源,是不可迴避的選項。

台灣電力供應必須在人民健康、發電成本、國家安全等選項中取得平衡,要不要繼續用燃煤發電,以及燃煤發電要占多少比重,如何降低燃煤電廠的空汙,應是站在全國一體的角度來衡量,訂出改善時程目標。

改善空汙除了更新老舊燃煤機組,也應管制工廠、貨車與汽機車排汙,循序漸進、由點至面推動,才能達到改善全國空汙的目標。石門水庫的水非一縣獨有,而是全民共同保護、共同享有;燃煤電廠的空汙問題也一樣,民眾需要的是能解決問題的願景,而不是空談與畫餅。

雲林縣政府堅持實施禁用生煤的政策,凸顯政治人物只談結果,不管實踐路徑的炒短線心態,只是不知這些政治人物何時能想清楚,大漢溪水不是從天上來,台灣的電也是。

   
民意論壇
兩岸 無關2016決戰 攸關台灣發展
趙春山/淡江大學陸研所教授/聯合報
馬總統今年五二○發表的就職演說,是他歷年來最具「非典型」的一次。在演說中,馬總統是以近乎「閒話家常」的方式,用庶民的語言,列舉描述了他過去七年來的各項政績,其中以內政占據了最大的篇幅。在場的聽眾,包括「三中一青」在內,都給予熱情的回應,這等於是為馬總統的說法「背書」。

眾所皆知,大陸政策和對外政策,一直是馬政府的強項;在野黨針對這些政策,也懂得知難而退,採取的對策不是避重就輕,就是顧左右而言它;萬不得已,就送給馬總統一頂「傾中賣台」的紅帽子。民進黨的策略在過去兩次總統大選中沒有占到便宜,但明年的選戰不見得會舊事重演。台灣當前的內外形勢變化,使兩岸關係屆時可能不會成為一個決戰點。

首先,兩岸關係錯縱複雜,台灣制定大陸政策常常受到族群對立和統獨對抗等非理性因素的掣肘。無論政策是否具有多大的合理性,民粹意識常讓政策窒礙難行,而經過太陽花學運和九合一選舉後,情況似乎更嚴重。

其次,太陽花學運使年輕族群不再是政治冷漠的一代,他們多數依賴網路傳遞訊息,但得到的訊息卻不足以讓他們作出價值判斷。這些長期享受和平紅利的年輕族群,雖未經過戰爭洗禮,但會是影響選戰的關鍵因素。

再次,執政黨內部瀰漫濃厚的失敗主義情緒,不但說不清楚總統候選人身在何方,也講不明白全黨努力的方向位居何處。所謂理念結合同志,目睹黨內若干人士的言行表現,有些藍營支持者感嘆,有此同志還需敵人?

最後,總統大選雖屬台灣的內政問題,但以台灣的內外處境而言,美國與中共的影響力不容忽視。值得注意的是,美「中」關係已因南海主權爭議出現了微妙的變化,並因此提供民進黨在選舉中更大和更為模糊的活動空間,可以施展以靜制動的策略。例如,民進黨聲稱蔡英文主席「維持現狀」的說法和美國對現狀的看法相同,但美國眼中的兩岸現狀是「和而不統,分而不獨」。對於其中如何維持「和平」,如何承諾「不獨」,民進黨沒有解釋,美方也沒有追問。

上述這幾項變數,會使兩岸關係在明年大選中發揮的作用,相對降低。在藍營方面,有人認為蔡英文難以通過美國之行的口試,我們認為,這是犯了戰術上低估敵人的錯誤。因為從當前朝野力量對比和國際現實主義的角度看,我們都沒有立場要求美方立刻「選邊站」。此外,我們認為對岸也不會在這場選戰中作「壁上觀」,中共了解它的立場會影響美國的態度。綠營有人強調蔡英文與陳水扁不同,果真如此,我們必須認識中共領導人習近平與其前任胡錦濤也不一樣。以習近平的作風,以及他所面臨的內外重大問題,我們很難確定面對民進黨的執政可能,中共此時會像當初陳水扁就職時那樣,願意付出「觀其行」的代價來「聽其言」。

國民黨最大問題是戰略上缺乏自信,馬總統在就職演說中強調那些對人民有利的政績,目的就是強調政府過去七年,在內政方面雖有許多可議之處,但並非一事無成。國民黨人不必妄自菲薄,更要理解,只有在和平穩定的台海環境下,才能推動各項內政興革。因此,就大陸政策而言,也可以振振有詞地強調其延續的必要性。

   
沖積扇頂抽水 引入六輕
張炎銘/退休水利人員(台中市)/聯合報
受缺水影響,六輕原水水價遭批評偏低,年底到期後將調漲。

六輕原水來自集集攔河堰。集集堰的功能,主要是「共同引水」;所謂「共同引水」是因過去水利會取水不穩定,取水口易遭洪水沖毀,因此建造共同又堅固的取水口,再利用聯絡渠道輸水分配使用,以替代原濁水溪流域舊有、簡易的攔水堰及灌溉系統的取水口。另外,攔河堰及林內分水工的庫容也蓄存發電尾水,讓濁水溪上游水力發電後排放的水資源更有效利用,以增加民生與工業用水。

集集堰並非為六輕而建,但卻因能提供六輕用水而增加其效益,計畫乃變得更有效益而可行。在集集堰每年約十七、八億立方公尺供水中,工業用水約只占一億,比較之下並不多,而且六輕只在豐水期有水權,枯水期必須向水利會「調水」,卻衍生出與農業「搶水」的批評。

六輕及其他產業界高層要有社會環境已變遷的認知,過去因促進國家經濟發展,享有低廉水價環境已不復見,必須在環境永續、節水節能上更努力。節流上,可請節水服務團協助,利用節水器材、雨水貯留、再生水利用等降低用水量,不但可減少水費,而且可改變企業形象。

開源上,除海水淡化,地方政府及民眾是否允許六輕從沖積扇的扇頂區抽水,銜接至既有工業管路?濁水溪沖積扇下游,因地表面下三百公尺內就有二、三層阻水層,地面水無法垂直補注,加以地層材料在抽水後極易沉陷,專家學者多有從溪州、西螺以東所謂的「扇頂區」,也就是地下水補注區直接抽水之議,或許也可驗證此種構想的妥適性。

   
2家亞投行互尬 改變歐亞市場板塊
林建山/環球經濟社社長(台北市)/聯合報
日相安倍晉三今將宣布,日本政府將結合民間資本,透過官方的日本國際協力廳校友協會及國際協力銀行,提供亞洲國家規模至少一千億美元的國家基礎設施投融資計畫。

日本此時宣布獨資的「另類亞投行」,當然予外界中日「兩家亞投行對尬」之印象。然則,日本爭搶「先機」,有其微觀與宏觀壓力因素使然。

從微觀角度看,安倍政府應評估過,中國主導的亞投行,必然可以壓倒甚至凌越亞洲開發銀行的既有機制與地位;對於長期倚賴亞銀機制的日本相關產業未來出路及市場,很可能會被中國的過剩產企業取代,並「被整碗捧去」。

日本選擇在「擴充亞銀機制」之外,另成立一家「獨資亞投行」,可以更直接有效帶領日本民間產企業,與中國產企業經濟,在國際市場上進行一場基礎建設「投融資機會戰爭」;如此,日本產業經濟競爭力,也得以維繫不墜。

從宏觀角度看,這是日本「亞洲第一經濟強權」保衛戰的起手式。倘若日本不保護亞銀這只「六十多年白手套」,還有什麼機制性工具,可繼續維護其「亞洲領頭雁」地位?

中日兩個亞投行未戰先競,對亞洲區域經濟社會,乃至整個歐亞大陸板塊,勢必帶來四個重大激勵效應。

第一,亞洲國家經濟基礎動能的加速鞏固,可以促進國民經濟福祉,對於地緣政治之騷亂氛圍,具有平抑作用。

第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需求規模,每年高達八千億美元,加上一帶一路領域內的倍數需求規模更大,儘管有亞銀加上中日兩個亞投行,仍有極大供需缺口。

不過,中日對尬可更有效擴張亞洲基建市場規模,產生類似產業科技創新對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讓亞洲國家可取代歐美成為全球基建經濟的後發新興第一市場。

第三,對亞洲金融經濟社會衝擊的後續效應,尤其值得密切觀察。因為兩個亞投行的競爭,會改變亞洲國家基建投資既有僵固利率成本水準、投融資額度規模,以至可適用項目範疇,都可較樂觀看待。不過,明年後人民幣匯率應會持續走升且趨向強勢,中國利率水準必然趨低;同樣,日圓匯率走貶趨勢必將逆轉,貨幣寬鬆、利率持低的政策應可維持。因為兩個亞投行的對尬,中日兩國拉抬中,勢必會作如此貨幣政策抉擇。

最後,必須正視擴張效應,日本獨資亞投行,為有效促銷國家經濟力與日本產企業產品服務,必然要同步跟隨「一帶一路」路線走,因為整個歐亞板塊基建市場就在這,想發揮日本更大政經影響力的目標對象,也全都在這。中日兩國亞投行必然要在相同路徑上進行「友善夥伴式」的競合,才有可能在未來歐亞板塊核融合過程中,創造共贏新世局。

   
Line TV的客廳匯流戰略
李學文/科技媒體專欄作家(台北市/聯合報
觀察南韓數位匯流戰略,其最新手法值得探討。

挾著「來自星星的你」走紅的韓星金秀賢,主演的「製作人的那些事」,十五日在韓首播便站上十.一%的收視率。該劇在台灣的Line TV上,打出「南韓與台灣僅一日時差」服務模式。只是,對台灣影視產業而言,更重要的恐怕還在後頭。

南韓的數位匯流有何創新之處,其一為木馬屠城計,技法雖老,卻十分管用。我拿個案例說明其客廳數位匯流戰略之高明。

二○一二年底愛沙尼亞最大電信集團Elion Enterprises Limited,採用三星的vSTB戰略。所謂vSTB,就是利用一個App取代實體機上盒;三星為合作的電信公司做一個專屬介面,置於其Smart TV首頁,從此開啟了電信公司與智慧電視製造商的Win-Win態勢,許多歐洲的電信公司陸續跟進。

既然是Win-Win,為何稱其為木馬屠城計?因為,所有的三星智慧電視機裡,都有所謂的Smart Hub,這就是藏於木馬中的旋轉門,進可攻退可守,只要三星有野心,不費力就可「染指」電信公司的IPTV用戶,假設三星於其Smart Hub中放幾個南韓偶像劇、電影或歌唱比賽的Apps,瞬間南韓頻道就成功地進入國際!

讀者不覺得其策略與Line利用韓劇進軍台灣電視市場有異曲同工之妙?

台灣沒有很成功的本土OTT-TV業者,幾年前還有個黎智英想透過機上盒進軍台灣影視市場,最後卻因為昧於匯流創新思維—想做新媒體,卻用老路數、走不出有線電視的思維,而以失敗收場。

如果說壹電視對台灣客廳匯流市場的策略是直取,那麼Line TV則是蠶食。我相信Line TV如果發展順利,緊接著,他們會加緊充實雲端的內容、強化使用者的平台依賴黏度,利用大數據分析台灣匯流消費者的使用行為,未來,Line也可能推出自己的TV Apps、機上盒,或是諸如Chromecast的電視棒等等。Line TV是項莊舞劍,Line OTT-TV才是意念所在的沛公,畢竟,全球一年二千四百億美金左右的電視廣告市場,這還不包含電視商務、內容訂閱等,是任何兵家都不敢不爭的沃土。

   
聯合筆記/這年頭,還有人查證嗎?
梁玉芳/聯合報
一件真相未明的醫療糾紛,急著道歉的不是備受指責的醫師,而是帶頭揭發的民代和指責逼走醫師的網路名人。

民代道歉說是原因是事前「疏於專業查證和溝通」,就輕率控訴醫師草菅人命;而為名醫抱不平的網路名人一度道歉「在氣憤下尚未釐清(醫師)辭職的時序就發文」,不久又說「道歉只是因為不希望事端擴大」。

這事件看得人一頭霧水。這年頭,在公共發言之前,還有人想到要查證一下,把事件兜攏一下,聽聽對造及專業者的說法嗎?

如今,我們的社會對到底真相是什麼,好像也不重要了。只要網路鄉民起而圍剿,看看苗頭不對,落下風者先鞠躬道歉再說。三秒快閃,加上「未來當XX志工」,幾乎成了「道歉話術的SOP」。

從魏應充的食安志工、李蒨蓉的國軍志工,再到姚文智的醫界志工,全國各界的「正牌」志工兜臉都被蒙上了臭抹布——誰像你們拿當志工作贖罪券來著?

太廉價的道歉,出於見獵心喜的控訴。急著指責別人時,總是有義正辭嚴的理由;台灣扭曲的社會環境,也提供了草率指責的沃土。

就死胎事件來說,台灣醫病關係不對等、信任崩盤,缺乏有效調處的管道,恐才是控訴主因。

醫界即使在歷次醫糾訴訟中勝訴居多,但對日趨惡化的勞動條件、動輒被告的職業風險早有怨言,近日的醫糾法反彈,也在此事上添柴火。

孕婦到底是埋怨醫師輕忽、責怪醫院不聞問,或只是對處理嬰兒遺體方式不滿,都可以是理由。你可以挑剔她說辭變化不定,稍有經驗的處理者,就能看得出婦人陷於無法處理失嬰的哀傷,她最需要的是同理、傾聽、悲傷處理,找民代控訴只是她為巨大失落尋找出路的手段。

可嘆,立委及其少主市議員的智囊太多政治腦袋,少了洞察人情的細膩;醫界所有怨氣引發團結作戰,如今婦人說她遭網路霸凌、幾近崩潰,又是何以致之?

媒體在此間角色,也不全然無辜。踢爆的即時新聞先發,平衡?喔,先等一等。先搶點閱率,然後行有餘力再去問另一造的說法,再以「最新更新」,冷飯熱炒,再賺進點擊。

美國的新聞界近日一樁報導醜聞,足可借鏡。老牌「滾石雜誌」報導女孩宣稱她在維吉尼亞大學遭兄弟會成員輪暴。記者同意女孩匿名、不對加害者查證,單憑她的控訴,成就了精彩的校園性侵揭弊報導。但警方查不到性侵證據、華盛頓郵報質疑此報導的關鍵細節,兄弟會當事人也反駁,考慮提告。

「滾石」雜誌於是委託哥倫比亞大學新聞所主持真相調查,指出未進一步求證是致命的錯誤,並指出如今的媒體環境求快、求聳動,先報先贏,「好像詳細追查,新聞大概就沒得報了」。當然,媒體環境不佳,也經常沒人力進行繁瑣的查證。

說到底,查證,是不能也,或不為也?

   
人物證俱在 我應釐清南海主權
蘭寧利/退役海軍中將(高雄市)/聯合報
華府智庫有學者建議,由於「中國」主權依據是沿自台灣原始主權主張,國際社會應該把台灣納入南中國海爭端的協商機制,並以此來對中國施壓。

我國絕對應加入南海協商,因為我國既是當事國之一,又是原始主權主張國,沒理由將我國排除在外,沒有我國參加的協商絕非完整。但主張我國參加南海協商,絕非其本意,真正陰謀在誘使或壓迫我國棄守原「十一段線」主張,從根本上否定中國大陸九段線的主張。

南中國海的原始資料都在我國,幾十年來散存於內政部與海軍司令部,經現國防部副部長,國防大學前校長陳永康整合完成,並經馬總統巡視。極具參考價值,如有系統運用,當屬權威與可信。我就曾在一場學術研討會中,以全都引用外國資料,距離事實太遠,且有嚴重偏見為由駁斥一新加坡學者。

南海島、礁主權,從清末李準開始,至抗戰前的海道測量,直到民國卅六年海軍及內政部逐島、逐礁,測量、立碑、命名,並通告全世界,部分島嶼派軍駐守。在所有島、礁、沙洲的外緣畫十一段線,揭示其範圍,所以U型線內含海域並非領海,與航行自由毫無關聯,美國不必以此做文章。問題在其範圍內的島礁主權屬中華民國無可爭議。我國除完成所有島礁測量、立碑、命名,並通告全世界。在民國四十五年曾三次掃蕩南海諸島礁,逮捕違法入侵的菲漁民,粉碎菲人宣稱發現「卡拉揚」群島。

國家大計方針不容政黨、學界各說各話,應在既有南海史料支撐下,加上當年在南沙執行掃蕩任務時,親率臨檢小組逮捕菲律賓克拉瑪博士的弟弟及漁船的小組長,正是後來曾任參謀總長的總統府戰略顧問劉和謙上將,如今還健在。我國在人證物證俱在下,應召集群賢,釐訂國家統一說詞,確保疆域完整。

   
保障不足 如何「長」出長照人力
林昭禎/國政基金會副研究員(台北/聯合報
國人對長期照顧需求,隨著人口老化程度增高益顯急迫,以往由個人與家庭承擔的責任,在長照服務法通過後,開始朝「社會共同分憂制」邁進,卻也因財源與照顧人力尚未「長」全,被外界質疑為「空頭支票」。

儘管衛福部已澄清,長照基金只是建構制度的「開辦費」,對目前「缺很大」的照顧人力,將從提高所得、專業定位與設立生涯階梯三面向,改變國人對照顧服務業的刻板印象,以吸引年輕人投入。但論者以為,長照法中未明文規範從業人員的勞動保障,恐難令人信服。

我國目前已有廿九所院校設置卅五個老人照顧相關科系,近年接受培訓者近九萬,考取證照者逾二萬六千餘名,但真正從事照顧工作不到八千人,就是因為錢少、不受尊重。特別是居家服務員,還要擔心不慎發生糾紛,所以改到機構上班,有醫護人員在旁,可放心作業。

再者,對外籍看護而言,因長工時與薪資福利差產業外勞一截,印尼宣布自後年起,逐步減少赴台幫傭人數,政府雖然以停止凍結越勞作為回應,不過靠外勞就能讓我們無後顧之憂了嗎?

為了「長」出照顧人力,試辦中的「外展看護」即結合本外勞,以一對多的方式,輪班在社區提供服務。由於外勞住宿舍,因此不需廿四小時待命,且受勞基法保障,並改善其不能任意轉換雇主之限制,只是這種模式比較適合在都會區,偏鄉仍難普及。是以規劃中的長照保險,以提供「現金給付」讓家人照顧也有報酬。亦有倡議「時間銀行」者,鼓勵大家做照顧志工,日後可提領服務自助或轉贈他人,所以孫子在外做志工,故鄉的阿媽也能換得照料。

這些方法各有利弊,如想實現「在地照顧」願景,並招攬青年加入,吾人認為應藉助新科技。首先詳細區劃照護工作內容,針對年輕人有興趣的部分另加設計,比方建置照護資源與人力調配平台,由年輕人擔任平台的建置、維修,或是後勤補給作業,還是陪伴輕度失能者購物、就醫。

其次是善用照護平台與穿戴式電子產品,以發揮遠距照顧功能。如透過Google眼鏡,讓遠端的醫護人員協助判斷現場問題,並指導照服員進行處理。同時可透過平台,就近安排照服員提供服務,以減少奔波等待。

若要讓制度可長可久,宜善用「及早介入」概念,讓民眾健康老化,意即不是老人沒力氣下床,就找人扶起、幫忙做家事,應儘早安排職能治療,讓老人家的狀況不再惡化,如此政府的補助就不用反覆只針對一小群人,而能擴大適用對象。並將省下來的經費,作為強化照顧人員福利的基礎,以吸引更多人投入長照的行列。

   
訴訟解決醫療糾紛 是下下策
吳景欽/真理大學法律系主任(新北/聯合報
近日北榮一起胎死腹中事件引起軒然大波,也暴露出現行醫療糾紛動輒以訴訟來處理的實態,恐是最糟的解決途徑。

常有認為,台灣的醫界是犯罪率最高的行業,若單從職業別觀察,針對觸犯業務過失致死或傷害的場合,醫療過失的定罪率約二成,比之其他行業動輒八、九成的定罪率,不能算高。惟如果從檢察官起訴醫師的人數與法院的定罪數,每年動輒上百件,不僅遠高於日本,更為歐美等國所難望項背下,這個答案似乎又是肯定的。

台灣醫療糾紛的刑事訴訟之特性,即是病患或其家屬皆會附帶提起民事訴訟,亦有超過四成的自訴比率,這正顯露我國醫療糾紛,普遍存在「以刑逼民」之訴訟型態。而病患或其家屬之所以採取「以刑逼民」的策略,除了民眾人權意識提升外,最主要還是現行民事求償的困難,想藉檢察官的訴追來達到賠償的目的。

只是對照最終僅二成的定罪率來看,醫療過失的刑事案件濫訴比率實偏高,珍貴的司法資源也因此被耗費。再觀察遭定罪案件,幾乎皆以緩刑收場來看,我國醫療過失的刑事訴訟,實是以處理民事賠償為目標。更糟的是,醫師不僅須受長期訟累,且從最終結果,案件皆被判無罪或緩刑下,病患或其家屬希冀藉由刑事訴訟來達成賠償的目的也落空,致須回到民事救濟。則不管是醫師,還是病患及家屬,都得面臨再一次的煎熬。

由於醫療行為不屬於消費者保護法中的服務行為,因此不適用無過失責任,若病患為民事求償訴訟,針對醫師是否有過失與因果關係,即負有舉證責任。惟不管就醫學專業,還是資訊掌握而言,原告皆不可能擁有優勢,只能依賴法官。但法官亦非醫學專家,也只能送請醫事鑑定,在目前醫事鑑定機關有限,且制度也不夠周全,加以鑑定者幾乎都不願上法庭接受交互詢問下,任何鑑定過程與結果,肯定都得面臨不透明與不客觀的質疑,法官不管如何判決,也難得當事人信服。

所以,以訴訟解決醫療糾紛,絕對是下下之策,如何強化訴訟外的紛爭解決途徑,恐才是治本之道。而衛福部提出的醫療糾紛處理法草案,卻因爭議太多,陷入立法的障礙。主事者若不儘速溝通與解決,則醫療糾紛的民、刑事案件只會更多,使越來越多的醫師心灰意冷萌生退意,這將使已然不足的醫療人力,雪上加霜。

   
醫生也是人
陳乃嘉/退休人士(高雄市)/聯合報
看到北榮婦產科醫療糾紛新聞,身為醫生眷屬,心中有無限感慨!

想到廿三年前,懷老大時的心情忐忑,終於到了子宮規則收縮那天。一早老公請假,和我到做產檢的教學醫院待產。聽別人說很痛,可是我一直覺得很「痠」!背後兩條筋從上面痠到下面,老公就一直幫我按摩,從次數少到頻繁。護士來量子宮頸開口,進展很慢,直到晚上已過了十二個小時,仍然沒進展,心裡非常不安!到了十點左右,醫生提出他的擔心,怕胎兒吃到胎便、臍帶繞頸之類問題,建議剖腹產。當時真是嚇壞了,只求孩子平安。進到開刀房時已是半夜,後來感覺到肚子在翻騰,醫生抓出了孩子,聽到那嘹亮的哭聲,被告知孩子健康時,我虛脫了!

事後雖有人猜測是醫生想回家休息才建議剖腹產,我們還是心懷感恩,因為醫生也是人。現在看到在教學醫院內科任職的老公,每天辛苦忙著門診、教學和研究,時常忘了照顧自己的健康。門診的病人多到讓他沒時間吃中飯,卻因血糖過低忍不住會罵難纏的病人,我深深地感受到他的為難。老公常晚上七、八點餓著肚子回家,我覺得很心疼,不知道婦產科醫生都幾點可以回家?

   
一百場演講 文化城遍地開花
「百師入學」遍地開花的系列活動,邀請了海內外台灣文學、文化界一百位大咖來開講。你多久沒有聽過一場震撼人心的文化演講?不妨隨著「百師入學」的名師腳步,進行一場場文化靈魂的梳洗。

排隊這麼長 這涼麵也太受歡迎啦
已經晚上10點多了,但排隊的人仍不少,前進的速度不慢,內用、外帶約各半。用餐處備有辣椒跟芥末,請自行斟酌搭配。涼麵醬給的不少而且好拌,且小黃瓜絲切的好豪邁啊。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您或許對這些文章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