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正倫,一個來自台灣鄉下的青年,上台會發抖、英文說不好, 他逼自己克服內心恐懼,站上新創的世界戰場美國。他的寵物醫療平台令華爾街投資人驚豔,力邀他去紐約開辦。 台灣的新創能量充沛,卻未曾出現獨角獸;與此同時,美國大咖天使投資人,卻大讚台灣年輕人的創意值得投資。這種落差,道出台灣投資環境的什麼問題?對創業者與投資人,又有什麼啟發? 除了陳正倫,台灣每年有141萬名新創者,正在挑戰未知。 他們勇於跳脫舒適圈的創業家精神,不僅是翻轉自己人生,也是翻轉台灣未來的希望。 「如果你現在不主動攻擊,以後就永遠只能被動防守了……。」五月下旬的一個晚上,夜闌人靜,剛出診歸來的陳正倫,一邊脫下白袍一邊盤算,這個周末終於可以帶女友去看場電影了。突然,一則簡訊,把他的心情與計畫整個打亂。 這訊息來自美國資深投資人Richard Kang。Richard Kang是「台灣創速」(Taiwan Accelerator,TA,創業加速器)合夥人,也是資深新興市場投資人,旗下新興市場基金曾獲Morningstar評等為績效第一名,是曾經掌控近千億資產規模的華爾街金童。什麼原因,讓他對一個距離12000公里遠,沒背景、沒資源,更沒喝過洋墨水的36歲台灣年輕人,說出這樣的話? 事情要追溯到幾天前,幾個美國重量級新創投資機構,包含總部設在香港,專注亞洲市場的投資機構BHE Ltd.執行長James Early,摩根士丹利資深董事Sung Choi,紛紛寫信給台灣創速,表達投資意願:「我對TA帶到紐約簡報的新創公司之廣度感到驚訝,從服裝出租、農業技術到租車平台,我都很感興趣。」「分享經濟正夯,我看好租衣、寵物醫療平台……。」 信中提到的寵物醫療平台,創辦人就是台灣囝仔陳正倫。四月底,由台灣新創界與美國那斯達克證交所前副總裁Enzo Villani及Richard Kang等人成立的TA,帶著包括陳正倫在內的七組台灣的新創團隊到美國矽谷與紐約兩地路演(Road Show,指向投資人展示公司的營運內容與投資價值)。 去年底成立的TA,是台灣首家輔導種子新創、入選即投資的加速器。長期投資新興市場的Richard Kang認為,相較於中國,台灣新創團隊的誠信較高;而新加坡與香港在金融科技居領先地位,但台灣有很強的硬體、技術與人才等供應鏈支撐,是新創發展的優勢。 這是首次有台灣加速器輔導新創團隊遠赴美國尋求天使投資,有別於外界認為新創是台清交(台大、清大、交大畢業生)的天下,這批勇闖美國的新創團隊,創辦人都非名校出身,有的最高學歷僅高職、專科,甚至還有在菜市場擺攤起家的。 媒合獸醫師「到府看診」,台灣點子驚豔全球 然而,他們在美國矽谷及紐約的兩場路演,出乎意料地獲得投資人青睞。陳正倫是其中被看好的一位。現場一位投資者說:「我既感動又驚訝,這樣的商業模式,紐約應該更需要,但竟是由亞洲團隊先做出來。」 陳正倫所創的「嬌寵醫生」寵物醫療平台,是用App為飼主媒合獸醫師赴家裡看診,可以減少飼主帶生病寵物出門的不便,也能因「在宅醫療」讓寵物不致驚恐,獸醫師則不再被動等客戶上門,是個「三贏」的解決問題方案。 安侯建業會計師事務所新創事業部營運長潘奕彰表示,全球寵物商機發酵,嬌寵醫生就像寵物界的Uber,很值得期待。 擁有自己的創投基金,活躍於新興市場高成長公司投資的摩根士丹利執行董事Sung Choi在路演後積極與陳正倫接觸,表示願意投資,條件是要他去紐約經營。因為越都市化,寵物商機越夯,台灣寵物飼養人口占比僅約2成,紐約高達6成。 國際投資人讚賞,獲邀赴紐約創業……,這是陳正倫連做夢也想不到的,卻也讓他陷入天人交戰:要留在台灣?還是出走紐約? 明白陳正倫的遲疑,擔任新創團隊業師的Richard Kang因此發出措辭嚴厲的訊息,要他把握機會。 「畢竟平台創業,比的是速度,要跟時間賽跑,沒時間慢慢磨。」這天,在逢甲大學育成中心,隔著冰冷的長桌,陳正倫無奈說,「沒資金、資源,空有好點子也沒用,就好比赤手空拳,卻奢言要打天下!」 台灣新創「萌芽」占8%,卻獲得相對較少資源 「我一個鄉下小孩,從沒想過能站上世界的舞台。」就像原本只要喝杯牛奶,天使卻送來了一頭牛,一路在中南部成長,沒出過國,連到台北也會緊張的陳正倫,一時無法適應。幾天後,記者再問他考慮得如何,「台灣環境太保守,如果我們資源不足,只能二擇一,我寧可先去紐約。」電話中的陳正倫,像是不小心吐露心中那個「不能說的祕密」,音量越來越小。 這不只是陳正倫的心聲,也是台灣每年約141萬個新創者的心聲。全球創業觀察組織GEM( Global Entrepreneurship Monitor)2016年數據顯示,台灣18歲到64歲勞動人口中,有8.2%正處於早期創業階段(籌備至創業三年半),比起日本約4%、韓國6.7%,台灣新創人口比率要高出許多。 (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資料來源:今周刊1069期 謝謝!)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