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從市場購回十幾條三指寬大小的本土鯽魚,問我該如何烹煮? 我立即回答:「蔥烤鯽魚」。
十年前的某一天帶妻到一家江浙菜頗有名氣的小館子,點了兩條蔥烤鯽魚當小菜,每條魚索價一百五十元。
妻說蔥烤鯽魚價格太貴,她說要自己燒,沒什麼問題;但當時市場很少看到土鯽魚,蔥烤鯽魚一直沒有燒成。
這次妻參酌家人意見,下廚烹煮,味道接近名廚功夫,家人大快朵頤。
分享美味,想起半世紀前每年暑假陪父親到溪邊釣魚的往事來。民國四十年代,農村河川溪流,水質清澈,盛產魚蝦。
故鄉臺南麻豆一條將軍溪上游,「華宗橋」以東,海埔里之北的溪邊就是我們父子倆最好的釣魚場地。
除非下大雨,颳颱風,天天清晨報到,一直釣到中午才回家。南部暑假時陽光特別狠毒,上衣只穿汗衫,皮膚曬成古銅色,最後脫了一層皮。
父親在小學任教,當時我就讀師範學校,兩個月長假就陪父親釣魚來消遣。
父親對釣魚為什麼如此癡迷、除了魚兒上鉤,舉竿時掙扎的刺激之外,原因是釣魚是最省錢的休閒活動。只要買一副釣竿,就不必再花什麼錢。釣餌紅蚯蚓自家養殖。每天釣回家的魚,成為餐桌上的主菜,買魚的錢也省下來了。
找我陪他釣魚的理由就是看我心浮氣躁,刻意磨練我的耐心:坐在孤寂的溪邊,面對盪漾溪流,凝視浮標動態,全神貫注,缺乏耐心是坐不住的。
釣到的魚清一色都是鯽魚,二到三指寬,每天都能釣到好幾斤重。母親烹煮方式只有兩種:豆瓣醬紅燒,及鹽水白煮鯽魚加薑片去腥。有時分贈左鄰右舍。母親也曾經將魚煮熟曬成魚乾,可以久存。
餐餐吃鯽魚,弟妹們吃膩了,私下告訴我不要再陪父親去釣魚了,害一家人天天吃鯽魚。
其實我也不想天天去釣魚,可是我又不敢違抗。每天清晨吃過早飯,父親把腳踏車拉出來,吆喝著:「文榮,準備出發啦。」我找不出任何理由拒絕陪他去釣魚。只好乖乖的騎上另一部腳踏車陪他到溪邊去垂釣。
一直到學校快開學,準備行李返校,才停止釣魚的活動。師範學校畢業,回到家鄉附近小學任教,同事中也有一位超級釣魚迷─蕭老師。每逢假日一定找合適場地釣魚,曾經結伴一起去釣魚。釣不到魚時,他唱歌解悶,〈河邊春夢〉是他的招牌曲,唱得蕩氣迴腸,餘音繞梁,真正享受到釣魚的樂趣。
後來北上工讀,遠離家鄉。多年後溪水遭受污染,魚蝦滅絕,大溪變成臭水溝,以前吃膩的鯽魚一條也沒了。
父母親往生多年,陪父親釣魚的日子,印象鮮明,父子同享垂釣之樂。多年不見的土鯽魚,現在人工復育養殖成功,格外親切,只是風味不如溪水�埵蛣M長大的鮮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