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Stitch Fix的商業模式很簡單:把我們認為你會喜歡的服飾寄給你;你留下你喜歡的品項,退回其他的。我們善用資料科學,大規模提供個人化服務,因而超越傳統的實體和電子商務零售體驗。顧客樂於有專業造型師為他們採買,而且讚賞這種服務既便利又簡單。 當然,把某件事做得讓消費者覺得簡單和便利,同時要能大規模營運並創造獲利,是相當複雜的事。在擁擠、難以捉摸、變動快速的時尚零售產業,則更複雜得多。其他的服飾零售商的差異化做法,是提出最低的價格和最快的交貨速度;我們則是經由個人化,來創造差異。就像我們說的,Stitch Fix每一次交貨,是用一個盒子裝著我們專門為你挑選的五樣服飾。我們的選擇,是根據你和數百萬其他人給我們的資訊:資訊的第一個來源,是你在註冊時填寫的詳細問卷,接下來就是每次交運之後,你提供的回饋意見。 2016年,Stitch Fix賣出價值7.3億美元的衣服,2017年賣出9.77億美元。我們所有的營收,全都是直接來自我們的推薦,這是我們的業務核心。我們在美國有超過兩百萬名活躍客戶,供應超過七百種品牌。我們不會在你剛把某件上衣放進購物車時,就追加推銷和它很搭的皮帶;我們也不會因為你以前買過某個品牌,就向你推銷那個品牌;我們更不會利用你瀏覽的模式,就憑直覺判斷你可能想要買一件黑色小洋裝。因為這些做法的轉換率都很低。相反地,我們結合資料、機器學習和人類專家的判斷,做出獨特的個人化選擇。 我們不是把資料科學融入公司文化之中,其實它就是我們的文化。我們一開始就把資料科學放在業務核心,而不是把它加進傳統的組織結構裡;我們根據客戶和他們的需求,來打造演算法。我們雇用超過八十名資料科學家,其中大多數人在數學、神經科學、統計、天體物理學等量化領域擁有博士學位。資料科學單位直屬於我,若沒有資料科學,Stitch Fix就不會存在。事情就是這麼簡單。 這不是一個矽谷故事 我們絕對不是典型的矽谷新創企業。我自認並非連續創業家。Stitch Fix是我創立的第一家公司。但我對於零售體驗,以及21世紀的現代技術為何沒有改變零售業,都感到好奇不已。2000年代初,我就讀史丹福大學(Stanford)的大學部期間,以及我的第一份工作,也就是擔任巴特農集團(Parthenon Group)的顧問,都在零售商、餐廳有豐富的工作經驗。我很喜歡這個兩個產業,也覺得它們對人們十分重要,卻不懂為什麼世界改變了那麼多,但它們基本上提供的仍是與1970年代、甚至1950年代相同的體驗。我想知道它們可能如何順應調整,也希望成為那個未來的一部分。 ...【閱讀全文】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