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往,男性想理髮,不是去巷弄內找剃頭師傅來個「百元快剃」,就是跑到女性為主的理髮沙龍、剪個帶陰柔氣息的時髦髮型。曾幾何時,以男性為主的Barber Shop逐漸在街頭巷尾出現,裝潢時尚復古,甚至兼賣酒精飲料或咖啡等,讓男性同胞得享一個自在、放鬆的理髮空間。而在台灣,Barber Shop的先驅之一,就是2014年底開在遠企購物中心旁邊巷弄的Sculptor Barber。
立志帶動理容文化新風潮
Sculptor Barber位在一棟老公寓的2樓,三面明亮採光的大窗戶,讓人處身其中,每一刻都可以感受光影變化。偌大空間內擺放的理髮椅不多,整體設計以白色為主調,明亮溫暖,配上遠從歐美進口的家具陪襯,入口處一旁還放置書籍。這空間與其說是理髮廳,倒更像是個藝文空間。
負責人王全允解釋,這間店是由當代藝術家周世雄成立,在美國耶魯大學學習雕塑的他,回台創業時發現市面上少有這種男仕理髮廳,而且他認為剪髮也是一種雕塑過程,因此希望將剪髮轉換成一種生活藝術的體驗。
雖然理髮廳的定位前衛,但服務卻走向「復古」。像是兩年前,王全允無意中發現,被譽為「老台北傳奇」的「台北紅玫瑰理髮廳」,竟然「當真存在」,不是只存在歌詞及小說中,便率先自2016年與紅玫瑰展開為期兩年的跨界合作。
台北紅玫瑰是台灣極富歷史的理髮廳,常看到一群阿公們坐在那邊泡茶聊天,「傳統上,男仕理髮廳是一個人與人交流的社群管道」,也因此Sculptor Barber期望找回以前那種人際溫度。
不希望消費者只為剪個酷炫髮型而來,他們在服務上也力求細膩,像是一進門就會詢問是否來杯啤酒或水果酒,因為酒精是催化男性彼此交流的因子,也才有所謂的「宿醉療程」,採用三種精油來舒緩頭皮、肩頸和臉部,適合下班舒壓或出門前提神。另外也提供Free Chat服務,分享客人對生活的看法或體驗。
理髮是專業 也是服務業
因為這樣的理念,他們尋找工作夥伴,也是專業技術為本,此外還得具備對生活的品味能力,包括兩年前加入團隊的紀志諺(Ethan)。
從小「愛漂亮」的紀志諺,16、17歲就去外面的髮廊半工半讀。雖然父母期望他專心讀書,他覺得,「既然就是喜歡做頭髮,現場學不是比書本學更靈活?」他曾在台中的曼都髮型打工,下課後報到,從接待茶水、掃地、洗頭等最基本的工作開始,每天練到半夜12點才走。
2年多,紀志諺就通過考核,當上設計師。「設計師被要求的不僅是專業技術,也包括溝通能力。」他說,與客人溝通,在初學時期對他而言是很大的功課。
從小就是愛打電動的「宅男」,他自認不善與人溝通,也不知如何與客人開啟話題,常被老師指責「你話太少」、「說話太小聲」了。他只好拚命惡補時事,留意流行話題,然後逼自己多開口、微笑。
當完兵後, 紀志諺轉到一個比較低價的快剪體系,服務男性客人居多。這段期間,讓紀志諺迅速累積處理男生髮型的經驗,「一個月可以剪到6、700個頭吧。」
兩年前, 紀志諺受邀加入Sculptor Barber,也是因為認同公司理念。問他每個時期有何不同?他說,「選擇去女性沙龍理髮的男性,偏愛日韓風,長度較柔和,前面可能是瀏海或中分;但來我們店的客人,通常偏好陽剛風格,線條俐落、邊角剛硬、稜角分明。」
男客人及女客人也有別,「女客人是服務至上,有時陪聊天很重要;而男士因為頭髮短,一剪不好就非常明顯,我覺得技術必須更紮實。」他這比較頗妙。
上海派?日式?韓系? 理容文化應該更多元
2016年的夏天, 公司團隊意識到,「Barber Shop 男仕理髮廳」這名詞,在台灣幾乎已經與歐美英倫風格、或是剪油頭等劃上等號。但在他們的認知裡,男仕理髮廳不該被框限,它必須是多元的,既可以是前衛創新,也可以是鍾情復古。
更重要的是, 「不應只向國外取經,台灣的男仕理容必須是屬於我們自己延續與創造的文化,我們應該要有自己的樣子。」王全允說道。
於是,他們登門拜訪紅玫瑰,實地體驗後,發現老師傅各個身懷絕技,於是鼓起勇氣提出學藝的請求。想不到老師傅爽快答應,按照店內老式髮型目錄開了七堂課,將快失傳的古董髮型技法傳授給他們。
從冬天開始,Sculptor Barber與師承自正統上海式與日式的理容手藝、最富文化指標性的台北紅玫瑰,進行為期一年的薪傳交流,也探究男仕理容與女士美容的根本差異。
當兩個世代的理髮店邂逅,年輕理髮師向老師傅學習即將失傳的技法,而老師傅也從年輕人的創意和活力中,重新得到啟發。
台北紅玫瑰創辦人、現年77歲的邱金助回憶道,這些年輕人都很認真,是真心在研究髮型,想要把古早的樣式融合在現代的髮型上。
幾次交流後,Sculptor Barber辦了一場「台灣男仕理容文化薪傳講座」,請邱金助來演講。他盛裝出席,到了現場發現有一百多人來參加,大多是來自全台各地的年輕設計師。他開心分享從業63年的經驗,也現場示範吹髮和剃鬍。
會後邱金助被一群小朋友簇擁著, 笑得合不攏嘴,這些小朋友竟然會願意來聽他講古。散會之後,邱金助也有了新的決定。他覺得交流應該是互相學習,不再堅持老派,也試著加入年輕人的剪法,要以77歲之姿擁抱現代理髮的新潮流。
取經傳統 等於向自己的行業致敬
而在交流過程中,紀志諺說,讓他感受最深刻的,除了老師傅對於技術的檢視及要求,相當嚴格,絲毫無法打混,另一點則是老師傅們對於男仕理容的理解,除了髮型之外,還要把鬍子的造型一併考慮。因為如果只有頭髮是好看的,但鬍子造型卻NG,這樣子的男士在過去是沒辦法出門見世面的,這也是為什麼在以前,男性只去男仕理髮廳的原因。
延續這精神,Sculptor Barber的理容體驗,除了髮型之外,也把男仕鬍子、眉毛、鬢毛的造型一併考慮,做出完整男士造型的呈現。
王全允則驚嘆於老師傅們「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70、80歲的老師傅,每天還上YouTube學習,」令年輕的他們格外佩服。
同時,這些老師傅傳承的技法,讓這些年輕設計師對髮型有了新的詮釋,他們不再堅持不做染燙,並預計推出融合新舊技術的冷燙服務。
除了傳承與創新的自我期許, 作為專業職人,對紀志諺來說,現在網路資訊發達,要吸收最新國內外美髮資訊、提升專業技能,管道太多了!但除了鑽研專業,理髮師一定要多方涉獵,「在你自己有興趣的事物上得到成就」。例如他下班後積極從事運動、健身、旅遊,「這樣才能拓寬自己的視野,而且,跟客人間也能創造更多話題,拉近彼此距離。」
紀志諺(Ethan)
現職:Sculptor Barber 資深設計師
學歷:明台高中美髮科
經歷:設計師資歷8年
-更多精采文章請見10/11月號(480期)Career職場情報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