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28日 星期一

冷眼集/防疫悲劇不斷 引爆民怨壓力鍋


健康飲食、肥胖、醫學新知…各種你想知道的醫學健康資訊、名醫提供的保健錦囊,都在【健康e世界】。 看電影怕白花錢?電影痴必看的熱門影評及趣聞迭事,【火行者電影精選週報】週週推薦精彩好片不踩雷!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2/11/29 第5499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兩岸新聞 冷眼集/防疫悲劇不斷 引爆民怨壓力鍋
白紙運動入北京 六四後最大抗爭
鎮壓?鬆綁? 習獨尊後最大兩難
採訪抗議 BBC記者遭拘押毆打
陸ESG理念興起 強調社會責任
上海百年張園 修繕後重啟
陸勘探船 到阿聯酋探油
江西「進順之路」 菜農變身股東
兩岸名茶賽 高山烏龍台灣茶農奪前三

兩岸新聞
冷眼集/防疫悲劇不斷 引爆民怨壓力鍋
本報記者陳言喬、賴錦宏/聯合報
中國大陸近三年來因嚴厲的「清零政策」,造成悲劇事件層出不窮,民眾積怨已深,新疆烏魯木齊火災瞬間點燃「白紙運動」,多地爆發警民衝突,被稱為近卅多年來最嚴重的群眾事件。

大陸這波疫情自今年八月起陸續出現,各地「層層加碼」防控,愈來愈離譜和沒有人性的防疫政策,讓民眾敢怒不敢言,悲劇一樁接一樁發生。

九月十八日貴州一輛大巴車違反規定,半夜轉運隔離人員結果翻車造成廿七人死亡;十月底,寧夏防疫人員對一名隔離期間外出的精神病患「跪頸壓制」;十一月一日甘肅蘭州三歲男童一氧化碳中毒延誤就醫不治;多處傳出孕婦因社區不讓外出導致流產,及更早之前泉州隔離酒店坍塌廿九死等,每傳出一件悲劇,就讓人多一分對防疫政策的憎恨。

上周大陸網上出現的「十問」,說出許多民眾的質疑與控訴,例如:「為何卡達世界盃的現場幾萬名觀眾都不用戴口罩、不用做核酸,難道我們住在不同星球?」;「為何我們要管控一個並不致命的疾病?」每個問題都直指核心。

近三年嚴防死守,讓很多人心力交瘁,焦慮上升,不知道何時是盡頭。

直至封控逾百日的新疆烏魯木齊社區火災也因救援不及釀十死慘劇,終於引爆各地怒火。群眾藉悼念死難者,演變成「要自由、要人權、要解封」的示威行動,多地紛紛響應。

其實,包括鍾南山、張伯禮和張文宏等專家都說過,Omicron致死率很低,陸國務院聯控機制記者會上也解讀在中風險區檢出陽性比率僅為十萬分之三,顯見民眾呼籲放寬管制是有理由的。

如今大陸多地出現抗爭,「白紙運動」短期內若不能有效化解,北京當局必將承受更大壓力和內部挑戰。

不過,也有消息指,大陸防疫措施將放寬,面對群眾運動,官方不致動用武力驅離。鑒於多起抗議都是在校園,主要訴求是「不再做核酸」及「解除封校」,官方擬將學生和民眾的訴求,聚焦在「放寬疫情管控」上;未來在推動「優化防疫廿條」時,會做得更細緻。

比如,抗爭爆發後,北京清華等大學開設學生返鄉專車,新疆烏魯木齊恢復公共交通和航班,北京部分社區成功解除隔離等,顯示北京當局應非鐵板一塊。

這次白紙運動,或許不會演變成另場民運,但仍值得北京高度警惕,人性化的防疫作為才能避免抗爭再起,也才符合防疫措施的初衷。

   
白紙運動入北京 六四後最大抗爭
記者陳政錄/北京報導/聯合報
新疆烏魯木齊火災事件後,上海民眾廿六、廿七日連續兩天聚集哀悼,激發「白紙運動」,大陸多地響應,一向戒備森嚴的北京也出現聚眾抗爭。近千名北京民眾廿七日深夜湧向位於東三環的亮馬河畔,高舉白紙訴求言論自由,一開始高喊「不要核酸,要自由」,後隨警方加大驅離,有人更喊出「不要獨裁、到站下台」等口號,直至廿八日凌晨才陸續散去,但現場仍有警察留守。這是八九年「六四」事件後,北京最大規模抗爭活動。

北京民眾廿七日深夜透過網路、社交平台、口耳相傳等方式串聯,聚集在亮馬河畔,多人擺放鮮花、點燃蠟燭哀悼烏魯木齊火災受難者,手持象徵中共當局網路審查令人民失去言論自由的「白紙」。北京罕見出現聚眾抗議,與廿六日晚上海烏魯木齊中路的抗議呼應。

當晚在大批警察到場驅散後,抗爭民眾一路從河道走到周邊街道及亮馬橋地鐵口附近。在與警方交涉、推拉過程中,有人嗆警察說:「一直趕我們走,當我們是羊群嗎」,還有人高喊「不要獨裁」。

不過,由於北京市民口號相對上海等地克制,警方未做出太多強制抓捕舉動,過程尚稱平和。一名北京抗爭者受訪說,他們主要是爭取自由、拆除網路防火牆等,不希望惹事。民眾聚集時間從廿七日晚間十時許,一直到隔日凌晨三時。現場直到昨天下午仍有二、三十輛警車留守,不少公安、便衣在附近巡邏。

在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的母校北京清華大學及北京大學等校園,也有學生自發聚集。北京清大學生聚集在紫荊公寓廣場,高舉白紙,或寫上諧音為「自由人」的弗里曼方程式,向校方喊話爭取民主法治、表達自由;北大學生也訴求不要封控。一名北京清大生直言,學校限制進出,整天上網課,還連日做核酸、反覆封控,他們實在受不了。

北京清大昨舉辦防疫座談會,回應部分學生訴求,並公告自十一月廿九日至十二月四日,提前開通學生返鄉「清華專線」。有人肯定校方嘗試與學生溝通的努力,但也有人認為,這是校方試圖降溫之舉。

在北京社區,昨天持續有社區居民集體向居委會、警方爭取,甚至動手拆除鐵皮圍欄,獲得解封。有台商透露,社區有人發起「進出運動」,就是在遭不當封控後,不斷強硬進出社區大門,迫使居委會妥協。

   
鎮壓?鬆綁? 習獨尊後最大兩難
編譯易起宇、陳律安/綜合報導/聯合報
中國大陸多個城市出現不滿防疫封控示威,國際媒體認為,示威矛頭指向習近平與清零政策,習會強力鎮壓堅持清零還是冒著疫情上升風險放寬管制,面臨兩難。

紐約時報指出,若這些來自各階層民眾對防疫封控的共同不滿演變成星火燎原的抗議,一如一九八九年由學生、工人與居民等參與的天安門示威,勢必成為中共的夢魘,只是目前事態發展還看不出是六四翻版。

麻省理工學院教授黃亞生說:「持續清零產生意想不到後果,可能成顛覆性改變的因子。民間不滿已壓抑一段時日,原預期廿大有機會鬆綁,期待落空後沮喪與怒火瞬間沸騰。」

克雷蒙特麥肯納學院中國政策學者裴敏欣說:「民間已如此不滿,帶給北京當局立即的挑戰是應否或如何繼續清零政策,這是接下來四十八到七十二小時要下的決定。當局可以逮人關人,但疫情也不會消失,他(習近平)眼前沒有容易的解方,只有困難抉擇。」

英國廣播公司(BBC)引述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學者孔誥烽指出,這是習近平一人獨尊後「首個嚴重考驗」。習過去兩年堅持清零政策,目前依然不見盡頭,等於「把自己逼入牆角」,尤其年輕人、中產階級甚至大陸國內菁英人士早已難忍清零。

彭博資訊報導,如何平息這場抗爭或許會是習近平掌政十年來所面臨的最大政治兩難。英國金融時報引述南韓延世大學大陸專家迪勞瑞說:「你可以預期到北京強力的鎮壓手段,但這有創造出烈士的風險,可能帶動另一波抗議潮,並給予抗議者抗爭目標。北京留意到這種風險,但他們也不能讓抗議就這麼發生。」

   
採訪抗議 BBC記者遭拘押毆打
國際組、記者陳政錄/綜合報導/聯合報
英國廣播公司(BBC)表示,一名在上海採訪抗議活動的BBC記者,廿七日遭中國大陸警方毆打逮捕,數小時後才放人。

路透報導,BBC在聲明中說:「BBC極度關切我們的記者勞倫斯遭受的對待,他在上海採訪抗議活動時遭到逮捕並戴上手銬。他被拘押數小時才獲釋,被捕時遭警察拳打腳踢。這是他以記者身分工作時發生。」

BBC說,尚未得到陸方可信的解釋或道歉,釋放這名記者的官員聲稱逮捕他是為了他好,以防他從人群中感染新冠病毒。

社群媒體上分享的影片顯示,勞倫斯被帶走時,拚命向友人喊「快打電話給領事館」。

另據大陸衛健委昨通報,新增本土近四萬例,廣東、北京、重慶等地仍是重災區,在白紙運動浪潮下,各地出現規模不一抗爭活動,地方政策也滾動式調整。

經歷火災事件後,新疆烏魯木齊市宣布昨起逐步恢復城市運轉,機場恢復通疆內、疆外航班,還有快遞物流企業經營、公共交通等。北京、廣州防疫措施也有部分鬆動,包括北京強調依法依規,臨時管控原則不超過廿四小時;廣州海珠區逐步恢復公共交通等。不過,上海、蘇州等地仍加碼要求,今日起進入商貿、餐飲等場所需持四十八小時內核酸檢測證明。

   
陸ESG理念興起 強調社會責任
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聯合報
在全球掀起熱潮的ESG(環境、社會、治理)理念,如今在中國大陸被越來越多的企業所擁抱。日前在海南博鰲舉辦的2022企業ESG發展論壇上,多家企業分享了踐行該理念的做法和經驗,彰顯了大陸企業在高質量發展背景下的責任與擔當。

新華社報導,ESG概念於2004年由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首次提出。截至目前,全球有60多個國家和地區發布了ESG信息披露的相關要求。在大陸,ESG理念隨著「雙碳」目標的提出而蓬勃發展,特別是今年中國證監會把ESG信息納入「上市公司投資者關係管理指引」後,越來越多企業重視ESG發展理念的實踐。

本屆論壇發布數據顯示,2021年,大陸有超過1400家上市公司披露獨立的社會責任報告或ESG報告;2022年,約70%的大陸央企上市公司發布獨立的社會責任報告或ESG報告。論壇還發布了2022企業ESG優秀案例,有48家企業入選。

「我們在全產業鏈進行碳監測,建設數據化體系,希望為中國乃至世界能提供一個有機農畜牧業方案。」乳製品企業青海雪原聖諾食品科技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王曉剛說,青藏高原是全球重要的氣候、生態、地質科研基地,公司從誕生起就踐行ESG發展理念。

江蘇今世緣酒業股份有限公司省外事業部總經理余濤表示,公司聚焦釀造生態化,並通過建立釀酒原糧種植基地,助力鄉村振興,實現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的有機融合。

作為一種引導負責任投資,防範社會環境風險,推動可持續發展的新理念,ESG理念已經成為國際共識。與會企業負責人一致認為,這為企業發展提供更廣闊空間,隨著ESG理念實踐推進,企業也將為社會創造更大價值。

制定完善的披露標準、評價標準和報告編制標準對於ESG治理至關重要。近期,大陸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等機構聯合編制並發布了《企業ESG評價體系》團體標準、《企業ESG報告編制指南》團體標準等,為企業實踐ESG提供了規範指引。

「中國企業積極主動踐行ESG理念,企業活力、創新力和抗風險能力不斷提高,社會擔當不斷強化,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提升。」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常務副秘書長李華說。

   
上海百年張園 修繕後重啟
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聯合報
昔日海上第一名園、140周歲的張園,經保護性修繕之後重回公眾視野。27日,張園西區率先煥新揭幕,海上第一名園正迎來自己的新生。當天,入住的國際知名品牌張燈結綵,中西合璧之中,優雅的古典建築與絢麗的現代裝飾交相輝映。

中新社報導,張園始建於1882年,是清末民初上海的文化娛樂中心,是滬人賞花、看戲、展覽、購物和集會之處。上海第一個室外照相館在這裡營業、中國第一部話劇在這裡上演…張園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園。以1919年為界,張園作為經營性私園的歷史結束,逐步改建為石庫門里弄住宅及花園住宅。  如今,地處上海市中心南京西路歷史文化風貌區、面積約4.68萬平方公尺的張園區域內,保留了13處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築、24處靜安區區文保點、5處規畫保留建築,每一棟建築都有其獨特的歷史印跡,在周邊高樓簇擁下,形成獨特的風景。

2018年,靜安區啟動張園地塊保護性徵收。政府在此次城市更新中遵循「留改拆」的城市更新理念,採用「徵而不拆、人走房留」方式,在改造中,以保護與傳承上海傳統石庫門里弄風貌為依歸。

在張園的修繕中,170幢歷史建築一幢一檔。僅記載原威海路590弄64支弄1號信息的房屋檔案就超過了400頁。從一磚一瓦一門窗,到老建築群牆壁上那些斑駁痕跡、屋內原本的布局、每一塊特殊花紋的地磚,修繕團隊都盡量予以保留或還原。

據悉,張園西區引入國際知名品牌入駐,並注重首店、首秀效應,通過導入時尚消費,為張園賦予全新的商業功能和業態。

   
陸勘探船 到阿聯酋探油
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聯合報
阿聯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阿布扎比港25日舉行儀式,歡迎中國大陸製造的全球首艘大型動力定位淺水特種勘探船「東方物探創新者」號加入阿布扎比國家石油公司海上三維勘探項目。

新華社報導,阿布扎比國家石油公司高級副總裁穆罕默德·馬爾祖基出席儀式時表示,由中國石油東方物探承擔的海上三維勘探項目對阿布扎比國家石油公司整體油氣資源開發戰略十分重要,相信「東方物探創新者」號的加入,將進一步提升該項目的運營和效能。

「東方物探創新者」號2019年初開始基礎概念設計,2022年7月完成交付,是當前東方物探公司現有船舶中國產化率最高的一艘大型特種作業船舶。

海洋是全球重要的油氣蘊藏區,但目前探明率僅有30%左右,仍處於勘探早期階段。淺水水域是全球海洋物探作業的難點,受吃水深度影響,大型作業船舶無法進入這一領域作業。

東方物探海洋物探處負責人羅軍超說,淺水過渡帶是連接陸地和海洋的中間區域,也是作業環境最複雜、採集效率最受制約的區域,以前需要集結大量的陸地及海洋物探裝備去施工。「東方物探創新者號」專門針對淺水過渡帶設計建造,最淺吃水只有2.5米,擁有節點鋪設、震源激發、資料處理的一體化作業能力,能為沿海國家提供淺水石油勘探的一攬子解決方案。

東方物探海洋物探處阿聯酋項目部經理李銳說,「東方物探創新者」號獨特的淺水設計和先進的技術裝備,在加入阿布扎比國家石油公司海上三維勘探項目後,將有效提升項目的作業效率,同時更有利於保護當地海洋環境。

   
江西「進順之路」 菜農變身股東
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聯合報
初冬時節,江西進順小康家園在太陽的照耀下暖意濃濃,一座座花園式樓房錯落有致,花園廣場內有人牽著寵物閒庭信步,也有孩童怡然自樂,一幅鄉村共富圖正徐徐展開。

中新社報導,從菜農村到村集體純收入5906餘萬元(人民幣,下同)的幸福村,村民從菜農變身人均分紅6000餘元的股東,位於江西省南昌市青山湖區的進順村在奔小康的方向上走出了一條進順之路。

時間追溯到數十年前,這裡的村民曾以賣菜為生,也是當地有名的菜農村。

據進順村黨委第一書記羅玉英介紹,作為城中村的進順村經歷了「盤活資產打基礎、以地換地拓空間、招商引資謀發展」三個發展階段,村民也經歷了從農民到職工、從職工到股東的身分轉變。

進順村是江西第一個推行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村莊,把村集體企業股份(收益權)100%量化到每一位村民,讓村民人人是股東、年年有分紅。2021年度,村民股份分紅930多萬元,每股分配率達11.5%,人均分紅6700多元,戶均分紅20000多元。

經過不斷改革與發展,進順村先後榮獲中國十大名村等二十多項殊榮。2021年,全村固定資產20餘億元,實現總產值55.6億元,村集體純收入5906餘萬元,村民年均收入35600元。

進順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羅來昌說,在各項福利政策基礎下,2021年進順村又新增了退休村民補貼,全村416名退休村民每月可領800元退休補貼,2021年用於村民福利保障費用突破2000萬元。   

   
兩岸名茶賽 高山烏龍台灣茶農奪前三
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聯合報
天福集團顧問李勝治27日表示,希望通過海峽兩岸名茶邀請賽,鼓勵兩岸茶農提高製茶技術,進一步提升兩岸名茶的知名度,增加海峽兩岸茶農的經濟收入。

中新社報導,當天上午,由天福集團、漳州科技學院主辦的2022年天福杯海峽兩岸名茶邀請賽頒獎典禮在福建省漳州科技職業學院舉行。因受疫情影響,頒獎典禮同步直播,無法來到現場的茶友可以通過手機觀看頒獎典禮。在台灣阿里山、南投李氏家園設有直播點,邀請部分台灣參賽茶農觀看。  天福集團在大陸的發展壯大,是台商西進的成功典範。據李勝治介紹,天福集團於2011年開始每年堅持舉辦海峽兩岸名茶邀請賽,比賽的規模和影響一年更勝一年,得到兩岸茶農的認可。

據悉,今年參賽茶類從單一品項增加到7種茶類,分別為鐵觀音、高山烏龍、大紅袍、紅茶、白茶、普洱大葉曬青茶、普洱熟茶;參賽茶樣也逐年遞增,2022年共收到茶樣7250個,比去年增加了1279個,增長21.4%。   

茶農選送的參賽茶樣由天康檢測中心負責檢測,經過取樣、檢測、初審、複審等工作,再經過18位專家評委公正權威的審評,評出各茶類的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各一個及優質獎若干。值得關注的是,今年高山烏龍組共收到800個茶樣,其中來自台灣的茶樣有484個。前三名獲得者分別是陳頌主、葉姜麟、林大偉,均是台灣南投茶農。   

參與頒獎典禮的專家評委表示,通過「鬥茶」,以獲獎茶葉的高標準引導兩岸茶農不斷改善工藝、提升製茶水平的同時,也搭建了企業與茶農間高效順暢的產銷平台,增進了兩岸民眾茶情、友情、親情。

   
後疫情時代的營業秘密管理
施立成分享了微軟在資安及營業秘密保護方面的實務經驗,他指出「營運韌性」是企業疫情及後疫情時代必須具備的特質。在疫情下,資安與營業秘密是完全結合的,企業要維持生存必須採取以下策略。

電動自行車能成為主流嗎?
曾遭消費者視為不可靠、昂貴和醜陋的電動自行車,如今是成長最快的城市交通工具之一。根據VanMoof估計,隨著設計簡化、企業與政府的新獎勵政策,以及人們意識到騎車比開車更有益於環境,該產業銷售額在2026年將達460億美元,是疫情前估值的兩倍。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您或許對這些文章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