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市3座列為歷史建築的日式榖倉,命運不大同;李姓市民反映,西屯一號穀倉及稻種倉庫大門深鎖,開放空間成了停車場;反觀石岡區農會榖倉活化再利用,成了農會賺錢的金雞母。台中地區農會總幹事賴溪松說,西屯一號穀倉為國有財產,農會原有意收購做為展示空間,但因價購不成,國有財產局撥交自然科學博物館做為倉儲,稻種倉庫由農會管理,至今保有稻種分類、保存設施,採預約參觀。
賴溪松指出,榖倉開放空間出租,也是空間活化。
台中市政府文化局到場會勘後說明,榖倉開放空間租做停車場,並沒有破壞歷史建築的外觀,也沒有違法。
文化局說,西屯一號倉庫為儲藏稻穀,牆壁由磚及空氣層(石灰面層、木屑、木板、木杉所架構)組成,壁體底部則設百葉窗,達到隔熱及防潮效果,天花板設有「田」型通氣孔、屋頂抽風機、風管等通風設備;東側外牆至今保留第二次世界大戰美空軍掃射彈痕。
稻種倉庫建築外觀呈現正八角型,又稱八角樓,為了儲存稻種,靠近屋頂設置八面百葉窗,牆底設通氣孔,達到隔熱、防潮、通風效果,八角樓內至今保留儲放、分類設備,開放民眾預約參觀。
李姓市民說,西屯一號穀倉、八角樓位於西屯農會旁,曾開放參觀,可參觀布滿彈孔的牆面,還有古農具等,是很好的校外教學場所,最近他二度造訪,發現倉庫大門有的封死、有的深鎖,倉庫外成為黃昏市場停車場,相當可惜。
文化局說,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的規定,私有文化資產由所有者負責管理維護,西屯一號穀倉是否有更妥適的空間活化作法?文化局將邀集國有財產局商討。
石岡穀倉管理人呂理全說,石岡穀倉為七十多年歷史的日式建築,穀倉為木造建築,牆面以編竹夾泥牆製成,耐震又通風,35年前左右兩側各加建水泥式穀倉,即如今的環保概念生活展示館與農用商店販售部。
石岡穀倉已不再存糧,主體穀倉保留原始樣貌,供學術研究、學生戶外教學的活教材;歷經九二一大地震,穀倉沒倒塌,穀倉左側改為環保概念生活展示館,販售飲品及手工點心;穀倉右邊成立農用商店販售部,販售農業用品。
呂理全說,榖倉兩側的販售部近年來一直式虧本經營,還好有企業主伸援資助房租,並供應天然、手工竹編作品入館展覽,才讓營運轉虧為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