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25日 星期三

新二代之子掌鏡 秀多元文化魅力


【men's uno電子報】提供流行穿搭、單品介紹等內容,讓你輕鬆掌握流行時尚訊息,成為最具魅力的時尚質男! 【Sense好感電子報】給您新觀念,一種實踐質感生活的方法!旅遊、設計、美食,展現品味生活的價值與憧憬!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電子書  
2013/09/26 第8916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 今日教育新聞
新二代之子掌鏡 秀多元文化魅力
在校每一天 點點滴滴都是課程
批馬毀國亂政 學弟妹:台大之恥
扶持文化一桶金 獨立書店現街坊
返校日 為敘利亞難童帶來希望
- 台灣立報徵文啟事
 
- 今日教育新聞
 
新二代之子掌鏡 秀多元文化魅力

【記者郭琇真台北報導】今年暑假,擁有越南、泰國、波蘭、太魯閣血統的台灣新二代孩子學習採訪,以相機記錄家人、家鄉文化,他們拍下太魯閣慶典必備美食香蕉飯、越南傳統春捲;還有孩子記錄越南母親擔任電台主持人的心路歷程、以各國語言送上教師節祝福。這些由孩子精心製作的節目將於10月5日在雙北市第三公用電視頻道「媒體小尖兵—認識多元文化」中播映。

為促進多元文化,增加社會對新移民之子的認識,新北市新聞局、12家有線電視業者、世新大學、四方報以及公視PEOPO公民新聞平台攜手製作節目,近30位新二代小朋友利用暑假參加世新大學舉辦的「新二代小主播及紀錄片工作坊」,學習透過照片和影片「說故事」。

勇敢介紹媽媽是越南人

《唱四方》節目越南主持人陳明紅的兒子王盛 ,在工作坊中製作了「越愛『越』美味」短片,介紹媽媽的拿手好菜「越南春捲」。盛 每年暑假都會回越南外婆家,越語童謠難不倒他,每到週末,他最期待吃到媽媽煮的越南家鄉菜。

就讀北新國小4年級的盛 說,這次除了練習拍照、剪輯影片,還品嚐到埃及囊餅、土耳其米布丁等異國料理,他很開心。陳明紅發現,孩子在鏡頭前講話變得熟練後,對自己也比較有信心,可以勇敢向大家介紹他的媽媽是越南人。

參與工作坊的小朋友林維漢以及林欣儀的媽媽都是中央廣播電台越語節目主持人,他們藉由這次機會,深入中央廣播電台採訪媽媽。維漢媽媽武海燕說,透過廣播工作,將台灣和越南訊息帶給越南朋友知道,她覺得很有意義。欣儀的媽媽薛素素表示,當她得知自己在廣播裡所說的鼓勵話語,協助了患有憂鬱症的新住民媽媽走出家門,她十分感動。


▲《我的外婆 CHAU THI HAI》的作者吳承浩在成果發表會現場不停以相機記錄身旁的人事物,他的短片以一系列照片表達了對越南外婆的印象。(圖文/楊子磊)


結識不同國家的好朋友

林維漢害羞表示,這次能透過相機和剪輯軟體說出自己想說的故事,很有成就感,透過工作坊還交到不同國家的朋友,認識不同文化,很有趣。

太魯閣族的張嚴就讀花蓮縣平和國小,透過拍攝的機會,帶領班上同學回到重光部落製作只有特殊節慶才可享用的香蕉飯。張嚴說,香蕉飯是部落小孩最愛吃的食物,因為部落位處偏遠地帶,物資缺乏,因此就地取材,把香蕉和糯米放在一起,再用香蕉葉包裹,蒸熟即可。

就讀新北市新莊區新泰國小的6位小朋友則以「教師節」為拍攝主題,用各式語言、花招,獻上誠摯祝福。有同學說越南文,有人講泰語,還有冰島語,有的學生淘氣扮鬼臉,有的女學生還表演地板動作,為老師送上祝福。


▲「小主播與紀錄片工作坊─認識多元文化」成果發表會暨結業典禮於世新大學管理學院舉行,孩子在實作的過程中學習運用影像來表達自我或尋找文化認同,成為新一代的媒體小尖兵。(圖文/楊子磊)


鼓勵新住民之子站上舞台表現

新泰國小主任蔡依齡表示,新泰國小共有1千5百多位學生,新住民二代約10%, 150多人,過去學校為了推廣新住民文化,曾邀請新住民媽媽到學校演講,不過新住民媽媽平常要照顧孩子,還要工作,十分忙碌,因此他們去年將重心轉到孩子身上,規劃動畫營、夜光天使,鼓勵新住民之子站上舞台,表現自我。

這次活動除了吸引新二代小孩,還有幾位中年朋友,為了表達自己想法、看待文化的方式而加入。目前正在貓頭鷹親子教育協會擔任閱讀志工的江敏撻正是其中之一,現年58歲的江敏撻過去為了推廣協會的教育理念四處碰壁,聽到志工媽媽和他分享工作坊的消息,可以學習記錄報導時,他便立刻參加了。

貓頭鷹是夜行性動物,貓頭鷹親子教育協會的目標就是透過閱讀關懷躲在角落的小朋友,協會除了和學校合作外,還深入少年輔育院、八里教養院、醫院兒童病房等,片中,許多受訪的三重國小學生表示,自己本來很愛看漫畫,但是上過協會志工們的閱讀課後,他開始閱讀長篇小說。

江敏撻說,能完成紀錄片,80%都要歸功工作坊的小朋友,他自嘲,自己學習剪輯軟體的步調太緩慢,小朋友完成了便熱心來幫忙,他笑說,自己很笨卻得到最多資源,紀錄片能夠完成,畫面又如此漂亮,十分感謝這些新二代的孩子。由新移民二代共同製作的「媒體小尖兵—認識多元文化」將於10月5日上午11點在新北市第三公用電視頻道播出,下午2點30分則在台北市第三公用電視頻道播映。


▲在成果發表會的現場,主持人拿出了工作坊的最後階段每一位孩子寫下自己夢想的紙張,其中一位孩子寫著她的夢想是成為一名記者。(圖文/楊子磊)

 
在校每一天 點點滴滴都是課程

【走入上海小學堂系列3──大寧國際小學】

在校每一天 點點滴滴都是課程


2009年,上海市以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畫(PISA)第一名之姿震懾全球教育界之時,許多人都好奇,上海第一名的祕密是什麼?

為了解上海如何培養學生競爭力,長期推動台灣偏鄉閱讀教育的天下雜誌教育基金會,邀請20位台灣偏鄉的小學老師前往上海考察,走入小學教室聽課、參訪對岸教師專業訓練機構,深度交流;期望台灣老師拓展國際視野,學習他山之石,持續精進專業,為偏鄉點燈,照亮孩子的學習生命。


【記者廖雲章上海報導】大寧國際小學創辦於2007年,至今不過6年,然而名氣之響亮、評價之高,在上海的幾天裡,幾乎遇到的每位教育人士都稱讚。到底這所學校的魅力何在?

校長徐曉維一頭微捲短髮,氣質幹練精明,站在校門口迎接台灣老師們。環顧校園,建築不高,凸顯周圍盡是櫛比鱗次的華廈住宅。這所9年一貫制的公立學校,雖然標榜免費入學,但要想進入大寧小學,家長得先取得學區資格,「學區房」因此興起,目前市價一平方米的價格是人民幣4萬5千元,換算成一坪價格約新台幣70多萬,與台北市房價不相上下,就讀大寧小學代價不斐。

徐曉維強調,由於社區家長的多元文化背景,重視學生身心發展,因此大寧以「微笑每一天」為理念,以國際化、藝術化、個性化為辦學特色,打造「輕負擔、高效能、融合多種教育資源優勢,突顯國際元素的現代學校」。

大寧屬公辦小學,全校目前有30個班級,9百多名學生,其中,外籍學生來自加拿大、澳大利亞、美國、日本以及香港、台灣。由於外籍生比例高,大寧的校本課程相當多元,校園氣氛活潑,老師們平均年齡很輕,只有29歲,平均教學年資5年,每位老師都由徐曉維親自面試。

揚州茶館嘗點心 聲色俱佳學品味

綁著馬尾的孫艷贄老師負責示範四年級的語言課,課文是朱自清的文章〈揚州茶館〉(參考豆瓣:http://www.mydogear.com/articles/522165e6a97dca617518011c)。相較於前面兩個學校的學生,大寧的學生天真活潑,對於客人的存在也很好奇,孫艷贄的教學風格親切,教室氣氛愉快,師生都很輕鬆。

同樣使用電腦投影教學,孫艷贄採用圖片與音樂引起動機,讓學生先對揚州茶館的風俗文化有個約略印象,她調查了一下,發現班上沒人去過揚州,也沒有小朋友上過茶館,甚至對文章中提到的食物也不太清楚。不過,她透過聲音與圖片引導,讓學生閱讀文本,造詞、造句,進一步分析結構,向學生介紹作者在文中介紹的三類茶點:零碎點心(白果、鹽豆、牛肉乾)、特色茶點(燙干絲)以及小籠點心。


▲大寧國際小學的語文老師孫艷贄要求學生回家預習,鼓勵在課堂上提出質疑、討論,深化對課文的理解。(圖/天下雜誌教育基金會 文/廖雲章)


文章中特別對燙干絲過程有詳實描述,為了強化學生的印象,孫艷贄放了一段廚師製作干絲的影片,每個步驟都對照了課文的描寫,再讓學生回頭讀課文,找出廚師燙干絲用了哪些動詞,要求學生對照著影片的步驟,複述課文,深化印象。

台灣老師們對這一堂課的評價頗高,認為師生的表現都不像「排練」,而且孫艷贄播放攤販叫賣聲、揚州風景圖片、燙干絲影片輔助學生掌握課文意象的做法,很有啟發,多位老師都覺得很受用,回台灣馬上就可以做。

有能力懂規則 國際交流學視野 

課後交流會上,校長徐曉維表示,做為一所國際小學,大寧期許學生將來都能「站上世界舞台,有能力、懂規則」。她說,學生家長的教育背景有78%是大學畢業,全校15%是外籍學生,他們對學校的要求是:快樂第一、功課第二、健康第三。為因應家長的多元發展需求,學校除了校本課程,更研發出拓展性課程,從動手實踐、心理健康與理財課程等層面,豐富學習內容。

備課標準流程 鍛鍊教師學習力

徐曉維說明,大寧採取「大課程」概念,把所有課程分為大課(一小時)、普課(35分鐘)與小課(20分鐘),彈性設計校本課程。她強調,最重要的是老師的備課。她以流程管理來說明,每一堂課的基本SOP(標準作業流程)是:備課、上課、作業、輔導以及監控。除了每學期開學前兩周要完成所有備課,她更要求全體老師都必須「二次備課」,她會不定時抽查老師的備課教案,倘若是新老師,每個月必須至少寫16篇教學反思與效益報告,她微笑著說,這是用制度來解決問題,寫著寫著,教師會從中學習成長,學校也能從中發現教師的「火花」。

教師有底線 鼓勵冒尖不求全

聽到一個月要寫16篇教學反思,令人倒吸一口氣,在大寧當老師居然這麼辛苦!徐曉維點點頭,老師的確辛苦,學生下午放學後,老師留校加班到晚上8、9點是常有的事,她自己也一樣。

她補充,大寧的老師有幾條規矩,不得踩線,「上課不帶手機,不閒談與教育無關的事」、「男同事不抽菸,保持健康是一種自律」、「不給學生排名、不當面批評人」,她認為這是很基本的要求,「就是不違反師德!」徐曉維說,人都是不完美的,學校對老師不求全,只求不違反底線,並在這樣的基礎上,激勵教師持續學習、鼓勵冒尖、追求卓越。

徐曉維並不是光說不練的校長,她本身就是中學的高級教師,更是上海市名校長培養工程的首批學員,曾當選閘北區十大傑出青年、閘北區優秀校長,出版過《建構性教學》與《走近學生 走近課堂》等書,她在校內組織課程創新工作室,帶領老師進行課程研習,是一位有學有術的校長,可稱為校內首席教師。

畢竟,想要培養出具有適應社會能力、可持續學習力的國際公民,老師必須以身作則,而校長做為首席教師,持續不懈的學習,比起任何教條,更具有說服力。


【關於大寧國際小學

「學生發展」與「課程教學設計」是大寧國際小學的核心,學校提出地球村、語言、數學、科學與技術、體育與健康、藝術與創意及綜合實踐七大課程學習領域,提供20餘種校本課程供學生選擇,滿足不同的學習需求。

在教職培訓部份,倡導「教師第一發展」的理念,建立了一支由體制內教師、外籍教師、外聘教師及家長志工共同構建的師資團隊。目前,學校體制內教師有63人,平均年齡29歲,其中有特級教師1人,中學高級教師5人。根據不同階段教師的需求和特點,提出針對性的培養目標——對成熟期教師的培養,強調塑造教育教學風格,突破專業成長的瓶頸,成為「名師」;對於初職期教師的培養,側重修煉教育教學基本規範,融入校園文化,縮短成長周期。



學校定期開展「魅力教師」評比、「星級班主任」評選活動,建立多元教師社團和項目研究團隊,定期選送教師參與國內外進修、考察,搭設教師專業發展和精神成長的舞台。

大寧教師在全國各項教育教學評比中表現相當傑出,過去4年,有4名教師獲得「全國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一等獎;有5名教師獲得「上海市中青年教師教學評比」一等獎;有6名教師獲得「閘北區新苗杯教學評比」一等獎。

 
批馬毀國亂政 學弟妹:台大之恥

【記者李宜霖台北報導】台灣大學11個學生社團台大勞工社、大新社、大陸社、女研社、台大工會、意識報社、榖雨社、濁水溪社、紹興學程、椰風搖滾社、後現代文學社,為響應全國關場工人連線包圍馬英九行動,在校內發起「全關週」活動,25日展開台大校內遊行,吶喊「馬吳江李,台大之恥,毀憲亂政,毀國殺人」,直指總統馬英九、副總統吳敦義、行政院長江宜樺、內政部長李鴻源等台大校友或老師,罔顧人權正義。

大學新聞社林靖豪表示,台大社團聯合發起聲援關廠工人、居住正義、環境正義等議題,呼應全國關廠工人連線929包圍馬英九行動,也發起台大「全關週」活動。由於最高領導者幾乎都是台大畢業、教書的老師,卻罔顧人民權益,以遊行表達對國家高層的不齒。大學新聞社張宏祺說,政府高官很多都是台大校友、老師,在社會發生各大議題時,人民起而抗爭,官員只空泛回應:「依法行政」、「謝謝指教」,毀壞憲政秩序,沒看見人民訴求,任意欺壓人民,包括用惡法進行土地徵收,及聘用80幾位律師控告關廠工人,也聘用眾多律師控告華光社區居民,要求償還不當得利,政府無能治國,卻用警察權、國家暴力壓制人民聲音,台大學生感到憤怒。


▲台灣大學學生社團發起「台大全關週」活動約50位台大學生在校園內遊行,高喊「馬吳江李、台大之恥,毀憲亂政、毀國殺人」口號,批判總統馬英九、副總統吳敦義、行政院長江宜樺、內政部長李鴻源四人及幕僚。(圖文/姜林佑)


跟著學生一同遊行的東菱電子關廠工人吳菊梅說,馬政府造成民不聊生,包括關廠、大埔事件,政府都沒有善意回應。國民黨內鬥也造成政事腐敗,民調下跌,不把時間精力拿來解決民生、弱勢問題,工人對馬英九執政非常不滿,929會前往國父紀念館抗議,就算國民黨全代會改期,也將如影隨形包圍馬政府。

台大勞工社林沁站在傅鐘前,將江宜樺當台大教授時期寫的「自由民主的理路」一頁頁撕毀,認為他不配當老師,是台灣亂源。林沁說,關廠工人拖著年邁的身軀臥軌、絕食,直到被判刑,政府還假裝沒聽到,人民被迫遷、搬離家園,逼上絕路的時候,政府還用依法行政的嘴臉面對人民。她質疑,這些台大畢業的貪官污吏何以如此胡作非為,毀憲亂政,讓學生疑惑台大校訓所謂「愛國愛人,敦品勵學」,她質問這些道貌岸然的偽君子,為這群師長、學長,感到羞恥,她批評:「口口聲聲自由民主、憲法,卻在踐踏人權。」


▲學生在傅鐘前撕毀江宜樺著作《自由民主的理路》指其毀棄台大校訓、理想與道德,枉為人師校友。(圖文/姜林佑)

 
扶持文化一桶金 獨立書店現街坊

【記者李宜霖台北報導】文化部推出「第一桶金的獨立書店圓夢計畫」,鼓勵青年創業,在街坊角落開設獨立書店,成為社區思想文化中心,讓人文閱讀進入村落。來自北、中、南、東受部分補助的獨立書店經營者,25日齊聚分享圓夢規劃與心得。

交換思想 空間更有價值

計劃在新北市開「新新書店」的程恩澤說,書店本身是個空間場域,重點是參與的人,書店提供空間,讓一群人聚集、談論、策劃、摹畫、啟發,人讓書店更有價值,也令人憧憬。「新新書店」打算先販售新書、二手書,想辦法穩定存活,之後再進行主題性策展,對書籍、書系做完整介紹。

曾在出版社工作的曾蕙蘭說,「台南意識意思文化」前期以出版為主,未來規劃成為主題書店,引進國外身心靈書籍,透過出版、活動,讓書店成為分享思想的據點。她希望未來還能結合老建築改造為青年旅舍,作為書籍、文化活動的場域。

在台中市開設「桃樂絲童書坊」的蔣婷韻說,除了販賣童書,她們也提供小朋看書空間,如果父母忙碌疏於照顧小孩,可以免費來書店看書,她還可以教他們功課、一起玩樂,她希望培養孩子從小閱讀的習慣,擁有快樂學習的童年。

主持「晴耕雨讀小書院」的洪毓穗原本在台中當企劃,搬到桃園後想轉換跑道,嘗試不同的人生,她跟老公一直很喜歡書,想開書店。書店附近都是農田,非常偏僻,她發想結合自然環境,成為一個有草地有陽光的書店。

書店以生活風格為特色,包括飲食、旅遊、手作、自然書籍,除了新書,還有二手書、明信片、獨立刊物。書店有寬廣的戶外草皮,他們種植花草,希望讀者除了看書,也可以接觸大自然,坐著喝咖啡、茶飲,享受晴耕雨讀的環境。洪毓穗說,書的利潤非常低,如果沒折扣,消費者不肯買,因此會提供一部分折扣,但還是要依靠二手書、咖啡茶飲,彌補書的虧損。

走進部落 傳遞藝文氣息

花蓮縣「雨果部落書坊」主人林渝阡表示,她喜歡看書,書店對都市人來隨手可得,部落卻幾乎沒有書店,小朋友要看書、買書都得舟車勞頓跑到市區去,希望部落能有書店,傳播文化,增加藝文氣息。

林渝阡未來規劃開設複合式書店,以書店為平台,成為旅人的書店,吸引遊客或居民,除了看書,也可坐下來喝咖啡、花草茶欣賞風景。書店會辦讀書會、歌謠比賽、街頭藝人演出、藝術家作品展覽、電影欣賞,也讓族人有舞台表演,甚至推銷在地農產,結合旅遊導覽,成為資訊傳播站。林渝阡說:「書坊成為他們的媒介,讓這些人的才華不被埋沒。」林渝阡說,開書店並不容易,要做好心理準備,揣摩最差的狀況,一步一腳印,慢慢落實理想。


▲屏東瑪家鄉三和村的「蕃藝書屋」,是全台第1家原住民獨立書店,開在芒果樹田旁,書屋內不時還可聞到芒果香。(圖文/中央社)


▲文化部長龍應台(右)2013年9月25日走訪華文地區第一家女性主義專業書店,獨立書店「女書店」。(圖文/中央社)


 
返校日 為敘利亞難童帶來希望

【編譯謝雯 整理報導】約旦北部城市伊爾比德(Irbid)一所學校裡,學生在開學日的朝會上跟著擴音器傳來的聲音,零零落落地哼唱著約旦國歌。

根據《英國廣播公司》報導,這些男孩全都是敘利亞難民;他們不久前才來到這個位於約旦北部的城市。許多人的家鄉與這座城市僅有一個邊境之隔,例如25公里外的德拉省(Daraa)。德拉省就是2年半前敘利亞衝突的爆發處;從那時起,這些孩子就再也沒有上過學。

廣開補救課程 找回遺失技能

「在德拉省的學校關閉之前,我們就一直把小孩留在家裡。」一名母親表示:「我們真的非常擔心安全問題。衝突發生時,我不想讓孩子離開我的視線。」

學校操場上,校長對孩子們下了一些指示,學生們舉起手來往校長那走去。學生們看起來似乎很享受這個結合軍事操練的過程,這也能幫助維持秩序。鐘響時,男孩們從操場跑進教室,開始上課。

12歲的塔里克(Tarik Btahi)在開學日前一天才剛註冊。「我很喜歡我上的第一堂課,我很開心。」他表示:「不會很難。」但是,塔里克和許多就讀這所學校的男孩一樣,比同年齡的學生落後了2個年級。

「因為這樣,我們會在學年一開始提供他們補救課程。」伊爾比德的教育官員阿爾史廓爾(Owyed al-Sqoor)表示:「我們想讓學生們憶起過去所學,所以我們關注的是基本技能和知識。」

運用有限資源鼓勵入學

伊爾比德市現有1萬名敘利亞學童,分別就讀於10所公立學校,現在更擬增加5所。不過,為了要容納來自敘利亞的學生,這些學校實施2班制課程;午餐前是約旦學生上課,下午換敘利亞學生接續上課。目前每班的學生高達50至60人,教師和資源都有限。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提供約旦政府財務援助,支付教師的薪資和行政支出。這筆經費也讓敘利亞學生能夠購買課本和書包。在新學期的開始,難民社群間興起了一股「重返學校」(Back to School)運動。

「有些家庭認為他們只是暫居約旦,所以不覺得把孩子送去上學有什麼用;有時則是因為家庭遇到經濟困難,孩子必須工作賺錢。」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約旦分部的佛立克(Toby Fricker)表示:「我們團隊前往難民的住所拜訪並和家長訪談。有時,家長們甚至不知道,他們其實能在這裡的學校註冊。」

在約旦的大城小鎮中,約有18萬名學齡難民,其中只有5萬人註冊入學。札塔里(Zaatari)難民營今年的註冊率則戲劇性地提高,所以現在當地3萬名兒童中,有半數去上學。

「我有2名女兒,分別是10歲和8歲。」藍雅(Um Ranya)表示:「起初,他們在難民營中很難上學,因為學校太遠了。冬天則是天氣太冷,我們又常鬧水患。總之,我們面臨很多問題。現在,我們的住處附近就有一間不錯的新學校,女孩們現在在那裡上學,她們的表現不錯。」

還給孩子友善成長環境

札塔里難民營的學校放學後,可以看到年紀很小的孩子手拿練習本,走回由帳篷或小屋充當的臨時住所。在此服務的非政府組織將教育列為優先,這樣孩子們才有安全的地方可去,也能在學校中感覺自己像是身處正常生活。

在非營利組織「拯救兒童基金會」(Save the Children)經營的幼稚園中,許多男孩女孩剛拿到新的帆布背包,他們開心極了,整堂美術課都堅持背著不放。

一名助教解釋,這些敘利亞兒童離開家園後,他們幾乎無法擁有任何屬於他們自己的東西。

許多孩子因為內戰經歷而深受創傷。當記者來訪時,一名女孩放聲大哭,原因是因為她「非常害怕陌生人。」其他難民兒童常遇到的問題包括尿床和作惡夢,有些人則會有不顧後果及攻擊性的行為,這對他們的父母和老師來說是一大挑戰。

根據聯合國數據,分散於中東各地的2百萬敘利亞難民中,有一半是兒童。由於人數龐大,各界開始懷疑,敘利亞的年輕世代將會因為這場衝突出現怎樣的傷疤。然而,重返學校能夠帶來希望。

伊爾比德這所學校的校長辦公室外,18歲的默罕默德(Mohammed)正在辦理行政事宜。他的臉在德拉那場戰火中嚴重燒傷,現在來到約旦接受醫療。

由於他在敘利亞的學校紀錄全被毀掉,他很難註冊入學;但他真的很想要補齊那兩年的空白。「我想拿到中學證書。」他說:「等到未來危機結束後,我若需要上大學或是找份好工作,將會需要這張證書。」

 
- 台灣立報徵文啟事
 

台灣立報歡迎您投稿,詳情請參:http://www.lihpao.com/index.php?action-viewnews-itemid-40110

台灣立報粉絲團網址: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LihpaoDaily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五出報,每份10元

 
 
 
     
本電子報內容由 http://www.lihpao.com 提供 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台灣立報社
若對此電子報的內容有疑問或是建議,歡迎您e-mail :
johann@lihpao.com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您或許對這些文章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