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7日 星期四

有限理性


收錄紐約時報每周文章,集結國際新聞、亞洲觀點必讀的【紐時周報】電子報,全中文閱讀,吸收新知無負擔! 【e研快樂日語初級報】提供日文初學者實用生活日語,以及東京旅遊資訊,體驗日本文化並將所學用於生活中。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電子書  
典藏藝術網_首頁 典藏藝術網_今藝術
2013/10/18 571  訂閱/退訂  看歷史報份
直接訂閱
本期索引

《今日來看畫》電子報致歉啟事:
上禮拜因小編個人失誤(原因說來話長),漏寄了10號星期四當期電子報,移至今日補寄,還請讀者見諒~


□ 藝術欣賞/有限理性

他會從未必是該藝術家所著眼之處,挖掘出與自己作品有著纖細氣質相投的細節。對他來說,無論有無主觀意識到,這樣的舉動在於可預視到自己未來的工作成果。

□ 悅讀便利貼/草根性常民藝術的當代演義
這些台灣當代本土藝術家,多從通俗文化的語彙中崛起,但他們也不能全歸於具有再現現代生活模式或大眾生活文化的西方普普藝術脈絡,而是在當時的後現代思潮中,藉著台灣通俗文化的多元性,呈現出批判性的現實主義。

□ 熱賣好書/風火林泉:當代亞洲藝術專題研究
立足於2000年代和2012年代,以子午線為地理上的越界,以域外與域內文化的衝擊為人文上的越境,試圖重探亞洲區域美學的同質性與異質性,並針對區域內的菁英美學與庶民美學之文化路線,提出藝術本質上的探討。

□ 《小典藏》十月號/誰在黑白畫
每次去買彩色筆盒的時候,心裡總是會很貪心,看看手裡拿的12色,又會想瞄瞄旁邊那兩盒24色、36色的彩色筆。我開始思考,為什麼我會想要越多顏色越好,彷彿我們會因為有更多顏色就可以畫出更多的好作品,可是,真的是這樣嗎?


《特展專題講座》

乾隆皇帝的書畫珍藏

日 期/2013.11.17(日)
時 間/下午2:30~4:30
講 師/邱士華(國立故宮博物院書畫處助理研究員)
最長壽、最幸福的皇帝~

 
 
藝術欣賞
陳建榮│Landscape 66 壓克力顏料、綜合媒材、畫布 112×162cm 2012
有限理性
文/高子衿

陳建榮「似是而非」展

物件向四面八方行進,在水面也在牆面上游移。正是無數物件,將空間鋪展了開來。 ─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

之一,物件

收集者的直覺對陳建榮頗多助益,因為藝術家創作的起點,並非如他眼前所及的那塊畫布如此空白無瑕,長久的繪畫歷史堆疊出厚沉的視覺經驗與教養,無論是題材的選取、色彩、筆觸,甚至小至線條的處理,都可能已歷經多次的嘗試與挑戰,因而,做為客體之源的主體便分外顯得重要;藝術家個人的品味、喜好與抉擇,皆會如實地反映於客體所存有的樣態。他收集了許多模型與可動合金玩具的設計圖、氣氛勝於實際功能的工具(例如有波浪紋的直尺),或是定期採集印刷物中那些使他湧現游離想法的圖片,當中可能包含歐美藝術家的作品與他們工作室的影像,但卻不一定非得是與他自身的藝術風格或媒材近似者;他會從未必是該藝術家所著眼之處,挖掘出與自己作品有著纖細氣質相投的細節。對他來說,無論有無主觀意識到,這樣的舉動在於可預視到自己未來的工作成果。

「我的作品是一種二手、三手的再造(人工)之物。」陳建榮說。上述物品的原件,都被確保在藝術家的私人擁有權管轄內,但他並未以此而感到滿足。設計圖經過掃描、轉檔而產生的圖樣秩序錯亂,或是從網路上下載時就是殘缺的;由於相片是黑白的而無法探知原先工作室場景或是牆面上懸掛畫作的色彩原貌(作品《Landscape 91》的原型是來自美國藝術家迪本科恩 (Richard Diebenkorn )畫冊中一張工作室的照片);又或是建築圖稿中的植物示意圖,它已非具有臨場感的自然生物,而是將形體簡化至最簡潔的線條。因而,這些物件原本的自足性已無關重要,藉由藝術家的轉譯與改寫,使其「既不是真的也不像假的,半真不假,但看起來還是很壯闊、有點莫名其妙,反而有點趣味。」

藝術家於此成為了布希亞(M. Jean Baudrillard )所說的「擺設人」,畫面中無論是空間或是體積、材質,皆歷經了抽象化過程,物自傳統中解放而逐漸成為整體系統的一個元素,組織價值掩蓋了象徵價值,也就是說,物被轉化為符碼元素,藝術家則進行操控與排列他們的秩序,同時,畫布上的世界不再閉鎖,而成為可「布置」的開放空間:大結構是從生活中取得之物,小角落則進行繪製、抹除的累進性建構;為了迎接多一些的不預期性,他以水漬、添加物形塑出不定形之感,而色筆被壓克力顏料覆蓋又顯透的曖昧不明,則有種隱匿的幽微。

全文未完,摘錄自《典藏今藝術》十月號•253期

top
 
悅讀便利貼
台灣本土藝術家李民中的明亮色彩和律動。圖攝於2009年「叛離異象」聯展。
【草根 v.s 時尚】
草根性常民藝術的當代演義
top
文/高千惠

以通俗起義,後解嚴時期的社政普普

台灣當代本土藝術,多指介於第一波與第二波東洋文化影響之間,本土藝術自覺運動下的作品。這些台灣當代本土藝術家,多從通俗文化的語彙中崛起,但他們也不能全歸於具有再現現代生活模式或大眾生活文化的西方普普藝術脈絡,而是在當時的後現代思潮中,藉著台灣通俗文化的多元性,呈現出批判性的現實主義。

用此角度來看,如果中國後八九的豔俗藝術和政治波普是一種中式通俗文化演義出的普普譜系,台灣後解嚴的社政批判性作品,則是屬於後現代性視野下的社會波普。它們都不全然歌頌現代生活,多藉古諷今,在懷舊與新潮中作對辯。而後續發展,面對機械複製年代的藝術形式最大的接收,則是工廠化或工作室式的生產態度。

以作品為例。台灣早期一些版畫藝術家以鄉土或常民生活為題材,但作品往往因格局小,內容不聳動,常被忽略它們也有其通俗美學。反倒是自1980年代至1990年代,因迎神廟會、八家將、電子花車、牛肉場、卡拉OK、MTV所調拌出來的生活圖像,才使通俗文化圖騰化,佔據台灣當代藝術之要席。另外,台灣都會的生活世界,在追擊普普現成物的使用上,陳腔濫調的生活象徵物亦成為最俗而又夠力的文化主體代表,並一度被視為有台味的「生活文化景觀」。這些作品在作為一種介於「奇觀式」與「庶民性」的藝術樣態上,曾被列為解嚴後的一種台式普普表現,或具台灣本土意識的某些類型。從創作精神上看,自然與西方普普精神是相當不同。它們可以說是漢籍文化和漢俗文化「在地化」的結果。……

(摘錄自2013年9月上市的《風火林泉:當代亞洲藝術專題研究》一書, 典藏藝術家庭出版

 
 
熱賣好書
 
風火林泉:當代亞洲藝術專題研究 top

作者:高千惠

重探亞洲區域美學的同質性與異質性

立足於2000年代和2012年代,以子午線為地理上的越界,以域外與域內文化的衝擊為人文上的越境,試圖重探亞洲區域美學的同質性與異質性,並針對區域內的菁英美學與庶民美學之文化路線,提出藝術本質上的探討。 read more

 

全球第一本中文兒童藝術月刊,榮獲金鼎獎肯定!!

新鮮有趣的文化新聞 淺顯易懂的藝術鑑賞
互動式的藝術導覽 博學的博物館介紹
好玩有趣的藝術遊戲 最詳盡解說的藝文知識

小典藏 Artco Kids
top
 
訊息公告
五月天推手陳勇志 年辦百場音樂會的吸金術
從音樂、觀念、粉絲動員,外界看到的是五月天的影響力,但在背後支撐五月天整個思想體系並將之落實的,卻是員工人數約七十人的相信音樂。他們怎麼辦到的?

增強記憶力的方法
記憶潛力是先天存在的,除了大腦發育不全者外,每個人都具有這樣的潛力,關鍵是你有沒有去發掘它。只要訓練得法,長期持續,記憶力是可以大大提高的。
 

其他相關新聞請見典藏藝術網  聯絡e-mail:service@artouch.com 廣告刊登:02-2560-2220 ext.310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您或許對這些文章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