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夏季,總是帶股沉悶的熱,死死拽著皮膚,甩不掉的黏膩,連帶心情也大受影響。出門就是酷刑,飲食也總是懨懨的,啊,所謂苦夏。雖是苦夏時節,好吃的東西可不少,在我心中夏天的代表食物大概是筍。兒時吃不太到綠竹筍,畢竟它嬌小貴重,五口之家幾口就沒了,夏季盛產的麻竹筍碩重,煮湯炒菜都十分出彩,是舌頭最熟悉的筍香。至於綠竹筍,偶爾有機會吃到新鮮的涼筍沙拉,細膩多汁的質地比水梨還解渴,沾一點桂冠沙拉,或搭上芥末醬油,就是難得的美味。
個人經驗,悶熱天氣最好是莫貪涼,吹了冷氣頭昏身重,多喝兩口冰飲半夜氣管就嘶嘶作怪。奇怪的是這種時候卻總愛吃些味濃的稠粥,尤其是加了當季竹筍和許多不同料的海鮮粥,鮮甜濃郁是自然,又有豐厚肉香當底,加上當季的筍絲嫩脆中帶著清爽的餘味,一碗喝下去,身體細細出了汗,全身說不出的暢快。
這鍋粥煮起來絕對不少量,為此雖然每年都想吃,卻每年都躊躇。直到今年,或許是尚不見能安心搭乘大眾運輸回鄉的明朗日期,或許是每日的自煮已無花招可出,又或許是菜市場上市的鮮筍那麼飽滿誘人……總之就在晴朗的七月,終於下定決心了:來吧,來做海鮮粥。
第一件事情當然是求援,視訊電話響起,從白米到食材逐一細問。要用生米還是要用白飯?筍要怎麼挑?海鮮的種類呢?放的順序跟比例?一件一件確認,有時還得暫停,因為兩老總會為了某個食材爭論不休,非得有個結論不可。總之大概就是有幾個重點:米要從生米開始煮才帶米香,海鮮種類不限,唯不可少的就是要靠蛤蜊熬出湯頭的鮮甜,別忘了放一點豬肉絲,最好是豬五花,為了它濃厚的脂香。至於讓我困惑許久的比例?哈哈哈,有多少就放多少,隨便!(多年疑惑竟然就在這陣笑聲中結案……)
即使疑惑未解,既然誇下海口要端出家傳海鮮粥上桌,還是硬著頭皮開始。當天早上恰巧只買到綠竹筍,好,綠竹筍也行,順便加碼涼筍沙拉。洗乾淨的綠竹筍先用電鍋蒸熟,放涼後去殼。留兩個切絲,剩下冰透切塊當涼筍吃。米洗淨後,蝦子去頭去殼,用蝦殼蝦頭先煉出蝦油炒豬五花肉絲、生米,加入適量的水跟筍絲慢慢煮到喜歡的稠度。最後再加入處理好的小卷、蝦仁跟蛤蜊,悶到蛤蜊開口,灑點香油起鍋,綴上芹菜珠與白胡椒粉即可。
這樣子做出來的海鮮筍絲粥滑腴中帶鮮香,筍絲與各類海鮮的口感相映成趣,雖不中,亦不遠矣。最後想補充一點,在我家負責掌勺的父親做出來的海鮮粥遠沒有偶爾下廚的母親來得好吃,原因竟然是因為父親太想把山珍海味都放進一碗粥,反而破壞了食材的平衡。也許海鮮粥不可言傳的比例就是得多做幾次,才能懂得在不斷的進退取捨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剛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