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連鎖經營的會員制,在市場上非常普遍,在美容美髮、連鎖餐飲、飯店民業、健身與百貨零售等,都到處可見。較知名的如家樂福與誠品書店,以及以會員制為主要經營手段的好市多Costco等零售連鎖品牌。還有餐飲連鎖品牌的星巴克「星禮程」隨行卡與路易莎咖啡的「黑卡」、都使用會員制來經營長期的客戶。
這些會員制多數是藉由消費門檻、入會費與其他條件,來限縮客戶的入會資格,並以優惠或限量產品與特殊服務,來經營會員價值。根據報導2016–2018 年間,美國星巴克使用星禮程消費的顧客次數佔總消費次數的 40 %。會員佔星巴克消費總人數的 18 %,卻貢獻了 36 % 的總體營收,平均消費更是非會員的3倍。
為了維護會員對品牌的認同度,各企業紛紛使出渾身解數,除了會員消費的獎勵活動,更以顧客為中心,企劃眾多虛實遊戲,提高客戶消費的互動趣味。台灣超商超市領域中最常見的集點活動,是讓顧客透過每次消費所獲得的集點,換取想要的公仔或優惠商品,幾次成功的集點活動,都創造了品牌與顧客的雙贏。
客戶忠誠度
經營者都希望顧客對品牌有忠誠度,無論是在競爭品牌產品的購買選擇上,能對我們優先考慮下單。或是成為品牌的粉絲,無條件的熱情支持品牌的一切產品與活動,例如Apple的果粉與小米的米粉。而常見辨識忠誠度的指標,有推薦數、顧客回購率、回購消費額與品項等,重點還是在購買與推薦這兩件事上面。
企業要依據自己的品牌定位與購買行為,來選擇品牌期望的顧客忠誠度來源。常見的有三種,首先是產品要夠強且是業界第一品牌,客戶自然對產品持續忠誠,如Apple的iPhone手機與Mac筆電。其次,是提供的客戶優惠夠吸引人,例如折扣價與會員積點等等。還有認同理念,邀你做善事的中國信託銀行慈濟卡。
不同的世代,有不同的價值觀、生活型態與購買行為等,對價值認定與品牌忠誠度的定義,自然會不同。例如,現代多數年輕人較喜歡流行事物與相關商品,購物決策容易受到周遭的人與社群的影響。網路購物行為成熟,消費意願也較高。但對品牌的忠誠度,往往跟著社群與意見領袖走。中年人比較有消費力,重視品質與價值。購物決策比較理性,喜歡看到摸到產品實體。對品牌的忠誠度,多數會被習慣制約。整體來說。在實體場域中的品牌,其顧客忠誠度會比網路社群中的品牌還要高。
會員制思考
在高度行銷競爭環境中,會員制不但讓企業較易掌握營收規模、控制服務品質、掌握客戶消費蹤跡及習性,並能提高消費回購率。常見的會員制會有「建立進入門檻」與「提高離開成本」這兩種模式,好市多Costco 的會員機制屬於前者,想享受商品優惠價與無條件退貨服務,就必須先交一筆不低的會員費。另外,航空公司的會員卡累積消費的里程數升等,客戶若不持續搭乘,累積的里程數就浪費掉了,提高客戶離開的成本。
會員經營中,常用會員身份的限制、資格門檻與彼此貢獻,去形成會員影響力與內聚力。但若無法打造品牌認同與歸屬感,就容易變成高折扣的「割地賠款」的思維。也就是說,低入會資格的取得、維持與升級,其他都靠客戶的購買金額。而會員價值的提供,要靠滿滿的優惠與折扣。會員的消費金額與頻率越高,你給的會員資格級別越高,折扣越多。
若無法建立客戶跟品牌間的關係價值,而只是折扣價值。這樣的會員制,只能短期增加營業額,對企業的品牌與長期客戶價值效益較弱。會員分級是會員制的大事,品牌依據對企業營收或利潤有不同貢獻度的會員,分配不同的會員經營成本。實務經驗上,適當的做好會員分級制度,在高貢獻度的會員身上投入經營成本,創造的投資效益會超過兩倍以上。 (想追求自我成長的企業人士,請看新局企管網的 EZ 有聲課)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