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27日 星期三

【今周刊1336期】零售王的下一戰


【會計研究月刊電子報】為您建立以簡馭繁的思考邏輯,解讀會計、財務、金融等趨勢走向,掌握財經專業脈動! 忙到沒時間對統一發票嗎?【統一發票電子報】為你快遞每兩個月的最新號碼,讓你不錯失成為百萬富翁的機會!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2/07/27第784期
直接訂閱: | 訂閱 / 退訂| 歷史報份 | 今周刊網站
難接受其他零售通路比它大
統一、全聯爭霸戰白熱化
全台專責病房空床近6千張
為何疫情緩和也不能轉用?
 
   
封面故事
   
難接受其他零售通路比它大
統一、全聯爭霸戰白熱化
今周刊•撰文:今周刊編輯團隊

隨著全聯併購大潤發一案通過後,統一也隨即買下家樂福股權,7月19日深夜11點40分,統一集團召開記者會全長約莫只有十分鐘,宣布從法商手中買下台灣家樂福60%股權,交易金額總計290億元,加計集團手中原已持有的4成持股,待公平會核准、預計明年中完成交割後,統一集團將擁有台灣家樂福百分之百股權,完全掌握這個台灣量販一哥。

「零售產業,正式進入龍爭虎鬥的時代!」曾參與多項大型併購案的台灣產業創生平台創辦人暨董事長黃日燦,如此形容台灣零售業的全新階段,「無論從守或攻的角度,(統一)當然是要買(家樂福)的,因為它得繼續坐在牌桌上……」。挑戰者全聯強勢進逼,霸主統一超則開始強硬反擊,這場零售龍頭之爭,至此全然白熱化。

去年8月,法商家樂福打算出售台灣業務,包括遠東集團、富邦媒、國泰金控前副董事長蔡鎮宇等,都陸續表達有意搶親。對於這些買家的表態,手握台灣家樂福4成股權、擁有優先承購權的統一董事長羅智先,則一路採取淡定回應,「這是家務事」、「按照劇本走」,是他的標準說詞。

對比於檯面上的淡定,知情人士卻透露,檯面之下,統一知道這是一場不能輸的零售霸主保衛戰,「它(統一)是被迫買的,不買不行!全聯給它壓力很大,所以統一算是被迫應戰。」

情勢不難分析,全聯併購大潤發一案確定後,年營收今年將一舉突破1900億元,可望超越統一超台灣本業營收。加上超商近年受疫情影響,來客數減少、收入衰退,反倒是能一站購足的超市業績逆勢成長,這些因素都成為統一超不得不接手家樂福的關鍵,「是可忍孰不可忍,老大做習慣了,當其他單一零售通路比它大時,它一定沒辦法接受。」熟悉內情人士解讀。

在專家解讀中,從此次交易價格,或許也能約略看出羅智先的急。統一這次出手,投入290億元買下家樂福在台68家量販店和272家超市經營權、部分量販店及物流中心的自有土地與資產,「只能說,是個『雖不滿意但可以接受』的價格。」

原因在於,去年法商開出的台灣整體業務、也就是百分之百股權的出售金額為16億歐元,以6成股權推算,就約當於這次統一所花費的9.6億歐元,換言之,一年下來,統一並沒有成功向法商殺價,僅靠著近期歐元暴跌撿了便宜,何況,今年3月家樂福楊梅大倉失火,未來若要拆除重建,恐怕又會是一筆規模不小的投資。

曾在大潤發、家樂福等大型量販店服務超過10年的行銷專家何默真認為,若從財務面考量,「統一應該沒那麼想買家樂福,」畢竟台灣家樂福每年獲利約落在17~19億元,若是以這次收購的290億元來看,統一經營家樂福10年都不見得賺得回來,也才會導致該案拖延至今。不過,熟悉羅智先的友人也指出「他(羅智先)並不覺得自己會做輸法國人,還可以擠出更多利潤來。」

但無論價格如何,這樁交易對統一帶來最顯而易見的效應,就是暫時先拉高了全聯攀頂的門檻高度。「統一已經是超商最大了,若是加上台灣家樂福一年近900億元的營收,等於拉開了與後進者的距離,穩坐超商、量販龍頭。」何默真說。

後續這場通路大戰的戰火和戰果,關注焦點可不只有雙雄誰能笑到最後,更將牽動逾20萬統一集團小股東,以及全台灣上千萬消費者的荷包!

(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資料來源:今周刊 1336 期謝謝!)

全台專責病房空床近6千張
為何疫情緩和也不能轉用?
今周刊•撰文:陳彥宇

新冠疫情趨緩,專責病房空床率逾5成,所掀起的醫療排擠效應,愈來愈引發討論。如何兼顧醫療品質與防疫部署,從中取得平衡,將是指揮中心重要課題。

「真的很頭痛!因為病房沒床了,病人全塞在急診。最忙碌時,一位醫師要同時照顧50個病人,幾乎是平常的2.5倍,直到交班仍看不完所有病人。」一名台中市某醫學中心急診科醫師,談起最近的工作狀況,語氣顯得極度疲憊。

過去一個月來,新冠肺炎疫情逐漸脫離高峰,單日確診病例已降至4萬人以下,但這位急診醫師的負擔卻絲毫未減,因為每天都有不少非感染新冠病毒的急性病患無法住院,只能被「困」在急診室等候空床或轉院。

這位醫師服務的醫院依指揮中心規定,將一定比率的急性一般病床設為新冠專責病房,他觀察,專責病床數字雖隨疫情變化浮動,但空床率一直維持一半以上,排擠了收治其他病患的空間,「急診醫師擅長的是緊急看診處置,病人塞在急診,接受到的醫療服務強度,很難達到專科病房水準。」他解釋。

非新冠重症塞急診 一床難求

「不是只有COVID-19會死人!」該醫師指出,他曾耳聞其他區域醫院,發生急性消化系統疾病患者無法及時住院治療而往生的憾事,建議新冠專責病房的使用應更有彈性。

「一床難求」,也成為立法院各委員辦公室間討論話題。

「我剛幫一位二度中風的60多歲長輩打完電話,他在台北市連跑三家醫院都排不到空床,每家醫院都說『只剩專責病房有床,但無法收治非新冠病人』。」一位立委辦公室主任透露,「喬病床」是很常見的選民服務,但他光過去一周就接到三件來自焦急家屬的陳情案,希望替重病家人找到一張病床,這是在國會服務十多年的他,鮮少遇過的高頻率。

自新冠疫情在2020年進入台灣本土以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就要求醫院開設「專責一般病房」與「專責加護病房」,專門收治中重症確診病患,專責病房規模隨疫情變化而機動調整。

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分析,開設專責病房是因應疫情的必要措施,但醫療資源有限,一旦專責病房增加,提供給非新冠的床數自然減少,兩者此消彼長。「5、6月疫情進入高原期,指揮中心要求的專責病房比率不斷提高,醫院只能降載其他疾病服務量,連帶出現一般患者不能住院,非急性手術延後狀況。」他說。

洪子仁舉例,5月疫情最嚴峻時,新光醫院依政府規定開設20床專責加護病房,後來確診趨緩,一天最多用掉5床,空下的15床即使是急性中風、心肌梗塞患者也不能使用;但包括新光醫院在內的北市幾家醫學中心,都曾發生非新冠病人要進加護病房,但專責加護病床必須保留,病患最終只能轉院的狀況。

檢視指揮中心公布數據,新冠專責病房空床率過高的現象確實存在。截至7月26日,全國228家醫院合計開設9376床專責病床,但有5911床未使用,空床率達63%。其中,台北區60家醫院,專責病房空床數1302床、空床率51.5%。

衛福部「重度級急救責任醫院急診即時訊息」,則證明了急診壅塞卻無足夠病床消化的現象。七月二十六日上午七時許,台大醫院、台北榮總、新光醫院、林口長庚等醫學中心,等待住院人數皆亮起紅燈,其中台大、新光更已向119通報滿床。

洪子仁認為,專責病床數量與急診壅塞之間存在關聯性,呼籲指揮中心縮短調整專責病房比率的週期,以利醫院及時收治確診者,優先治療急重症,將有限醫療資源做最妥適的分配。

目前,指揮中心是以周為單位調整專責病房比率,例如自4月2日到5月19日的近一個半月內,指揮中心曾6度調整專責病房比率,將5百床以上醫院專責病房數由總床數5%,一路上修至20%至30%;6月初隨疫情降溫,指揮中心又以5%為級距下修,目前台北區、東區五百床以上醫院,開設總床數5%,其他區域則以5%至10%為原則。

疫爆可滾動應變 設5%底線

「專責病房比率5%,數字算是相當低了。」對於醫院表達專責病房排擠一般醫療量能,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指揮中心每周會依疫情狀況、病房使用率調整專責病床比率;目前雖是疫情低點,但仍要預備未來可能反彈,專責病房「應該沒有再下修空間」。

但洪子仁認為,只要提供醫院更多彈性,就能讓醫療資源做最妥適運用,指揮中心未必要再下修專責病床比率。

他舉例,疫情持續至今兩年多來,醫院對開設專責病房的流程已相當熟悉,只要兩到三天就能完成轉換,因此他建議可在「總量管制」原則下,讓醫院在通知指揮中心備查後,機動開放專責病床收治急重症病患,而非強制分流;指揮中心也可將滾動檢討專責病床的週期縮短到每兩天一次,確保疫情反彈時,醫院仍有足夠量能收治中重症新冠病患。

「病人轉來轉去,該開刀的不能開刀,想住加護病房的進不去,絕對不是好現象。」前疾管局局長蘇益仁建議,當疫情趨緩,指揮中心更應重視對抗新冠疫情是否導致醫療品質下降,進而出現「超額死亡」狀況,而更靈活地調整專責病房比率,將有助醫療體系挺過BA.4、BA.5變異株,以及秋冬流感旺季的雙重威脅。

(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資料來源:今周刊 1336 期 謝謝!)

本週好康快訊:

星宇2年虧81億被酸「咬金湯匙的敗家子」 張國煒秀1張照反擊:我就是敗家在這裡!

訂位排到2024年...全台最難訂「門前隱味」牛肉麵今起停業 老闆嘆:留不住我的店

南山淨值蒸發3千億?我的保單會失效?潤泰集團驚魂風暴「有驚但無險」

首家本土班底開發商!風電業界僅20人團隊的「新同學」,如何殺出重圍搶百億大生意?

日幣貶值台人瘋投資日本房地產,專家:絕對不要買「這種物件」

不怕下雨又透氣清爽 3大精品橡膠拖鞋就是夏日必備款!
午後雷陣雨的天氣型態雖然有助於降溫,但是如果正好出門在外,因此弄濕鞋子也是非常不方便的。而夏季為了追求涼爽舒適,造型時尚的拖鞋也是許多人的穿搭首選,其中橡膠款式既不怕水也能擺脫鞋襪的悶熱,搭配上高彩度的配色,絕對是夏季必備的單品之一。

誰說八點檔演的不是真實人生?律師歌王唱出生命故事
曾以藝名「蘇兒真」出過三張華語專輯,前年一腳踏入台語界,蘇明淵首張專輯就拿下台語歌王,第二張專輯「敢敢」讓他再度入圍今年金曲獎最佳台語男歌手。「人生最重要的就兩件事,定位自己跟貢獻社會。」蘇明淵的人生上半場都在找自己的定位。
 
本電子報著作權屬「今周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所有
若您對內容有任何建議,歡迎您來信與我們分享 ! 聯絡我們
電話:02-2581-6196轉207~210 地址:104台北市南京東路一段96號8樓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您或許對這些文章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