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13日 星期三

出口恐連13黑 吳東亮:景氣明年才復甦


【行遍天下旅遊電子報】每月企劃精采的旅遊專題,讓你感受美景與多樣風情,創造屬於個人的旅遊哲學。 全世界最厲害的頭腦、最捉摸不透的管理動向、不知何去何從的地球命運,都在【世界公民電子報】。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部落格  NBA台灣  網站總覽  
2023/09/14 第5690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今日財經頭條
國際財經要聞
其他財經要聞
 
★ 台股重要指標:外資買賣超投信買賣超自營商買賣超融資增減排行融券增減排行
 
今日財經頭條
出口恐連13黑 吳東亮:景氣明年才復甦
記者謝柏宏/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工商協進會理事長吳東亮昨(13)日表示,外銷出口連12月負成長,主要是美國、歐洲及中國大陸等幾個主要經濟體都未有強力復甦,他預期,外銷出口恐會出現連13黑,甚至到今年底前都呈現衰退,整體景氣恐怕要到明年才會明確復甦。

2024年總統大選將近,吳東亮表示,工總、商總等其他工商團體從2008年開始舉辦「國家未來領導人經濟論壇」,今年也會持續辦理,將邀請總統參選人分享政策、討論經濟議題。

工商協進會昨日舉行理監事聯席會議,由理事長吳東亮主持,他在會前受訪時被問到出口連12月負成長的感想;他表示,主要是美、歐及大陸等經濟都未有強力復甦,尤其大陸疫後需求不如預期,拉長整體庫存調整時程,台灣出口連12黑是意料之中。

吳東亮預估,台灣出口不排除會連13黑,甚至到今年底前都呈現衰退,預估整體景氣要到明年才會復甦。

吳東亮說明,台灣產業具備韌性,待庫存消化達合理水準,等到明年通膨降溫、利息下調及世界景氣恢復後,以台灣產業的實力應可從中受惠。至於景氣是否明年明顯復甦,他坦承可能要再拖一下,不過在這五、六十年間,台灣產業經歷多次景氣循環,都展現更強勁韌性,希望大家要有信心。

吳東亮另外被問到中國大陸近日祭出的惠台政策,他表示,以工商界立場,對任何有利兩岸經貿交流的措施和活動,都樂觀其成。大陸是台灣很重要的市場,經濟表現好也有助台灣經濟成長,但疫情後大陸經濟復甦腳步緩慢,最近推出許多刺激經濟政策,期待會有好效果。

有關新光金新團隊上任後獲利明顯改善,他表示,身為股東之一,看到新團隊有好績效相當開心;至於金金併議題,他說,如果有好機會、好案子都會考慮,但目前並無相關考量。

 
國際財經要聞
3.7% 美通膨增速超預期
編譯湯淑君/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美國8月整體消費者物價年比3.7%,升幅超出市場原預期的3.6%;月比符合預期,但寫一年多來最大增幅,主因是汽油價格回升所致。剔除能源和食物的核心通膨壓力與一年前相比則減輕。美股早盤在平盤附近狹幅波動,顯示通膨前景仍多變數,聯準會(Fed)9月會議將維持利率不變,但對通膨仍保持警戒,11月升息的可能性仍在檯面上。

美國勞工部13日公布,8月整體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比7月上升0.6%,是2022年6月來最大月升幅;之前一連兩個月僅攀升0.2%;比起一年前則上升3.7%,也高於7月的3.2%,顯示年增幅連續第二個月走高,但與去年6月觸及的9.1%高峰相比,仍已大幅下降。Fed的通膨目標為2%。

路透訪調經濟學家原先預估,8月整體CPI月增0.6%、年增3.6%。

剔除波動大的食物與能源價格後,8月核心CPI月比攀升0.3%,高於7月和6月的0.2%。租金持續上漲,但大趨勢呈現降溫,且隨著市場物件供應增多,進一步降溫可期。

核心CPI年增率趨緩至4.3%,是2021年9月來最小升幅,也比7月的4.7%緩和。

不過,最新通膨數據指向Fed仍會把利率維持在高檔更久,導致美國股市13日早盤開平震盪,紐約三大指數在平盤附近上下沖刷,美債殖利率上揚,DXY美元指數一度挺升0.2%。

根據能源資訊署(EIA)的資料,美國8月汽油價格漲勢加速,在8月第三周漲上每加侖3.984美元的高峰。相形之下,7月同時期每加侖汽油報價為3.676美元。

一周後,Fed將舉行貨幣政策會議,決定是否進一步升息。CME Group的FedWatch工具顯示,最新CPI報告出爐後,金融市場仍普遍預期Fed下周將按兵不動。自2022年3月以來,Fed累計已升息5.25個百分點,聯邦資金利率目標區間如今升到5.25%~5.50%。

不過,11月升息的可能性仍在檯面上,因為剔除居住成本的服務通膨仍偏高。FedWatch顯示,市場預料Fed維持利率不變至年底的機率約60%,高於報告發布前的大約50%。

 
買iPhone 15或800美元蘋果股票?多數分析師選這個
編譯湯淑君/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果粉又面臨選擇時刻:要不要升級至iPhone 15?

根據12日蘋果「好奇上心頭」(Wonderlust)新品發表會,iPhone 15的處理器與舊機款iPhone 13或14大致相同,起價799美元和iPhone 14一樣,只是頂規的iPhone 15 Pro Max價格從1,199美元起跳,較前一版調漲100美元。iPhone 15仍是6.1吋,iPhone 15 Plus是6.7吋。iPhone 15 Pro和Pro Max支援拍攝3D空間影片,可在頭戴裝置Vision Pro觀賞

財經網站MarketWatch訪問華爾街分析師,詢問他們一個有趣的問題:如果辛苦賺得800美元,你會選擇買一支iPhone 15,還是拿來買蘋果股票?

iPhone用久會貶值 蘋果股票長抱可望增值

結果,多數分析師的選擇是:買蘋果股票。理由是,iPhone和大多數科技裝置一樣,會折舊、貶值,而蘋果股票價值通常像美酒,擺愈久愈珍貴。

CFRA Research分析師季諾說:「基於往年的表現和iPhone是貶值的裝置,股票買來抱個兩、三年,股票會增值。本公司給這檔股票『買進』評價;我們認為,不論是哪一周的星期幾,買實體裝置,倒不如買股票。」

至於Pro Max價格調高,別覺得訝異。季諾告訴MarketWatch:「硬體裝置,不論談的是iPhone、PC或是iPad,通常價值會隨時間推移而降低。科技原本就具有通縮(deflationary)性質。科技的目的本來就是要壓低價格、讓東西變得更便宜。但全世界唯獨蘋果這家公司,隨時間過去,還能夠調漲價格。」

這對蘋果股票投資人是好事,對蘋果顧客是壞事。季諾說:「經周期因素調整後,iPhone平均售價(ASP)漲幅為3.5%至4%。你也有理由說今天買比較好,若願意一直用五、六年。但到時候,iPhone或許會漲價15%至20%。」

蘋果股價今年飆漲 但後市可能面臨逆風

今年來,蘋果股價已大漲25%左右,那斯達克綜合指數同時期漲幅超過20%。但已有跡象顯示,iPhone需求可能減緩。更多人手機用了三年以上才換新,比率從2019年的26%升至31%;中國大陸市場競爭加劇,美銀證券分析師莫漢指出,華為Mate 60 Pro+內建強大的7奈米處理器,據說下載速度超過5G手機,可能衝擊蘋果在大陸銷售。

Baird私人財富管理公司分析師梅菲德表示,會繼續用他的iPhone 13,直到不能用為止。

梅菲德說,投資800美元買蘋果股票,是押注於蘋果全套產品--從Apple Watch、Apple Vision Pro到Apple TV。他說:「我們傾向常駐蘋果生態系。如果這家公司的價值會隨時間推移而增多,我總是傾向買進該公司的股票。像iPhone或汽車這樣的東西,一買來價值就往下掉了。買股票,則可以抱得更長久。」

i15對舊機款iPhone使用者仍有魅力

不過,科技評論網站Tom's Guide全球總編輯斯普諾爾則選擇買iPhone 15,而不是蘋果股票。他說:「眼前來說,我認為買iPhone 15 Pro Max更聰明。」一些功能升級很吸引人,包括更強的鈦金屬設計,簡便的「動作」按鈕等等(芭比迷還可選粉紅色款)。

目前使用iPhone 14 Pro Max但另有一支iPhone 12 Pro Max的斯普諾爾說:「好一陣子沒見到令人振奮的升級了。這是向前大幅躍進,對沿用舊款手機者尤其是。若你能取得尺寸更大的手機,握在手上和放在口袋的重量卻變輕,那就賺大了。」

 
Zara母公司報喜 淨利跳升
編譯陳苓/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Zara母公司印地紡(Inditex)13日公布半年度財報,儘管這家全球快時尚龍頭放慢漲價速度,上半年度淨利仍跳增40%,優於市場預期。由於該公司財務體質強健,分析師多預期未來定價將持穩,甚至降價。

但由於本季展望遜於預期,加上印地紡警告,匯率變化將讓今年銷售額減少3.5%,高於先前估計的2.5%,該公司在西班牙掛牌的股價,13日盤中重挫3%。

去年年初通膨飆升以來,印地紡是最早漲價的服飾零售商之一。這家西班牙公司在國際市場採取較高價、較多元的定價策略,促使利潤刷新歷來紀錄。

如今通膨趨緩,美國銀行和加拿大皇家銀行(RBC)的分析師都認為,印地紡的競爭狀況優於同業,商品價格能維持穩定,甚至從明年開始降價,以維持全球擴張步伐。

印地紡在2到7月的上半年度期間,淨利激增40%至25.2億歐元(27億美元),超越LSEG的市場預估值23.8億歐元。同期銷售額成長13.5%至169億歐元,毛利為58.2%。

展望本季,按固定匯率計算,銷售額在8月1日到9月11日間年增14%,顯示秋裝上市之際,夏季銷售依舊暢旺。該公司旗下品牌還有Bershka、Pull & Bear等。

但由於本季展望遜於預期,加上印地紡警告,匯率變化將讓今年銷售額減少3.5%,高於先前估計的2.5%,該公司在西班牙掛牌的股價,13日盤中重挫3%。伯恩斯坦(Bernstein)分析師伍茲表示:「考量到近來表現,許多投資人質疑,強勢表現還能持續多久。」印地紡過去一年來股價已大漲58%。

美國兩年前成了印地紡繼西班牙之後的最大市場,旗艦品牌Zara計畫在美國進一步展店,將開設十家新店,並翻修或擴大另13家門市。

如今消費者較少前往購物中心,該公司將減少此類據點,專注於較能創造業績的大型門市。

印地紡表示,未來展望維持不變,該公司在213個國家市占仍低,持續看到強勁的成長機會。

該公司向近岸供應商下單,能更快開賣最新流行服飾,而定價又足以因應通膨壓力,因而擴大了對瑞典同業H&M的領先優勢。

 
大陸補貼電動車 歐盟喊查
編譯陳律安/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歐盟正對中國大陸巨額補貼電動車展開調查,以避免廉價的大陸電動車搶市,但此舉可能引發陸方報復,反而回過頭來衝擊歐洲車廠。

彭博資訊報導,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13日在歐洲議會說,全球現在充斥著較便宜的大陸電動車,「北京當局透過巨額補貼壓低車價,這正在扭曲我們的市場。」「我們不接受來自歐盟市場內部的這種扭曲,自然也不接受來自外部的扭曲。」

歐洲車廠可望獲得當局保護的預期,帶動歐洲Stoxx 600汽車指數13日在盤中勁揚,在雷諾汽車領軍下,一度應聲上漲2.2%,但隨後由紅翻黑,因市場擔憂會引來陸方反制。

這是全球第一個試圖擊敗他國綠能技術補貼的具體措施,美國、中國大陸、英國及歐盟這一年多來已爭相提供規模更大的補助。若歐盟官員最後認定,大陸電動車廠獲得政府補貼,傷害了歐洲汽車產業,可能祭出關稅。

歐洲和中國的緊張局勢升溫已醞釀數月,大陸這個亞洲強權愈來愈敵視歐美的產業政策和地緣政治立場。潔淨能源轉型已成兵家必爭之地,歐洲工業的競爭力可能不敵有政府撐腰、速度更快的陸企。

歐盟當局的擔憂不是沒有原因,在今年1月~7月,大陸電動車在歐洲的掛牌量比去年同期激增逾130%,相較下,歐洲車廠僅成長36%。

歐洲汽車製造商協會(ACEA)理事長德佛里斯說,范德萊恩的聲明是正面信號,意味著歐盟體認到歐洲汽車業面臨日益嚴重的不公平競爭。他說,大陸所擁有的「明顯優勢」,已影響歐洲車廠在國內的市占。

在鷸蚌相爭下,美國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可能漁翁得利。歐洲是特斯拉的重要市場,在今年1月~7月,特斯拉在歐洲電動車的市占率為近19%,較去年同期的12%躍升。特斯拉13日在美股早盤約漲1%,表現優於大盤指數。

相較於西方車廠,大陸電動車廠得以用較低成本生產出具競爭力的車款,在歐洲市場的售價也遠低於當地製的車輛。如今分析師認為,比亞迪、小鵬、蔚來等大陸主要電動車廠的產品,可能以成本優勢大舉搶攻歐洲市場。瑞銀報告指出:「我們認為,比亞迪和大陸領先的代工廠,可望稱霸高科技的平價電動車市。」

 
要聞
國台辦:支持研究中止ECFA 石化、紡織、機械業憂心
記者宋健生、魏鑫陽/台中、台北報經濟日報
大陸對台辦公室新任發言人陳斌華昨(13)日表態,支持中止或部分中止ECFA項下給予台灣產品的關稅優惠。對此,台灣產業受到較大影響的石化、紡織與機械業均表憂心,均希望兩岸能和平共利。

對於大陸台辦重申支持中止ECFA對台關稅優惠,石化、紡織業除了表憂心外,多數業者多表無奈,而機械業者除了呼籲兩岸正面回應此事外,也重申將擴大在大陸產能以為因應。

台灣機械公會表示,由於機械目前並不在貿易壁壘的調查項目中,除非全面終止,否則仍有維持ECFA的機會。工具機暨零組件廠則強調,不排除增加在大陸生產的比重,作為因應。

機械公會表示,業者已逐步進行市場分散,但對於一些中小企業或大陸出口比較偏高的廠商,一定會造成衝擊,但不會是全面性或災難性情形。

石化公會說,取消ECFA對於產業一定會有影響,但ECFA所包含的產業範圍相當廣,除了農漁業產品外,一般的傳統製造業可能遭殃,呼籲政府應予重視。

紡織業則表示,取消或是中止ECFA的關鍵之處在於該產品是否免徵關稅,而台灣與東協各國間原本簽訂關稅互惠的國家數就不多,而兩岸關係的緊張對於彼此紡織品的貿易不利,還是政府希望能夠多簽FTA。

 
今年600萬旅客 將提前達陣
記者楊文琪/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交通部疫後衝刺國際旅客來台,昨(13)日迎來第400萬位旅客,為南韓金睿元母女,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特別到台北松山機場送花表達歡迎之意,他致詞時強調,「今年600萬人次的目標可以提前達成」。

鄭文燦表示,交通部設定今年來台旅客達600萬人次目標,以200萬、300萬到400萬人次達成的時間縮短來看,到年底應可提前達成設定目標。

他指出,今年來台各國旅客中,以港澳、日本和南韓最多,希望東南亞,北美旅客也可以增加,而開放第三地陸客來台後旅客量可望增加。今年國際郵輪來台旅客可恢復到疫情前的三成,預期明年可達到八成,至於高端的郵輪旅客,則希望從今年的5%到明年可成長至20%至25%。

鄭文燦話鋒一轉提到,對岸開放了138個國家可以旅遊,台灣距離這麼近卻沒有開放,這很奇怪,尤其很多陸客是很想來台灣走走看看的,陸委會已經宣布開放陸客團準備期一個月,希望對岸對開放團客可以有正面回應,打開來台旅遊禁令。

 
前7月實質總薪資 7年來首衰退
記者陳素玲/台北報導聯合報
主計總處昨發布七月受僱員工人數及薪資狀況,今年前七月全體受僱員工經常性薪資平均為四萬五千三百八十一元,較上年同期增加百分之二點四七,總薪資平均六萬一千六百元,年增百分之一點五七。剔除物價後,實質經常性薪資年增百分之○點二一,但實質總薪資則負成長百分之○點六七,是七年來同期首次實質總薪資負成長。主計總處表示,除了通膨吃掉薪資成長外,廠商因出口衰退,抑制獎金發放,也是重要原因。

另一方面,受出口衰退、經濟疲弱影響,七月製造業受僱員工人數年減人數高達四點八萬人,減幅百分之一點六七,雙創民國九十九年至今、近十四年來同月最大減幅,顯示出口影響製造業就業加劇。

主計總處指出,七月底工業及服務業全體受僱員工人數八一八點九萬人,較上月底增加二點五萬人、百分之○點三一,主要是七月適逢旅遊旺季,以及應屆畢業生投入職場,因此月增人數比較多,尤其是內需服務業的餐飲業受僱人數增加六千人、批發業增加五千人。

但是,製造業受僱人數二八三點六萬人,較上月減少一千人,較去年同期更大減四點八萬人,減幅較六月持續擴大。

七月全體受僱員工(含本國籍、外國籍之全時員工及部分工時員工)經常性薪資平均為四萬五千五百二十元,月增百分之○點二,年增百分之二點五一;加計獎金及加班費後,總薪資平均五萬九千二百二十一元,年增百分之一點六六。

一月至七月全體受僱員工經常性薪資平均四萬五千三百八十一元,較上年同期增百分之二點四七,總薪資平均六萬一千六百元,年增百分之一點五七;剔除物價後,實質經常性薪資年增百分之○點二一,實質總薪資年減百分之○點六七。

主計總處國勢普查處副處長陳惠欣表示,一至七月經常性薪資年增百分之二點四七,扣除物價因素後,實質經常性薪資年增百分之○點二一,已是連三月正成長,主要是內需服務業薪資成長明顯,及物價指數下降。但一月至七月扣除物價後實質總薪資衰退百分之○點六七,主要是受出口衰退抑制廠商發放獎金,以及去年七月高基期影響。

加班工時部分,七月製造業加班工時十五點六小時,月減○點二小時,年增○點三小時,陳惠欣說,去年七月製造業加班工時開始減少,基期比較低,因此七月轉為年增,後續仍要持續觀察。

 
台電祭優惠 30行業適用
記者江睿智/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台電昨(13)日表示,今年以來全球經濟成長速度放緩,為協助受景氣影響之產業度過難關,台電針對2023上半年用電衰退10%以上製造業電力用戶祭出「供電設備維持費優惠措施」,計30類行業適用。只要用戶申請降低契約容量,並於兩年內辦理恢復,自今(2023)年1月1日起至明(2024)年12月31日期間之供電設備維持費,打二折優惠收費,合計近5萬戶受惠。

台電表示,台電依用戶申請之契約容量,準備足夠之發供電設備供應用戶用電需求,設置設備後,不論用戶有無用電,每年皆會產生折舊、運維、利息等固定費用,因此即使用戶僅暫停一段時間未用電,恢復後仍需繳納「供電設備維持費」,各國電力公司多有類似收費機制。

台電表示,對業者來說,降低契約容量除可節省每月基本電費支出,恢復時之供電設備維持費打二折,可進一步減輕業者負擔。以降低契約容量100瓩為例,一年可節省基本電費23萬元、兩年則可節省基本電費46萬元。

 
台加「投資促進及保障協議」 拚年底簽署
記者余弦妙/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台灣和加拿大正在商談「投資促進及保障協議」(FIPA),加拿大駐台北貿易辦事處貿易暨投資處處長敬獵人(Ed Jager)昨(13)日主動透露台加FIPA談判非常順利,「我很有信心今年底就能簽訂這個協議」。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OTN)則表示,按照目前談判進度來看,算是相對樂觀。

台加投保協議(FIPA)談判,2月初由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OTN)總代表鄧振中與加拿大國際貿易部長伍鳳儀 (Mary Ng)啟動,首輪談判會議於4月25日在台灣召開,後續雙方也陸續針對該協議進行多次協商討論。

台加FIPA談判昨日傳出好消息,加拿大駐台貿易暨投資處處長敬獵人在大溫哥華商會 (Vancouver Board ofTrade)主辦「加強卑詩省─台灣貿易關係」會議中,主動透露台加FIPA談判非常順利,「我很有信心今年底就能簽訂這個協議」。

「台加FIPA有望年底簽署」消息傳回台灣,知情官員表示,從上次開會後,台灣與加拿大雙邊都持續有在聯繫溝通,對於協議內容的進度算是相當良好,先前就曾說過希望能夠在今年底把該協議簽署完畢,按照目前的進度來看,算是相對樂觀。

不過官員保守表示,國際間的協議簽署都還是有著各種因素及變化,時間上無法完全確定,但就目前雙方的意願來看,確實雙方都希望盡快簽署完成。

台加FIPA主要聚焦台加雙邊經貿關係、多邊,以及區域經貿等議題,也包含投資促進、保障、自由化等條款外,亦著重協助中小企業、原住民族、婦女等團體之包容性及企業社會責任等議題。預期受惠產業包含電子、電動車和資訊產業。

根據經貿辦資料顯示,2022年台加雙邊貿易總額約為58億美元(台對加出口33億美元、進口25億美元)。依據加拿大全球事務部公布2022年貿易統計,台灣為加國出口成長最快六個市場之一,僅次於美國、日本及南韓。

累計至2022年底,我對加直接投資金額近6億美元。主要投資金融保險業、資訊及通訊傳播業、以及批發零售業。

 
外資看iPhone 15系列產品銷售 多空分歧
記者張□文、編譯葉亭均、季晶晶/經濟日報

蘋果iPhone 15系列產品昨(13)日凌晨亮相,吸引全球果粉高度關注。外資摩根士丹利(大摩)、高盛、美銀等證券紛紛釋出最新看法,除按讚有感升規、售價符合預期外,不過,各家外資對後續銷售表現看法分歧。

部分華爾街投行的產業分析師認為,iPhone15系列新機在主力市場中國大陸可能遭遇銷售挑戰,原因不是中國大陸政府據傳禁用、也不是華為推出新機,而是缺乏吸睛的新功能、以及中國大陸經濟前景黯淡。

美銀證券台股研究部主管鄭勝榮預期,儘管大部分的供應商對出貨信心滿滿,但由於部分零組件如CMOS、鈦金屬邊框及顯示器組裝等產能利用率問題,恐導致量產時程稍微延遲,對第3、4季出貨造成一定壓力。

因此,鄭勝榮預估,下半年iPhone 15系列出貨量恐不如供應鏈預估的8,500萬支,加上華為新機與中國大陸市場政策風險,可能會影響500-1,000萬支iPhone銷售,對蘋果後續出貨表現抱持擔憂。

鄭勝榮指出,預期iPhone 15規格提升,但定價可能是銷售的關鍵,尤其在需求不確定下。潛望式鏡頭的平均售價為25-30美元,鈦金屬邊框平均售價則比不鏽鋼高出25%,都將影響手機的售價。

由於需求趨緩,加上中國大陸市場不確定性增加,鄭勝榮對於智慧機供應鏈維持保守立場。相關台廠中,對鴻海(2317)維持「中立」,主要基於消費電子需求仍疲弱;對於大立光及玉晶光則是給予「劣於大盤」的投資評等,因為光學鏡頭競爭激烈且需求仍疲軟。

大摩台灣區研究部主管施曉娟則認為,iPhone 15 Pro Max規格大致符合原先預期,但取貨時間則早於預期,有利於今年下半年的銷售。因此,大摩對於iPhone 15下半年預估出貨量維持9,000萬支不變,會在10月上半月繼續觀察初步的銷售狀況。

大摩看好相關台股包括:玉晶光、大立光、台積電、台達電、緯創、GIS-KY,給予的投資評等都是「優於大盤」,其他如鴻海集團、工業富聯(FII)等個股也都是利多;不過,對穩懋、景碩、欣興、南電則是給予「劣於大盤」評價。

 
安謀將掛牌 台積砸1億美元入股
記者簡永祥、編譯林聰毅/綜合報導聯合報
全球矽智財龍頭英商安謀國際(Arm)首次公開發行股票(IPO)進入倒數,將在美國時間十四日在那斯達克掛牌交易。在台積電、蘋果、亞馬遜、英特爾、輝達(Nvidia)、字母公司(Alphabet)、微軟與三星表態參與成為基石投資人加持下,已掀起十倍超額認購狂潮。

台積董事會周二通過在一億美元額度(約新台幣卅二億元)內認購Arm普通股。雖投資占比有限,以純財務投資為考量,卻是極關鍵的策略性投資。

分析師說,蘋果與輝達可能在二○二六年用二奈米技術分別生產IPhone新一代處理器與下世代AI晶片B100,因這兩大潛在二奈米客戶也投資Arm,因此台積投資Arm有利強化與蘋果、輝達間的合作,並爭取二奈米訂單。

安謀IPO的時機適逢投資人爭相追捧半導體及AI類股,成為此次新股上市轟動。分析師並認為,安謀的AI很可能使其成為邊緣裝置AI的主要參與者。

台積電發言體系表示,台積電參與Arm的IPO目的,「主要是讓台積電在未來與我們的重要供應商及合作夥伴的合作,處於有利地位。」

安謀日前遞交的IPO申請文件顯示,公司尋求以每股四十七美元到五十一美元價格發行股票。當時市場以此價格區間上限計算,估值就高達五百四十五億美元。

半導體業者表示,安謀是家處理器矽智財設計廠商,處理器因具備高效能、成本低、省耗能等特點,被廣泛應用在設計遍及工業控制、消費類電子產品、通訊系統、網路系統等領域的晶片,為世界上最重要的手機處理器指令集架構供應商,在移動終端應用市占率超過百分之九十五。

安謀客戶含括著名半導體廠及各應用領域企業,如蘋果、高通、博通、聯發科、亞馬遜、谷歌、英飛凌、恩智浦等,整個生態體系夥伴超過一千家,上個財務年度Arm架構的晶片出貨三百億顆、累計出貨數逾二千五百億顆,足見Arm產業地位。

輝達二○二○年曾宣布斥資四百億美元收購安謀,創科技業史上最大收購金額,但引發包括英特爾、高通及谷歌等擔心將壟斷全球IP命脈,故透過美國及英國相關主管單位全力阻擋,逼迫輝達放棄,安謀大股東軟體才轉尋IPO。

 
SEMI:全球晶圓設備支出 先蹲後跳
記者簡永祥/台北報導聯合報
SEMI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昨公布最新一季《全球晶圓廠預測報告》,受晶片需求疲軟以及消費性產品、行動裝置庫存增加影響,預估全球晶圓廠設備支出總額將先蹲後跳,從二○二二年歷史高點九百九十五億美元,下滑百分之十五至今年八百四十億美元,但二○二四年將回升百分之十五,達到九百七十億美元。

SEMI預估明年晶圓廠設備支出可望在半導體庫存調整結束,以及高效能運算、記憶體等需求增加復甦進而提升。

SEMI全球行銷長暨台灣區總裁曹世綸分析,今年設備支出下滑幅度較預期小,但明年將強勁回升,預計二○二四年產業回溫,帶動設備採購金額增至五百一十五億美元,比今年成長。

台灣二○二四年仍將穩坐全球晶圓廠設備支出的領先地位,韓國居次。中國受限美國出口管制,先進製程發展和海外廠商投資受阻,明年總支出額雖以二百億美元排名全球第三,但較二○二三年水平下降。儘管受到限制,但中國的晶圓代工業者和IDM(垂直整合製造商)將持續以成熟製程進行投資布局。

 
唐鳳:AI保護使用者隱私
記者余弦妙/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數位部長唐鳳昨(13)日指出,從巨量資料(大數據)興起到生成式AI熱潮,核心都是基於資料的應用。現在的生成式AI,在運用上都必須要合法合規地進行運用,因此,基於保護使用者隱私為前提來發展AI應用的方法,將是未來AI的重要趨勢。

唐鳳昨日出席2023科技論壇「AI創新應用大浪潮」致詞時提到,近來AI蓬勃發展,不只影響科技產業,也深入各行各業,對社會帶來深遠影響,尤其生成式AI迅速演進,為日常生活帶來許多超乎想像的應用。

唐鳳認為,台灣正在面臨高齡化、少子化等問題,外界期待可透過生成式AI即時互動來緩解這方面的問題與挑戰,善用AI技術不僅有助建構循環永續的社會,也是創造新應用的機會。

唐鳳說明,從巨量資料興起到生成式AI熱潮,核心都是基於資料的應用。現在生成式對話引擎可以流暢回答問題。

其中所運用的關鍵巨量資料,都必須合法合規進行運用,因此基於保護使用者隱私為前提來發展AI應用的方法,將是未來AI的重要趨勢。

唐鳳提到,現今已有許多契合AI發展需求及運作情境的隱私強化技術(PETs),兼顧資料治理及個人隱私保護,同時達到精進AI模型的目的。因此,數位部與全球同步倡議PETs,推動多種PETs的研究及應用。

 
iPhone 15系列0元購機 電信業殺招出手 買氣增七成
記者黃晶琳╱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蘋果iPhone 15系列新機將於22日在台灣上市開賣,電信業者大搶商機,遠傳(4904)、中華電信昨(13)日陸續搶先開放預約,台灣大將自15日晚上8點開放預購,與蘋果同步。遠傳宣布,預約成果較前一代成長七成。台灣大率先公布iPhone 15資費,月繳1,599元高資費可零元購機。

市場預期,其他電信業者也將跟進推出零元購機專案。至於市場買氣,台灣大看好銷量可望較去年成長一成,遠傳看好成長二到三成。

蘋果此次共推出包含iPhone15、iPhone 15 Plus、iPhone 15 Pro、 iPhone 15 Pro Max四款新機。電信業者將與蘋果同步,於下周五(22日)早上8點同步開賣。

中華電信昨日宣布,下午3點開放限量網路預約,將在全台近500間指定服務據點及中華電信網路門市正式開賣iPhone 15 Pro系列新機支援Wi-Fi 6E,中華電信積極布局Wi-Fi 6E。

台灣大則規劃15日晚上8點起,myfone門市、myfone網路門市開放預購 iPhone 15系列,須預繳3,000元訂金,即可優先取機,申辦5G指定專案月付1,599元,iPhone 15專案價零元帶回家,iPhone 15 Pro專案價8,300元,VIP用戶續約購機專案價最高折5,000元。

台灣大商務長林東閔看好,iPhone 15規格大躍進,全機款升級「動態島」等亮點,看好銷量較上一代至少成長10%,iPhone 15新機將掀起換機潮,高資費用戶將持續推動平均帳單金額(ARPU)。

遠傳開放預約後,昨日傍晚也宣布初步預約結果,遠傳表示,預約量已較去年期成長超過七成;iPhone 15 Pro系列首次採用鈦金屬材質,四種顏色中以「原色鈦金屬」最受果粉歡迎,最熱門機型則是規格最高的iPhone 15 Pro Max,iPhone 15則以粉紅色最受青睞。

遠傳個人家庭事業群電信業務資深副總趙憶南表示,iPhone 15發表後,顏色、照相功能、鈦金屬外殼,都有很多創新,讓果粉很有感,不僅刺激尚未使用iPhone的用戶可望換機,本身就是果粉的用戶也可能從iPhone 10、11、12甚至13、14均可能換機升級,相當看好此次銷售表現,預估比上一代可望成長兩到三成。

 
王國材:AI導入智慧交通
記者楊文琪/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交通部長王國材昨(13)日表示,相對台灣產業過去以硬體代工起家,面對這波AI浪潮,台灣因為有政府開放資料的大數據良好基礎,正是發展AI、展現台灣軟實力最好的契機。交通部早已注意到這個趨勢,並將AI技術應用在交通管理、交通安全和基礎設施維護等領域。

王國材昨天出席2023科技論壇「AI創新應用大浪潮」致詞時提到,這些年來對於AI的應用,在智慧交通管理包括交通安全,以及基礎設施維護應用非常多,例如透過AI技術協助提升都市交通管理效能、利用無人機搭配AI影像辨識技術,偵測道路交通潛在風險資料,以及蒐集橋梁、軌道與港區等設施資料,並發展相關分析與管理模式。

他強調,交通部非常重視交通安全,最重要的是希望可以實現「零死亡」,因為現在太多車禍都是人為所致,要怎麼樣避免,在國外參加研討時,有提到用完全自駕來避免人為的疏失。

第二個是無人機的偵測,像台灣公路邊坡,還有大橋斷橋,都是用無人機飛過去偵測,來檢查邊坡和橋梁裂縫有沒有加大。

還有備受肯定的路口科技執法,如果偵測到車輛不在距離行人3公尺前停車,未禮讓行人會被照相處罰;還有執法上較棘手的是高快速公路上的逼車。

 
外媒:台積擬在日本蓋二廠 強調美日德規畫不同
編譯劉忠勇、記者尹慧中╱綜合報導經濟日報

路透報導,台積電(2330)美國亞利桑那州晶圓廠建廠進度落後之際,日本廠工程相對順利,使台積電以日本為生產基地的前景日益樂觀,不僅考慮擴增產能,還打算興建第二座晶圓廠。

不過,台積電昨(13)日回應,強調台積亞利桑那州晶圓廠、在熊本興建中的晶圓廠,以及將在德國建造的晶圓廠三者在廠區地理位置、建置規劃和規模均不一樣,就本質而言無法相比。

台積電表示,亞利桑那州半導體晶圓廠專案代表美國半導體產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當它建成時,將成為美國最先進的半導體製造設施。這是台積在美國第一個如此大規模的投資,也是美國史上規模最大的外國直接投資案之一。

路透報導,消息人士透露,在日本,台積電對在九州建立晶圓製造中心充滿信心,可望如期於2024年開始生產成熟製程的晶片。消息人士說,台積電正考慮增加產能並在日本建造第二座晶圓廠,生產更先進的晶片。在亞利桑那州,台積電計劃在當地生產先進晶片,但因缺乏專業勞工,不得不將投產的時程延後一年至2025年。

消息人士透露,台積電認為在日本工作文化上較能契合,和官方交涉也容易,補貼也大方。消息人士指出,台積電認為,日本勞工耐於長時間工作,對雇主忠誠度高,較願意接受不時得加班的繁重工作安排。

台積電強調,台積拓展全球製造版圖是基於客戶需求、市場商機、營運效率、政府支持水準和成本經濟等多方面之考量,目前台積投資的地區都是為支援客戶需求,並應對半導體技術長期需求的結構性成長。

以賽亞調研機構副總經理陳逸萍說:「台積電與日本政府之間的關係是互利的。」 她也說,對於晶圓製造商來說,日本具有晶片設備和材料供應商的網絡、工作文化的相近以及與接近台灣的地利等優勢。

經濟產業省官員告訴日經:「在我們看來,台積電對在日本投資相當樂觀。我們非常歡迎增設第二座晶圓廠的計畫,但需要先了解詳情。」經產省已提供台積電第一座晶圓廠高達4,760億日圓(32.3億美元)補貼。

 
辦理資產重估 三個注意
記者翁至威/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營利事業辦理資產重估,重估後增加價值可增加提列折舊,短期可達節稅,長期來看則具延期納稅效果。財政部提醒營利事業,辦理資產重估要留意三件事,包含申請期間、重估辦法修正內容、重估流程等。

根據《所得稅法》61條規定,營利事業固定資產、遞耗資產及無形資產遇到物價上漲達25%時,可實施資產重估價,財政部每年年初會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提供的物價指數,來編列「資產重估用物價倍數表」。

以2022年為例,當年物價指數較1980年以前年度、1986年至1994年、1999年至2003年,分別上漲達25%以上,公司在這些年度期間取得的資產,就可申請資產重估,並依物價倍數計算重估價值。

辦理資產重估有何好處?財政部官員表示,重估後增值差價,免計入所得課徵營所稅,同時可增加折舊、攤折額等損費,物價上漲後辦理資產重估,每年可提列折舊將會增加,達到延期納稅、節稅效果。

財政部提醒公司辦理資產重估,要留意三件事。首先是申請期間,依規定應在會計年度終了後第二個月起一個月內提出申請,以曆年制公司為例,申請期間即為明年2月。

其次要留意資產重估辦法修正內容。財政部近日預告修正草案,主要配合商業會計法、營所稅查核準則等修正,預計自今年度上路,換言之,明年2月辦理資產重估時就要適用新辦法,最快明年5月申報營所稅時即可增列折舊。

官員解釋,此次修正因應主計總處停編躉售物價指數,因此物價指數改以生產者指數為準。

另外,固定資產的重大組成部分,原本應合併重估價值,未來可改單獨分別重估,例如一架半導體設備,重大組成部分可能可區分為零組件、系統、設備等,從前必須合併重估,未來可依規定耐用年數單獨提列折舊。

最後要留意重估流程。符合辦理資產重估規定的營利事業,應檢具資產重估申請書,寫清楚設立日期、會計年度起訖日、是否曾辦理資產重估等,向國稅局申請。

國稅局原則上會在一個月內核准,營利事業應在接到核准書60日內填寫申報書、重估資產總表、明細表等,受理國稅局應在接到申請日起90日內審定。

 
外資匯入 台幣回到31字頭
記者楊筱筠/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外資後悔?國內股匯雙漲,外匯交易員指出,外資昨(13)日午後轉匯入2至3億美元,帶動新台幣由貶轉升,升破32元字頭,加以出口商加入拋匯,兩大力量擴大新台幣升值幅度,終場以升值6.4分收31.968元,寫一周以來高位,新台幣回到31元字頭。

但受到市場觀望心態濃厚,台北與元太外匯總成交量縮至11.88億美元,相較一般正常14億至15億美元成交量縮了不少。

蘋果iPhone 15新機亮相,但蘋概股回檔,台積電翻黑,受此影響,台股昨日僅漲8點,新台幣盤中同步由貶轉升,最高升至31.966元。

匯銀主管指出,外資昨日態度曖昧,原本早盤偏向匯出,拖累新台幣一度貶至32.047元,但受人民幣轉升值,外資午後改偏匯入,出口商也接棒拋匯,新台幣轉升值,並升破32元關卡。

美元指數昨日貶0.11%,新台幣升0.2%,星元升0.05%,人民幣貶0.01%、韓元貶0.17%、日圓貶0.31%。

 
國壽新契約保費 衝上千億
記者陳美君/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六大壽險8月業績出爐。根據各公司統計,今年前八月,六大壽險合計新契約保費(FYP)逼近3,100億元,較去年同期衰退約12%,衰退幅度持續縮減。其中,國泰人壽前八月新契約保費達1,008.7億元、率先突破千億元規模,維持壽險龍頭地位。

觀察今年前八月,六大壽險公司的業績表現,除國壽穩居第一外,富邦人壽新契約保費為652億元、排名第二,南山人壽約488億元、維持第三。

此外,開發金旗下中國人壽,前八月新契約保費約379億元,奪下第四名;新光人壽與中信金旗下台灣人壽戰況激烈,前八月新契約保費差距甚小,分別為286億元與285.3億元。

數據顯示,六大壽險前八月合計新契約保費3,098億元,較去年同期約減12%。

推估全體壽險業,8月新契約保費約495.6億元,年減16%。今年前八月,壽險業全體新契約保費估為4,733億元,年減幅度約17%。

統計指出,國壽為六大壽險裡,唯一新契約保費較去年同期成長的業者,今年前八月年增11.6%。至於富邦與南山人壽,前八月新契約保費較去年同期衰退15至17%,中壽、新壽與台壽,衰退幅度超過二成以上。

單看今年8月,富邦人壽新契約保費為82.5億元奪冠,國壽71.8億元居次,南山人壽65億元、排名第三。

進一步與去年同期相較,8月僅南山人壽與台灣人壽的新契約保費為正成長,南山人壽成長逾二成,台壽則是增長4%。

國壽指出,銷售動能穩健的意外險與健康險(A&H)商品,8月新契約保費較前一個月成長50%、較去年同期成長47%。

富邦壽表示,8月新契約保費約82.5億,成長動能主要來自傳統型商品,預估排名業界第一,總保費收入266.05億,預估排名第二。

南山壽表示,8月新契約保費約65億元,以利變型商品為銷售主力,同時,持續擴增美元高保障長年期商品,以推升高保障商品業績。

 
散裝船運價 連日大漲
記者黃淑惠、編譯黃淑玲、簡國帆/經濟日報
大陸房市政策鬆綁,鐵礦砂等原物料需求急升,冬天運煤需求也開始出籠,各類大宗物資搶艙問題浮上檯面,又遇上巴拿馬運河塞船情況惡化,三大關鍵推升散裝船運價連六日大漲。

其中,指標船型海岬型船舶運價指數(BCI)昨(13)日又大漲86點,收1,416點,漲幅達6.47%,近一周運價大漲逾三成,加計昨日漲幅已近四成。散裝運價綜合指數(BDI)昨日在BCI推升下大漲55點,收1,290點、漲幅達4.45%。

國內指標航商裕民、中航看好大陸在財政與金融政策推出下,將支撐房地產市場走揚,散裝船跟著受惠,預期今年運價恐易漲難跌。

大陸近期對房市政策鬆綁,激勵需求進場。業界指出,由於房地產營建對鐵礦砂需求大,占整體需求四成以上,催動近一周海岬型的日租金漲幅達33.4%回到1.1萬美元,推升BDI連六紅。

法人分析,散裝船造船量不如貨櫃輪,又有近百艘散裝船在巴拿馬運河排隊等過運河;加上進入穀物等搶運期,船舶更為吃緊。

國內散裝船商認為,第4季原本就是穀物、煤等需求旺季,煤炭估計還是以大陸、歐洲需求居多;糧食則看大陸市場需求變化,下半年南美、北美接連有穀物出口需求,研調機構給出海運遠期契約運價也呈現第3季日租金向上、第4季達高檔的預期。

此外又遇上巴拿馬運河乾旱,推升巴拿馬及輕便型日租金先走強,大型船舶海岬型也在各種船舶缺船排擠效應,成為近一周漲幅最大船型。巴拿馬運河管理局12日表示,預期巴拿馬運河極度乾旱狀況持續到明年,須繼續限制通過運河船隻數量。

巴拿馬運河旱情導致從上海到美東航線貨櫃輪運費大漲,最近等待通過巴拿馬運河船隻數量一度達到163艘,12日有116艘在排隊等候。未預約船隻目前平均等待時間是五天,最長可達兩周。巴拿馬運河管理局7月起已限制通行量,降低每日運能到約32艘船,低於先前的36艘。從巴拿馬運河繞道選項有限,也會使航行時間增加約一個月,唯一可行替代航道為行經麥哲倫海峽,但距離長得多,假設以10節速度航行,繞道麥哲倫海峽會比巴拿馬運河多約33天。

 
大同完整布局 推多元減碳方案
記者李泠秭/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大同集團(2371)完整布局減碳領域,推出「多元淨零減碳解決方案」,服務範疇包含綠電建置與能源管理、碳盤查數據與健檢服務、耗能設備更換與節能補助申請、自願減碳計畫擬定與申請協助、減碳目標策略制定與執行,以自身經驗以及國際合作夥伴,共同協助台灣企業淨零轉型,越過碳稅、碳關稅的障礙。

大同看好綠色商機無限,政府為達到2050淨零目標,推動12項關鍵戰略,國發會預估今年可減少7,200萬至7600萬噸碳排量,創造龐大商機,2023年至2030年可帶動企業投資約4兆元以上,創造5.9兆產值和55.1萬個淨零轉型相關就業機會;節能部分推動六大工業製程改善與商業設備汰換等,預計可擴大至5,500億元相關產值。

大同智能總經理黃允巍表示,大同智能同時握有「再生能源發電業」與「再生能源售電業」兩張執照,「所有減碳的事,都是大同智能的事」,陸續在太陽能、儲能微電網領域取得成果,預計2023年綠電轉供量可達461萬度,持續向一年10億度綠電交易目標邁進,搶攻台灣綠電缺口高達近80億度的商機。

 
台塑新智能 進擊鋰電池
記者魏鑫陽/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台塑集團(1301)布局電池國產化再下一城,台塑新智能昨(13)日宣布,投資2.2億元建置「全固態鋰電池試製生產線」,與明志科技大學綠色能源電池研究中心啟動產學合作,擘劃為期四年的研發策略,開創具有高能量密度、高續航力、高安全性的下世代鋰電池關鍵技術。

台塑新智能董事長王瑞瑜表示,固態電池是下世代電池首選之一,台塑新智能憑藉十餘年來在磷酸鋰鐵電池領域累積的基礎,攜手明志科大研發全固態電池,並以達到試量產及實際應用為目標,為台灣打造完整的新能源產業鏈。

明志科大校長劉祖華表示,與台塑企業長期密切產學合作,明志科大綠色能源電池研究中心2017年即投入全固態鋰電池研究,發表逾20篇國際期刊論文、獲14項多國發明專利,此次與台塑新智能的合作,可在生產製造、人才培育上做出貢獻,實際接軌產業需求。

根據彭博新能源財經機構趨勢分析,由於液態鋰電池價格持續上漲,固態鋰電池可望加速發展,初期由半固態、準固態電池領跑,長期朝向全固態電池的終極目標邁進,逐步確立商業化規模基礎。

台塑新智能總經理劉慧啟指出,為提前布局市場,將從電極與電解質製備、軟包型電池組裝、電池檢測等三大面向建立「全固態鋰電池試製生產線」,開發關鍵元件製程技術,試產高能量密度、高續航力、高安全性之固態電池,適用於消費性電子產品、工具機具、工商業儲能系統、電動車等領域,為應用端開闢嶄新的可能性。

明志科大綠能中心主任楊純誠表示,由於持續突破技術瓶頸,目前製作的全固態鋰電池能量密度達每公斤390瓦時的高水準表現,且即使接受彎折、針刺、剪切等破壞性測試,仍能持續供電,且沒有漏液、冒煙、起火、爆炸等狀況,足以證明產品的安全性。

台塑新智能與明志科大綠能中心將共同深化全固態鋰電池研究發展,擬定2023年至2027年共四期規劃。

 
訊息公告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您或許對這些文章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