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5-01
【圖文提供╱魅麗雜誌】
跨越世代的光華
翁倩玉
出生在台灣,翁倩玉兩歲時隨著父親的工作,全家移居日本東京,九歲進入向日葵劇團,一輩子活躍在表演舞台上。她能唱歌,會演戲,更能主持節目,十三歲首次參與電影演出,二十二歲得金馬獎最佳女主角,也參加過日本最具代表性的紅白歌手對抗賽,她的演藝事業在一九八○年代攀上第一個高峰,紅遍台灣、日本,甚至整個東南亞。
準時來到飯店,所有工作人員都到齊,卻遲遲未見今日受訪的主角現身。正納悶著,副總編輯對我解釋,待會先拍照再採訪,翁小姐今早才回到台灣,風塵僕僕,此際還在梳化,整理衣服。因為翁倩玉認為面對不同媒體,需要以最好且不同的面貌出現,才不會愧對閱聽眾,也因此,她面對每一個媒體採訪時,都會更換不同造型。
聽到這樣的話,心裡因為時間耽擱而產生的小小著急不見了,這是如今少見的敬業精神。舞台上的工作者,以美好的形象現身,原本是基本信念,只是過度隨性而為的觀念,被美化成個性,這份美好遂逐漸消逝。
沒多久翁倩玉準備妥當,攝影師架好燈光開始拍照,我們在一旁觀看。只見鏡頭前的她,自然散發出一股熟齡獨有的成熟之美,舉手投足之際,信心飽滿,顧盼生姿。我猜想,在那個當下,周遭的人心中都在羨慕與讚嘆吧,何以生於一九五○年的她,總是能讓人從心中生出如此光華美麗的意念。
愛漂亮愛表演的童年
當我們在能容納十來個人的圓桌坐定,拋出第一個問題,翁倩玉一聽就笑了,回說:「問我小時候是怎樣的女孩,你要問我的父母才對呀!」聽到這回答,眾人也笑了,原本人馬雜沓造成的緊張氣氛,因為這一笑,都鬆了下來。
接著她才正經回答:「除了活潑,充滿好奇心之外,我小時候就很會安慰人,譬如要上舞台前,有些大人會緊張,我就安慰他們,不要緊張,表演很快就會結束。或者有人因為等久肚子餓了生氣,我會去跟他說,不要生氣啦,很快結束就可以去吃飯啦。這些事情我都不記得,是一些長輩後來說給我聽。」
小時候的翁倩玉充滿了表演欲,也愛漂亮。三歲時,媽媽帶翁倩玉去學鋼琴和參加合唱團,她興致都不高,但是一說到學芭蕾,眼睛立刻一亮,「雖然媽媽說,合唱團是要練發音,讓說話清楚、芭蕾是要讓儀態端莊、鋼琴是要培養氣質,女孩子需要這些,但是我心裡只想著,跳芭蕾可以穿漂亮的蓬蓬舞裙。那時候一有客人來訪,我就請哥哥拿著手電筒幫我打光,在客人面前跳起舞來。」
儘管來自台南望族的母親,為孩子培養了多種才藝,但是當九歲的翁倩玉想要走入演藝圈時,嫻熟這個圈子的父親卻因為愛女心切,第一個投下反對票,後來是媽媽說項,「小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就讓她試看看,也不一定一輩子走這條路,不要這麼早就否決。」但是媽媽也跟小小翁倩玉約法三章:第一,不要忘記自己是一個普通的女孩子,家務一樣要幫忙;第二,功課不可放棄,讀書要讀到好才行;第三,有始有終,一旦開始就不能輕易放棄。「那時候我才九歲,爸爸媽媽當著面問我這些事情,我當然一口說好,其實心裡還不太明白答應了什麼!」
家庭教育聯繫起台日
回顧翁倩玉輝煌的演藝生涯,如果沒有活潑愛演的個性,無法邁開第一步,如果沒有嚴謹健康的家庭教育支撐,無法邁開第二步。然而家庭教育給她的影響,可能不止如此。
當時全家客居日本,快點學會日文,才能方便融入日常生活,但是家裡卻讓翁倩玉從小念中華學校,奠定中文基礎,到了四年級,又轉到美國學校,「爸媽認為英語是未來的語言,非要能自然而然地開口說英語不可,而且母語也不可偏廢。但是在校說英語,和朋友相處說日語,台語怎麼辦呢?他們想了一個辦法:有一天我放學回家,用日語對媽媽說肚子餓了想吃東西,結果她一點反應都沒有,和哥哥琢磨了一會,用台語說八度夭(肚子餓),媽媽聽到了立刻拿出蛋糕水果,從此在家裡說台語才有飯吃。」
更多精彩內容盡在本期【魅麗雜誌 80期/5月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