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較多數面板廠專注於大尺寸面板競爭,中華映管(簡稱華映)選擇聚焦中小尺寸面板戰場,展望2014年,總經理林盛昌為華映訂下挑戰全年獲利目標。他說:「華映已經準備好了!」
因應市場瞬息萬變的生態及穩固中小尺寸產業地位,華映聚焦縮短產品開發流程及彈性生產線調整。同時,為加速提升產品附加價值,華映積極爭取模組出貨模式,藉由整合集團資源,提供客戶一條龍服務,強化整體競爭力及擴大產品平均產值。
林盛昌認為,華映轉盈有賴於「三箭齊發」的策略成功,分別是:Time to Market(即時應對)、Time to Volume(即時加量)及On Site Service(優先現場服務),達成與客戶共創多贏的局面。
研發自主技術 不惜連虧13年
華映是由大同集團創辦人林挺生於1971年創立,設立初期專門生產映像管(CRT)產品。43 年來,華映歷經CRT、到電漿(PDP)電視、STN-LCD及TFT-LCD等技術演變過程,近年積極轉型為中小尺寸面板廠,並跨足觸控面板。
華映切入CRT市場,是透過與美國RCA技術合作。即使草創初期連續虧損13年,虧掉數個資本額,林挺生仍堅持要建立自主的本土技術,絕不放棄製造本土CRT的信念,讓華映日後搭上台灣資訊電子(ICT)產業蓬勃發展的「黃金20年」列車,一路茁壯成全球最大的CRT供應商,股價還曾站上62.5元的高價。
在華映CRT獲利風光時期,一舉推升台灣躍居「映像管顯示器王國」寶座,隨著市場拓展與生產在地化的策略,響應政府南進政策,華映除了到馬來西亞投資33 億元建立CRT工廠。並遠赴英國蘇格蘭投資105億元,在格拉斯哥建立就近服務IBM、迪吉多等資訊大廠的CRT生產線。日後也在中國大陸華中、華南建置後段模組廠。
隨著科技的演進,華映洞察顯示器產業前景與市場趨勢,1997年,率先自日本三菱電機集團取得「薄膜液晶(TFT-LCD)」技術移轉,1999年,華映第一座TFT-LCD廠 (3代線)落成,成為台灣第一家量產大尺寸 (10.1"以上)液晶顯示面板業者,前總統李登輝特地蒞臨開幕致詞,開啟台灣顯示器產業的新頁。
其後,華映在CRT產品獲利的支持下,步入TFT-LCD的五年茁壯期,積極規劃新世代生產線,平均一年就有一座面板廠落成,達量產能力。2007全年營收達1,594億元,大尺寸出貨量更高達2,827萬片。
然而,隨著面板技術的演進,除了CRT映像管逐漸被輕薄的TFT-LCD液晶平面顯示器取代;舊世代如華映3代廠的中大尺寸面板產品,也面臨無法與同業5代廠、6代廠量產的競爭。
在不具成本優勢的現實情況下,華映效法日本面板廠專注於高階中小尺寸面板市場的策略,率先於2004年成立「中小尺寸事業部」。利用3代線推出全系列中小尺寸應用,從1.8吋、2吋、2.2吋手機用小型面板,到7吋、9吋可攜式DVD播放器、數位相框及小筆電面板等產品,曾經風光一時。
林盛昌當年就是負責中小尺寸事業群的副總經理。2009年底,林盛昌接掌總座時,華映正面臨嚴重的虧損考驗。他在2010年取得大股東大同公司的支持後,向華映員工宣布退出大尺寸面板市場,全面轉型中小尺寸及觸控面板的策略。
挺住人才斷層 大步推動轉身
期間,持續虧損的華映,還面臨大陸及台灣面板廠,陸續大批挖走6代廠、4.5代廠關鍵幹部人才的危機。好不容易,林盛昌率領留下來的幹部,積極養成人才接班,把一度陷入人才斷層衝擊的華映穩住了。不料,華映卻再度面臨技術升級的良率大考驗。
林盛昌回憶,大家咬牙苦撐了九個月,終於把廣視角(FFS)技術的良率拉升到水準之上,讓華映於2013年首季毛利率轉正,第3季終結連20季的虧損,交出單季轉盈的成績單。
華映在中小尺寸面板市場的成果豐碩,2013年中小尺寸出貨量達5.43億片,創下歷史新高,年增13.1%,全球市占率也提升到18.3%。手機面板出貨量3.3億片,其中,智慧型手機面板年成長1.3億片。平板電腦面板全年出貨量超過3,600萬片,年成長高達三倍以上,全球市占率14.5%,居全球第三。
華映的車載面板產品也表現不俗,陸續打入美系、陸系車廠,今年起效益顯現。觸控面板除單片觸控面板外,2013年第3季,推出5吋FFS與內嵌式(on cell)智慧型手機面板,經中國手機廠商宇龍酷派採用成為首支在中國量產搭載on cell觸控技術的智慧型手機,去年第4季,單季內嵌式觸控面板的出貨量已突破百萬片,獲多家手機品牌客戶積極導入。
林盛昌回首這段轉型之路,他坦言,箇中辛苦難以對外人道。要推動一家資本額650億元,海內外員工人數逾1.4萬人的企業,展開「策略轉型」,他形容,「這是一場巨幅的工程變革,也是一項艱鉅工作」。
下一步 卡位車用手持
華映總經理林盛昌是面板產業最年輕的總經理。現年47歲的他,四年來帶領華映策略轉型,終於在2013年第3季轉虧為盈,今年挑戰全年獲利目標。展望未來,林盛昌為華映擘劃出瞄準車用面板、手持式裝置,並均結合內嵌式觸控技術的發展藍圖。
在林盛昌堅定目標正確的信念下,一次又一次地帶領華映突破挑戰,打造出華映紮實的作戰部隊,針對未來營運方向,以下為專訪摘要。
問:華映的產品發展策略?
答:車用面板市場非常重要,已經是面板廠列為兵家必爭之地的重點戰場。
華映自2008年真正開始耕耘車用面板市場,這是一個封閉且極端講究品質的領域。幾乎要花二年的時間,通過層層的驗證考核,才能見到車用面板的採購及公司主管。
華映2011年車用面板出貨為220萬片,2012年成長到410萬片,2013年再衝上750萬片,今年則要挑戰1,000萬片的目標。目前車用面板主要的供應廠商包括:夏普、日本顯示器(JDI)及樂金顯示器(LGD),友達、群創和華映。
我為華映訂下2015、2016年車用面板要出貨1,500萬片,擠入全球車用面板前三名的挑戰目標。
華映在車用面板仍以供貨給售後市場(after market)為主,也將努力打進原廠供應鏈。
其次,在手持式裝置(包括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方面,華映要做價值鏈的加值,除了增加自己的附加價值外,也要協助客戶創造價值。無論是在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未來內嵌式觸控將會是主流技術。車用面板也要整合內嵌式觸控技術。
問:華映在觸控技術的布局?
答:雖然目前外掛式的觸控面板,仍是市場上的主流,但是,所有的面板廠都會積極發展內嵌式觸控技術(包括:on cell及in cell),未來內嵌式觸控將會是主流技術,面板廠才能拿回主導權。
經過2013年的努力,華映今年在on cell的量產,尤其是在智慧型手機部份,出貨數量將呈倍數成長。華映已掌握幾家品牌客戶的訂單,今年可以稱得上是on cell跨出元年後,能夠收成的第一年。
接下來,在on cell的基礎上,華映還是會往in cell發展。至於將面板驅動IC與觸控IC整合作業,已與策略夥伴積極開發中。
愛地球 推綠色供應鏈
面板廠的製程屬於半導體技術,因此,被歸類為耗費能源的產業。不過,華映不忘對地球社會環境的責任心,從產品的研發源頭就將環境保護列為開發的重點。
同時,擬定綠色環保發展策略與管理計畫,務求為地球環境盡力,落實綠色與永續的經營管理,並攜手供應鏈廠商同步展開綠行動,要與地球環境和諧共存。
華映總經理林盛昌表示,「企業永續發展」一直是華映公司經營所秉持的精神。華映自2010年提出低碳企業行動計畫 (簡稱Green Actions),成功的將綠色思維導入營運策略中,並轉化為實際行動。2013年獲得「台灣企業永續獎」,顯示華映在綠色與永續經營管理上的努力獲得肯定與認同。
林盛昌表示,未來華映將持續落實綠色與永續的經營管理,於2013至2015年推動「華映綠多讚計畫」,主要以綠領培育為起始點,也就是建立綠色職場,深化環境教育,培育綠領人才,展開一連串循環綠色供應鏈、綠色採購、綠色會計、綠色製程、綠色產品、綠色包裝及綠色關懷等八大面向,致力成為良好企業公民,並轉動綠色的善循環。
華映綠多讚計畫也希望掌握綠色發展趨勢,創造綠色新事業的商機,達到「消費者用得開心,地球過得安心,企業賺得放心」的綠色永續目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