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迪頓(Angus Deaton),自謙並非拿了諾貝爾獎就能解答所有問題。與其它冰冷的經濟學研究相比,一般人對迪頓的貧窮、貧富不均等相關著作可能更有感覺,但他不改學者本色,在沒看到十足證據前,不輕易下定論。
2016大師論壇預計5月18日在台北國際會議中心舉行,將邀請迪頓就「以台灣為例,談消費、貧困與不平等」發表專題演講。大師論壇由本報、中華經濟研究院與臺灣銀行主辦,富邦金控、兆豐金控、合作金庫與摩根投信協辦,亞洲大學為合作單位。
迪頓認為,不該把全球化的負面效應全怪罪中國,主張透過教育來幫助那些全球化浪潮下的輸家。
中國在數十年內經濟大幅成長,幫助許多人脫離貧窮,無疑是全球化的大贏家,但他懷疑這種高速經濟成長能否持續,若成長放緩,統治者正當性恐被挑戰。經濟成長也不是阻擋民主化藉口,未來中國可能要擔心既不民主、經濟成長也不強勁。
在儒家文化影響下,東亞國家人民就算存了很多錢還是不開心。台灣的貧富不均在迪頓眼中問題不大,不均之所以會成為焦點,往往是經濟成長不夠強。面對中國經濟實力大幅提升,他提醒,台灣不必過度恐慌中國經濟太強,反而該擔心如果中國經濟不成長,台灣該怎麼辦?以下是迪頓在普林斯頓大學訪談紀要:
問:你的最新研究發現美國非西語裔中年白人的死亡率上升,主因是全球化嗎?
答:你意思是全都中國的錯?哈哈哈。
問:嗯,我沒有這樣說。
答:哈哈哈,我也沒有這樣說,我只是把這個問題點出來。那些只有高中畢業的人確實日子愈來愈難過,全球化是部分原因,科技改變也是原因,由於工作被機器取代,不少人被迫離開職場,而我們不能說是中國人、泰國人或柬埔寨人搶走他們的工作。我們的政治體系沒好好處理這些問題。
雖然歐洲表面沒有這類現象,但我們必須考慮其他變數,例如藥物的易得性,或人們是否容易買到槍械來自殺,也許其他國家也有同樣嚴重問題,我們不知道。
問:是否有方法能解決全球化的負面效應?
答:對此我覺得要非常小心,我不認為阻擋全球化是個好方法,雖然有些人因全球化成為輸家,但所有人都享受全球化帶來的好處,例如亞洲國家生產的便宜貨物。我們要做的事並不是阻擋全球化,而是在政策上幫助那些在全球化浪潮中落後的人,例如轉職訓練、就業保險,不能讓這些人永遠落後。每個人都有不同主張,但我覺得教育政策特別重要,希望這些孩子能做得更好,某些證據也顯示在教育上的投資是值得的。
問:你怎看全球化對中國的影響?
答:中國的經濟成長讓許多人脫離貧窮,所以我們不該阻擋全球化的腳步,包括中國、印度或未來的非洲,許多人都因全球化脫離貧窮,生活更好,但中國隱憂是底層人民不像上層階級那樣受益,貧富差距持續擴大。
問:為何中國能在短時間內大幅推動經濟成長,但非洲與拉丁美洲國家不行?
答:我覺得對中國或印度來說,把經濟拉到一定水平很容易,但持續推動高速成長很難,當經濟發展到美國或歐洲程度時,很難將成長率保持在10%,因為你不可能快速創新。當然中國、印度或非洲國家有很大成長潛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