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五二○逼近,北京對「九二共識」的表態施壓,相對於台灣新執政團隊的冷處理,似顯示雙方分歧難以妥協。如今,兩岸關係又站在歷史的十字路口,兩岸關係何去何從,全世界屏息以待。九二共識在兩岸之間,本質就是「一個共識,各自表述」。對北京而言,九二共識是兩岸對一個中國的共識;對台北而言,九二共識是「一個中國,各自表述」,形同各說各話。北京要的是「一中」象徵意義;台北要的是「各表」的空間,彼此都滿足對內交代的政治需要,兩岸才能擱置主權爭議,進行協商互動。從實質內涵而言,九二年兩岸真正達成的共識點是「擱置爭議、求同存異」。
海基會前董事長辜振甫的回憶錄「勁寒梅香」書中指出,用「九二諒解」比較恰當。因為雙方對「一個中國」的原則有共識,但對「一個中國」的內涵沒有共識。
如今兩岸關係又面臨新的歷史關鍵時刻,大陸基於對台灣新政府的不信任,把堅持「九二共識」視為維繫兩岸關係的共同政治基礎。
北京也清楚,在台灣新民意氛圍下,要蔡英文接受「九二共識」的難度很高,因此釋放訊息表示只要新執政團隊能說明兩岸關係性質,確認兩岸不是國與國的關係,即使不用「九二共識」名稱,或者以「中華民國憲法」來表述,大陸雖不滿意但也能接受。
對蔡英文而言,去年出訪美國提出的「中華民國憲政體制說」,就已對北京釋放善意,隨後蔡英文接受國內平面媒體專訪又重申一次。
憲政體制說的第一個善意是憲法增修條文。增修條文將國家分為自由地區與大陸地區,前言還有「國家統一前」的文字,是不折不扣的一中憲法。
第二個善意是憲政釋文。具體例子是大法官釋字三二九號,該號解釋聲請背景關於辜汪四項協議於簽署後是否需要送立法院審議的爭議。解釋文明確將「條約」定義為我國與其他國家或國際組織締結的書面協定;至於兩岸協議並非國際書面協定。這個釋字明確化兩岸關係不是國與國關係。
兩岸當局若能重新回顧當年辜汪會談歷史,延續辜汪會談展現的「妥協與善意」,關照對方所關切的核心利益,或能為兩岸再闢新章。
對蔡英文政府而言,遵守中華民國憲法是化解僵局的出路。五二○就職演說的關鍵論述「我將在中華民國現行憲政體制下,依循憲法與普遍民意,持續推動兩岸關係的和平穩定發展」,加入憲法二字,絕對有穩定兩岸的積極作用。
對北京而言,台灣政黨輪替已成新常態,大陸的兩岸戰略思考,是要鼓勵民進黨中間務實路線的抬頭?還是要死守九二共識四個字,步步進逼,冒著把蔡英文推向深綠、兩岸關係倒退崩解的風險?在兩岸關係的關鍵歷史節點,北京應有與時俱進的思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