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故事:隨著時代改變,以及部分地區的戰亂動盪,「身分」的定義正在改變。你是否想過如何定義自己的身分呢?英國廣播公司世界服務(BBC World Service)今年進行的調查發現,自認為全球公民(global citizen)的人們,逐漸比自認為國家公民(national citizen)的人們還多;這種情況在開發中經濟體尤其明顯,但在工業化國家反而漸減。 BBC今年初委託民調機構「全球掃描」在18個國家訪問2萬多名受訪者如何描述自己的身分,及對跨國聯姻、接受難民等問題的看法。結果顯示,開發中經濟體中約56%受訪者自認為全球公民,而非國家公民,且他們看重這個概念比其他事物還重要。這些國家包括中國大陸、祕魯和印度,其自認全球公民的受訪者比率依序為71%、70%和67%。分析師認為,開發中國家公民認為自己比較外向且具全球觀。 相對之下,全球公民的概念在工業化的富裕國家中,於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後逐漸轉弱。以德國為例,僅30%的受訪者自認為是全球公民。全球掃描專案經理貝利爾說,全球公民調查開始15年來,今年德國的全球公民歸屬感最低。他說:「德國總理梅克爾去年宣布接納100萬名難民後,德國人經歷了一種非常緊張的環境,在政治或情感上皆然。」德國人在梅克爾的門戶開放政策後,在某種程度上需要重新尋找「德國人」的靈魂。 在接納跨國聯姻的問題上,高達91%西班牙人歡迎跨種族或跨國婚姻,但在德國與俄羅斯的贊同率僅分別為34%和43%。貝利爾說,人們對跨國婚姻的態度反映該國人接納新來移民的程度,許多德國受訪者對此問題充滿不確定性。 該調查顯示,印尼是國家公民概念最薄弱的地區,僅4%受訪者自認為印尼公民。印尼人的地區主義觀念很強,56%受訪者用地區來形容自己。類似情況發生在巴基斯坦,43%的巴基斯坦人以宗教來界定彼此,而非國家或地區。 BBC指出,這個調查的弔詭之處在於,訪查者沒有明確地告知受訪者「全球公民」的定義。事實上,全球公民是個很難定義的觀念,於是訪查者給予受訪者理解全球公民的空間,並讓他們根據自己的理解來回答問題。 BBC指出,全球公民可能是人們透過網路連結全世界,或是一種全球經濟影響力;對某些人來說,則是各國人們協力解決氣候變遷等問題的團結精神。在通訊與網路的世代,更多人認為,全球公民是透過社群媒體發聲。也有些人認為,全球公民代表人們在國家間的移動與移民增加。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