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15日 星期日

No.323 史前巨石、社會記憶與當代文化景觀──紀念宋文薰先生、一起找路回家:博物館與原住民社群相偕而行、為國寶說故事系列


【明周娛樂•時尚報】包含藝人動態、名人時尚等精彩內容,一次滿足你的「娛樂、時尚、人文、生活」品味! 沒有Magic,只有Basic!【經理人月刊電子報】以實用易學滿足經理人的管理需求,讓你提升管理能力無負擔!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6/05/15 第323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話題•話語
  史前巨石、社會記憶與當代文化景觀──紀念宋文薰先生

博物館頻道

  一起找路回家:博物館與原住民社群相偕而行

創作芬太奇

  為國寶說故事系列:玉匠(下)
搶鮮報
史前館粉絲頁
   
  參觀服務
史前館
 

開放時間、票價
語音定時、預約導覽
參觀須知
交通資訊

卑南文化公園
 

開放時間、票價
參觀須知、交通資訊

導覽服務

  博物館花絮

臺灣銀行與史前館攜手 協助偏鄉學童圓夢

  5月6日來自長濱國小的86名學童與贊助經費的臺灣銀行貴賓一同參訪博物館,學童們親眼看到博物館裡的大象、犀牛、史前人,瞭解荷蘭人在臺灣東部聚落的故事,最後體驗淘金沙活動。小朋友們紛紛表示很開心、收穫滿滿,回去就能跟家人朋友分享博物館參觀的趣事,希望下次還可以再來。

  臺灣銀行105年廣宣公益活動,除了協辦史前館『尋找東方金銀島』特展外,更贊助史前館『圓夢』計畫,提供偏鄉學童參訪博物館的機會。5月6日臺灣銀行由陳鴻副總經理帶領一行8人與長濱國小的學童們一同參訪博物館並進行教育體驗「淘金沙」及「史前文物印印樂」DIY手做活動。陳鴻副總經理表示,非常開心今天來到史前館,尤其跟著小朋友們共同參觀展覽、認識臺灣,是很特別的經驗。尤其看到大家神采奕奕,頻頻發問,小朋友們各個笑開懷,表示臺灣銀行能提供了很正面的幫助。

  張善楠館長表示:感謝歷年贊助史前館圓夢計畫的機關團體,因為許多偏鄉學校,礙於經費無法安排學生走出校園,透過公、私協力整合資源,為學童們提供了接觸並參訪豐富多元博物館的機會,深度的認識屬於自己居住的臺灣環境與的文化。本次臺灣銀行共贊助台東縣偏遠地區3所學校(桃源國小、長濱國小、泰源國中)約160名師生到館,我們由衷感謝。

  近3年來,史前館積極透過各種管道、特展或計畫,爭取公、私立單位經費,就是希望能擴大邀請偏鄉弱勢學童或社福團體到館參訪。結合企業或機關團體與本館合作的力量,擴大孩子學習體驗的場域,讓偏鄉學童獲得參訪博物館的機會,開啟校外學習的機會之窗,達成孩童們的想望。

文/呂亞竹、邱瓊儀
圖/夏麗芳

 


 

  每年五月份是全球博物館熱烈慶祝國際博物館日的時候,同時也反思博物館可以做些甚麼促成讓世界更好的作為。今年度主題是「博物館與文化景觀」(Museums and Cultural Landscapes),強調博物館作為守護文化資產的機構,可以透過各種方式提高民眾對議題的認知,在實踐上做出意義深遠的貢獻。花東有許多在遺址表面上的巨石,長期以來鄰近族群與人們對史前巨石擁有許多連結的關係。更認識巨石、更認識人們的思維,也是我們可以共同來守護多種社會記憶的實踐。

  從戶外的文化地景,轉入館內典藏的物件,博物館其實像是威力無窮的時光機,透過保存的服飾也保存了祖先的針路與思路。博物館透過開放觀看典藏物件予有意願參與重製的工藝者組織,讓古老的文物有了重新被後代感受、解析與溫故知新發展出新作品的機會。這是博物館能夠參與在原住民工藝製造未來的路上,最好的貢獻之一。

  國立臺東大學以史前國寶為創作發想的系列文章,本期為「玉匠」連載的下集。擁有特異功能的猴爺,心軟的他因為救人心切,被村人發現他的寶物功能,能夠治百病的玉管,反而讓他因此惹禍上身。猴爺到底發生了甚麼事呢?

 
 
 

史前巨石、社會記憶與當代文化景觀──紀念宋文薰先生

文/葉長庚•圖/葉長庚、夏麗芳


宋文薰先生於臺東泰源遺址與單石合影(夏麗芳攝)

  大多數考古工作所發現的史前遺跡、遺留等皆被埋藏於地底下,這些屬於史前人群活動與生活所產生的物質遺留承載著讓現代人認識過去文化與社會的主要線索及資訊。然而,有部份的史前遺留,不僅代表過去,也成為社會記憶的載體,更形成當代文化景觀。臺灣東部的史前巨石就是最好的例子。

臺灣的史前巨石

  最早提出臺灣巨石文化說法的是鹿野忠雄先生,他蒐集許多田野調查的材料,認為臺灣東部所發現的許多大型石造物是巨石文化的代表性遺物(鹿野忠雄著、宋文薰譯1955)。1980年代,宋文薰教授藉由臺灣東部各類型石造遺物的分布,以及麒麟遺址發掘出土的單石排列遺跡和年代資料,與連照美教授提出「麒麟文化」,主要包括岩棺、石壁、巨石石柱、單石、石像、有孔石盤等,屬於新石器時代的史前文化,主要分布在海岸山脈東側(宋文薰1980)。

  然而,近年來臺灣東部新發現不少出土巨石的史前遺址,使得臺灣史前巨石的議題有更多討論與看法,但是也因為巨石主要曝露在遺址地表,所以長久以來其脈絡關係一直是考古研究上最難處理的問題(葉長庚2014);但是,也因為巨石大多露出在地表,而與後來同樣生活在該區的人群有了新連結。

詳全▲TOP

 
 

一起找路回家:博物館與原住民社群相偕而行

文•圖/方鈞瑋


學員丈量、記錄祖先製作的服飾。

  回家,對大多數人而言是再平常也不過的事。當每一個人結束一天的工作或學習之後,自然而然就要回家。家,對我們而言,是歸宿、是避風港,也是我們所來之處。然而,「回家」對臺灣原住民族而言並不是那麼理所當然的事情。

  從有文獻記載的17世紀中葉開始,由於外來力量進入與漢人移墾,臺灣原住民族逐漸從多數族群轉變成少數族群,政治與經濟環境的改變對他們的社會與文化產生劇烈的變遷。有些原住族群更因為與移民群體在生活空間上的爭奪下,被迫離開故鄉,輾轉在不同地區流離。日本統治期間(1985-1945)對原住民族所進行的武力征伐、集團移住或同化政策等,以及二次戰後外來政權的統治,對臺灣原住民族的社會文化更造成前所未有的劇烈影響。

  1980年代原住民運動興起,除了將原住民長期以來遭遇到的不平等待遇公諸於世外,有一群人選擇回到部落,開始以不同的方式真正的「回家」。他們有些人以尋根的方式回到祖居地,探索祖先所來之處;有些人開始製作部落地圖,試著記錄祖先曾走過的路徑;有些人開始記錄與復振傳統祭儀,或是重新學習傳統技藝,以針線為路徑,循著線索回家。

詳全文▲TOP

 

 

為國寶說故事系列:玉匠(下)

文/張念譽•圖/王怡琇、史前館提供


同學分享創作的想法。

  一陣陣吵鬧聲傳來,太陽不曉得走了多少距離,猴爺也不知躺了多久。他被吵醒了,從裡面站起來,看到村民往一個地方跑過去,他感到緊張也跟著跑過去。原來是村長出事了,長年來病痛纏身,一直以來都還過得去,現在終於撐不住,倒下了。

  「啊……」眼看村長躺在床上呻吟,猴爺感到難過,緊握住口袋裡那三塊石頭。「沒人能幫助村長嗎?」猴爺問身旁的居民。「沒用的,已經試過很多法子了,吃了不少藥草,但都不見療效,村長忍著病痛這麼久,看來也到極限了。」猴爺聽完感到猶豫,一會兒,他一個人偷偷走到森林深處取了水。

  「村長,現在還不是你離開的時候。」猴爺從衣服裡,抽出五根長長的管子,是玉做的管子,每根長度約兩掌寬,管徑頗小、管子中空,在管中離兩端約一掌寬處,有一小片薄薄的玉片擋住,上面有一個很小的洞,恰好打通,成為兩端的通道,這是猴爺的第二樣玉神器。

  猴爺小心翼翼將水倒入其中一根玉館,拿個小碗接流下來的水,水流得很慢,猴爺也很有耐心地等候。「一根解外傷,兩根治內傷,三根消病痛,四根除惡疾,五根……」當猴爺邊喃喃自語邊倒水時,他感覺到身後有人,連忙藏起東西轉身察看。是一個小男孩,猴爺認得它,是村裡的小孩,常在他身邊繞來繞去。

詳全文▲TOP

 
 

史前館臉書(Facebook)粉絲頁!

請至臉書「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粉絲頁按讚,就可以不定時收到最新的史前館活動訊息以及其他相關連結!誠摯歡迎您的大拇指!

特展:

  • 尋找東方金銀島-看見台灣四百年前東部村社特展
    時間:105年1月26日至105年12月18日
    地點:本館第四特展室
  • 部落采風-原住民青年技藝創作靜態展
    時間:105年6月4日至105年9月11日
    地點:本館二樓迴廊
  • 人神盟約:排灣族maljeveq展
    時間:103年12月30日至105年7月10日
    地點:本館常設展廳B1通道
  • 重返水思路:Kiwit奇美部落特展
    時間:104年8月1日至105年5月22日
    地點:
    本館第一特展室
  • 國家重要古物──白守蓮遺址岩棺展示
    地點:本館山之廣場迴廊
  • 遠古的臺灣故事
    地點:鹿鳴溫泉酒店

主題講座:

  • 2015年臺灣考古工作會報
    時間:2016/06/04(六)-06/06(一)
    地點:本館行政中心二樓 國際會議廳
  • 518國際博物館日達人專講
    時間:5/18(三)PM14:00-17:00  
    地點:本館行政中心二樓 (60人教室)
    講師姜柷山主講「17世紀荷蘭人東部尋金帶給東部原住民哪些影響?」 網路報名:http://reservation.nmp.gov.tw/   
  • 主題論壇
    名稱:台灣在南島文化地位的再審視-文化地景的守護與詮釋
    日期:5/27-28
    地點:本館國際會議廳 (更多訊息)  

主題活動:

  • FUN手作DIY專區
    時間:105年週三∼週日10:00∼16:00
    地點:2F迴廊
    彩繪史前洞洞豬、創意杯墊、獨一無二身份勳章、療癒系多肉植物盆栽等等多元手作活動,讓參觀民眾好逛、好玩、好藝術。 活動費用:依各項材料計價
  • 本館主題導覽(較適合親子參與)
    活動時間:每周二至周日  上午10:00及下午3:00各一場
    活動人數:每場次20人(因場地限制,請包涵)
    請至本館二樓展示廳入口處登記
    〔5月〕TATALA-蘭嶼拼板舟
    〔6月〕LOOK!!樹上蛙是誰??

 

特展教育活動:

  • 聽繪本故事玩戳戳樂
    時間:5/22、6/19(週日)10:00-11:00
    地點:教育資源中心
    講者:故事媽媽 免費,每場限25人,報名請洽(089)381166轉523、592。
  • 多元文化月
    時間:2016/5/29∼2016/6/26 14:00-17:00
    地點:教育資源中心 費用:材料包一份80元
    5/29(日)喜洋洋宮燈
    6/05(日) 印尼Babi小豬置物盒   
    6/16(日) 美麗的越南風鈴 chuong gio
    6/26(日) 泰國祈福感恩水燈loy kratong
    報名方式:網路報名:http://reservation.nmp.gov.tw/;教師請逕上全國教師在職進修資訊網報名。 聯絡洽詢:(089)381166#523、592
  • 【動手做】魔力彩虹球
    每週六、日9:00~16:00│教育資源中心│費用:材料費10元
    現場報名│趣味超越水晶球,魅力更勝牛頓球,滾來滾去像雪球,彩虹圈圈,有球必應,就在魔力彩虹球。

  》南科分館

  • 518國際博物館日
    南科巡禮5/18(三)AM9:30、PM14:30各一場(參觀遺址、文物陳列室與考古工作站)。免費參加,事先報名(06)5050905#8339翁小姐。

  》卑南文化公園

  • 518國際博物館日
    (1)導覽•遺址•動手作5/21(六) PM14:00-17:00(考古現場、月形石柱、展廳導覽,附飲料與薏米珠手鍊動手作•免費提供40份DIY材料,事先報名(089)310001鄭小姐。
    (2) 原住民市集5/22(日)PM14:00-16:00、樂舞展演5/22(日)PM16:00-18:00臺東高商原舞團演出(露天劇場)。預售票300元/張、當日票350元/張(內皆含樂舞門票與市集消費抵用卷),預購洽下賓朗社區發展協會0939-021-557孫賈先生。
  • 初夏夜探∼昆蟲夜間觀察
    活動日期:2016/5/28、6/4(六)19:00∼20:30
    活動費用:酌收活動費50元(含保險費)
    活動內容:每年的五、六月份是各種昆蟲最活躍的季節,卑南遺址公園生物具多樣性,特別在夜間能觀察到豐富的昆蟲生態,幸運的話還能看到羽化的精彩畫面,除了昆蟲,鳥類與哺乳類動物也是夜間觀察的重頭戲,具豐富經驗的講師將引領大家來一場精彩的初夏夜探。
    報名方式:請逕上本館官網報名,網址:http://reservation.nmp.gov.tw/       
  • 預約卑南文化公園「遺址環境教育主題課程活動方案 (更多訊息
    卑南文化公園為史前卑南遺址的所在地,是國內第一座考古遺址公園,成立之初即以保存史前遺址為基礎,並以文化再現和環境復原的規劃理念,呈現出一座兼具自然與文化的遺址公園。園區多年來致力於文化保存與自然生態棲地的營造,為了提供民眾多元的學習與提升博物館教育功能,亦致力於推動成為東部地區優質環境教育學習場域。課程方案主軸以「人與自然」為核心,包含有人與自然的互動所產生的文化與環境問題,以及引導人們認識自然及學習如何與自然相處。在此核心理念下,共規劃6套課程方案。
  • 105年學校暨團體預約卑南文化公園DIY體驗活動方案 (更多訊息
    卑南文化公園是約在三千年前歷史發生的現場,為讓您有親臨歷史現場的感覺,我們規劃的DIY體驗活動是以:再現史前生活聚落文化,及還原當時的生態環境為體驗進行之方式。「做中學」是從事教育工作耳熟能詳的重要方法:「我聽到的容易忘記,我看到的容易記得,我親自做的才真正了解。」所以,我們提供以學童為中心的學習方式,在這裡讓學童實際體驗三千年前卑南文化的食衣住行等種種生活樣貌,活動透過動手做或遊戲體驗的方式,了解卑南文化公園所擁有的考古人文或生態環境的相關知識與概念,值得一提的是,這些活動是有作品可以帶回家作紀念,這是學校選擇校外教學時最好的學習與回憶。
  • 105年公務機關預約卑南文化公園體驗活動 (更多訊息
    本館卑南文化公園為全國首座具有自然風貌的考古遺址博物館,擁有在地史前文化、原生植物、自然生態等豐富多元的資源,又是世界文化遺產的潛力點,故兼具本土與國際視野的多重風貌,可提供公務人員既廣域又深入的多元學習內容,並使公務人員之身心靈有親近自然、汲取原始能量,充實終身學習資源網絡的機會。 在文化素養的課程中,我們安排了公園展示廳的導覽解說,可搭配「手創軟陶飾品」、「卑南玉飾」、「玩彩繪」、「陶罐大變身」體驗活動。 在生態教育的課程中,安排公園原生植物解說,搭配「天然手工皂」、「拓印樹葉手提袋」、「月桃編留言板」、「葉打葉美麗」或「薏米珠手鍊」體驗活動,以增進自然保育的觀念,達到生態永續經營。 以上所安排之課程兼具滿足個人與組織雙面需求的功能,對個人而言,參與公園的體驗進修活動,可獲取不同領域知識、能力與技巧,將可更進一步認識在地文化與生態;就組織而言,透過公園的體驗進修活動,以蓄積再出發的能量,可確保組織內的成員具有因應現在及未來工作需求的能力。
 
行政院廣告

更多博物館最新訊息:http://www.nmp.gov.tw/news/list.php

105年5、6月活動資訊 PDF 下載

▲TOP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您或許對這些文章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