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資金氾濫,找不到好的投資標的,許多投資工具的成長性非常平緩,且下半年市場波動恐更為劇烈。在現今這種「超微利」年代,想要獲得2到3%的投資報酬率,難度日益提高,但一個不小心投資錯誤,就有10到15%的下檔風險。
面對詭譎多變情勢,我建議,除拉高多元資產配置比重之外,儘量選擇下檔風險小的投資標的,還有一個關鍵,即「考慮Yield(收益,例如股息或殖利率)」取代投資價值與成長性。
Yield是什麼?舉幾個例,美國股神巴菲特從來不碰科技股,但今年卻大買蘋果股票;巴菲特看中的是蘋果長期以來擁有大量現金,「他要的只是息而已」。
很多人覺得奇怪,520台灣政黨輪替後,外資居然買進台股千上億元;要知道,外資買的也不是台灣的成長性,而是台股的股利率。亞洲的日本已採行負利率,但台股收益率卻有4%,這就是「強調Yield取代投資價值與成長性」。
半年前,大家統統都看衰能源類股,但去年到今年,投資市場最大變數就是油價。在國際原油漲回一桶50美元後,能源股已經翻轉,巴西、俄羅斯等市場,又成為資金追捧對象。你會發現,今年股市漲最多的,居然是經濟成長最差的,巴西和俄羅斯不僅經濟不佳,連政治局勢都不穩,但漲幅卻驚人,因為投資市場改追求「息」。
強調有高殖利率的高收債利差原先有800多點,但現在只有600多點,就因為資金不斷流入,債券價格上漲,收益已在下降;但我認為,找不到去處的資金,投資高收債步伐不會停,且高收債也不是想買就有。歐債已被歐洲央行買光,歐洲央行買到沒有公債可買,已開始買垃圾債。
還有,歐、日實施負利率之後,負利率已產生「延伸效應」,從公債傳導到公司債市場;現在連LV、GE、嬌生這些國際品牌發的公司債,都是負利率。我認為,負利率還會從成熟國家傳導到新興市場,未來存款戶會發現存款利率也是負的,所以,投資人可繼續等到利率變負的,或者先考慮把錢放在「息」比較誘人的地方。
(本文由黃培直口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