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抗短線誘惑 現階段,是執行長充滿挑戰的時刻。全球各地經濟都處於慢速成長模式,而且,幾乎每一個區域都因為政治的不確定性,讓企業難以進行長期規畫。尤其在美國,股東行動主義者常直言不諱地強力批評企業領導人。這些因素說明為何長字輩職位看來更迭頻繁:2015年,全球執行長異動率達到近17%的最高峰,而且在過去幾年離職的執行長中,有超過五分之一是遭到解雇的。 因此,這麼多執行長聚焦在短期,又有什麼好驚訝的? 在這種慘淡的背景下,我們欣見一群企業領導人能締造良好紀錄,因而得以持續待在這個職位上,並執行長期策略。平均來說,「全球執行長100強」迄今任職時間是17年,並為公司股票創造2,091%的總報酬率(經調整匯率的影響),或是20.2%年報酬率。 今年的名單再度顯示,成為高績效執行長並非只有單一路徑。看看前三名的執行長,他們的經歷就大不相同:拉斯.索倫森(Lars Rebien Sorensen)原本念的是森林,三十多年前加入諾和諾德(Novo Nordisk),擔任過不同的營運職位之後,升任執行長。馬丁.索瑞爾(Martin Sorrell)取得企管碩士學位後,在廣告業待了十年,然後買下一家空殼公司的股權,透過一系列大膽的收購行動,創立了WPP這家全球最大的行銷服務公司。帕布羅.伊斯拉(Pablo Isla)念法律,曾在西班牙財政部工作,然後成為快速時尚零售商Inditex的執行長(見本期由本刊英文版集團總編輯亞迪.伊格納西斯〔Adi Ignatius〕主持,三位執行長參與的圓桌對談)。 自從2010年推出全球執行長100強以來,我們進行排名的基本哲學始終沒變:對企業領導人的評斷,應該根據他們整個任期內創造的成果,而且應根據客觀的資料來衡量,而不是大眾的意見。這種方法能獲得更真實、也更可靠的績效全貌。正如棒球員的生涯打擊率,不會因最近幾次打數而驟升或驟降,我們的排名也不會因上一季、甚至上一年的數字而明顯變動。其實,今年前三名的執行長,2015年時也全在前五名以內,其中,索倫森更是第二年蟬聯冠軍。 話雖如此,我們把這種排名視為一項持續性的實驗。每一年,我們傾聽讀者的回饋意見、諮詢外界專家、編輯群的彼此討論,全都聚焦在一個問題上:有沒有什麼辦法,可以讓下一年的排名變得更好?...看完整榜單請前往 2016全球執行長100強【專題網站】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