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73期】 2017.04.20每週四出刊 | |
|
|
| 全台唯一紙博館!手工紙傳承父願 | 作者:陳信佑 攝影:賴永祥 | 這是一個女兒為父親完成遺願的故事! 車水馬龍的台北市長安東路上,隱身一間全台唯一以「紙」為主題的博物館。几淨的落地窗門面,透出溫暖的鵝黃色燈光,走進館內後,赫然發現,原來紙,擁有這麼多的想像! 。 | | 在這四層樓160坪的空間中,陳列多種材質的紙張,還不定期舉辦紙藝術展。一樓小型紙工廠區,擺放各種手工造紙的機械,看似模型,其實都是真品。 「『樹火』是爸爸的名字,這間博物館一直是他生前的願望,」樹火紙博物館執行長陳瑞惠表示,父親從事造紙業30餘載,對紙有深厚情感。早年陳樹火赴日洽商時,見到許多專門介紹紙的文物館,興起辦博物館的念頭。 偏偏造化弄人。1990年10月,陳樹火夫婦赴中國大陸時,不幸在廣州白雲機場空難中罹難。博物館,終究成了未竟之志。 其實陳樹火在生前,曾熱血地向家人訴說辦博物館的想法,七名子女認為在沒場地、經費和經驗的情況下,談何容易?但陳樹火則十分堅定:「沒關係,我們有多少能力,就做多少事。」 父親驟逝一個月,為了完成爸爸遺願的陳瑞惠,動身籌備博物館。缺乏博物館專業的她,到處進修相關課程,兩年內蒐集超過2000件紙的史料文物。1995年,父親逝世後五年,樹火紙紀念博物館正式誕生。 手作的溫度 當季食材入紙 起初,博物館以靜態展覽為主,到了第七年,陳瑞惠心生警覺:「若沒有新元素注灌,將來會淪為蚊子館。」 於是她開始為博物館找尋新動力。首先,不定期邀請藝術家進駐博物館,接著推動美感教育,於2002年成立「美術部落」,和大台北地區小學合作,開設兒童紙藝美術課程,不只學畫畫,還教小朋友造紙,一做便是15年。 而目前,除了定期特展,博物館還有「每季一紙」造紙體驗:利用當季的食材製作紙張。比如,將曬乾的茶葉、艾草或柑橘皮摻入紙漿,植物的纖維會浮凸而起,成為有立體感的手工紙。 投入文創產業逾20年的陳瑞惠,曾和無數知名藝術團體合作,例如雲門舞集〈狂草〉的舞紙、修復士林官邸臥房所用的壁紙、文資會保存史料的無酸紙及兩廳院大型公共裝置藝術等,都由陳瑞惠率領團隊研發而成。 而今年的文博會,樹火亦有角色。其中,文博主題館的空間布置,將使用博物館研發的透光性紙張(類似和紙)。主題館策展人王耀邦說:「當光穿過紙時,會因行走的角度不同,產生光影錯落變化。」 想體驗手工紙的藝術魅力嗎?結束文博會行程後,來樹火紙紀念博物館逛逛,人稱「陳姐」的陳瑞惠,將向你娓娓道來台灣紙業的精采故事。 …想了解更多請點擊 | | | | | | | |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