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云:「當一個人開始回憶過去種種,老矣。」我不認為。但唯一可能因為社會議題,而情不自禁地跟著回想,如此而已。不久前,看到一個公共議題,談的是為了經濟飛奔的時代,破壞了生活空間的環境。因此延伸到過去生長於臺灣貧窮年代的人,卻有機會享受豐富的公共空間資源。所指的當然是生態與處處樹林的環境。因此我開始有了聯想。 從歷史來看人的遷徙是為了謀生。古歷史的遷徙故事,大多是因為擴增版圖而戰爭,或因氣候變遷而移居,為的是要過更好的日子。然而從近代史來看,人們想擁有的是,更舒適的物質生活。
時代變遷是配合各種消費行為,取代了傳統價值的機制與規範。現代社會好像任何美好的事物都可以標上價格,享受富裕生活成為終生的追求。許多檯面上的企業家,他們比起舊時代的人們更需要思想上的糧食與補品。因為所面臨的多重危機,例如榮譽、友情、親情已成為消費品,可以被出賣甚至趨向更嚴重的境況。不禁讓我懷念貧窮的舊時代。貧窮,反而造就當時人類完善的成功特質,更成為現代無價的珍寶。
貧窮帶來許多好處。有形的事物例如,沒錢買零食至今牙齒健康如昔;沒錢念書更加懂得向上奮鬥;沒錢買玩具自己動手製作,造就靈巧。無形的價值是良善的社會風氣教導出來的,如有責任感、正義感、同理心、秩序感、熱忱心……等。
這些才是我認為的當時代公共資源。我們出生在沒有聲色場所的年代,所以看盡宇宙的變化。大量閱讀詩書,藉詩書的指引延伸閱讀人生。當時候的師長們,各個有紮實的學問。耐心地指導生命該有的態度,常舉文學之詞激勵學生。教我們做人要好、做事要專、少說話、多做事。
何其有幸的年代,沒有戰爭只有貧窮。但貧窮卻驅使我們,願意心存善良種福田。讓我們懂得一次做一件事情的重要性,因為專注才能產生虔敬之情。專注也不會三心二意,而付出的同時從不求回報。母親常提醒,不要與人串門子。避免口舌是非,招來憂患。誠如魯迅之言:「當一個人內心覺得充實,則選擇沈默。反之,感到空虛則滔滔不絕。」所以我們懂得不斷充實內在。母親也指示她的孩子不要說大話,更不要說夢話,做了再說。換言之,當人有了理想就應該化為行動去實踐理想,把想法變成做法,而不是光說不練。
分享一個真正貧窮造就成功的故事。達文西是生長在文藝復興時代,一個全方位的天才。私生子的他,沒有機會求學,一切依賴自學。也因為終日遊蕩在天地之間,喜歡觀察與塗鴉。研究宇宙所有事物,生命充滿幻想。達文西這位畫家,對於所讀的東西若不經過自己眼睛的查證,是永遠不會接受的。自然界�堥S有一樣東西不喚起他的好奇心,因此激勵了他的發明。喜歡觀察大自然,結果促成了「水利學」的發展。有一天,他看見一隻正在飛的小鳥,忍不住想著「如果有一部會飛的機器,該有多好」。於是繪製了飛行機器圖。他的原理被後人運用,製造了現在的直昇機。現在醫學界的人體解剖圖,也是他想要了解人體結構,觀察三十具以上的屍體所描繪出來的。達文西跨界在「理工、醫學、藝術」三大領域。不僅是個畫家,同時也是軍事技師、水利家、雕刻家、建築設計家、自然科學家……等。這一切都是出生貧窮所賜。只有經歷過貧窮的人,才懂珍惜努力得來的結果並對社會有貢獻。
蘇格拉底說:「沒有經過反省的人生,不值得活。」生命極為短促,只有美德可以流傳到後世。喜歡義大利詩人但丁之言「道德常常能填補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卻永遠填不了道德的缺陷。」真正的成功,有良善的處世道德之伴隨更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