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11月金融指標全面反彈,廣義貨幣(M2)、新增人民幣貸款、和社會融資增量大幅回升,全面超預期。金融指標表現強勢,歸因政策性銀行信貸投放走強,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雖然信貸超預期,但結構改善卻有限,房貸投放仍然可觀。
中國人民銀行昨(11)日公布,11月新增人民幣貸款1.12兆元,較去年同期則增加3,281億元;廣義貨幣(M2)年增9.1%,增速比10月提高0.3個百分點。
分析師認為,M2增速回升主要是因為11月財政存款減少緣故。臨近年底新增貸款仍保持較高水準,可能是受表外融資轉表內的推動。
另外,11月新增社會融資規模達人民幣1.6兆元,比上月再增5,600億元,較去年同期則減少2,346億元。
其中,對實體經濟發放的本外幣貸款增加人民幣3,473億元,而委託貸款、信託貸款、未貼現的銀行承兌匯票和企業債券淨融資則全面減少。
由於「委託+信託+未貼現承兌匯票」等非標融資被視為「影子銀行」業務,11月這三項表外融資整體規模增加人民幣1,729億元,略高於10月的人民幣1,074億元,也顯示影子銀行活動在11月略有反彈。
總體來看,今年信貸投放量累計至11月已逾人民幣12.9兆元,超過去年全年的12.4兆元。在房地產銷售持續偏強的帶動下,居民信貸在總信貸的占比達到53%,超過2016年全年的50%。
中金分析師陳健恆指出,11月新增貸款超預期,主要是因為當月政策性銀行加大了對棚改和扶貧領域的信貸投放。此外,11月份的房貸投放量也不低。
據人行統計,11月住戶部門貸款增加人民幣6,205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人民幣2,028億元,而以住房貸款為主的中長期貸款則增加人民幣4,178億元。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陳冀指出,新增貸款雖然超預期,但房貸投放仍然可觀,結構改善有限。從結構上看,樓市調控效應釋放得比預期更為緩慢,企業與住戶部門信貸投向占比還有進一步改善的空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