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3日 星期三

第八章 普法戰爭與德國崛起

每週 四 出刊.2018.01.04
 
本 期 目 錄 簡介/舊報明細
第八章 普法戰爭與德國崛起
戰爭與大國崛起:烽火下的霸權興衰史 

第八章 普法戰爭與德國崛起

四、一個全新的德意志



與英、法相比,德國是一個後發國家。當英國開始了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時候,德意志還是一盤散沙。但是,在統一之後,德國以自己獨特的方式走上了現代化道路,實現了經濟的跨越式發展。

一八七三至一八七五年,德國頒布了貨幣法及銀行法,限制濫發紙幣,實行以金馬克為單位的統一幣制;統一了民法、刑法、商法、破產法以及裁判所組織法,這些都大大便利了工商業活動,有利於經濟的發展。

一八七九年,德國頒布保護關稅法,大大提高了進口稅率,結果使政府的關稅收入幾乎增加了二倍。稅率的提高發揮了對民族工業的保護作用。

在政府的強力保護和支持下,從十九世紀七○年代開始,德國的工業生產步入了一個驚人的增長期。一八七一年生鐵產量為一百五十六萬四千噸,一八九一年增至四百六十四萬一千噸;鋼產量在一八七一年為二十五萬一千噸,一八九一年達到二百三十五萬二千噸;煤產量在一八七一年為三百七十九萬噸,一八九一年為九百四十二萬噸;從一八七一年到一九○○年,鐵路長度增加了一倍多。以德國生鐵產量在世界生鐵生產中的地位來說,一八七○年德國占第四位,而到九○年代初已躍居世界第二位,僅次於美國。

在德國的工業中,重工業在軍事工業上占有支配地位。新興的電氣工業、化學工業和光學工業也是德國工業的特色,德國成為歐洲大陸十九世紀六○年代開始的第二次工業革命的中心。

工業的擴張必然帶來對外貿易的增長。一八七○年,德國的對外貿易占世界第三位,到一九○○年已躍居世界第二。到一九一○年,德國的工業總量超越了所有歐洲國家。

德國工業的成就在其產品的質量上得到了充分的體現。一八七六年,在美國費城舉行的世界商品博覽會上,價格督查、機器建造技術專家佛朗茲.勒洛(Franz Reuleaux)評價參加展出的德國商品為「便宜而拙劣」。一八八七年八月二十三日,英國議會通過了侮辱性的《商標法》條款,規定所有從德國進口的產品都須註明「Made in Germany」(德國製造)。「德國製造」由此成為一個法律新詞,用來區分優質的「英國製造」。

而到了十九世紀末,英國人開始意識到,許多德國商品是他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比如鉛筆、玩具、藥物、鐘錶、啤酒、棉布、鐵器切削工具、鋼琴、家具等,而且,這些德國產品質量也不再存在問題。

一八九七年,就在「德國製造」這個恥辱印記被英國人強行打在德國商品上的十年之後,英國的殖民地事務部大臣約瑟夫.張伯倫(Joseph Chamberlain)在他的考察報告中將德國產品一一列出並加以評價:


服裝,價格更便宜而實用;武器和子彈,價格便宜而美觀;啤酒,明亮而好喝;水泥,價格更便宜,質量上乘;化學產品,科研出色,質量上乘;鐘錶,價格更便宜,且充滿藝術品位而引人注目;棉布,價格更便宜,外觀好看;家具,價格更便宜,輕巧,供貨及時;玻璃製品,價格更便宜,質量更好;鋼鐵製品,價格更便宜,更實用;切削刀具,價格更便宜;工具,價格更便宜,更實用,款式新穎;鐵器產品(包括鐵釘、鐵線和鋼材),價格更便宜,質量與英國貨不相上下或者更優良;羊毛產品,款式更時尚。


至此,在短短的十年裡,「德國製造」就由質量低劣的代名詞變成了物美價廉的好東西。

由於德國製造的產品質量不斷提高,在一八八三年至一八九三年間,德國銷往英國的貨物增加了百分之三十,德國的一些企業也紛紛在倫敦開設了自己的分公司,比如鋼琴製造商貝希斯坦(Bechstein)和縫紉機製造商百福(Pfaff)等。

幾個世紀以來,歐洲幾個大國之間始終維持著權勢大致均等的局面,拿破崙帝國是一個短暫的例外。但是,德國在一八七○年的統一和隨後的快速發展澈底打破了維也納會議在歐洲大陸所建立的均勢。這個全新的德國有著俄國之外歐洲最多的人口、最大的版圖,經濟總量已超越英國成為歐洲第一。在素有均勢傳統的歐洲,其他國家對於中歐突然崛起一個如此強大的德國非常不安。

好在德國有精明的俾斯麥。他對德國統一後所面臨的危險形勢極具洞察力,深知德國必須低調謹慎、節制慾望,才不致引起他國的關注和嫉妒。所以,俾斯麥一再表示,德國是一個滿足了的國家。在行動上,俾斯麥韜光養晦,一心撲在歐洲大陸,拒絕走對外擴張的道路。

而這一切在一八八八年六月,威廉二世即位之後迅速發生了變化。威廉二世是威廉一世的孫子,這個年輕人不像他爺爺那樣對俾斯麥言聽計從,更不像他爺爺那樣,認為德國需要俾斯麥更甚於他。威廉二世有自己的想法,他要超越歐洲,推行世界政策,要為國力蒸蒸日上的德國爭取「陽光下的地盤」。

威廉二世很快就與宰相俾斯麥在政見上發生分歧。威廉二世對俾斯麥的良苦用心不理解,對歐洲中心主義不感興趣。君臣二人的分歧最終導致俾斯麥於一八九○年辭職。擺脫俾斯麥束縛的德國從此走上了奪取殖民和勢力範圍、發展海軍的道路。

德皇威廉二世所煽動的德意志民族沙文主義浪潮和改採取的擴張攻勢,成為這個初露頭角國家全部活動的主旋律。威廉時代,整個德國的特點是燦爛輝煌的物質繁榮伴隨著軍國主義、民族主義的大發展,對於政治和工業成就的民族自豪感,以及對未來前景的樂觀展望,成為當時德國社會的普遍心態。一九一三年,威廉二世即位二十五週年的慶典聲勢浩大,社會各界一齊高唱讚歌,其盛況超過對以往所有的德國帝王。對此,只有少數人發出了不和諧之音。左翼《新觀察》雜誌就曾悲嘆:


現今的德國人變得非常耽於聲色,實利主義,而且幾乎完全成了頭腦空空的專業人員。他們已逐漸變得冷酷而實際,對一切不能立即增強經濟力量的活動都抱懷疑態度。


對於這些批評者,德皇不屑一顧,稱他們是「綿羊腦袋」、「陰鬱的悲觀者」。在他心中,統治世界的夢想早已使擴張的慾望不可抑制地膨脹起來。

但威廉二世走的是一條注定要和現有世界霸權──英國──發生衝突的道路。而這場衝突的結果不僅斷送了威廉自己的皇位,還給歐洲幾百年在世界政治、經濟、軍事中的主導地位畫上了句號。最終,一個非歐強國──美國──在歐洲的廢墟之上崛起了。
前期文章 全部歷史文章
出刊日期 出刊主題
2017-12-28 第八章 普法戰爭與德國崛起
2017-12-21 第八章 普法戰爭與德國崛起
2017-12-14 第八章 普法戰爭與德國崛起
2017-12-07 第八章 普法戰爭與德國崛起
我要訂閱這份報紙 我要取消這份報紙 訂報說明
.本電子報內容由 大都會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提供
PChome ePaper 電子報版權所有,關於電子報發送有任何疑問,請聯絡 客服中心
廣告刊登消費者保護兒童網路安全關於PChome徵人
網路家庭版權所有、轉載必究 Copyrightc PChome Onlin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您或許對這些文章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