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到便當店買一個排骨飯外帶之後,除了美味的菜肴,通常也會帶走一條橡皮筋、一個塑膠袋以及一個免洗餐盒;吃飽後去買個手搖飲料,則會再獲得塑膠吸管、塑膠膜與塑膠杯。
人們對於長期使用這些塑料似乎開始良心不安,想要改變。但捨棄便利何其困難,況且大家不是都有做垃圾分類嗎?那為什麼海龜的鼻孔裡會插著吸管、鬼頭刀的肚子裡會都是塑膠呢?
繽紛版交換故事見面會今年特別邀請環保型創業家共聚一堂,一同聊聊創業概念與塑膠廢棄物。由「當代動物思潮」的召集人吳宗憲擔任主持,參與者有「小事生活」創辦人洪平珊、「浮島日式製□」的伊森、「城市養蜂是Bee要的」王庭碩以及「海湧工作室」執行長陳人平。
也許,能做的多過想像中的
吳宗憲首先提到自己初期關注動物保育議題的時候,多少會受到旁人輕視與譏諷,直到「動物當代思潮」讀書會成立,結識同樣關心議題的朋友們,事情才逐漸上軌道。他說:「當捨我其誰地走在一條比較狹小的道路上,受挫都是會有的。」在場與會者皆有所體悟地點頭。
伊森與夥伴蛋頭在創業之初,被周遭的人認為用環境保護概念做蛋糕會虧本。他解釋像喜餅、月餅,吃完就會製造一袋袋的塑料,對環境殺傷力大,但當這些都要換掉,便會遇到成本提升,更不用說友善環境的食材尋找與廚具設備的選擇,確實不易兼顧。「但我覺得,自己能做到的或許比想像中還要多。」浮島日式製□於是創立。
選擇從公務人員舒適的辦公室出走,成立海湧工作室到處演講與舉辦淨灘活動的陳人平,隨即認同伊森的看法。他的表達強而有力:「淨灘不是在撿別人的垃圾,是在處理我們自己產生的問題。」原來,早期許多掩埋場坐落在河岸或海邊,垃圾就算乖乖地送進去,部分還是會從掩埋場外溢出來,最終頑固地漂回海灘上。他展示了幾個淨灘撿到的零食包裝,這些從掩埋場出來的垃圾,製造日期皆落在民國七十幾年。
談到創業,一般人可能會認為要有企圖心與詳盡的規畫等等,洪平珊對此倒是顯得自在。在讀過《環保一年不會死》一書後,她開始自備環保杯與減少消費慾望,並體認到該書雖以環保命名,但作者其實是在過一種快樂卻不干擾別人的日子。她也提及自己在澳洲打工度假時的見聞,知道有一位壽司師傅一周只工作三天,收入卻是在日本的好幾倍,還能用休息的四天種菜、養雞、衝浪。她覺得奇怪:「那邊可以,台灣為什麼不行?」販售友善環境商品的「小事生活」,便在她回台後隨著探索新生活的腳步而誕生。
吳宗憲接著問出大家心中的疑惑:「那妳現在一周工作幾天?」她雙手無奈地一攤,與會者都笑了,明瞭創業就是每天都在工作。在這個幽默的空檔,大家端起樹葉餐盤,吃上幾口浮島為大家準備的糕點後,話題才又繼續。
蜂蠟布保鮮,樹葉當餐盤
洪平珊在引進可以取代保鮮膜的蜂蠟布時,曾有顧客質疑這樣是否有虐待蜜蜂之嫌。她當時既緊張又懷疑,雖然使用的蜂蠟都已是來自友善養蜂的農友們,仍想找專家解惑,好奇的觸角因此延伸,聯繫上台大昆蟲系的博士生王庭碩。
大家目光轉向王庭碩,他笑瞇瞇地說:「那對蜜蜂其實真的還好。」蜜蜂天生就會瘋狂築巢,蜂農於是將多餘或邊緣的蜂巢拿去融化成蜂蠟,不影響蜜蜂原本的生活。
本來立志殺死全世界的蟑螂而跑去讀昆蟲系的王庭碩,後來因為覺得蜜蜂長相比較可愛,改成鑽研蜜蜂,並針對目前除了蜜蜂以外,還有很多蜂類(其中有極高的比例是獨居蜂)也逐漸在地球上消失的狀態,提出非典型城市養蜂概念。他設計的「獨居蜂旅館」兼具趣味與美感,可以拉近環境議題與一般人的距離,讓大家有意願帶回家去擺放、觀察。當家中真有獨居蜂來居住的時候,就會引發周遭討論,並到他們的網站「城市養蜂是Bee要的」,瀏覽相關訊息或重要知識,開啟一個正向循環。
提到美感,伊森選擇用樹葉給大家當餐盤這件事令人眼睛為之一亮。因為概念是如此簡單,幾乎不用製作,只要沖洗與裁切就好,丟棄後對環境的負擔也是零。吳宗憲讚美道:「還兼顧了餐飲藝術化。」
陳人平順勢發問:「每條蛋糕要花多少時間製作呢?」伊森表示每道工法所需的時間不同,要兩到三天,甚至更久,「像我們所使用的鳳梨,為了保留食材的天然風味,光風乾就要一個禮拜。」
時間、工法、原料,其實就是成本。吳宗憲進一步關心起四位創業家營運上的問題;畢竟,創業後的營運能量要充足到不被大環境擊敗,永遠是一項考驗。
其中如何取捨?請繼續關注明日繽紛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