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19日 星期二

王文華/人生其實不必「止於至善」


【儂儂時尚電子報】提供各種多元的時尚知識及職場求生的技巧,讓妳成為工作領域裡最漂亮的粉領新貴! 以英文角度感受臺北的魅力,【TAIPEI英文季刊電子報】給你流行話題、美食景點不同主題的精彩報導。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名人堂電子報
2019/02/20 第1631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名人觀點
王文華/人生其實不必「止於至善」
王文華(作家,網路媒體《創新拿鐵聯合報

衣索比亞,人口在八千萬時,只有十九名麻醉師。最基本的手術,如剖腹產,都無法進行,導致很多產婦無謂地死亡。

美國「麻塞諸塞州總醫院」,開發了「剖腹產急救包」。裡面有麻藥K他命和使用手冊。讓缺乏專業麻醉人員和設備的地區,也能安全地進行手術。

這不是完美的麻醉方法,但跟完全沒有相比,這種方法安全、有效。目前已經拯救了一千四百多名母親的生命。

有些狀況,有些東西,不必求「最好」,只要求「夠好」。一味追求「最好」,反而會忘了「夠好」,才能創造整體的最大利益。

企業中這樣的案例很多。

以丟棄式刮鬍刀為例,龍頭品牌耗費鉅資開發像變形金剛般的產品:一把有五片刀片,還有震動把手等炫奇功能,單價高達美金廿元。

「Dollar Shave Club」這家新創公司靠著陽春產品(還送貨到府、一個月才美金三元),兩天內就吸引了一萬兩千名顧客。五年後,以十億美元的身價被併購。

有些東西,顧客不需要「最好」。顧客更在乎的,是價格、方便。

企業如此,個人也一樣。

買衣服、買電腦、找工作、找伴侶、帶小孩、選學校……我們花了很多時間和心血,尋找「最好」。

凡事要求「最好」,結果是拖延或錯過。

凡事要求「最好」,可能陷入「全有」或「全無」思維,最後什麼都沒有。

凡事要求「最好」,會變得無法做決定。因為不確定手中的選項是不是最好。

凡事要求「最好」,會給自己極大壓力,以至於最後就算得到「最好」,還是悶悶不樂,仍然胡思亂想:會不會還有「更好」?

凡事要求「最好」,會忘了自己本身並不是最好。

凡事要求「最好」,會忽略了其實別人並不需要你的最好。

從小到大,我們接受的道德教育是「止於至善」。這讓我們的文化,特別不能接受「夠好」。對自己、對員工、對伴侶,對孩子、對服務我們的人,都要求「最好」。並把不能達到「最好」,歸咎於軟弱或偷懶。

但事實上,很多時候,選擇合乎時宜的「夠好」,需要更高的眼光、更清晰的邏輯,和更強的紀律。

當然,不是每件事都像刮鬍刀,「夠好」就好。家人生重病,當然要找「最好」的醫生。

什麼事情要「最好」,什麼事情「夠好」就好,考驗我們的智慧。

人生不能為非作歹,但也不必止於至善。評估每件事的緊急性和重要性,做出取捨。在邏輯上更嚴謹,但在口氣上更寬鬆。也許這才能讓我們在這複雜而混亂的世界,找到幸福和成功。

(作者是作家,網路媒體《創新拿鐵》創辦人)

現代教育沒教的「無用知識」 能造就新視野
1939年10月,一位名叫亞伯拉罕.弗萊斯納的美國教育改革家,在哈潑雜誌發表一篇論述文章,絕妙的標題為「無用知識的用處」。他呼籲應著力於「培養好奇心」,而且是基於這件事本身的價值。

視網膜竟然裝反了!演化留給人類的奇怪結構
脊椎動物視網膜上的感光細胞似乎裝反了:負責傳遞神經訊號的軸突面向外部光源,負責感光的光受器卻面向眼底。這樣的結構,顯然絕非最佳配置。光子必須先穿越整顆感光細胞,才能抵達位於眼底的光受器。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您或許對這些文章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