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28日 星期三

【今周刊1284期】2021年生技股100大


網路時代,部落格是最佳發聲的平台。從【部落客名嘴】電子報非大眾媒體的角度,看個人媒體如何發揮影響力! 致富關鍵就在理財!【理財周刊電子報】讓你擁有最專業的股市投資指南、企業內幕追蹤、理財致富手冊。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1/07/28第733期
直接訂閱: | 訂閱 / 退訂| 歷史報份 | 今周刊網站
生技股王牌爭霸戰》合一拿下5.3億美元授權創紀錄、晶碩上半年營收25.3億元創新高
下一波潛力新星誰出頭?
宇宙成了有錢人新競技場!
貝佐斯成功飛上太空、藍源正式開張 預定航班已進帳一億美元!
 
   
封面故事
   
生技股王牌爭霸戰》合一拿下5.3億美元授權創紀錄、晶碩上半年營收25.3億元創新高
下一波潛力新星誰出頭?
今周刊•撰文:今周刊編輯團隊

今年6月,台灣生技產業創下1.3兆元總市值紀錄,不但比去年同期成長22.87%,更是10年前生技總市值的5倍以上,也是台灣生技股繼2016年的投資狂潮後,休養生息4年,再次登上的榮景。

點火的起點,是在去年4月,新藥研發公司合一生技宣布,拿到5.3億美元的授權成果。在這個國內生技產業單一新藥的最高授權金額紀錄之後,國內生技產業的好消息彷彿接力賽一般,一棒一棒接續而來,讓生技產業今年表現持續火熱。

新藥研發公司中,逸達生物科技的前列腺癌新劑型新藥,今年5月終於拿到美國藥證,讓今年3月完成簽訂2.07億美元授權合約,進入「里程金」階段,成為合一之後又一項巨額的授權成果。

醫材領域方面,隱形眼鏡大廠晶碩上半年營收以25.3億元創下歷史新高,比去年同期成長超過60%。此外,以九個月的時間完成新冠疫苗臨床二期期中分析的高端疫苗,則在7月中取得國內緊急使用授權(EUA),並已在今年6月單月轉虧為盈。

好消息接連不斷,讓生技投資熱潮延續,但投資人也看得心驚膽戰。尤其回望一5年前後,基亞、浩鼎新藥公司帶動捲起的生技股狂潮,在解盲失敗後,股價一瀉千里……,這一次,生技股真的會走出不一樣的格局嗎?

生技股們的10年光景 醫材、保健獲利穩健,新藥紛收割

「這一次(生技股)不是全面性地上漲,大部分上漲的公司是有自己的題材、業績。」台灣研發型生技新藥發展協會理事長張鴻仁回憶,過去基亞、浩鼎時代投資可說是一窩蜂,「漲的時候大家都漲,跌的時候大家都跌。」

「過去幾年處境艱難,生技業都失去了信心。」《生技投資聖經》作者、黑木投資公司合夥人羅敏菁談起如今生技業的表現,很有感觸。不僅就產業基本面,過去10年,台灣養出一群能有穩定獲利的保健、醫材、製藥公司,甚至連燒錢的新藥研發公司,也在長達多年的研發期之後,開始進入大量取得藥證、實質銷售的成果期。

羅敏菁認為,看生技產業一定要分兩塊來看,一塊是新藥,一塊是新藥以外的公司,後者主要是看公司的獲利成長、EPS成績;至於前者,雖然最終新藥研發成敗未定,但這幾年新藥公司的進展,也讓新藥研發的各階段成果指標更多元,除了臨床試驗解盲,研發階段的授權合約,以及評估藥證的市場,都成為投資新藥研發的關鍵項目。

這些觀察指標,也能進一步區別誰可能是新藥族群裡的「真王牌」。

新藥研發最後一哩路 取得美國藥證、獲FDA許可上市

過去幾年,台灣新藥公司陸續有智擎、中裕拿到美國藥證,但股價都不若它們在二期、三期試驗時的表現。雖說藥證是新藥研發的最後一哩路,是重要里程碑,但拿到藥證就開始進入實際的營收數字表現,新藥到底有沒有市場價值,即見真章。

中裕在2018年,愛滋病新藥拿到美國藥證,但至今股價也未有亮眼表現。羅敏菁指出,因為中裕的藥是後線用藥,儘管取得美國藥證,獲得FDA有限用途的許可,但市場不大的現實,仍讓銷售表現難有起色。

中裕新藥董事長張念原曾分享,以美國市場來看,光是保險公司就有幾百家要談,「保險公司會說藥價多少才願意付,你要推銷給醫師,也要先建立關係。」足見要在美國布局銷售通路,也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因此,評估未來1年即將拿到藥證的公司,就必須進一步了解它們新藥的市場潛力與通路布局,將成為重要觀察指標。

CDMO新趨勢正夯 二五年全球估三百億美元規模

今年因疫苗代工議題,讓投資人認識到全球醫藥業正崛起的新趨勢—CDMO(委託研發及生產代工)。今年4月,政府新版的《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也將CDMO納入獎勵項目,與新藥研發一樣享有投資抵減的優惠。

事實上,除了政府獎勵外,生物製藥領域的CDMO模式,未來五年將快速成長。以國際投資顧問公司Bourne Partners預估,未來五年,每年複合成長率14.5%,到2025年全球將有300億美元以上的規模。

今年4月,鴻海創辦人郭台銘大手筆投資50億元,要支持台康生技在CDMO業務的發展;6月,泰福宣布取得浩鼎CDMO的合約,並高調宣布要加速擴大CDMO的業務。

國內生技業前景可期 企業家紛認投資,未來成果更多元

「台灣人,不是特別喜歡以燒錢為主的商業模式。」張鴻仁直言,雖然去年以來生技股又開始有活力,但過去長達3、4年的沉寂,讓生技公司增資困難,發展並不容易。

但是不燒錢,就難有創新,張鴻仁以美國那斯達克為例,「那是最支持『燒錢公司』的地方,所以獨角獸都在那裡上市。」

張鴻仁談起去年以來因為疫情影響,讓生技產業如今能再創市值高峰的過程,甚有感觸。「過去我們不覺得藥品和醫療器材都是進口有什麼問題,你以前會覺得口罩在中國生產是問題嗎?」但疫情的衝擊,讓生技產業有了重新定位的機會,也讓投資大眾重新認識到生技產業的價值。

(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資料來源:今周刊 1284 期 謝謝!)

宇宙成了有錢人新競技場!
貝佐斯成功飛上太空、藍源正式開張 預定航班已進帳一億美元!
今周刊•撰文:連育德

世界首富貝佐斯完成夢想,順利登上外太空,夢想在未來為太空產業打造基礎設施,加速太空產業的飛輪;但貝佐斯在地球上的事業,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阿波羅太空船登月周年紀念日那天,太空旅行跨出一小步,卻是幾個富豪的一大步。

分別創辦藍源(Blue Origin)與維珍銀河(Virgin Galactic)的貝佐斯(Jeff Bezos)與布蘭森(Richard Branson),日前讓世人看到,翱翔太空邊緣固然安全,但也是自嗨之旅。地球的問題這麼多,即使逃離世俗十分鐘也好,這剛好是兩家公司提供次軌道飛行服務的時間。

20年前推銷網路 現兜售星月

撇開鎂光燈,太空產業已經開始「亞馬遜化」。原是大政府的擅場,如今愈來愈由科技龍頭主導,以前推銷網路,現在要兜售星月。身為亞馬遜創辦人、現在仍是最大股東的貝佐斯,日前完成飛天壯舉後,宣布藍源正式開張。預訂航班已進帳近1億美元營收,但貝佐斯沒明說票價多少,只說「需求搶搶滾。」

儘管布蘭森1周前才在新墨西哥州飛上太空,但全球媒體還是湧進德州范霍恩(Van Horn)小鎮,大肆報導貝佐斯的飛天事蹟。記者會經過精心策畫,有年紀最大與最小的太空人入鏡,公司最後還捐出2億美元善款。就連競爭對手SpaceX的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也獻上祝賀。

這場太空競賽開啟了新紀元,又彷彿歷史重演。1990年代初,網路屬於政府財產,僅供少數人研究與通訊;不到10年光景,網路轉變為全民的購物管道,貝佐斯堪稱是最大推手。往後20年,科技公司崛起茁壯,使得政壇不分黨派都擔心亞馬遜、臉書、谷歌與蘋果的權勢過大。

太空也可能踏上這條由另類走向主流的歷程。數10年來,美國太空總署礙於資金不足,無法推動像阿波羅等級的大型計畫。川普政府曾宣示要在2024年前重返月球,拜登政府延續這個願景,但不設期限。果真成行,也會是因為有SpaceX與藍源等公司的協助,也就是說,下一趟登月之旅會採外包形式。

中小型太空計畫更是蘊藏創業機會。「觀察現在的太空產業,尤其是低地球軌道活動,很像網路發展初期。」計畫打造首座商用太空站的新創企業Axiom財務長葛里芬(West Griffin)說。放眼太空商機的新創企業愈來愈多,切入點包括平價發射技術、小型衛星、基礎建設等,儼然掀起太空淘金熱。根據太空分析公司BryceTech,太空新創企業去年總共籌資70億美元,是2年前的1倍。

「大家都在做貝佐斯、布蘭森與馬斯克20年前做的事,希望打造出大事業,只是我們往太空發展,他們當年只能做地球生意。」新創企業Astra執行長坎普(Chris Kemp)說。Astra以提供平價而頻繁的小型發射服務為主。

第1場太空競賽橫跨整個60年代,70年代動力漸消,最終塑造美國有志竟成、蘇聯邪不勝正的印象,但也有人批評說,國內民生問題亟需資金解決,政府不該心中只有太空。

這次情況大同小異,只是挨批的是貝佐斯個人。網路上有人發動「別讓貝佐斯回地球」的請願書,結果收到18萬人連署。麻州民主黨籍參議院華倫(Elizabeth Warren)也在推特發文:「貝佐斯應該把地球的生意管好,繳該繳的稅。」貝佐斯在發射基地受訪時說,「批評者說得沒錯,我們必須兩者兼顧。地球上的生意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但我們也要放眼未來。」

貝佐斯挨批「該把地球生意管好」

他在意的是哪1個,並不難看出。他在高中畢業致詞時曾發願,要為幾百萬人打造自由漂浮的太空殖民地,最終目標要把地球打造成「大型國家公園」。貝佐斯日前的口氣也差不多如此。他的烏托邦夢想牽動許多繁複的環節,把規模縮小一點,就好比一家什麼都能賣、幾小時送貨到家的零售商。重點是他打破眾人眼鏡,真的做到了。

布蘭森旗下已有名為維珍軌道(Virgin Orbit)的太空子公司,以發射小型衛星為主,他並沒有像馬斯克與貝佐斯一樣,發豪語說希望將人類移民到太陽系。

馬斯克的火星夢起於想把植物送上火星,看它能不能生長,但即使只做小型實驗,發射成本也高得嚇人。他於是在2002年成立SpaceX,發展至今,他的願景已經變成是將人類送到火星。

SpaceX目前正在研發星艦(Starship)與星鏈(Starlink),前者是火星飛船,後者是網路人造衛星群,獲利將用於資助火星計畫。

逐夢的過程中,SpaceX儼然已成為太空產業的重量級公司。美國太空總署借重SpaceX的火箭與太空艙,將太空人與貨物送上國際太空站,而產官軍各界也透過可回收使用的獵鷹9號(Falcon 9)助推火箭,將人造衛星發射到軌道。太空總署近期與SpaceX簽約,將使用星艦原型機執行月球計畫,不過受到藍源與另一家公司Dynetics抗議招標過程不公。

看來,這些有錢人最近雖然在太空競賽中互相打氣,但終究要玩,就非贏不可。

(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資料來源:今周刊 1284 期 謝謝!)

本週好康快訊:

  怕打不到莫德納?第四輪改多勾選「AZ疫苗」! 提醒:495萬人打完後才輪到你

  「疫苗接種最強組合」曝光!這樣打抗體最高? 醫:混打第二劑副作用發生率飆高

  王永慶20年前交棒藍圖,何時完成?王文淵股東會20秒發言背後 藏有哪些玄機?

  蘋果供應鏈「染紅」…陸廠魔手伸進機殼界 鴻準如何靠4大優勢守住6成市占率?

  疫情+通膨將終結美股最長牛市?美股達人曝下半年最佳買點

市中心的綠色散步廊道 來趟時尚創意的健康充電旅
台北市給人的印象是個繁華快步調的城市,近幾年市府規劃許多市區的綠蔭地希望帶給市民們更多喘息以及放鬆的空間,在最繁榮的中山區,就有一處將新舊文化景致串連一氣的綠色散步廊道,讓大家在逛街之餘,也能享受城市綠洲的美好。

《婚姻故事》相愛的人,不見得適合一起生活
《婚姻故事》是一部很棒的電影。某種程度上它在打破我們的幻想,讓我們看清現實,關係一開始都是感覺很好的,但那不表示一些條件改變之後,兩個人還能永遠如此,即使最懂彼此,即使最看得見彼此的好,還是要有退讓,還是要有取捨。
 
本電子報著作權屬「今周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所有
若您對內容有任何建議,歡迎您來信與我們分享 ! 聯絡我們
電話:02-2581-6196轉207~210 地址:104台北市南京東路一段96號8樓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您或許對這些文章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