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7日 星期日

異外之聲11月號:同志驕傲月回顧


【發現-史前館電子報】有考古學家帶你進入時光隧道,讓你更認識臺灣豐富史前文化、原住民文化與自然史。 【常春藤e起學英語】精選最精采的文章,時而新奇有趣,時而發人深省,透過閱讀喜歡的事物學習英語。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1/11/05第98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編輯手札
十月份回顧
文章選讀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尋找自己人:從九零年代到手機世代,男、女同志如何在交友圈中找到彼此?
美麗佳人marie claire:《永恆族》好多CP組合!不只三角戀、男男同志吻,還有這一對英雄曖昧超可愛
ETtoday星光雲:同志媽媽紅眼眶「女兒不正常是我的錯」 眾人的擁抱逼出導演淚
新聞選讀
udn聯合新聞網:彩虹驕傲月 熱線、臉書攜手推出「出櫃夥伴相談室」
yahoo!新聞:收養子女難平權 同志團體擬申請釋憲
自由時報:迎同志大遊行 同志旅遊調查:3成因性傾向有不愉快經驗
活動快報
參加同志相關活動
支持熱線
熱線為社群持續努力,如果你認同我們,歡迎支持熱線做更多事情!
 
 
十月份回顧
十月份是台灣的同志驕傲月,熱線發起、參與了大大小小的專案,今天和大家一起回顧,內容會有點飽滿,請慢慢品嚐。

首先是與台灣Facebook合作推出的出櫃夥伴相談室聊天機器人,顧名思義就是一個出櫃主題的聊天機器人。雖然不太能算是真的「聊天」,但我們在內容規劃上花了非常多心思,將過去二十多年來陪伴無數同志面對出櫃議題的經驗,彙整成3條路徑,分別提供給「同志本人」、「同志親友」、「跨性別本人及親友」,又再以年紀、親友關係(同學、同事或家人)等等做身份分類,希望能透過線上互動的方式,在龐雜的資訊中,精煉出最合適的內容提供給使用者,詳見新聞內容。也歡迎按此進入出櫃夥伴相談室。(插畫由豆苗先生繪製。)

另外我們進行了出櫃相談室座談會,邀請3組影像創作者聊各自的出櫃經驗,也給還沒出櫃的朋友們建議與鼓勵,分別是夫夫之道、阿卡貝拉和昆蟲擾西。完整影片可以在這裡看到。

以及收集了4位同志、1位同志家長的真實出櫃故事

10/29(五)晚上則進行了2021第三屆台灣跨性別遊行,分為外景和內場,外景組帶大家繞行西門町,也就是前兩屆跨遊行舉辦的地點,我們路過3間性別友善的店家:漢士三溫暖、Locker Room、Cafe Dalida,若各位有去西門町一定要去踩點!最後回到紅樓,三位神秘嘉賓驚喜現身:小A辣、kiwebaby和可芙,也分別給跨社群支持和祝福。

希望明年就能舉辦實體遊行,也希望有機會在現場遇見正在閱讀的你!

本期要和大家分享的新聞及文章如下:

【新聞】

👉🏼 彩虹驕傲月 熱線、臉書攜手推出「出櫃夥伴相談室」

👉🏼 收養子女難平權 同志團體擬申請釋憲

👉🏼 迎同志大遊行 同志旅遊調查:3成因性傾向有不愉快經驗

【文章】

👉🏼 尋找自己人:從九零年代到手機世代,男、女同志如何在交友圈中找到彼此?

👉🏼《永恆族》好多CP組合!不只三角戀、男男同志吻,還有這一對英雄曖昧超可愛

👉🏼 同志媽媽紅眼眶「女兒不正常是我的錯」 眾人的擁抱逼出導演淚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尋找自己人:從九零年代到手機世代,男、女同志如何在交友圈中找到彼此?
「你們當初是怎麼認識的啊?」如果同桌吃飯的朋友裡有情侶檔,眾人免不了對他們如何相識進而交往感到好奇。不同世代的人對這問題的回答,也間接透露了當時最常見的交友管道。同性婚姻的法制化於2019年完成讓同性戀社群感到鼓舞,然而想要步入婚姻的前提是得先找到願意一起長相廝守的對象,再往前一點就是如何在茫茫人海中尋找到「圈內人」,進而有認識的機會。

「曾經在一首詩中遺失了性別/初吻獻給一顆沒有方位的星星/實歲二,虛歲一百二十/寂寞的年輪運轉不休/多年來,原是走錯了星球/今在此沿海岸線徵友/你鋒芒而來/我將粉身而去」這是詩人鯨向海在〈徵友〉一詩裡寫下的句子。「寂寞的年輪」運轉不分異性戀或同性戀,多數人都想找到彼此相互欣賞和吸引的對象。那麼,同志又是如何交友?

台灣的同志運動發跡於1990年代,這篇文章就從這個時間點開始,帶著讀者乘著時光機認識曾經存在,甚至紅極一時的交友管道。

本文整理的交友管道與場合以主要就是讓同志社交或彼此認識的為主。鄰近交通要點的公園、游泳池這類的公共空間,確實也屬於男同志交友文化或生態的一部分,但不在此次的整理範圍之處。

文字傳情的雜誌徵友欄

1990年代紙本雜誌正興盛,雜誌當中的筆友欄是當時人們的交友管道之一。彼時也出現了主打目標讀者為同志社群的雜誌,但徵/交友行為不分異性同性,同志仍可在一般紙本雜誌的筆友欄中找到同類。

誠如陳�曮C在〈今在此沿時間線徵友〉一文裡所言,80年代《愛情青紅燈》雜誌號稱「軍中最紅的民間刊物」,有幾雙同志的眼睛便在其中,盼望被看見;《世界電影》雜誌帶來流行文化資訊,盛行於中產階級與學生族群,徵友欄間或可見同志突圍足跡。

至於同志雜誌,則以《G&L熱愛》(1996)和《女朋友》(1994)兩本刊物做為代表。

如同喀飛在《台灣同運三十》的回顧,《女朋友》雜誌是由台灣首個同志組織「我們之間」於1994年所發行的雙月刊,前後發行將近十年。喀飛提及,在雜誌後方刊有交筆友的訊息,有意交往者得先把信件寄到《女朋友》在台北的郵政信箱,再透過雜誌當中間人轉寄給收信對象。

喀飛表示當時的交友方式,如今看來雖然難以想像,卻也凸顯了當年女同志交友的困境與出櫃壓力。

至於《熱愛》雜誌則在1996年出現,是最早商業發行的同志雜誌。根據阿孟的回顧,雜誌刊末就設有專門給男女同志徵友用的廣告欄。

如今回頭看雜誌徵友欄,雖然在便利性無法取勝,對同志來說提供了一定程度的隱私性。使用此種方式徵/交友的條件,是須具備一定程度運用文字的能力。

「喝啦!哪次不喝」:酒吧

酒吧在台灣出現的時間相當早,在同志社群中也是至今仍未消失的交友場合。即使多數同志酒吧開業的地點在都會區,經營的壓力仍不小,因此酒吧歇業或是新酒吧開幕時有所聞。

根據陳韋臻爬梳女同志酒吧在台灣的時空分布,被指認為女同志聚集的空間最早為1960年代,台北市因為服務美軍而出現的酒吧或餐廳。爾後有段時間(1970年代到1980年代中)女同志會出沒在gay bar,1989年代中期T bar就在台北興起,成為女同志社群文化與社交的重要據點;1990年代後,女同志酒吧則因為消費客群或性別氣質而有了更多樣的空間發展與選擇。

男同志酒吧根據翟翱的回顧,早期同樣與美軍有關,70年代末期則受到迪斯可(disco)文化影響;80年代則是自日本引進了卡拉OK文化。酒吧風格大致上分為三種,分別是喝酒、射飛鏢的英式酒吧風、受迪斯可文化影響的後來轉型為Asia Pop,以及卡拉OK吧。

另外,誠如作家羅毓嘉應此次專題的邀稿提及的,西門紅樓市場在2006年隨著「小熊村」同志咖啡館的開設,帶動了其他酒吧與餐廳的進駐此區,「紅樓的生意持續擴張,甚至帶動了西門町成都路以南地區的特定行業經濟復甦,及至2010至2020年間,西門紅樓南廣場的酒吧往二樓陸續開業,集聚了不同臉孔階級的店家與人群,此刻故事還在繼續」。

到晚近,男同志酒吧在台北也愈來愈趨向分眾化,可依據消費者興趣或是對活動的偏好,找到相對應的酒吧空間。

讓彼此相互「連結」的男同志三溫暖

男同志三溫暖的出現,根據馬翊航在〈隱身與現身〉一文的整理,與同志社群的性活動受到外界壓抑有密切的關係。三溫暖內部的隔絕式空間,也為男同志提供了相對安全且隱密的性探索空間。三溫暖的水氣、內部的光線,以及消費者在空間裡的坦誠相見,都為情慾探索提供了絕佳的條件。

阮慶岳也在《出櫃空間》裡寫道,「似乎在這樣赤裸無法辨識身份的空間裡,可以找到日常生活的隱遁出口,同時還可以得到在中產階級理性生活方式中,所缺乏的自我解放」。

然而,三溫暖也並非只是單純滿足性需求的出口,位在台北市歷史悠久的漢士三溫暖,經營者余夫人每年農曆過年都會在三溫暖裡辦年夜飯,讓中老年、處在異性戀婚姻中,或是經濟有困難的男同志都能同桌圍爐相聚,在年節期間不感到孤單。

如同喀飛在〈老年同志的三重污名〉所述,漢士三溫暖的角色很像社區中心,年齡超過50、60歲的老年男同志每天都來這裡報到,他們很像家人或社區的居民,在這裡可以和熟悉的老朋友聊天、唱歌或打打鬧鬧,用彼此覺得最自在的方式相處。

在台北的男同志三溫暖有百樂池、金統、皇宮到晚近的Aniki、Sol13in,在台中則有亞當、Mars、宏華宮等,高雄則有Hi man、拓客和銀河。

除了社運倡議,還有這些「運動團體」

除了集結倡議的社會運動,同志社群裡也有各式各樣因為共同的興趣或運動習慣而組成的團體。較為知名的運動社團有「水男孩」,最早是2002年在KKCity成立討論區,2004年初正式在該BBS成立分站。在歷年的台灣同志遊行中,也可見到水男孩組團參與的身影。近年也有男同志集結組團成立「彩虹重擊龍舟隊」,參與在台北舉辦的龍舟比賽。

女同志社群則有「雷斯盃」運動球賽。根據台灣女人的詞條介紹,這是以女同志為主題的球賽,首屆於1995年舉辦,隔年由拉拉資推工作室主辦。1999年第三屆冬季雷斯盃則由位在台中的女同志團體「同心圓」協辦,突破了先前在北部舉辦的侷限。每年分夏季盃與冬季盃。活動主要是透過網路報名,在不公開地點舉行。雷斯盃的運動項目項目不固定,有籃球、排球、羽球等,以今年為例,比賽的項目為籃球和羽球。

鍾兆佳研究發現,雷斯盃發源於女同志刊物發聲、校園社團成立的蓬勃時期,惟此種刊物或校園社團的連結形式,其集結管道具有相當的參與門檻,雷斯盃則成為非校園菁英的女同志,積極開展屬於她們的集結模式的切入點。

另外,台灣同志運動會最早於2016年舉辦首屆同志運動會,比賽項目包含了籃球、排球、躲避球、大隊接力等,近年此協會也代表台灣爭取舉辦世界同志運動會。

沿網路線除了可以交友,還可以做社運

網際網路的發明與興盛,可以說為同志社群以及同志運動帶來極為關鍵性的影響。透過網路,個別同志可以打破地理範圍的限制,認識到更多且位在各地的同志。網路所帶來的隱私性,也讓同志得以免於身份曝光的擔憂。對同志運動來說,網路也利於同志們相聚討論議題,進而是彼此串連、發聲。

林鶴齡和鄭陸霖兩位社會學者在2001年發表的論文裡指出,當時同志們共同面臨的處境是線上社會除了少數三溫暖、新公園、同志酒吧之外,缺乏公共空間及交友聯誼的管道。在網路上找到自己人,從交友聯誼開始,建立自己的社群可能是同志認同與運動聚集的開始。

林鶴齡和鄭陸霖點出,「尋找自己人」的特質可以從一些同志BBS站過濾上站者身份的做法反映出來。過濾制度的目的就在網路匿名性之外,再加上另一層的身份保護,讓上站者的同質性更強:讓上站的人都是自己人——同志或同志的支持者。

依照出現時間順序,同志最早利用的是奇摩交友(或家族)和蕃薯藤交友,接著是各大電子布告欄系統(Bulletin Board System,簡稱 BBS)以及專屬討論區的成立。與此同時另外有一些聊天室(例如UT聊天室)或是同志專屬的(交友)網站創立,最後才是你我目前所熟悉的交友應用程式(軟體)的出現。

以BBS的發展而言,根據喀飛的回顧,從中央資訊管理系BBS站在1994年成立MOTSS(Member Of The Same Sex)版,到1995年10月,在台灣學術網路上就已有超過30個站開設。喀飛進一步指出,BBS站對台灣同性戀平權運動發展,不只是溝通與串連或提供自我認同的場合,更重大的一項意義就是建立本土同性戀平權運動的文字資料庫,精華區的建立正是其中的基礎。

這段期間,女同志社群裡較為人知的包含淡江蛋捲拉子天堂版(1996)、壞女兒(1996)、5466(1996)、清大楓橋驛站、2G。發展至今較廣為人知且是台灣最大的BBS站為1995年成立的《批踢踢實業坊》,LGBT在此站上有各自專屬的討論區,仍有不少LGBT會在討論區上活動。

在BBS專屬討論區裡,經常可見到使用者發出「自介」或是「徵友」文,前者也象徵著使用者將自己介紹給其他同志(認識),同志社群對此稱之為「出道」。除了這兩類文章,至今仍可見到「尋人」類型的文章,即發文者在生活裡遇到了有好感或是欣賞的對象,但在現實生活中不確定對方是否為同志,因此到BBS上發文碰碰運氣。

另外有一些網路論壇也帶有交友性質的功能,以男同志而言有Club拓峰網、摯愛中年,女同志則有「TO-GET-HER」、「小鎮姑娘」、「DearBox」。這當中有幾個論壇甚至在2000年之後仍有一定數量的使用者。男同志社群更是在2003年出現了主打交友的網站「拓網交友」,除了讓使用者擁有完整的自我介紹頁面,還有像是日記、留言、社團等功能。

一機在手,不用出門也能交友的交友軟體

自從智慧型手機問世且普及以來,在手機上透過交友應用程式(軟體)認識人就成了最新,且最便利的管道。根據林冠廷的碩士論文,交友軟體利用手機的可攜性與可穿戴性,結合GPS定位系統後,就能以使用者為圓心搜尋同樣也在附近的使用者,方便彼此見面認識。林冠廷指出,交友軟體將地理空間帶入網路中,實體和虛擬空間的雙重結合,創造出融合跨地性與在地性的網路交友型態。

交友軟體晚近的發展也走向分眾化,以男同志而言,不同外型樣貌的使用者,也有各自偏好使用的特定交友軟體,更便於使用者能找到喜歡的對象。

男同志常見的交友軟體包含了Grindr、Jack'd、Scruff、9monsters、Blued,女同志的交友軟體則有LesPark和Rela。另外也有部分同志不偏好使用同志專屬的交友軟體,而是在一般交友軟體(如Tinder)尋找同好。

回顧1990年代迄今的交友方式變遷,可以看出早年即使同性戀在社會面臨強大的汙名與社會壓力,同志們仍可在非專屬的交友管道裡發出訊號,進而尋找到圈內人。交友管道的變遷也可看出同志社群積極地尋覓或是打造專屬社群的公共空間,讓彼此得以在空間裡自在地「做自己」,進而彼此串連、集體發聲。

另一方面,從變遷的軌跡也可看出,交友管道也日趨多樣與分眾化。到晚近交友軟體的興盛,則是將線上與線下的地理空間結合,成為目前最新的交友方式。若是改寫鯨向海〈徵友〉一詩裡的句子,如今同志們可以「沿_______徵友」的方式相當多樣,正是因為這些管道和場合個別顯現了某一面向的同志文化,綜合起來則豐富了我們如今所見的同志社群。

 
美麗佳人marie claire:《永恆族》好多CP組合!不只三角戀、男男同志吻,還有這一對英雄曖昧超可愛
《永恆族》神人三角戀

由陳靜Gemma Chan飾演的「瑟西Sersi」想必會是女影迷羨慕的角色(笑),這次她將和兩大男主角發展戀情,一個是《永恆族》成員「伊卡里斯Ikaris」,彼此相戀了數個世紀,找來35歲的電眼男星理察麥登Richard Madden飾演,也與另一位基特哈靈頓Kit Harington飾演的人類男友「戴恩惠特曼」,演變出一段三角戀情,巧的是理察麥登和基特哈靈頓都曾演出過《權力遊戲:冰與火之歌》,狼家兄弟重聚變情敵,你們屬意哪一位?

《永恆族》Druig與Makkari的小情曖昧

這次《永恆族》中也登場首位聾啞英雄「瑪卡瑞Makkari」,有著超乎族人的高速移動能力,這個角色在漫畫原是白人男性,電影版則改為黑人女性,並由聾啞演員蘿倫瑞德洛夫Lauren Ridloff飾演,而由貝瑞科漢Barry Keoghan飾演的「諸克Druig」,能利用宇宙能量操控他人的思想,不過個性冷漠的他,每當遇上「瑪卡瑞」時,就像個情竇初開的小伙子,兩人之間的曖昧互動相當可愛。

《永恆族》男同志英雄Phastos

由黑人演員布萊恩泰瑞亨利Brian Tyree Henry飾演的「費斯托斯Phastos」,除了是位科技工程師和智能武器發明家,也是漫威首位同志超級英雄,在片中和哈斯史里曼Haaz Sleiman 組成同志家庭,還上演甜蜜男男吻戲。

《永恆族》Thena與Gilgamesh家人般的情感

女神安潔莉娜裘莉Angelina Jolie在《永恆族》飾演的女戰士「聖娜Thena」搭上馬東石化身的「吉格美什Gilgamesh」,雖然不是愛情關係,兩人這回有相當多的對手戲,與其他永恆族分開之後,「吉格美什」負責照顧患上永魔症的「聖娜」,一起搬到澳洲的小屋居住,有著家人間密不可分的情感。

 
ETtoday星光雲:同志媽媽紅眼眶「女兒不正常是我的錯」 眾人的擁抱逼出導演淚
金馬導演楊力州最新紀錄片作品《愛別離苦》,帶觀眾進入神秘巷弄「菱潭街」,感受片中女性角色的悲歡離合,她們承受世俗眼光的壓力、現實的打擊,甚至親人背叛,短短120秒預告充滿淚點,導演楊力州表示:「我們總會不知不覺的在別人的故事裡,看見自己然後流下眼淚。」

《愛別離苦》片名源自於佛經用語,最初這個片名,發行方與宣傳團隊都滿頭問號,以商業角度來看,擔心光憑片名會吸引不到觀眾,「每個字拆開看都懂,但合起來是什麼意思啊?」但看了電影最終完成版,眾人紛紛倒戈直呼:「看完之後發現找不到第二個片名可以取代!」

這部片的拍攝場景「菱潭街」,是當地政府與社區青年將殘破老舊的荒廢菜市場重新整理,讓文創獨立小店進駐,卻意外給予四處漂泊的人們一處棲身之所。

正式預告裡,第一個出場的女性MOMO,出生在極端重男輕女的家族裡,即便她對家族的貢獻可能還超越同輩男性,依然受長輩漠視,她哽咽說:「他們經過我們女生旁邊,還會吐口水,這邊的長輩都是這樣。」再多眼淚總是自己擦乾,一次次的淚水都化為力量,她釋懷地說:「爸媽不在了,家就沒了。」是這條街讓她有了重新開始的可能。

楊力州也分享紀錄片的拍攝,時常都是意料之外,片中有對在此經營獨立書店的女同志情侶家華、陳喵,以及家華的媽媽,這三人原先並不是導演的拍攝對象,但楊導某天與家華媽媽閒聊時,她突然問楊導:「你覺不覺得女兒她們不正常?」說完就紅了眼眶,同時自責說:「會這樣都是我的錯。」

這段因女兒的性向而矛盾的母女,隨著紀錄片的拍攝而展開了完全不同的面貌。在金馬影展放映前,辦了一場專屬於被攝者的特別放映。結果當天放映結束一走出放映室,所有被攝者不約而同走向家華媽媽,包圍且溫柔的擁抱著她,楊力州說:「我的眼淚都要掉下來了,作為母親一定會內心焦慮,擔心別人會怎麼看我和我的孩子,而這些她很熟悉的人們的擁抱就是最好的答案了。」《愛別離苦》將於2022年2月18日上映。

 
 
 
udn聯合新聞網:彩虹驕傲月 熱線、臉書攜手推出「出櫃夥伴相談室」
10月是台灣的同志驕傲月,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與Facebook 攜手推出「出櫃夥伴相談室」系列活動,打造「出櫃夥伴相談室」Messenger聊天機器人、 Instagram 好友相挺濾鏡,更邀請多位 LGBTQ+ 社群創作者暢談出櫃經驗,讓同志社群在出櫃過程得到溫暖的指引與陪伴,也鼓勵大眾以行動力挺同志,並創造多元共融的友善環境。

作為許多櫃中同志「樹洞」的熱線諮詢專線,今年進一步汲取20多年來的深刻經驗,與 Facebook 攜手推出「出櫃夥伴相談室」系列活動,打造「出櫃夥伴相談室」Messenger聊天機器人,由 Sanuker團隊協助打造,進入出櫃夥伴相談室,第一步先盤點自己的狀態與條件是否適合出櫃,接著準備針對不同出櫃對象的風險與挑戰,最後會獲得3種出櫃方式的建議與提醒。

熱線表示,雖然目前還無法做到即時線上真人諮詢,但相信透過聊天機器人,能夠將熱線針對出櫃議題的經驗帶給同志社群,並從社群中真實的出櫃故事獲得更多支持。

為了鼓勵大家在社群中凝聚彼此互助的力量,熱線同時也設計了Instagram「好友相挺濾鏡」,邀請民眾以創意的行動支持仍為出櫃猶豫或掙扎的親友們。

此外,熱線與Facebook共同策劃的《出櫃相談室》影片,則邀請 LGBTQ+ 社群創作者夫夫之道、阿卡貝拉、昆蟲擾西 吳沁婕及主持人凱莉,以趣味問答的方式,輕鬆暢談出櫃經驗,幫助同志族群及其親友共同更理解過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戰。《出櫃相談室》影片將於25日在 Facebook、熱線及創作者們的 Facebook 粉絲專頁上線播出。

 
yahoo!新聞:收養子女難平權 同志團體擬申請釋憲
儘管台灣同性婚姻合法化已逾2年,但同志收養權受限於專法規定,「只能收養配偶親生子女」,讓同志家庭不得不提起訴訟。協助打官司的彩虹平權大平台今(10月29日)表示,其中一案的抗告審法官有意聲請大法官解釋,盼能儘快釋憲還權,並修法讓同志家庭及孩子獲得完整保障。

立法院於2019年5月三讀通過《司法院釋字第七四八號解釋施行法》(簡稱同婚專法),台灣成為亞洲第一個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國家。不過,專法第20條規定,「第二條關係雙方當事人之一方收養他方之親生子女時,準用民法關於收養之規定」,嚴重影響到同志收養家庭的權益,彩虹平權大平台與其他團體於今年4月協助三個同志收養家庭向各地法院提起訴訟。

彩虹平權大平台、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同志家庭權益促進會與律師團今舉行「愛為何總要釋憲 收養子女難平權」記者會說明三案的訴訟進度。彩虹平權大平台執行長呂欣潔表示,目前有2案已被法院駁回,其中1案,法官認同專法對收養限制的規定違憲,有意聲請大法官解釋。

律師翁國彥指出,目前進行中案件的抗告審法官都認為專法有多處牴觸憲法,呼籲3個案件法院都可以踏出勇敢的一步,「就算不能裁定准予收養,也可以裁定停止訴訟,聲請大法官釋憲」。若法院都駁回當事人收養的請求,將協助當事人聲請釋憲。

翁國彥強調,專法第20條限制同性配偶只能收養配偶的「親生子女」,導致已婚同志無法一起收養無血緣子女(包含共同收養、接續收養),不僅違反憲法上的平等權、家庭權與收養自由,也已違反兒童權利公約,期待大法官可以針對同婚專法的相關規定,依據兒童最佳利益作出解釋。

勵馨基金會秘書長黎璿萍補充,雖然只有3組同志收養家庭在訴訟中,與此同時,還有6組同性伴侶在收養程序中,有700多位同志諮詢過無血緣收養的問題。根本的解決之道還是盡速修法開放同志配偶共同收養無血緣的孩子,弭補這塊立法缺憾,還給同志家庭及孩子完整保障。

推動修法的立委范雲表示,根據行政院性平處的民調,有超過七成的民眾同意同志伴侶應該要可以收養,且認為同志伴侶可以把孩子教育好。她在去年針對同志共同收養提出專法修正草案,目前法案已一讀通過,希望法務部下個會期就把行政院的對案儘速送審。

 
自由時報:迎同志大遊行 同志旅遊調查:3成因性傾向有不愉快經驗
〔記者陳心瑜/台北報導〕第19屆台灣同志遊行將於10月30日登場,國際訂房平台Hotels.com發表性別友善旅遊報告(LGBT+ Travel Monitor),超過7成的台灣LGBT+旅人認為,在旅行時對於表達自己的性認同或性傾向,比起3年前感到更安心且有自信,不過,仍有3成受訪者說,旅行時曾因性傾向而有不愉快的住宿經驗。報告也指出,旅宿業應以同理心接待多元型態旅人,才能永續經營。

報告指出,台灣同婚專法已於2019年5月通過,超過7成台灣LGBT+旅人對表達自身LGBT+ 族群身分比3年前(2019年前)更有自信;旅遊部分,約3成LGBT+族群旅行曾遭遇三「不」:不愉快經驗、不敢大膽與愛人互動、不敢展現自己;超過8成LGBT+族群旅人預訂住宿時,認為業者表態其為「性別友善」旅宿是關鍵。

報告指出,儘管旅遊大環境越來越友善,卻發現33%LGBT+受訪者說,曾因為自身的性認同或性傾向,而與旅宿員工有過令人不愉快的經驗,這些不愉快經驗包括在提出請求後,旅宿設施或用品安排無法滿足LGBT+族群需求(34%); 旅宿員工因其性認同或性傾向,而限制旅人或其伴侶使用某特定設施(32%); 旅人與伴侶於公共場合握手、擁抱、輕吻時,旅宿員工會注視著他們(32%),等與一般人「不同」的對待體驗。

LGBT+族群受訪者中,每3人即有1人說,外出時會更加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避免異樣眼光;43%的人會在與伴侶互動上非常謹慎,取決旅行目的地的「性別友善程度」來調整互動模式,有時會表現得如普通朋友般;另有43%的人會在出遊時打扮得更為低調或完全改變原本習慣的外表打扮。

Hotels.com說,透過報告發現,超過八成(83%)LGBT+族群受訪旅人來說,旅宿保證對LGBT+族群友善,是決定要預訂的關鍵。LGBT+ 友善旅宿包含:旅宿應明確表達立場(如在網頁上提及、在旅館中放置部分形式的 LGBT+友善標誌、在活動或促銷中提及是 LGBT+ 友善旅館等等)(44%);旅宿透過行動支持 LGBT+社群(例如捐贈相關事業、贊助相關組織、參與遊行或相關活動、在自家社群媒體平台上發表 LGBT+相關內容等等)(39%);旅宿無關性別認同及性傾向,擁有提供相同服務品質的友善員工(33%)。

LGBT+族群對於旅宿的偏好明顯,近7成(69%)的受訪旅人說若其過去在住宿曾有正面體驗,很高意願再次入住相同地點,因此對於旅宿業來說,打造符合LGBT+族群需求的住宿體驗是極為重要的。美好的服務體驗前3名包含了:旅宿不擅自進行假設而提供性別中立設施及服務(例如寢具選項)(37%);旅宿提供對 LGBT+族群友善的當地旅遊提示和建議(36%); 旅宿預訂流程的介面與用語是友善的(32%)。

除了友善的員工及良好且有效率的服務(35%)名列LGBT+族群旅人最重視住宿考量條件外,在內部配備上,乾淨且舒適的房間(41%),旅宿品飲條件俱佳的餐廳及美味的客房服務餐點(34%),也是LGBT+族群旅人重視的項目。

報告指出,未來旅宿業將需要創造平等對待、賓至如歸的環境,落實員工完善LGBT+族群接待訓練,以同理心接待多元型態旅人,才能永續經營。

Hotels.com亞太區品牌傳訊總監陳芷雅說,10月是台灣驕傲月,希望能與所有性別平權倡議者並肩而行,成為通往多元包容的旅遊環境的一股溫暖力量。」

Hotels.com「2021性別友善旅遊報告」由 One Poll於2021年9月28日至10月8日,對亞太地區含日本、香港、台灣共1350名25歲至40歲LGBT+族群,其中500名受訪者來自台灣。

 
 
 
參加同志相關活動
想參加同志活動嗎?快把熱線月曆 加入我的最愛,各種活動消息不漏接!

 
 
 
熱線為社群持續努力,如果你認同我們,歡迎支持熱線做更多事情!
☞ 你可以用以下方式支持熱線:

信用卡捐款

ATM轉帳

郵政劃播

電子發票愛心碼:0609

王道銀行彩虹認同卡

小熱鋪 HOTLINE SHOP

☞ 了解你的支持所促成的改變:熱線歷年工作報告書

☞ 認識熱線20年:20週年專刊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您或許對這些文章有興趣: